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印像(18)

作者: 01862018

導讀朝鮮“穿”和“住”朝鮮人的穿著雖然沒有我們國內那麼五彩繽紛,但也都十分整潔、得體。無論在城市和鄉村,看不見穿打補丁衣服和衣衫襤褸的人。少年兒童都穿統一制作的上白下藍的學生裝。成年人著裝有西裝、軍裝和朝鮮民族服裝。城鄉穿戴無明顯差別。 朝鮮很早就解決了人民的穿衣問題。這得益於他們的維綸工業。據史料記載,維綸,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朝鮮的科� ...

朝鮮“穿”和“住”朝鮮人的穿著雖然沒有我們國內那麼五彩繽紛,但也都十分整潔、得體。無論在城市和鄉村,看不見穿打補丁衣服和衣衫襤褸的人。少年兒童都穿統一制作的上白下藍的學生裝。成年人著裝有西裝、軍裝和朝鮮民族服裝。城鄉穿戴無明顯差別。

朝鮮很早就解決了人民的穿衣問題。這得益於他們的維綸工業。據史料記載,維綸,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朝鮮的科學家李升基博士(1905-1996)發明的。當時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下,他的發明未被重視,沒有用於生產。朝鮮光復後,在金日成的領導下,維綸工業才顯出了威力。朝鮮雖然生產棉花,但自然氣侯不利於棉花生產,加上耕地有限,所以在解決纖維方面,生產以石灰和無煙煤為原料的礦物纖維——維綸,比生產植物纖維要經濟的多,而且大有前途。朝鮮於1961年5月就建成了大型維綸聯合企業,並開始投入生產,從此,朝鮮不僅自給自余,而且還大量出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朝鮮人民的穿戴,已不局限於維綸制品,棉毛制品也越來越多了。

在崎嶇的山路上乘車奔馳的時候,迎入我們眼簾的一幢幢朝鮮農村的住房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一路上看不到一幢茅草房和土坯房。農莊的房舍全是磚瓦結構。這種雖然稱不上豪華的朝式民宅,但令人感覺這種房子結實美觀,寬敞明亮,住起來會很舒適。特別是幢幢房子的房脊房檐都塗上白色石灰,遠遠望去,紅牆紅頂配上白色的線條,紅白相間,輪廓清晰,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村莊,成為體現朝鮮民族建築風格的一道風景線。漁村的住宅比從事農業的農村住宅條件更好一些。在先鋒郡的一個漁村,筆者看到漁民的住宅都是清一色的小樓,很像河南臨穎縣的南街村和北京郊區的韓村河。

筆者特意向朝鮮導游了解朝鮮全國城鄉的住房情況。從導游那裡筆者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整個朝鮮已解決了住房問題,全國城鄉居民的住房全部實現了樓房或磚瓦房,早就沒有茅草房和土坯房了。此外,導游還告訴筆者,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由國家免費分配住房,包括室內的衣櫃等家具,並且不收房租費。房子多少是按家庭人口多少來分配的。老少三代戶,可以分到100多平方米的3室一廳;兩代戶和剛結婚的可以分到七八十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城鄉居民用的水電費用,80%由國家出,20%由個人出,個人只是像征性的繳很少一點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