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大武漢---悲情城市

作者: xieenrong

導讀前幾天,鳳凰衛視的一個對話節目中看到關於《深圳,你被誰拋棄》的討論感觸很深,尤其是在書店裡看到,你.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了全文,看後很不是滋味.深圳?深圳?…是什麼?就是哪個經濟特區嗎?既然鳳凰衛視的主持說到可見影響之大.為什麼深圳就如此被關注?其實國內最需要關注的城市是武漢,沈陽,重慶,還有西安.重慶不說了,現在已經是直轄市了,而現在國家又提 ...

前幾天,鳳凰衛視的一個對話節目中看到關於《深圳,你被誰拋棄》的討論感觸很深,尤其是在書店裡看到,你.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了全文,看後很不是滋味.深圳?深圳?…是什麼?就是哪個經濟特區嗎?既然鳳凰衛視的主持說到可見影響之大.為什麼深圳就如此被關注?其實國內最需要關注的城市是武漢,沈陽,重慶,還有西安.重慶不說了,現在已經是直轄市了,而現在國家又提出東北振興的戰略,沈陽這座負擔深沉的城市也會得到重視,會有一次較大的發展.關於西安,不想多作評論西部大開發會有一些照顧,但從目前看,西安似乎和以前一樣經濟不景氣(西安高新區不錯,但為什麼不能帶動整個經濟發展)剩下的就是武漢了.

關於武漢,也許以前湖北及武漢的人士.已經多次提到而且寫出,,之類的文章.但是我還是要說武漢.

武漢,這個曾經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的城市,落後了,而且不是一般的落後.

歷史回到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時的武漢已成為僅次於上海的東方大都會.有數據記錄:1886-1911武漢已有近代工廠100多家,17個國家在漢設立銀行,學校,教會,金融機構更是數不勝數.1911-1936漢口港對外貿易僅次於上海天津.武漢港年通往船舶134701次,吞吐量達2000萬噸.1884年,漢口電報局成立.1897年漢口郵政局成立.1900年,武漢開通市內電話.1937年人口已達80萬,解放前夕,人口達102萬.建國後,國家在武漢建立了一大批重大項目,如武鋼武重武鍋武船,武漢長江大橋等.這些成就了武漢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底子,成為中國第四大工業城市. 1984年,武漢被批准為計劃單列市.這些數值足以體現武漢城市地位的變化.至於以後的1992對外開放眾多城市在一起不足提.92年中央再也沒有什麼動作了.武漢落後了武漢真的被”拋棄”了.就是到了1986年武漢的工業總產值還在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1983年廣州經濟年鑒提到廣州僅次於滬京津漢.再加上武漢科技教育方面的實力武漢絕對在第四.到了2002年,武漢的GDP已經遠在十名之外,甚至被蘇州無錫超過.武漢在發展但別的城市發展得更快.武漢到底怎麼回事?是武漢自身的問題,還是中央拋棄了武漢?好像98年抗洪,國家領導人重視了一下武漢,江澤民溫家寶去武漢坐鎮指揮.難道非要等到危難時刻,才注意到武漢.

武漢肯定存在問題,而且是很嚴重的問題!!!

一,武漢的工業

品牌的失落是武漢的最大損失.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武漢喪失了一大批品牌.菏花洗衣機,長江音響等.”長江音響,你的理想”的廣告還歷歷在耳,然而都已經銷聲匿跡了.還有鶯歌電視機,手表,今安在?一枝花,早已不能一枝獨秀了.武漢的電視機廠,完全有可能發展成像四川長虹那樣的國際知名大企業.武鋼建成世界一流的鋼鐵集團也不使不可能.但武漢沒有做到.武漢的決策者就是不能放開思想,大膽突破,結果喪失了重大機遇.

二,武漢的流通業

查了一下資料,竟然武漢(湖北)只有湖南的1/2.”九省通衢”,還有多大作用?一書提到,早在80年代初,武漢大學教授就提出發展大流通大交通,武漢沒有按這個去做,而是發展漢正街.

