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仲夏之旅行:北京

作者: mukdenchenfei

導讀2012年6月6日10:50,K184到達北京西站。 下午去陶然亭公園,到這裡的唯一目的是去拜謁園中的高、石之墓。 高君宇,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師從李大釗,曾做過國父中山先生的秘書,被譽為“中國青年革命的健將”。民國十四年(1925年)病逝,年僅29歲。 石評梅是高君宇生命中的摯愛,與呂碧城、張愛玲、蕭紅並稱為“民國四大才女”。高君宇逝後三年,� ...

2012年6月6日10:50,K184到達北京西站。



下午去陶然亭公園,到這裡的唯一目的是去拜謁園中的高、石之墓。

高君宇,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師從李大釗,曾做過國父中山先生的秘書,被譽為“中國青年革命的健將”。民國十四年(1925年)病逝,年僅29歲。

石評梅是高君宇生命中的摯愛,與呂碧城、張愛玲、蕭紅並稱為“民國四大才女”。高君宇逝後三年,悲傷過度而去,時年26歲。



高、石之墓位於園內西湖之畔、中央島西北,林木蔥蘢,幽靜中時聞鳥鳴與葉舞之聲。左側是高君宇、石評梅的雕像,兩人的墓碑皆為柱狀四角尖形。

高君宇的墓碑正面為“吾兄高君宇之墓”,與碑座的墓志都為其胞弟高全德題寫,側面是石評梅所書: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慧星之迅忽。”

“這是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幾句話,死後我替他刊在墓碑上。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侯。評梅”。

石評梅的墓碑正面為“故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女教員石評梅先生之墓”,碑座上有“春風青塚”四字篆書與墓志。

高君宇與石評梅的傳奇故事遙遠又似乎很近,是大時代中對人生價值與愛情真諦的追求,偉大的悲劇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詩經邶風擊鼓》)

“我由冬的殘夢裡驚醒,春正吻著我的睡靨低吟!晨曦照上了窗紗,望見往日令我醺醉的朝霞,我想讓丹彩的雲流,再認認我當年的顏色。

披上那件繡著蛺蝶的衣裳,姍姍地走到塵網封鎖的妝台旁。呵!明鏡裡照見我憔悴的枯顏,像一朵顫動在風雨中蒼白凋零的梨花。

我愛,我原想追回那美麗的皎容,祭獻在你碧草如茵的墓旁,誰知道青春的殘蕾已和你一同殉葬。

……

壘壘荒塚上,火光熊熊,紙灰繚繞,清明到了。這是碧草綠水的春郊。墓畔有白發老翁,有紅顏年少,向這一杯黃土致不盡的懷憶和哀悼,雲天蒼茫處我將魂招;白楊蕭條,暮鴉聲聲,怕孤魂歸路迢迢。

逝去了,歡樂的好夢,不能隨墓草而復生,明朝此日,誰知天涯何處寄此身?嘆漂泊我已如落花浮萍,且高歌,且痛飲,拼一醉燒熄此心頭余情。

我愛,這一杯苦酒細細斟,邀殘月與孤星和淚共飲,不管黃昏,不論夜深,醉臥在你墓碑傍,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石評梅《墓畔哀歌》)



出北門,乘59路到珠市口,去看看豐澤園飯店。單田芳先生的長篇評書《欒蒲包與豐澤園》,就是講述這個老店的傳奇故事。



二層陳列著當年李琦題寫的“豐澤園飯莊”牌匾,還有記錄飯店歷史的老照片展示。

經前門,到東方新天地,永安裡。



7日上午去白石橋。乘107路到後海,南鑼鼓巷。之後去朝內,傍晚在東單購買一部《塞德克巴萊》DVD碟。

這部影片是魏德聖的作品,以民國十九年(1930年)台灣的“霧社事件”為背景敘事,分《太陽旗》(上)和《彩虹橋》(下)兩部,片長264分鐘。“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

2008年看過《海角七號》,一部不錯的文藝片,主題應該是“時代與愛”。片中致友子的七封信,文字表達很感人,旁白加上背景音樂頗有意境,實在不俗,貼近情感的真實。

……

友子,我將我的愧疚寫在這最後一封信裡。因為,我無法當面向你懺悔,如果不這麼做,那麼,我絲毫都不能原諒自己。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我會假裝,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然後,祝你一生永遠幸福!

(友子,自分の疚しさを,最後の手紙に書いたよ。君に會い,懺悔するかわりに。斯うしなければ,自分を許すことなど少しもできなかった。

君を忘れた振りをしよう。僕たちの思い出が,渡り鳥のように,飛び去ったと思い込もう。君の冬が終わり,春が始まったと思い込もう。本當にそうだと思えるまで,必死に思い込もう。そして、君が,永遠に幸せであることを,祈っています!)

片中的《國境之南》、《野玫瑰》等歌曲也很動聽。《塞德克巴萊》與《海角七號》的題材與風格都不同,看看魏德聖是如何駕馭的。

8日11:00乘K339回沈。



夕陽西下,天色漸暗。時空變幻,上溯三百多年前的遼西走廊,關寧鐵騎與八旗勁旅的刀光劍影與人喊馬嘶仿若再現。

19:38到達沈陽北站。日已落,夜未央。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