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在旅途》甘肅篇(5):《絲綢之路的邊關樞紐——敦煌》

作者: 任在旅途上

導讀2007年4月28日中午,在嘉峪關市最好的國際大酒店,嘉峪關市副市長宴請考察組全體同仁。副市長一方面懇請考察組專家給嘉峪關市旅游發展留下寶貴意見建議,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提出,希望項目組在《絲綢之路旅游區總體規劃》中將嘉峪關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吃飽飯,考察組繼續西行,前往千裡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此次絲綢之路甘肅段考察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敦煌。 ...

2007年4月28日中午,在嘉峪關市最好的國際大酒店,嘉峪關市副市長宴請考察組全體同仁。副市長一方面懇請考察組專家給嘉峪關市旅游發展留下寶貴意見建議,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提出,希望項目組在《絲綢之路旅游區總體規劃》中將嘉峪關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吃飽飯,考察組繼續西行,前往千裡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此次絲綢之路甘肅段考察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敦煌。

敦煌位於甘肅省最西部,距離嘉峪關有400多公裡路程。汽車開出嘉峪關市,國道兩邊的綠色漸漸褪去,路邊的風景換成了單調的戈壁。看慣了河西走廊的景色,我與考察組大部分成員一樣,閉上眼睛很快進入了夢鄉。中間醒來幾次,上了兩次路邊的簡易廁所,下午5點多鐘,我們進入了敦煌市區。

汽車開進迎賓大道,首先看到大轉盤中間的反彈琵琶雕塑:一位穿著古裝的美女,裙擺隨風飛揚,正在反彈琵琶。郝處介紹,這座雕塑取材於敦煌壁畫反彈琵琶伎樂飛天像,展示了古代絲綢之路歌舞文化獨特的風采和神韻,如今已經成為了敦煌的城市地標。



照片名稱:敦煌城市地標-飛天仙女反彈琵琶

在敦煌市區街道轉了兩個彎,汽車停靠在敦煌賓館的門口。拖著行李走進敦煌賓館,一股濃郁的文化風情撲面而來。大堂牆壁上有一幅巨大的絲綢之路地圖的浮雕,登記處背後的牆壁上則有眾多濃郁民族風情的裝飾。這一切都顯示,我們到了一個千年文化古城了。

在敦煌夜市逛街

晚上,在敦煌賓館二樓餐廳的包廂,一桌具有濃郁特色“敦煌宴”等候著我們。敦煌市副市長親自做東,敦煌市旅游局局長作陪,熱情款待《絲綢之路旅游區總體規劃》考察組。推杯舉盞,賓主盡歡,我們享受了一頓味覺和視覺的饕餮盛宴。

晚飯後,華燈初放,小城敦煌披上了夜裝。在敦煌市旅游局局長的陪同下,我們步行前往敦煌夜市考察。

敦煌夜市位於敦煌市政府旁邊的一條街道上。步行穿過街道口的牌坊,我們走進了熱鬧的步行街。街道不不過十來米寬,街道兩邊都是兩三層的樓房,房屋的一樓都是臨街的商鋪。由於是夜市時間,馬路兩邊也擺滿了一個接一個的臨時攤點。攤販售賣的商品各式各樣,有賣西域風格的壺、盆、碗、瓶等生活用品的,賣民族服裝、特色圍巾、西域披巾等服裝服飾的,賣各種特色旅游紀念品的,也有賣各種古玩玉器的,賣各種古舊書籍的,還有賣烤羊肉串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游客們絡繹不絕,一幅繁華熱鬧的景像。



照片名稱:敦煌夜市1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慢慢挪步,我們近距離欣賞一家又一家琳琅滿目的商品。此次此刻,突然感覺我們回到了千年之年的絲路樞紐敦煌,來自東西方的各國客商,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特色商品在這次展示和交易,在愉快的交易中,帶著各自心儀的商品離去,帶走一個又一個發財的夢想,帶回一件又一件絲綢之路的文明。



照片名稱:敦煌夜市2

同去的考察組成員們,各自被心儀的商品吸引住了腳步,不知不覺已經都散開了。我也忍不住購買的衝動,買了一個身上刺著“絲綢之路”字樣的工藝駱駝,帶給不到一歲大的兒子,作為今後他長大後去絲綢之路的信物。

幸運地參觀了兩座特窟

4月29日一早,敦煌市旅游局局局長陪同我們前往莫高窟考察。

從敦煌市區沿著314省道東行二十分鐘,右拐進入莫高窟旅游專用道,再過十多分鐘後,我們抵達了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



