體驗湘西

作者: snaky1

導讀湘西之行的起因是鳳凰,即沈從文書中多次提及的邊城。軍閥混戰時的蠻地,苗漢雜居的沱江小鎮。想像中滿是烏青色的石板街,頭上纏黑紗的苗人,持土槍的劫匪。諸如此類的因素促成了這9天的行程。第一天。 早晨9:30的火車。硬臥上鋪。RMB287。行程23小時。一行人精神抖擻踏著陽光從新客站上車。火車上的時間是在淡淡的無聊中度過的,但每個人都充盈著快樂和輕松。聊 ...

湘西之行的起因是鳳凰,即沈從文書中多次提及的邊城。軍閥混戰時的蠻地,苗漢雜居的沱江小鎮。想像中滿是烏青色的石板街,頭上纏黑紗的苗人,持土槍的劫匪。諸如此類的因素促成了這9天的行程。第一天。

早晨9:30的火車。硬臥上鋪。RMB287。行程23小時。一行人精神抖擻踏著陽光從新客站上車。火車上的時間是在淡淡的無聊中度過的,但每個人都充盈著快樂和輕松。聊天,打牌,吃,看從文的《邊城》。帶著無限朦朧的憧憬打量過路的每一處小站。

第二天。

8:16抵懷化。出站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回程車票,不想當地只售3天內的車票。而我們打算六天後才返程,只得作罷。聽天意吧。

懷化是湘西交通之要站,雖然是早晨,城市建設如所有發展中城市一般,沉浸在嘈雜實在的灰色中。幸好太陽仍在這似霧非霧的空氣中冉冉升起。我們踏上了去鳳凰的小巴。汽車在山裡轉悠了3個小時後准點到達鳳凰縣城。說是縣城,其實沒有幾條車行的馬路。半個小時就可以把中心城區逛個遍了。

鳳凰是湘西原首府所在地,曾是政客、軍閥、土司、商旅、苗人,土匪聚集的地方。在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歷史上算是標准的蠻夷之地。在這不出數公裡的山城,近代出過文人沈從文、畫家黃永玉、政客熊希齡等。據當地人說,朱镕基也曾在鳳凰一中求過學。有點人傑地靈的意思了。現在的鳳凰是苗漢混居的狀態,且處於旅游開發的起點,除了年代久遠的建築,碧綠的沱江,它已經越來越有旅游經濟的氣味了。

你見過碧綠碧綠的長滿水草的江嗎?沱江便是。當我們的木船行在這玉般的水上時,滿眼皆是她妖嬈的身影,她那頎長的身軀隨著水波緩慢而嫵媚的擺動著,她那茂盛的枝葉風情萬種的扭動著,纏繞著。但她始終含蓄的停留在水底深處,絲毫沒有影響船只的劃行。船如行在滿是草紋的碧玉上一般。沱江邊上是長滿歷史皺紋的老街,只不過是老瓶換了新酒,裡面看到的大多是賣給游人的手工藝品了。還有不少祠堂、戲台、廟宇,都淪落成淘米養雞的民居。名人的故居也成了空殼,只是多了一處瞻仰歷史的地方,只是要收費。

第三天。

鳳凰原是軍管重鎮,漢人為了鞏固政權,在方圓數公裡之內修砌了無數城堡以作軍營。黃絲橋古城便是其中頗為著名也保存較好較完整的一個。地如其名般的優雅與恬靜。數百米城牆圍起一方迷你的村落,大約二十來戶人家,雞犬升平,炊煙裊裊。我們在城牆上步行了一圈,才花了20來分鐘。在那樣一個靜謐的充滿陽光下午,我們坐在古老的城牆上,觀看一會兒城牆內的農戶們曬谷、燃柴、打水、走路、聊天,欣賞一會兒城牆外的梯田、青山、偶爾經過的趕牛人。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它事能讓人更舒坦了,我幾乎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石板寨是距黃絲橋古城不遠的一苗族村莊,因房屋大多由石板砌成而得名。同樣是寧靜的小村落,不時可遇見著苗服的老人和河邊洗衣的婦女。我們原是氣宇軒昂地打算一探究竟的,不想語言不通,也沒人搭理。這且罷,要命的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忠狗或是忠牛看護,我非常敬佩那些動物對主人忠誠的境界,但那境界對於我們這些外來的入侵者來說簡直成了災難。在數次落荒而逃的狼狽經歷後,我們不得不從探古訪幽的小資情調中清醒過來,面對現實地找了載我們來的司機作向導。這樣既解決了安全問題又有了翻譯幫助我們溝通,也才有了後面很多精彩的回憶。

在向導的幫助下,我們參觀了一戶民居。那對苗人夫婦大概也就三十出頭吧,已經有了三個女兒。他們的家就是燦爛陽光下的暖黃色構成,土地樣的黃,谷物般的黃,淡粉色的黃,偏褐色的黃,深深淺淺的,盡染在斑駁的土牆上、門前的雜草叢中、院落裡散落的農具間和已看不出年代的木板牆裡。當女主人牽出那頭馴良的黃牛時,牛身上的駝黃在陽光裡綻放出熠熠的光芒,此情此景,真是絕了!

