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梅花有個約會

作者: 11956281

導讀梅為百花之首,“一樹獨開天下春”。每年春節過後,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探梅的習俗,江浙一帶尤為盛行,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探梅勝地,如杭州的靈峰和超山,南京的梅花山,無錫的梅園。其中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當推我的家鄉蘇州光福香雪海。光福位於蘇州西南約三十公裡的太湖之濱,屬半島地形,向稱山水靈窟。穹窿、鄧尉、西磧諸山,綿延起伏,太湖七十二� ...

梅為百花之首,“一樹獨開天下春”。每年春節過後,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探梅的習俗,江浙一帶尤為盛行,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探梅勝地,如杭州的靈峰和超山,南京的梅花山,無錫的梅園。其中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當推我的家鄉蘇州光福香雪海。光福位於蘇州西南約三十公裡的太湖之濱,屬半島地形,向稱山水靈窟。穹窿、鄧尉、西磧諸山,綿延起伏,太湖七十二峰,近半在光福。日照充足,氣候溫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極適宜梅樹生長。自古以來,居民以種梅為業,“種梅如種谷”。可以說無山無梅,而以鄧尉山西面的香雪海和南面的玄墓山最盛。梅花品種繁多,以千葉重瓣白梅為主,紅梅、綠梅、紫梅、墨梅等,應有盡有。花開時漫山遍野,回環數十裡,花光映照,暗香浮動,仿佛身臨香國仙境。

光福探梅由來已久。唐朝的陸龜蒙、宋朝的範成大、元朝的倪雲林,都曾徜徉光福山水花木之間,留下了許多吟詠佳作。範成大的《梅譜》,可說是宋代光福梅花的寫照。從明朝開始,隨著蘇州經濟文化的繁榮,光福梅花漸成規模,而光福探梅,也成為東南名士的風雅之舉。從明初的高啟,到王寵、王鏊、袁宏道、申時行、王世貞、歸莊,再到明末的吳梅村、錢謙益等,一時人物,鮮有未到光福探梅者。文徵明曾這樣描寫探梅見聞:“玉梅萬枝,與松竹雜植。冬夏之交,花香樹色,蔚然秀茂,而斷崖殘雪,上下輝映,波光渺瀰,一目萬頃,洞庭諸山,宛在幾席,真人間絕境也。”梅花以山水而增色,山水因梅花而生輝。

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南巡時,前後共有九次都到光福探梅,並留下了許多御制詩文。江蘇巡撫,也是著名詩人的宋犖,有感於花光如雪,流溢似海,遂題名“香雪海”,刻於岩崖。一代詞人朱彝尊對光福梅花之愛幾近於狂:“安得太湖三萬六千頃,化為一碧葡萄漿,供我大醉三萬六千觴,醉死便葬梅花傍。”龔自珍“病梅館記”中“蘇州之鄧尉”,即指光福鄧尉山。甚至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也寫到了光福的梅花。光福探梅極一時之盛,“香雪海”名動天下。從此,探梅由名士雅好演變為地方風俗。《清嘉錄》記載了當年的盛況: “暖風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邐至香雪海,紅英綠萼,相間萬重。郡人艤舟虎山橋畔,袱被遨游,夜以繼日。”

可惜近代以來,國運日衰,民生凋敝,雖然梅花依舊,探梅盛況卻難以為繼。空谷遺香,名花寂寞。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光福探梅才逐漸恢復。當地政府為發展旅游業,重新規劃修整了香雪海景區,在公路兩旁新辟寬闊的梅林帶,新栽梅樹數百畝,又建立兩個梅花園,集中移栽古梅珍品幾百株,並成功移植了乾隆當年手植的古梅樹。每年二三月間,驚蟄前後,是探梅的最佳時節。四方游客絡繹而至,林間花下,流連忘返。

“梅痴”吳昌碩在思念香雪海梅花時寫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拿舟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如今交通便利,再不必“拿舟冒雪”以至“十年不到”了。從蘇州市區方向走蘇福公路,或者從無錫方向走312國道經望湖路,可以驅車直達香雪海。每年探梅時節,上海、蘇州都有旅行社開通香雪海探梅專車。蘇州南門長途汽車站有開往太湖的公交車,途經香雪海,半小時一班;人民橋南邊的吳縣車站,有開往光福鎮的中巴客車,約十分鐘一班。從蘇州到光福只需一個小時的車程。

從蘇州出發,車過木瀆靈岩山,遠處層層疊疊的山影,浮湧在公路前方的田野綠波間,宛如海上仙山。左前方最高的是窟窿山,有春秋時軍事家孫武和西漢名臣朱買臣的遺跡點綴其間,正前方稍遠處南北走向的是鄧尉山,香雪海就在它的背面。去香雪海的途中必須經過鄧尉山北麓的光福鎮。光福鎮在蘇州諸多古鎮中別具特色,不僅歷史最為悠久,而且依山傍湖,既是山鎮也是水鎮,兼得山水之利,自然風光遠勝於周莊、甪直等地。鎮上很多地方依舊保存著古樸風貌,有銅觀音寺和光福塔等名勝古跡。銅觀音寺供奉著宋代出土的銅觀音,造型古樸,跟其它寺廟裡的觀音像明顯不同。寺內有一株古香樟樹,翳雲障日,森森然若有神靈。寺後山上的光福塔,是游覽光福的必到之地,登臨時最高可上到第五層,光福鎮及附近湖山田舍風光盡收眼底。香雪海位於光福鎮西南方向,距鎮約一公裡,如果步行的話,從光福汽車站翻越山嶺,或者沿盤山公路繞過山角,約半小時可到。一路走去,嶺上路傍梅花掩映,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香雪海景點,泛指鄧尉山與對面吾家山之間的山坳,北靠西崦湖,南至玄墓山,山坳內遍植梅樹,“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到太湖去的公路穿香雪海而過。在公路右側有“香雪海”公園,門票五元,園內半山腰的聞梅館和梅花亭,是香雪海最佳的賞梅處,在此俯瞰遠眺,花雪茫茫,香波陣陣,異常的琦麗壯美。梅花亭出自吳中名匠姚承祖之手,呈五角梅花造型,頂鑄銅鶴,寓“梅妻鶴子”之意。亭側有乾隆御詩碑和宋犖“香雪海”題刻。

賞梅之余,可順便參觀公路左側司徒廟裡的四株漢代古柏“清奇古怪”,它們相傳是東漢大司徒鄧禹手植,歷千劫而挺秀,與香雪海同為光福著名景觀。如果時間充裕,可沿公路繼續前行,往太湖邊游覽國內最大的內湖漁港“太湖漁港”, 港內檣桅如林,非常壯觀。然後,到聞名江浙滬的太湖水上餐廳一條街,品嘗太湖船菜,豈不快哉!因為景點集中在公路沿線,雖然游覽內容很豐富,對於一般游客,一天時間也已足夠。

最美的梅花,當生長在靈山秀水間,有歲月的陶冶和梳妝,有高士的傾慕和吟賞,而這些正是香雪海梅花所獨具的風韻。

蘇州浩哥 2001.11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