照片名稱:敦煌莫高窟大門

走到莫高窟景區門票,景區接待處的一位負責人已經在等候我們。因為敦煌市旅游局局長已經提前聯系安排,我們通過邊門直接走進了莫高窟景區。不同於一般游客的接待,接待處負責人先帶我們進管理處辦公室,給我們介紹莫高窟的過去和現狀:“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裡的鳴沙山下,因地處莫高鎮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莫高窟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形如蜂房鴿舍,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莫高窟最早開鑿於公元366年,歷經一千多年的自然侵襲和人為破壞,現存石窟492個,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若把壁畫排開能伸展30多公裡,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1900年,敦煌莫高窟當時的守護者王道士無意中發現“藏經洞”,藏在洞裡的數萬件書畫文物重見天日。可惜,當時的政府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進行保護與利用。1907年,西方探險家兼學者斯坦因來到敦煌,連蒙帶騙,用200兩白銀的價格帶走了29箱歷史書籍繪畫和經卷,結果引起了世界的轟動。隨著,各國探險家紛至沓來,通過各種途徑從王道士處大肆收購書畫文物,最後連部分壁畫也剝下帶走,造成了絕大多數敦煌文物流落海外。近幾十年來,有許多國內外學者對敦煌藝術進行持續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學科‘敦煌學’。中國學者姜亮夫(著名的國學大師,楚辭研究和敦煌學研究大家,曾擔任我的母校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長)、常書鴻(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首任所長)等一批學者的長期研究努力下,最後形成了‘敦煌文物在海外,敦煌學在中國’的格局。1984年,成立了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是樊錦詩。(樊錦詩老太太是我的老鄉浙江杭州人,四十多年扎根敦煌,致力於石窟考古、石窟保護與管理,被譽為‘敦煌女兒’。)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照片名稱:敦煌莫高窟層層疊疊的石窟

系統介紹後,接待處負責人帶我們前往莫高窟實地參觀考察。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踩著修建在斷崖上的木樓梯,小心翼翼地上下,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指定的石窟。負責人介紹,為了有效保護莫高窟、避免游客過多引起的溫度濕度變化對壁畫的破壞,莫高窟實行“控制參觀人數、輪休開放洞窟”的辦法,每年只有部分洞窟向游客開放。鑒於我們是為了工作需要考察石窟,除了游客可以參觀的8個洞窟外,負責人特意打開了45號和57號兩個特窟的大門(這兩個特窟都是不對游客開放的),讓我們近距離參觀。在負責人電筒光線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了暗紅色的壁畫,上面佛像、飛天、雲彩的圖案,展現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照片名稱:莫高窟壁畫

在斷崖上下了一個多小時,我們被莫高窟博大精深的藝術所震撼。雖然很多洞窟並看不大懂,但我們能感受到千年歷史的召喚和人神世界的共鳴。



照片名稱:敦煌莫高窟

“近年來,在樊院長的多年努力下,敦煌研究院正在積極實施‘數字敦煌工程’,敦煌莫高窟很多看不到的洞窟壁畫藝術,可以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復原和展示,讓游客充分感受千年莫高窟的魅力。”接待處負責人的補充介紹,讓我對再來莫高窟充滿期待。

在鳴沙山丟失了手機

中午從莫高窟考察回來,下午馬上在敦煌賓館召開了《絲綢之路旅游區總體規劃》交流研討會。簡單晚餐後,項目組內部又召開了考察座談後的頭腦風暴會。會議結束時,李教授宣布了明天的安排:上午考察鳴沙山月牙泉,下午乘坐飛機返回北京。

4月40日,“五一黃金周”前的最後一天。吃完早飯,上午前往敦煌考察的最後一站——鳴沙山月牙泉。

從敦煌賓館出發,沿著陽關中路左拐到敦月路,司機駕車一路南行。車窗外掠過絲路風情園、敦煌歷史博覽園、敦煌山莊,二十分鐘後,中巴車開到了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大門口。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負責人已經在大門口等候。與項目組成員一一握手後,負責人帶我們穿過古樸的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大門。走進大門,一眼就看到幾十峰駱駝安靜地在一旁等候。景區負責人跟管駱駝的老漢打了聲招呼,老漢就牽出十來峰駱駝,慢悠悠地走到我們的前面。

當駱駝走到我的跟前時,我發現真實的駱駝比我想像中的更高,我的眼睛只能平視駱駝的肚子,我的頭頂與駱駝的駝峰還有幾十釐米的高差。老漢“嘿”的一聲口令,所有的駱駝齊刷刷地跪倒在地。駱駝睜著大大的眼睛,黃色的眼睫毛撲閃撲閃地,似乎在向我們打招呼。

充滿新奇、小心翼翼,我們每個人各自騎上一峰駱駝。“抓緊駝峰,雙腿夾緊,身體坐直!准備出發了1老漢大聲告訴我們騎駱駝的要領後,然後又是“嘿”的一聲口令,所有的駱駝開始准備站起來。駱駝先是前腿站直,把我的身體一下子向後仰,我剛抓緊駱峰穩定身體,駱駝的後腿也站了起來,把我的身體突然又往前傾,同時身體已經離開地面近兩米。