相比男主人的緘默,女主人顯得熱情而略帶羞澀的好奇。她端出煮熟的紅薯,她搬出竹椅牽出黃牛,家禽們在院子裡歡快的跑著,她搓著手掌在一邊熱烈的笑,她盡一切可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她甚至拿來漿洗干淨的苗服,為我們纏上數丈長的頭紗。而我們,都快樂瘋了。

在當地仍可見到一些不知年代的頗有氣勢的老建築,據說是原來苗王所住的房子,現在不是豬圈就是牛圈了。司機也算是苗人,不過穿著與我們差不多的衣服,還戴了眼鏡。但他對那些斑駁的歷史似乎不甚了了,只能用一些滿足獵奇心理的故事來表演他的熱情,我不免開始擔心回程的價格了。

由於在石板寨逗留的時間過長,待我們抵奇梁洞時已近3點。奇梁洞原是土匪根據地,也屬鳳凰境內。離開盤山公路走上不久即可看見一數十米高的碩大洞口,一小河蜿蜒穿入,水聲玲瓏不絕於耳。有小路隨河並行入洞口,見百平米左右大廳。一路拾級而上,便是洞內變化萬千的石頂蒼穹了。奇梁洞之得名是由於洞內有一逼頂的白石柱,似洞之奇梁。然而為睹其芳蓉,我們在洞內足走了有一個小時!可見其之大。洞內其實是水路旱路皆通的,旱路可見大小鐘乳石、羊腸小道和怪形怪狀的石室,這裡不一一列舉。絕的是水路,據說有4000多米長,有一端通向瀑布。由於沒有開發完全,我們只在出洞時坐船行了一程。那是什麼樣的奇境啊。只怕我無法將它盡述。沒有自然光,沒有風,沒有天空的映襯,河,失去了她原有的色彩與質地,她只是一種液體,有著鏡子般光潔的表面,穿行在怪石嶺峋的洞中,確切地說是怪石隧道中。水面忠實地反射出石頂與岩壁,水裡的映像與水上的實物連在一起,讓人幾乎難以分辨哪裡是倒影哪裡是石頭。岩石與燈光互輝,河面與岩洞互映,亦真亦幻。你幾乎看不見水的波紋,除了船夫那略有略無的劃槳聲,你聽不見任何聲音。我們被眼前的驚艷深深震撼。我們的船就這麼悄無聲息的行走著。像是行走在詭秘的真空,像是行走在夢中。

出洞時天色已黑,在公路邊攔車直抵湘西首府---吉首。

第四天。

去吉首主要是為了轉車,因為它是首府,所以有去各地的巴士,還有火車站。我們要去德夯,看一看山裡的苗寨。從火車站包車,一路飽覽青山秀水,爬十八彎的公路,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即可抵。

我們在德夯的向導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我第一次看到她時,她正站在一個賣工藝品攤前。

我問:“這兒有人能做我們的向導嗎?”

她靦腆但有點意外的笑了一下:“有的。”

“他們人呢?”

她又同樣的笑了一下,卻似乎不知該怎麼回答。我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很傻的問題,這麼小的寨子,當然誰都可以做向導了。我正想著再補充些什麼的時候,她突然紅了臉,小聲說:

“你們看我可以嗎?”

我笑了, “當然可以。”

她叫石莉,是家裡的大姐,下面還有三個妹妹,可能是因為家裡狀況不好,所以已經輟學了。我不能肯定,因為她是如此的寡言,我不敢問那麼多的為什麼,我怕以養尊處優的身份無心傷害她。她只是個正在發育長大的女孩子,這樣的年齡在城市裡,應該仍在父母懷裡撒嬌的。但石莉的言行舉止顯然已經超越了她的年齡範疇。她的沉著與冷靜讓我震撼。她也有開朗的時候,那是在說到以前學校裡的生活時,她笑得和我們一樣,很開心。她真的只是向導而已,在沒有到達目的地前,她除了走路,一言不發。我們間或和她閑聊一兩句。到了景地,我們在一邊興奮的拍照,她則坐在一邊默默地看著,等我們招呼她繼續前行。其實這樣很好,我們並不需要那些導游的解說詞。有一回我打趣她:“你怎麼不說些這山啊石啊的故事給我們聽?”她笑著說“那些都是騙人的。”我們為她的真實而感動。