三,武漢的交通

武漢有必要建那麼多環線嗎?在武漢發展環線的時候,人家早已在構建放射式的高速公路網了.武漢市所有向外的高速公路中,沒有一個是武漢市自己建的,都是中央規劃的經過武漢的公路網.京珠,滬蓉,還有現在的銀(川)武(漢)高速.聽說湖北要建襄樊十堰高速公路時不由得得欣喜,但一看,原來是銀武高速湖北段.現在山東遼寧在大力構築高速公路網,兩省的公路裡程已居全國前幾位.湖北武漢呢?就連被稱為”蜀道難”的重慶也在大力發展高速公路.武漢就知道等!!我還得知,陽邏長江大橋也是國家的項目是,不由得冒冷汗.為什麼沒有武漢的決策者說:我要修高速了,中央給予支持一下.而是等中央的政策下來後才行動.比如,滬蓉高速完全可以是漢滬,漢蓉高速.現在重慶要修萬州宜昌高速,就說明武漢決策者的思想觀念.(可能武漢重慶的市情有很大的不同也是一個原因).

四,武漢的科技

武漢向來都稱科技科研教育實力全國第三.但科技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又怎麼樣呢?全國十大軟件園中竟然沒有武漢.而長沙的軟件園辦得有聲有色.在2002年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中,最具發展潛力的25城市中,特別提到了武漢.指出武漢的問題在於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五,武漢的“中庸之道”

武漢地理居中,什麼也是中,什麼都做不了最大最強.武漢作為中國未來的五大經濟增長極之一,不應該這樣.武漢應該變”中”為”衝”衝就是要突破..

六,武漢的決策者

武漢的領導層頻頻更換,僅去年就更換了3次,幾乎不到三個月就換了一個市長.很多官員只是將武漢作為跳板,而不願長期呆下去.就像旅游,很多游客也是把武漢當作中轉站,而不是目的地(這當然與武漢的地理位置有關).這些都十分不利於武漢的長遠發展.2002中國城市發展白皮書指出,武漢市民竟然有一半人不知道市長姓名,遠不如廣州上海,甚至不如鄭州.

為什麼聽不到武漢的聲音?

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四大媒體,真的很難看到聽到關於武漢的消息,武漢的影響力就這麼小.

海外媒體就更不用說了.今天看到一則上海的消息,是在一份華人的報紙上看到的.武漢什麼時候能像上海這樣,武漢騰飛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武漢的經濟地位在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武漢的政治地位的下降,武漢在國家中的話語權也已喪失殆盡了.

武漢的文化影響力到哪裡去了?以前的漢派服飾,等”漢貨”,都銷聲匿跡了. 漢劇,什麼時候能像川劇一樣.”重慶火鍋”風靡全國,已經形成很大產業,武漢呢?武昌魚,熱干面都只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漢味”何市時才能擴大影響力?武漢的傳媒業也不怎麼樣.而湖南廣電有”電視湘軍”之稱.武漢雜技團還能重現往日的風采嗎?偌大一個城市居然沒有交響樂團.武漢的經濟落後,文化更落後.武漢的形像太差,市民素質也殛待提高.

相反,”成都這個不知名的西部城市,竟然被炒成了”第四城”.大家都知道,成都在四川只不過是一個省會而已,而且”四川”一詞遠遠超過成都重慶(川菜川劇四川話,還有川江四川大學等)因為成都不可能有武漢在湖北乃至中國那樣獨擋一面的地位.成都的首位度,中心度遠低於武漢.而武漢不同,武漢不只是湖北的省會.在華中地區,是一個區域性的都會,而不只是”一省之會”.湖北不像湖南四川那樣有響當當的省名,湖南的媒體湖南的”辣”,四川的川菜等等,湖北不可能有那個凝聚力,這也是一大現像.這些都是因為有了武漢.但湖北人都是希望武漢發展的,都以武漢為榮.因為在提到湖北時,會說,她的省會是武漢.

武漢存在哪些問題?

誰來拯救武漢?

我為伊狂在一書中提到,武漢不要滿足於做”華中王”,也不要好高婺遠建”國際化大都市”.這一點我反對.華中地區,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只有武漢一個核心城市,足以在中國的經濟增長極中形成一極,這是現狀.任何有關武漢的介紹中,”華中地區特大城市”是無法回避的.對於後者,武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並不是什麼奢望.前面已經提到,早在上世紀20年代,武漢已大有雛形.武漢是名副其實的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工商業都會.各國金融機構在武漢設立分行或辦事處,還有領事館.教會學校紛至沓來,雲集武漢….充份說明了武漢作為國際化城市的戰略地位.盡管統統這些都是殖民主義的產物,但歷史就是歷史,必須承認,不容篡改.

