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秋夢

作者: bluesky_q

導讀婺源號稱“中國最美的鄉村”,臨行前就看了許多有關她的圖片和文章,畫裡那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像亙古的鄉愁一樣牽引著我。 但並不是因為這個而招喚我們前行,是因為那裡的山山、水水,還有我對那裡的一種向往。正是金秋時節,正應了那句秋裡尋夢,秋天到婺源尋夢。 我們本想在婺源縣城乘中巴車去古民居,後來發現這個想法不太現實,因為從縣城到景區的班車� ...

婺源號稱“中國最美的鄉村”,臨行前就看了許多有關她的圖片和文章,畫裡那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像亙古的鄉愁一樣牽引著我。 但並不是因為這個而招喚我們前行,是因為那裡的山山、水水,還有我對那裡的一種向往。正是金秋時節,正應了那句秋裡尋夢,秋天到婺源尋夢。

我們本想在婺源縣城乘中巴車去古民居,後來發現這個想法不太現實,因為從縣城到景區的班車不是很多,而且還受到時間的限制。於是兩人就包了一輛摩托車,一天60元,只要有時間,師傅說去哪裡都任我們挑。四十幾的歲數吧,很憨厚善良的村民,這樣我們就有了司機,又有了導游。包黃包車是每天200元,一來因為人少,二來我更喜歡坐在摩托後面,疾風吹拂的感覺。事後才覺得這個主意真是對。

根據事先安排的行程,我們准備先去汪口,然後去曉起。這條線路己經開發的較成熟,公路修得非常平整、寬闊。道路彎彎,兩旁的河流在陽光下如同一條玉帶忽隱忽現,河流兩岸青草蔥郁,想起了那句“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心裡不禁升起幾縷幽思。遠遠望去,青綠的、金黃的田野上點綴著粉牆黛瓦的徽派村屋,令人產生了悠悠古意。

坐在摩托後面,視野更是比車內開闊多了。微微的秋風拂過臉頰,空氣干淨清冽,幾乎沒有什麼塵土。兩旁的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也忘了看路,因師傅對此線路也不大熟,把我們帶到了江灣,某領導人的故居。門首的牌匾上“江灣”二金字燦燦發光,往裡望去是兩邊一溜的徽式建築,干淨整齊,卻提不起我們的興致,商業味太重了。那個江氏宗祠雖然是氣勢恢弘,但卻不是原汁原味的宗祠,而是花了不少錢重新修建的,更是讓我們沒有了興趣,於是就打道回汪口。

來到一個看似有點破舊的小村,那就是千年古村——汪口,四面丘陵連綿,一汪碧水繞村而過。汪口村頭,橋邊,就是那座聞名的“江南第一祠”——俞氏宗祠。來到俞氏宗祠門前,破舊的清式建築掩飾不住她曾經的氣派和流光溢彩。門前還有那種古時衙門口設立的木柵欄。一位導游小姐正在為一群軍人講解。俞氏宗祠歷經兩三百年風雨,特別是文革浩劫,還能保存得如此規整,實屬不易了。導游小姐從它的布局、結構、用料、雕刻、歷史等一點點娓娓道來,聽完之後,不禁對這座集合族之力、歷時二十年而成的宗族祠堂有些敬意。印像中最深的是,祠堂屋檐龍頭翹角的龍須,說是整座龍頭是由青石雕成,那龍須也硬是從石裡磨出的。還有正中的那條鼓腹大梁,是整株的千年銀杏樹,歷幾百年沒有蟲蛀,連同四邊的廊柱,俗稱為:“東瓜梁,絲瓜柱”。宗祠兩邊有兩根後來加上的廊柱與整個風格不合,經導游小姐介紹,才知道原來在兩邊的柱子頂端,雕有一下山獅子回頭的圖案,獅子頭正好托住一橫梁,既是一種工藝裝飾,也是個承力點。獅子頭在文革中被人為破壞!只剩下獅身附在柱子上,不得已,才另外加上了兩根柱子頂著兩側橫梁。不禁感嘆,這類文革時期的破壞在婺源實在太多,中華文化最慘烈的該是人禍了。

走出汪口,來到曉起村,真不愧為桃源仙境。村口的古樟樹和潺潺的流水,就讓我心醉了。一進村子,馬上融入了安靜的古村落,氣度不凡的古民居,細訴著昨日的繁華。踩著閃閃發亮的青石板路,我用心去感受這自然的靜謐,用眼去欣賞這黑黑白白的馬頭牆。秋風習習,古樟環繞,小鳥唧唧,心的安寧勝過千言萬語……

在婺源,返璞歸真、崇尚自然是被歌頌的主題。從混凝土堆砌的城市出逃的我們,對這裡有一種莫名的親近,一切都那麼古樸、自然。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