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風情別樣濃(作者:和平樹)

作者: 懷抱天下

導讀文章來源:邊走邊唱 作者:和平樹記得多年前在昆陽城內求學時,昆、鰲兩地的同學對我們這些來自水頭的“閩南話人”總是飽含矛盾心緒。他們一方面不得不承認“水頭人都蠻富的哦”,一方面又不忘補充一句“可是水頭是我們平陽很沒有風情的地方耶”,讓我們哭笑不得。其實,水頭的絢麗風情如歌如夢、如詩如畫,信手拈來,便有濃濃韻味…… 水碓悠悠 水頭境內溪流縱� ...

文章來源:邊走邊唱 作者:和平樹記得多年前在昆陽城內求學時,昆、鰲兩地的同學對我們這些來自水頭的“閩南話人”總是飽含矛盾心緒。他們一方面不得不承認“水頭人都蠻富的哦”,一方面又不忘補充一句“可是水頭是我們平陽很沒有風情的地方耶”,讓我們哭笑不得。其實,水頭的絢麗風情如歌如夢、如詩如畫,信手拈來,便有濃濃韻味……

水碓悠悠

水頭境內溪流縱橫,水源充足,顧名思義叫“水頭”。昔時,水頭人舂米皆用水碓,水碓一般設在溪埠頭茅草房內,屋外築有引水槽,引來溪水衝擊引水渠下的木輪,使之不停旋轉,帶動石杵搗擊石臼中的米,或帶動大石磨磨粉。當溪中水位較低時,人們往往在溪中安放上裝有灌水竹筒和竹簾葉片的圓形筒車,利用流水推動,把溪水引上水渠帶動石杵工作。在供電尚未普及的年代裡,水碓給水頭人民舂米或造紙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發展最盛時,僅水頭短短千來米長的碧溪,在其溪埠上便自上而下依次有仕靜碓、油車碓、南門碓、埠頭碓四大水碓。當供電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時,輾米廠逐漸取代了水碓的地位,伴著嘩嘩流水聲、清淡米粉香的水碓們也逐漸在溪岸邊消失了。可是,當水頭人提到“六門碓”這些已演變為地名的詞語時,心中又會閃現出那織滿幽幽戀舊情的老水碓來。

七七送“巧”

每逢農歷七月初七前後,水頭鎮凡有女兒在新出嫁的人家,便要備上五樣食品給女兒“送巧”,分別是用米粉拌紅糖芝麻制成的“巧食”和“麻口”、瓜子、熟花生和炒茴豆,蘊意祝福女兒女婿全家心靈手巧、開心幸福。尤其是那米制“巧食”,或制為胖阿福狀、舌狀、手指狀,或蘸染各色顏料,或夾上糖心麻心,著實招人喜愛,水頭上街就有一家專門制作麻口糕點的幾十年老店,至今顧客絡繹不絕。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娘家給女兒“送巧”的內容也漸漸變為水果凍、飲料、奶糖等物了。類似的風情還有水頭新婚夫婦在結婚次年的端午節前,男方要給丈人家送大黃魚、長壽面等禮品,而女方則要給女婿家送上新衣服、電風扇、空調等“送端午”的回禮。

周歲慶典

水頭孩子過周歲(水頭俗語稱為“大節”)往往是他一生第一個重要慶典。這一天,小“壽星”要穿上外婆家送來的新衣新帽,戴上金或銀制長命圈、長命鎖、手鐲和腳鐲,男孩子穿上虎頭鞋,意為壯膽祛邪,女孩子穿上蓮花鞋,意為美麗娉婷。然後,在家中有福分長輩的挽扶下,先踩擺在地上的一雙紅龜稞,再踩擺在椅上的紅龜稞,最後踩擺在桌上的紅龜稞,意為步步高升,如果孩子學步較快,可以在紅龜稞上走上幾圈,更能招致大人們的贊揚。踩紅龜稞之後,照例要捧出擺有書籍、毛筆、算盤等物的抓周盤,讓孩子自選一物,以預測其今後發展方向,像選中書籍意為昭示孩子今後學識淵博,選中毛筆昭示今後文才超群,造中算盤昭示今後精明善經營等,各有不同好口彩。

河燈如夢

舊時,每逢農歷七月十五日即中元節,水頭鎮富裕人家便會集資做“普世”道場,由和尚設壇、念經、放焰口,稱“盂蘭盆會”。晚間,便到碧溪放河燈,謂為超度溺者亡靈。那河燈如飯碗大小,底部以圓木片浸沾桐油,四周糊以紅、綠等各色彩紙,中置白燭,點燃後一一放入水中,任其順水漂流。遠觀處灼灼點點,仿似銀河之星盡傾溪中,近看時燭暈水影交相輝映、搖曳生姿,恰如滿溪五彩蓮花燦然綻放,景觀煞是迷離動人。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展,這種帶有一定迷信色彩的習俗漸漸隱入了水頭的歷史,那滿溪璀璨的河燈已不為如今的“小水頭”們所見了。


精選遊記: 雁蕩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