作者在書中又提到武漢的種種不是.對於這一點,確實很痛心.但為什麼偏偏提到武漢,因為太突出太典型了.我想,中國其他城市都差不多,應該也是這樣,有的城市管理得好情況就好一些.武漢有很多亮點,出現這些現像是很不應該的.武漢作為”茫茫九流派中國,沉沉一線牽南北”的城市,也確實在管理上有些難度. 上海的人口是武漢的兩倍還多,但為什麼上海就做得那麼好.這一點武漢要”學習上海”.很多事情都是武漢自己造成的,用不著怪別人.

武漢這些問題,別人是解決不了的,只能靠自己.拯救武漢也只能是武漢自己來完成了.

武漢,路在何方?

武漢的發展離不開周邊城市的協作.建設”大武漢都市圈”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武漢需要什麼樣的城市群?武漢都市圈(城市群)一經提出,就引起不少爭論.先看看”圈”內有多少城市.除了省內第二大城市黃石(現在是襄樊),鄂州,黃岡,鹹寧,孝感等是地級外,其他漢川,仙桃都是縣級.有什麼凝聚力?光靠省內是不夠的.應該把湖南的岳陽,江西的九江考慮進來.這兩個城市都位於湖北省的邊緣上的兩個沿江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加入武漢後可以形成一個三角,重點建設這三個城市和黃石襄樊,帶動其他城市,促進圈內經濟整體發展.怎樣才能打破行政區劃,發展都市圈.以武漢目前的形勢還不足以吸引其他省外城市.唯一的辦法是設武漢直轄市.這樣武漢在地位上足以做到.而長沙正在向華南珠江三角洲靠攏,南昌向華東靠攏,而安徽的沿江城市也在積極向長三角靠攏.武漢已經GDP上遠遠落後了,以至台灣的媒體把武漢評為只是一個二級城市了,真是可悲啊!中央又沒有什麼重視,武漢怎麼辦?現在西部大開發,而華東向來是國家的戰略重點,中部武漢怎麼辦?長江沿線城市聯合會還有多大作用?武漢經濟協作區還有多大作用?中國大地上,東部有上海,西部有成都重慶,北方有京津,南方有廣深,中部武漢還能持續多久?唯一的路子,就是直轄武漢,建設大武漢都市圈,使中部成為東南西北中的一個經濟增長極.也有利於整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武漢的領導層也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改正工作作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現在真搞不懂,武漢已經有了一個光谷,還建什麼藥谷啊!石家莊早就開始建了,你爭什麼?簡直就是在搞大躍進.把光谷做成武漢乃至中國的品牌,發揮武漢在激光通信等光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的龍頭優勢使之成為武漢的支柱產業.

除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外,武漢的另兩大支柱是鋼鐵和汽車.這兩個行業都是規模型的,是極有可能造就世界級大企業的.武鋼都四十多年了,為什麼做不大做不強?到現在還窩在國內,有什麼前途可言?武漢發展汽車產業也是有很強的基礎的.1992年法國雪鐵龍公司看中武漢,就是因為武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神龍公司現在已成為第三大轎車生產基地,並著力打造中國家轎第一品牌.東風公司已將總部”遷都”武漢(但不知為什麼日產的項目卻在廣東)武漢應該盡快整合東風(湖北方面要予支持)建成世界級的大公司.

其他的,大力發展旅游業和都市農業.交通方面大力建設武漢航空港,改造武漢港,擴建鐵路樞紐站(現在已經在擴建武昌站)使武漢成為名符其實的交通樞紐.另外大力打造武漢的高速公路網.現在武漢對外公路太少了,應該修建武漢至合肥,武漢至西安,武漢至南昌福州的高速公路.

金融方面,華中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國際上有影響力金融都市.前面一點已經初步作到,至於後者還需努力.

商業,武漢歷來是商家必爭之地.發展商業是武漢歷來的傳統,也是優勢.中國商場零售總額十強,武漢占兩席,分別是武商和中商.武漢現在已成為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天津之外的中國第五大商都.