照片名稱:鳴沙山駝隊

在高高的駱峰上調整坐好,老漢牽著領頭駱駝的韁繩,帶著連成一串的駱駝隊,慢慢地向沙山走去。沿著沙山的邊緣,經過沙山之間的沙丘通道,眼前出現一幅壯觀的畫面:高高的沙山包圍之中,有一個小小的沙漠綠洲,沙漠綠洲的最中間,是一個月牙形的小湖。

走到月牙泉畔,我們下了駱駝。負責人親自給我們做導游:“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美稱。月牙泉周邊的沙山,晴天有人從山上滑下時會發出聲響,所以叫鳴沙山。月牙泉和鳴沙山,就像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對孿生姐妹,相依相伴了幾千年,形成了敦煌獨特的旅游景觀。”



照片名稱:鳴沙山月牙泉

“周邊都是高高的沙山,這裡刮風又那麼多,月牙泉會不會被沙山掩埋啊?”我不禁好奇地詢問景區負責人。“鳴沙山月牙泉有一個奇特的現像,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中的奇跡。”負責人不無驕傲地回答我。“這裡幾乎沒有降雨,而每年的蒸發量那麼大,月牙泉會不會干涸了?”我繼續追問。“月牙泉下有地下暗河經過,由於月牙泉處海拔較低,地下暗河就在這裡冒出地面,形成了月牙形的湖面。在歷史上,月牙泉的水面曾經達到幾十畝、水深達到9米。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加之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敦煌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時間是在1985年,那時月牙泉平均水深不足1米,差一點干涸見底,千古景觀差點毀於一旦。近年來,敦煌市政府加強地下水保護,采取多種方式給月牙泉補水,月牙泉的水位總體保持穩定。月牙泉映照鳴沙山的天然奇觀,每年吸引了上百萬游客不遠萬裡前來觀光游覽。”

繞著月牙泉考察了一周,我們踩著柔軟的沙子,步行來到了鳴沙山腳下。抬頭仰望,十幾條用梯子鋪就的步行道,一直通向高有數十米的沙山山頂。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在從鳴沙山頂的滑沙出發點,一個接一個地從高高的沙山上飛速地滑下,驚呼聲和歡笑聲,灑滿了整個鳴沙山。

沿著登山階梯,我們吃力地登上了鳴沙山頂。像其他游客一樣,我坐上一塊前面翹起、地下光滑的竹編滑板。“手抓緊滑板的扶手,眼睛望著前方,身體往後靠一點。走1工作人員剛剛指導完,就在我的背上猛地一推。突然,我的身體、連同坐著的滑板,呼地飛出了平台,在空中躍起後墜落在傾斜的滑道上,飛速地在朝著山下滑行。速度越來越快,我不由得緊緊抓住滑板的扶手,忍不住大聲喊了出來。

似乎只過去了幾秒鐘,也許已經有幾十秒鐘,我已經衝到了鳴沙山的山腳。巨大的慣性,使得滑板在平地的沙子上滑出了老遠。回過神來,我慢慢地從滑板上站起,回頭一看,我的同事們正乘著滑板從山上俯衝下來,大呼小叫地滑到我的身邊。



照片名稱:鳴沙山滑沙

“喜歡滑的人可以再上去滑一次。”似乎看出我們中的有些人感覺不過癮,景區負責人熱情鼓勵我們。我與幾個同事踩著階梯再次走到了鳴沙山頂。為了來一次“與眾不同”的體驗,這次我不用滑板,直接用雙手抱緊身體,打滾滾出了平台,咕嚕咕嚕地向山腳滾去。天旋地轉,不知打個多少個滾,我終於滾到了山腳下,衣服裡、耳朵裡、頭發中,已經塞滿了沙子,連嘴巴裡都吃進了好幾口沙子。

愉快的考察完鳴沙山月牙泉,我們回到了大門口的中巴車。當汽車發動時,我突然發現我的手機不見了!剛才在月牙泉考察的時候,我還用手機打過一個北京電話,會掉到哪兒了呢?迅速把景區考察的過程整個回顧了一遍,我確定是在剛才滾下沙山時,手機從褲子口袋裡滑出去了。

郝處陪著我及幾個年輕的同事,開車沙漠越野車再次回到剛才滑沙的地方。從山腳下步行著慢慢走到山頂,我從下到上仔細找了一遍,結果手機沒有任何蹤影。

“手機丟在鳴沙山,看來是天意的安排,就是讓你一輩子記住鳴沙山。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馬上你就會有喜事降臨了。”郝處用老大哥的方式寬慰我。“是啊,手機掉在鳴沙山,就是讓我與敦煌永遠保持心靈的溝通。”我的心情釋然了。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