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人情味【5】:寺街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 原來,直奔天寧寺而去,結果,令我潸然憶舊,且游興勃發的竟然是通往天寧寺的陋巷 -- 寺街。“歪打正著” - 旅途之常見事也。 題記二 心理學家認為,童年時代的心理缺憾,一輩子也無法彌補。-- 口中嚼著兒時可望而不可及的油扇子,仍然嚼不走童年的缺憾喲。 題記三 欲看更多此行圖文,請去http://***/rgmao181898 -------------------------- 題圖:寺街美食 - 油扇子 2 ...

題記一

原來,直奔天寧寺而去,結果,令我潸然憶舊,且游興勃發的竟然是通往天寧寺的陋巷 -- 寺街。“歪打正著” - 旅途之常見事也。

題記二

心理學家認為,童年時代的心理缺憾,一輩子也無法彌補。-- 口中嚼著兒時可望而不可及的油扇子,仍然嚼不走童年的缺憾喲。

題記三

欲看更多此行圖文,請去http://***/rgmao181898

--------------------------

題圖:寺街美食 - 油扇子



2012年9月7日,資深驢友從上海發來短信:南通城內的天寧寺值得一游。

網查,讓我一驚,南通城內還藏著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藏著一個“國寶大殿”!

天寧禪寺始建於唐朝,它是南通江海地區現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廣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寧寺)之一,明《萬歷志》作這樣的記載:“唐鹹通中僧藻煥堂建。舊名光孝天順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

9月8日,便沿著下榻的錦江之星門外的通衢大道 - 人民中路步行前往。

-- 請問到天寧寺怎麼走?(行10分鐘後,我問一路人)

-- 就從這條小巷進去。這條小巷,就叫“寺街”。顧名思義,就是通往天寧寺的一條街。(路人答)

-- 謝謝。(你看,南通人就是如此熱情)

天寧寺,歷史久遠,香火鼎盛至今,被當地人譽為“國寶”。漫步其中,我為之心動,但是,看官也許不知,我更為之心動的,不是天寧寺,而是那條陋巷 -- 寺街,且至今未能釋懷。

寺街很長,基本上是筆直的。到頭左拐便見天寧寺了。

這是寺街的“入口”,很不起眼吧。



進入小巷,見“寺街臭豆腐”的招牌,可見此地人頗以“寺街”為榮。

天寧寺始建於唐朝,從理論上講,寺街之歷史至少也有1000年之久了。



漫步前行,東張西望,邊走邊拍,寺街讓我的游興陡然而至。

原來,寺街的兩側以民居為主,也有一些為寺街百姓為主要服務對像的小商鋪。寺街兩側,不時還出現叉巷。比如:三衙墩巷。此巷名,本身就是一種歷史的印痕。



寺街的民居,少說也是民國初年的建築了。屋檐低矮,跳一跳,手就能觸到了。陋歸陋,粉牆黛瓦,街面卻是非常清潔。



沿街人家開設的小店鋪,門面低調,甚至沒有店名,比如,在牆上協商四個紅色大字:毛線編織。就算是一爿小店了。簡簡單單,只需四字,一切皆在其中,用不著宣傳什麼價格如何公道,什麼實行三包,什麼款式新穎,等等。哉。

估計居住在人民中路上的人不會來此小巷來編織什麼毛衣。街坊鄰裡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無需自吹,無需宣傳,進店就是客,而且可能大多是熟客。進門,一切都可以談,談成了,放心走人,到時候來取貨。價格哪能會不公道?質量哪能會不滿意?款式哪能會老掉牙?

與其說,這裡進行的是商業交易,不如說這裡進行的是人情買賣哦。



一家餐飲小店,也是四字店名,叫“老街小聚”。一塊小黑板上寫著粉筆字:本店最新推出。上面寫著:干鍋牛蛙,香骨燉蘿蔔,肚肺煲,河蚌煨鹹肉,滋補烏雞煲,黑魚兩吃......。雖然說是最新推出,粉筆字已經不那麼清晰可見。與人民路的飯店不一樣之處在於:各式小菜,沒有標明價格。

-- 這個菜單上咋沒有價格呢?