在德夯是能感受到些自然野趣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它還只是個自然的苗寨,沒有什麼開發痕跡。在山裡面,隨處可見散養的牛羊、下學玩耍的孩童。有當地人抓了溪裡的小魚油炸了賣給我們這些游人,還有人串了蜈蚣或是其它什麼的不知名的昆蟲炸了吃。我生平第一次嘗了蜈蚣的滋味。其實沒有什麼特別,脆脆的,很香。

德夯的山裡多溪水,也多瀑布,什麼流沙啦、銀鏈啦。印像最深的是流沙瀑,真是瀑入其名,你能想像瀑布像流沙一般從山崖上散落嗎?所有的流沙彙落到山谷聚成一譚碧綠碧綠的水,水再順著一些缺口歡快的奔走成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滋養著山裡的生靈。桃花源不過如此吧。

我們去的時候不是雨季,水少了,亂石就多了。我們像不了那些山裡人般如旅平地,往往是石莉在前捷步如飛了一陣,然後在原地默默地看我們前拉後拽的跟上來。更讓人傷心的是,一天下來,幾乎每個人都有了摔在溪水裡或是掉溝裡的經歷。

我們在天完全黑前准點返回寨子裡,石莉為我們找了一處住的地方,是一幢新蓋的兩層樓房,大概是寨子裡收入最好的一戶人家了。她離開之前,只收了我們20元錢作為一天的勞務費。至今我都為當時沒有慷慨一些而內疚。

第五天。

海螺峰也在德夯範圍,很美,但沒有直接去的車,要費些周折。有了前幾天公路上攔車並討價還價的經驗,我們打算自己步行找著去。

我們先是步行半個小時至山腳下的矮寨,再想辦法搭貨車(當地的相當一部分貨車是用來裝人的) 到一個叫排兄村的地方,然後再一路問將過去,終於在走了無數山路田埂小道之後,視野豁然開朗。見一似海螺的石峰,幾乎四面懸空,僅一羊腸小道連向周圍的山體。站在石峰上,可見一玉帶般的瀑布從對面山體上優雅垂落。這裡沒有黃山的華麗、張家界的炫耀。她是小家碧玉式的秀美,讓我想到江南的水鄉----小而精致,不失格調。

盡興地玩到下午,再從排兄村(我們也發現,如果從這裡進入德夯的話,是不需要那10元門票的)搭車返回吉首。抵達時已過三點半,恰好錯過一班去猛洞河的火車,於是苦找交通工具。因為我們不想在吉首過夜。但幾乎所有的司機都說我們要走的公路在翻修,三個小時的顛簸實在太痛苦,沒人願意走。我都快絕望了。最後有一個司機願意幫忙找車,代價是我們給他6元“車資”。我當然樂意。

當我們最終坐上那部破車的時候我算是體味到了那些司機的“苦衷”。從吉首至王村,整整三個小時,幾乎沒有一處路面是平地。我們所有人都像是篩子上的谷糠,被篩了三個小時。“篩子”是一部破舊的面的,包括司機總共三排,坐了九個人,還有一個婦女售票員,大概是司機的老婆,在前兩小時裡一直是站著,維持著彎腰60度鞠躬盡瘁裝的姿勢。雖然我被顛的很難受,又動彈不得,但至少我還是坐著。在某種程度上,那位婦女同志是我們所有人的精神支柱。

王村只是一個不知名的山上小鎮,但芙蓉鎮你們一定聽說過吧,王村即是電影中的原型。在那裡,到處可見“劉曉慶的米豆腐”之類的招牌。由於我們抵達時已是黑燈瞎火的,只有先找地兒住了再說。見一“鳴鳳夢莊”,挺好的名兒,要了兩套標房,女孩住“古典牙床豪華房”。災難從凌晨兩點開始。我和同伴幾乎同時被“古典牙床”頂上的悉悉嗦嗦聲驚醒,老鼠!當這兩個字從腦海中閃過時,我已經完全從睡意朦朧中清醒過來。我的天!我們忍辱負重地在“古典牙床”上躺了近半小時,直到清晰的感受到一陣迅速的小碎步掠過被褥,驚叫!我們終於忍無可忍!開燈,開電視,甚至大聲地呵斥那只可惡的灰耗子。他卻運籌帷幄地上竄下跳,毫無畏懼地在空調機上搔首弄姿,雜技演員般的走那些高難度的電線,運動員般的從床頂窗簾架上練習蹦極。現在想來,那一夜簡直就是荒誕劇。他是主角,床上的兩個女孩是看客,帶著驚悚的表情。荒誕劇在清晨六點左右突然中止,原因是演員在一次蹦極練習中意外摔傷,他頗有自尊地躲到某個角落去療傷了。看客們終於小睡了一會兒。

