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行旅:杭州(二)

作者: Amy_tww

導讀12月3日,杭州天氣晴有時多雲,早晨出發沿西湖大道前行,位於中山路口的鳳凰寺曾名禮拜寺、真教寺、回回堂,因原建築風格形似鳳凰,故名,中國著名四大古清真寺之一。始建於唐朝,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毀於戰亂,元朝至正元十八年(1281年)重建,此後多次修繕擴建,規模漸呈宏偉,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山路擴建,拆除了照壁、望月樓、長廊等一半以上的建築� ...

12月3日,杭州天氣晴有時多雲,早晨出發沿西湖大道前行,位於中山路口的鳳凰寺曾名禮拜寺、真教寺、回回堂,因原建築風格形似鳳凰,故名,中國著名四大古清真寺之一。始建於唐朝,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毀於戰亂,元朝至正元十八年(1281年)重建,此後多次修繕擴建,規模漸呈宏偉,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山路擴建,拆除了照壁、望月樓、長廊等一半以上的建築。







路口西北側有一組名為“四世同堂人家”的群雕作品,是根據杭州汪姓人家32人合影所創作。









過吳山廣場,在清波門乘Y7在蘇堤下車,到位於三台山路的於謙墓憑吊,今天是星期一,墓旁的於忠肅公祠休息未開,2007年1月18日在杭州旅行曾來過這裡,所以不以為憾,看過碑廊後過花港,來到湖邊的林徽因紀念碑。

















林徽紀念碑建立於2007年8月23日,由杭州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共同建造。紅顏才女,倩影依然,伴著湖光山色的四時變幻,碑上鏤刻如下文字:“佇立於此,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諧的輪廓披著風露所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殿基的靈魂裡,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於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今人提林長民,往往說,“噢,林徽因的父親”。而當年說到林徽因,則介紹說,“這是林長民的女兒”。福建名門林氏家族,在清末民初出現許多為革命獻身的人物,堪稱滿門忠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人是林家人,即林長民的堂弟林覺民、林尹民、林文。1902年林長民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期間開始從事革命活動,中華民國成立後,林長民被推舉為參議院秘書長,參與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9年,總統徐世昌特聘林長民為外交委員會委員兼事務主任,巴黎和會期間,林長民時刻關注著相關動向。5月2日,在《晨報》發表文章《外交警報敬告國民》,“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國亡無日,願合我四萬萬眾誓死圖之”。後來林長民參與“郭松齡反奉”,1925年12月24日慘死於遼寧遼中。

林徽因以身世個性傳奇,她的生活氛圍,更多地折射著那個時代的文化風尚,流逝的時光之水也衝洗不掉她的傳世風華,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尋。徐志摩愛她,梁思成愛她,金岳霖愛她,乃至為她終身不娶,她逝後金岳霖的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千般愛意,萬種柔情,終生思念,珠璣句中。

是以隔著塵世雲煙,時空變換,愛慕者的斷腸深情;站在雲端,仰望你的人心中,你是初發芽的嫩綠,早春的微風,是希望,溫暖,梁間雙燕的呢喃,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凡世精靈,才情天縱;徽因之後,再無徽因!











走過蘇堤,來到孤山,湖山絕勝處。武松墓、蘇小小墓與秋瑾墓皆位於此。“梅妻鶴子”的和靖先生曾隱居於此,七律《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俞曲園紀念館,原為晚清名重一時的樸學大師俞樾故居,俗稱俞樓,素有“西湖第一樓”之美譽。依山傍湖,修廊短籬,四時花木,雜蒔其中,以其所蘊含的誠摯動人的師生情誼和濃郁的文化蘊味而顯得格外耐人品讀。





始創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名家薈萃,享譽於海內外的全國性金石篆刻研究社團,其址為山地園林,古跡遍布。








復旦光華牌坊面對的是中山公園,也是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杭州行宮遺址所在,可見隔壁浙博院內收藏《四庫全書》的“江南三閣”之文瀾閣。






斷橋猶在,不見殘雪。錢塘門外是湖濱路,入世出世,青燈紅塵。



公元1141年(南宋紹興十一年)12月29日,凄風苦雨,整日不絕,岳帥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遇難風波亭。此亭非是彼亭,這已不重要,作為一種像征、一種紀念,一種精神;重要是長存於歷史、長存於人心、長存於歲月。

風波亭柱上楹聯:“有漢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風關岳並;奇才絕代,奇冤絕代,千秋毅魄日星懸”。



松滬戰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沐浴在陽光下,記錄著戰火、硝煙,民族的血淚與為自由而戰的壯烈。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件”爆發,2月14日駐浙的第八十八師奉令赴滬支援第十九路軍作戰,血戰十八個晝夜,犧牲官兵1421名。1934年,由周天初先生籌建,劉開渠先生創作,立碑為紀,是首座表現抗日題材的紀念碑。該碑六十年代被拆,2003年由中國美院沈文強教授重塑復立。






古湧金門,《水滸傳》第九十四回“寧海軍宋江吊孝,湧金門張順歸神”,後人有詩雲:“潯陽江上英雄漢,水滸城中義烈人。天數已盡無可救,湧金門外已歸神”。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