科技和教育.武漢是中國第三大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是武漢最大的優勢,是武漢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如果說工業是武漢經濟的命脈,那麼,大學為武漢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後勁!這一點蘇州深圳等全靠外貿發展的城市是遠遠沒法比的!!中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學,武漢已經占了兩席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5)和武漢大學(7),最新的國內著名大學的研究生院排名中,武大華中大分居第5和第6.武漢必須堅定不移地扶持和發展科教,集中力量壯大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使之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國內一流大學.目前,華中科技大學的國際化辦學思路很好,讓人倍感欣慰.

寫了很多,最關鍵的就是兩點:工業和科技.”科技立市,工業強市”必須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充分發揮武漢”大工業,大科技,大市場”的優勢,把工業和科技打造成武漢的品牌,成為武漢的城市名片.

到此,讓我們在重溫孫中山先生在中對武漢的構想的一段話:合漢口,漢陽,武昌,三鎮…..則有如東方之紐約”

相信武漢不再悲哀.武漢,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質疑武漢之一:武漢三鎮是否真的應該合並?

翻開武漢的城市發展史,武昌漢陽早在東漢年間就開始築城,至今有近兩千年歷史,而漢口在明朝時已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與朱仙佛山景德鎮並稱四大名鎮.漢口繁榮之壯,清代有詩形容,”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到了近代,漢口開埠,城市發展十分迅速到二十世紀初,漢口已成為全國第二大金融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1926年設漢口市(1925年中國開始設市制度),1927年設立漢口特別市,後設武昌市.後來(1929年4月)合並設武漢特別市.6月武漢分治,復設漢口特別市.幾經分合,1947年設立漢口為行政院院轄市.解放後,三鎮合並至今.

此時的武昌已是湖廣總督府所在地,是典型的”省會”城市.武昌發展成為湖廣的政治文化中心.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武昌起義.

三鎮中,漢陽實力稍弱,城區面積也小.相當於一個普通地級市的規模.即使是漢陽也有過漢陽府的建制.說到漢陽,不得不提到”漢陽造.”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使漢陽造聞名海內外.漢陽也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到了建國後,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武漢三鎮合並.國家在武漢設立了一大批工業項目,奠定了武漢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基礎.並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使武漢三鎮連為一體.似乎成了一個特大城市了.但事實遠非這樣.武昌漢口(漢陽比較小,暫且不說)本來就是兩個風格迥異的兩個城市.一個是政治文化中心(武昌),一個是金融商業中心(漢口)結果到了現在,武漢市居然要在漢正街發展工業,真是不可思議!

國務院在1982年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指出:武昌為行政科學教育中心,漢口為金融貿易港口和運輸中心,漢陽為旅游娛樂體育中心。這三條是對武漢三鎮的定位。武漢市基本上是按照這個來規劃的.比如 在漢陽建設了武漢體育中心(2002),漢口擴建了天河機場.但在漢陽發展旅游不可取.

三鎮合並,給武漢的城市發展帶來了什麼?什麼都是統一規劃,什麼都沒規劃好.漢口是商業中心,但武昌的商業照樣發展得很快.漢陽在發展旅游業,但漢陽有什麼呢?漢陽除了有古琴台,歸元寺,還有什麼?又沒有黃山那樣的名山大川,本身地盤就小.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漢陽南岸嘴地區的規劃建設我比較滿意,希望盡快看到”中國角”.在漢陽以南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在發展制造業,除了重振”漢陽造”外,另一點是為了三鎮均衡發展?真正應該在武昌發展旅游,武昌東胡,黃鶴樓完全可以成為武漢的名牌景點.在漢口則發展都市旅游,這一點,市政府作得還好.漢口江灘規劃得很好.

質疑武漢之二:武漢是否還應繼續呆在湖北?

作為東南西北中的五極中的一極,武漢的戰略地位是毫無疑問的.東部有上海,西部有重慶,南部有廣深,北方是首都北京.武漢,你憑什麼發展?沒有經濟的強大,就沒有政策,沒有地位,

沒有地位就意味著發展更慢 ,進入惡性循環….