第六天。

花一個多小時吃早飯兼帶逛了一下劉曉慶的芙蓉鎮,找車買票去猛洞河漂流。又是十八彎的山路。半個多小時車程。我們漂了半程,也要兩個多小時。沒什麼游人,水量不大,沒什麼真正的險灘。確切地說,我們是欣賞了兩個多小時的峽谷美景,船夫“好心”地帶我們衝瀑布,終於也淋得似落湯雞般。

再坐車回王村,已是夕陽西下。在芙蓉鎮上買了雙布鞋(我們的鞋都濕透了) ,坐在碼頭旁的石階上等船。碼頭只有五十來米長,走上數十格階梯即是芙蓉鎮裡窄窄的石板街。因為是傍晚了,已沒什麼游人,只有一些當地的老人也像我們一樣閑坐著看夕陽。我們的身體已經累了,精神卻仍然亢奮。我們嗅著潮濕的暖風,每個人的臉上都蕩漾著笑意。

在天黑之前,終於有個船夫答應我們的講價---每人8元---載我們去火車站。我們在他駁船非凡的轟鳴聲裡呆了半個小時,避寒風的同時也順便參觀了船老大的臥艙:四個平米左右的空間,床占了一大半,唯一的兩扇木板牆上,一面掛了御寒的冬衣,一面掛了張碩大無比的美女圖,穿得很少的那種。我們相視而笑。看著蹲在寒風中的船老大,我覺得有些凄涼。

到猛洞河火車站時,天已經漆黑了。我們的火車要晚上十一點五十分,於是找一個飯店吃飯,閑聊,等待。你有過在寒冷的秋夜在一個無名小站等火車的經歷嗎?三四排木椅,昏黃的吊燈,陌生的臉孔。不到十人的候車室顯得空洞而無聊,我們像是被拋棄的一群人,等在這世界的邊緣。

我們的下一站是張家界。

第七天。

睡到早上十點,先去火車站買了第二天回上海的票,再去旅行社談價錢。因為張家界不比德夯之類的小地方,你若不找旅行社,花銷大不說,幾乎就是沒有方向的,因為它太大了,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距離都很遠。而且在我們的行程計劃中,張家界原本就有點雞肋,去了吧怕是要為它的過分經濟化而失望,不去吧又似乎有點可惜。所以我們只安排了兩天不到的時間,與旅行社講價時也惡砍,最終以一人兩百元搞定。

如果你是個愛好爬山的人,張家界是個很好的去處。而當時的我們已是強弩之末,每次都是在導游的鼓勵下完成諸多游覽任務。而且由於我們上山太拖沓,等到下山時,天色已近黑,而我們才到半山腰。山裡是沒有任何照明工具的。我們一行人簡直就是末路狂奔,慌不擇路。我幾乎是一路呻吟著連滾帶爬狼狽不堪的逃下山來。站穩了再回頭看,山色已是渾沌一片黑影了。

住景區旅館,倒頭就睡。

第八天。

許是前一天過了極限,這一天的精神倒好了起來。黃石寨也爬的不是特別累。在山上第一次聽到了上海方言,我們笑著說,離家不遠了。

中午返回張家界市,買了些吃食,坐在火車站廣場上靜靜地等著回家。

三點半登上懷化至無錫的火車,睡覺。

第九天。

睡覺。

五點左右抵上海西站。

回家。

美美的吃上一頓。

睡覺。

後記

第一次寫這麼長時間的游記,很累。因為有太多的感覺無法一一記錄。一不小心就寫得那麼長,有點像流水帳,見諒。不過我想,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對生活充滿好奇與熱情的人的話,這些文字至少可以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向導。當然,前提是你要願意去體驗那些比較樸素的東西。我們的這次出行,每人前後總共花了1300元。旅行的大致路線是走之前定的,具體路線視現實情況而定。所以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有很多選擇,你必須選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線,像是一場體驗生活的游戲。非常有趣。

另外,這裡沒有寫很多張家界,一是因為它原來就不是我們旅行的重點,二是因為有太多網上的資料可以查詢,所以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