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載滄海營社扼水喉百年風華—掠過天津衛—圖說中西風情—第一篇-由京至津

作者: 我是鷹熊

導讀接上篇,在北京與另一路人馬分開,一早來到北京南站,乘坐城際高鐵,大約半小時就抵達了天津。 (拍攝思路:這三張照片分別屬於三種不同的拍攝技法:第一張,采用了剪影的拍攝技法,只留下人物外輪廓,以方便任何情緒的代入,在拍攝中最主要的是加減曝的控制,一般情況下只要使用用光圈優就能實現實現,在包圍評價測光的情況下,你可能不需要做任何更改就 ...

接上篇,在北京與另一路人馬分開,一早來到北京南站,乘坐城際高鐵,大約半小時就抵達了天津。







(拍攝思路:這三張照片分別屬於三種不同的拍攝技法:第一張,采用了剪影的拍攝技法,只留下人物外輪廓,以方便任何情緒的代入,在拍攝中最主要的是加減曝的控制,一般情況下只要使用用光圈優就能實現實現,在包圍評價測光的情況下,你可能不需要做任何更改就能在大光比的情況下獲得這種效果;第二張,在高速行進的車輛上抓拍車外物體,首先我們要采取速度優先模式或者M檔,意義在於確保足夠的快門速度,而後是跟搖,再快的快門速度物體與相機之間還是會有位移的發生,那麼我們就要按照既定的速率保持住相機和被攝主體之間的固定視角和距離,這個需要日常多加練習,比方說用60分之一秒,乃至更低的速度去拍攝沿固定線路跑動中的小動物。綜合以上激發和參數之後,我們就能獲得這種主體清晰,背景環境動態模糊的動感圖片了;第三張照片沒有 任何技法,任何相機的自動擋都能實現,拍攝這種照片的目的是固定地標,當你要寫某地的游記時,往往會抱怨自己當時為啥沒拍一張地標。)

出了火車站,天氣很好,辣辣的太陽劈頭就罩了下來。

迎面而來的“津門老字號”比天津站更能讓我感受到———天津,我來了!



(這張照片從拍攝時機來說其實不太合格,當時光線已經太硬,由於相機的寬容度遠不如人眼,所以陰影部分幾乎全黑,但有時候旅游就是這樣,不會給你足夠的時間和恰當的光線,有時候為了內容,我們在形式美方面就得做出一些妥協了。)

出租車開出火車站,我們瞬間就感受到了古典與現代的交彙,傳統與舶來的相融。



意大利風格的老式建築,伴著更古老式樣的鐵橋與現代化的大廈和諧的矗立在一起。

這一瞬,天津給我的感覺好極了。

(上圖是在出租車內抓拍,具體手法與高鐵拍教堂相似,小熊在這裡要提出的是,我們在旅行途中,會有大部分時間在乘車,有些驢友可能為了保存體力,就那麼睡去了,其實那樣錯過了很多路上的風景。小熊在非洲拍攝的人文片,幾乎都是在行駛的車內拍攝的。行車拍攝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副駕駛位適合,其實不然,你只要不是坐在大巴的中間,你都有機會拍到精彩的照片,而且合格的行駛照片均出自側窗,因為,側窗的情況下,被攝主體是對應我們橫向移動,我們可以用技巧來克服,而前窗拍出去,被攝物體都是對應我們縱向移動,這時,我們除了提高快門速度勉強應對,已經沒有其它辦法了,而且側窗可以沒有玻璃,前窗則不能沒有,出片的畫質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組圖片還缺點啥,對的,火車站外景。大部分旅游者在到站後基本都是急於趕到酒店入住,所以往往會忘了拍攝火車站或者飛機場的外景,這對游記的書寫也會造成缺失。

小熊的車站將在後面的分專輯中並列展示。

出發到達篇就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用。

:)

下一篇,老街。


精選遊記: 天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