其實武漢直轄還有更重要的理由.先看看重慶是怎麼直轄的吧.重慶位於四川東部,實際上就是建國初的川東行署轄地.只是去掉達州(對比地圖)後,就是現在的重慶市,其實叫川東省更符合實際些,而重慶就是省會.重慶直轄,中央有三個考慮:一是分省,四川實在太大了,56萬KM2,二是重慶以前就是西南局中心,改革開放後的計劃單列市,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工業基礎.三是三峽工程.其實後面都是次要的關鍵是前面兩點.重慶沒有一定的底子,再怎麼大工程都是白搭.而現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一說重慶直轄就提到三峽工程,這是不實際的.至於什麼”陪都”那就更次要了,是重慶自己喜歡拿出來作為直轄的理由罷了.

再看看目前中國實力最強的幾個城市.上海無疑是中國城市的老大,也是世界上的大都市之一.北京是首都不用說了.天津是三個中最弱的一個,可能是離北京太近的緣故.但天津1.1萬上的土地上創造的GDP還是比重慶多的.而且天津直轄30多年來也有一定的基礎.再一個就是廣州了,廣州的經濟近幾年發展相當快,GDP 已居第三,而且大有超過北京之勢.

接著看看武漢.從各種統計數據和城市排名來看,武漢是遠超過重慶的.尤其是綜合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方面.1989-2002年武漢綜合實力第6,重慶沒有進前十.競爭力武漢比重慶靠前幾位.另外前面提到,武漢的科技實力是重慶難以企及的.即使合到四川,也在武漢之下.就是GDP重慶比武漢多,但重慶確實名難符實.文化方面,武漢與湖北沒有形成合力,很多都是獨立的.比如漢劇,還有武漢話.而重來沒聽說過湖北話,湖北的方言太多了.種種現像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武漢的首位度太高了.而即使在重慶直轄六年後的今天,川菜仍然充斥在重慶的大小飯店裡,重慶說的是四川話,吃的是川菜,唱的是川劇,還有重慶那條江也叫川江,這些都是無法割舍的.文化的東西不因行政區劃的變動而消亡.

種種理由說明了武漢直轄的必要性.前面提到,建設大武漢都市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做支撐.

武漢發展的兩大突破點:品牌和形像

一,武漢的品牌

武漢有兩大品牌:工業和科技.

先說工業.前面提到,80年代-90年代武漢武漢喪失了一大批品牌.這寫大多都是國有企業,而活下來的也是毫無生氣.但是,這並不能動搖武漢作為工業重鎮的地位.武漢工業的老大哥-----武鋼,至今活力尤春存,尤其在2002年的一次貿易官司中,武鋼保持了剛鐵行業的本色.一舉打贏這場官司為武鋼乃至中國爭回了顏面.武鋼也被評為”年度最受尊重企業”.但是武鋼還遠遠不夠,在國際化方面與只有十多年歷史的寶剛有很大差距.寶鋼的利潤總額是武鋼不能比的.因此要改革就體制,當然武鋼歷史欠債太多,改革有些困難.武漢重型機床廠(集團)現在如何不得而知.但沈陽的機床發展是比較快的.武漢市要借鑒.

科技方面,武漢是有很強優勢的,這些前面都已經提到.大量引進科技人才是武漢當前緊迫的任務.把武漢成為中國第三大人才高地.

二,重塑大武漢形像

城市形像十分十分的重要!!

大連市的形像眾所周知,大連的街頭上經常可以看到”愛我大連,…”的標語.大連市也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方針,確實讓人很欽佩.大連的街道很整潔,環境治理也很好,被評為”最佳人居獎”,當之無愧.與大連不同,武漢首先就是一個”大”,但要大不要亂.武漢三鎮的情況個不相同.但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亂,城市給人很”髒”的感覺.走在江漢路步行街上,”新世紀,塑造武漢人新形像”的標語赫然在目.但不幸的是,經常有一些不好的現像發生,一文就毫不留情的指出來了.

還有一個觀念的問題,這也反映了武漢的形像.曾經某報以讓人茫然不知所措,怎麼會這樣呢?文章說,武漢人太狹隘了,自以為高校多,唯楚有才,而像深圳就不一樣,到處招人.我也感到不可思議,都市場經濟了,還這樣,這不是自斷活路嗎?說明武漢的某些官員也有問題.這是在人才政策上的重大失誤.要徹底改變這種狹隘的觀念和作風.

注明:轉貼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