-- 來的都是回頭客,價格就免談了,吃得滿意,付錢走人。(老板答,口吻自豪哦)

-- 哦。真好。做買賣就是做個誠信。

-- 就是生客,我也絕對不會宰客。價格只有人民路飯店的一半,味道絕對不差。你來坐坐?(老板又說)

-- 好,好。下次一定來。

我走了。小店的人情味,讓我心裡感到暖暖的。我們這個社會,急功近利,物欲橫流,人情味越來越淡薄了。



一爿店內,只有一桌、一椅、一人。空空蕩蕩,如何開店,一看門外的招牌,知道是算命看相店。除了算命看相,還有起名,擇日之類的服務。當然是有償服務。招牌末尾,不僅有手機號碼,還自稱是“商大師”。

當然,“大師”這個頭銜是誰封的?寺街的人,小店的客戶們,絕不會深究。人們的日常生活,時不時需要招牌上的這些服務。只要“商大師”的服務很到位,收費也合理。-- 這就行了。管那麼多干嗎?

服務人性化,收費人性化,而且服務的效果也令人滿意,寺街的居民所接受,這就行了呀。

在上海,如此服務,沒有一絲生存的空間,別說城管了,就是居民,也會產生反感,甚至舉報,不允許其存在。為啥?因為生活在那兒的人被“假冒偽劣”搞怕了。心理脆弱,容不下“商大師”此類的“商業行為”的存在了。



“桔子中介”的紅色招牌已經有點褪色了。看來,開張有些日子了。此中介公司提供的服務有:房屋租售,疑難貸款,家政服務。你看,經營範圍還是很廣的吧。

“中介”二字,在大城市裡,給人留下的更多印像只兩個字:騙和錢。

在這裡開辦“中介”,服務對像皆近鄰,或是緊鄰也,你可不忍心欺詐,也不可能欺詐,欺詐它一次兩次,消息馬上風傳開來,寺街就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了。“中介”能生存,能頑強生存。原因很簡單,這裡開的是“人情店”哦。



這裡是一家理發店。甚至門外連招牌也沒有。但是,朝裡張望,沒錯,是理發店。日光燈開著,掛在上面的電視機關著。老板正在為一位顧客修胡子,另一位白發老者正恭候一旁。看來,生意不錯。

細細一想,確實沒有必要掛上“理發店”,或是“美發店”“美容院”一類的招牌。

有時間的話,我也真想進去理發一次,盡管頭發還不長。兒時的我,進出的就是這樣的理發店呀。

那時,我們居住在鎮江伯先公園下的窮街陋巷之中,一下子我醒悟過來,今日如此興致勃勃游走寺街,原來,是回到了我童年時代的生活環境。



街角處,比較空曠,擺上三四張桌子,就是一個早點鋪。對面的小店在出售剛剛炸成的早點。

-- 這油炸的點心,叫啥?

-- 叫油扇子呀。

-- 哦,對,真想一把打開的扇子。

-- 咋賣?

-- 便宜,八塊錢一斤。

-- 給我稱上一把。

-- 好。

就這樣,吃著油扇子,一邊繼續朝天寧寺走去。







兒時,這樣的油扇子,對我來說,是絕對的高檔食物,可望而不可即。由於家貧,如此美食,只能飽飽眼福,流涎而過。

心理學家認為,童年時代的心理遺憾,一輩子也無法彌補。

口中嚼著兒時可望而不可及的油扇子,仍然嚼不走童年的遺憾喲。

對了,還有一種食物叫“棉花糖”。兒時,看別的小孩在吃雪白的松松的棉花糖,我只能咽下口水。

到南通的當日(9月5日),夜游環西文化廣場時,我也買了一棒大大的棉花糖,坐在長椅上,呆呆地看著棉花糖,尚未入口,我的眼睛居然濕潤起來。

童年遺憾老年補,補得了嗎?

走出天寧寺,行走在寺街,我更加用心了。用心看,用心想,用心拍攝。

又是一爿裁縫店,沒有招牌,門內露出一架縫紉機。一位中年婦女正在埋頭踩縫紉機。


又一爿理發店,因為沒有門面房,索性在門外掛上一塊紅牌子。上書:專業理發,護發,焗油染發,盤頭,干洗。由此向裡。



又一家小飯店。我在飯店的價目表前駐足良久。

價格之低廉,我沒有想到;更沒有想到的是,這裡竟然還有“光面”供應。所謂“光面”,就是沒有任何澆頭的清湯面。上海人曾經為“光面”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陽春面。

現在,“光面”在上海的飯店幾乎“絕跡”,為啥?很簡單,利潤太薄了。



寺街的居民,生活成本很低,住房破舊,但是,他們熱愛生活的習性不改,我注意到,院落雖舊,但綠化不錯。有的果樹上還掛果呢。







又來到了寺街的“入口”,現代化的高樓與陋巷寺街構成明顯對照。情不自禁,掏出手機,給家人和友人發送短信如下:

任憑高樓拔地起,我住寺街安度日。

窮街陋巷自有樂,人情暖流流心底。



【2012年9月14日黎明時分初稿】


精選遊記: 南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