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水鄉(二)-紹興

作者: jerrynie

導讀(二)杭州到紹興有高速相聯,交通很方便。等汽車下了高速,看到路邊齊整的農家樓舍,我心就收緊了,因為我知道經濟的現代化和傳統的農業經濟閑淡的生活往往無法相容,而後者是水鄉賴以生存的環境;水鄉還在嗎?繼而車經過了一幢外形醜陋的帶有歐風的建築,外牆上赫然寫著“XX電力局”。當經過柯橋寬闊街道和規劃嚴格的“中國輕紡城”、“中國紡織機械城”時, ...

(二)杭州到紹興有高速相聯,交通很方便。等汽車下了高速,看到路邊齊整的農家樓舍,我心就收緊了,因為我知道經濟的現代化和傳統的農業經濟閑淡的生活往往無法相容,而後者是水鄉賴以生存的環境;水鄉還在嗎?繼而車經過了一幢外形醜陋的帶有歐風的建築,外牆上赫然寫著“XX電力局”。當經過柯橋寬闊街道和規劃嚴格的“中國輕紡城”、“中國紡織機械城”時,我已經在告訴自己不要抱什麼奢望了。

事實不出我所料,紹興已經是一個現代的小城鎮。水鄉已不在,就看水鄉的人吧,好在紹興有魯迅。百草園還在,三味書屋還在,還有一座魯迅紀念館。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也不必說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單是向南的泥牆跟一帶,就有無數的樂趣......”從幼時熟背的文字和長大後翻爛的書卷中魯迅這個名字越來越熟悉,新中國長大的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中有太多他的影響。

個人一直很喜歡魯迅,隨著展覽呈現的照片和 物品,舊時熟悉的文字重又浮現眼前,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看著魯迅幼時和農村孩子釣魚玩耍,聽外婆講故事,看社戲;告別了童年的無窮樂趣後,他進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繼而祖父離官,他不得不時常在當鋪和藥店之間穿巡......漸漸地,從前紹興城的影子也越來越清晰。

魯迅是生動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年少時和勞動人民的接觸到家境敗落後漸識人間悲苦,從17歲離開故鄉找尋周圍的人們醜陋的原因,學礦、學醫,到東渡日本尋求救國之道,最終棄醫從文,完全是一個人認識社會找尋自我的生活軌跡。魯迅的文中充滿了對人、對生活的愛和對美的追求,因而才不能忍受社會的醜陋和虛偽。他也不是一直宣傳的革命家,他只是做了一個正直的人在當時的社會所做的選擇。他的文中也有彷徨,並因此顯得更真實和可愛。

在魯迅的小說中鹹亨酒店本不是一個榮耀的名字,現在儼然成了一家百年老店,孔乙己的雕塑也被立在店前成了招攬生意的牌子。那個曾經欺負過孔乙己的店主如果在世,一定坐在後院樂不可支呢。如果孔乙己還活著,會不會告他侵權?不過打官司也不緊要,誰交他當時還欠人十九個銅子呢?

如果孔乙己還活著,憑著家喻戶曉的名聲,他也不愁生活沒有著落。旁邊不是開了一家“孔乙己夜總會”嗎?孔先生只需收取名譽使用費又很可觀了。平時走走場,抽空還可以到外地走走穴,進帳定會不少,只怕也是左擁右報生活糜爛了,還用考什麼進士?

紹興還是徐渭的故鄉。小時候讀了很多聰明的少年徐文長戲財主的故事,現在終於到他的曾就讀的“青藤書屋”追憶故人。書屋在一條毫不起眼的小巷裡。進得門來,院裡種植的疏竹紅楓展示著主人的清雅。走進屋中,清晨的陽光從雕刻樸拙的窗欞透過來,灑在磨得光滑的書桌上。簡單的兩間小屋,陳設寥寥。後院的一口古井,青苔斑斑。

徐渭命運多舜,出身庶人,雖受嫡母器重,卻早成孤兒;雖文才蓋世,無奈科舉屢次不中只好給人作幕僚,一身傲骨不堪寄人籬下。後以授書為生,潦倒終生。徐渭文詩書俱佳,更以畫為勝,只可惜生不逢時,未能在有生之年宏圖大展。 我們在書屋中細細讀解屋內陳列品中主人的一件件墨跡,直到後來為自己所寫的墓室銘,才氣共一生的怨憤不伸力透紙面,令人慨嘆。細想古時有才之人多為命運所弄,今人雖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才能和成功也未必能劃等號。時代不同了,但成功的原因除了才干,總還有其它的因素耐人思尋。

在紹興沒有看到夢裡的水鄉,紹興城只是保留了有限的幾條筆直的河道,像北京的筒子河,然後擺幾條烏蓬船做旅游用。我開始反思水鄉的生存條件:河道是天然形成的,人們沿河而居,當時的道路條件簡陋,沒有汽車,船支在河網裡穿行更迅捷便利。人們的生活簡單,河水較少受到污染;當社會發展了,汽車出現了,人們找到更方便的交通工具,並為此建設寬闊筆直的道路;水網成了阻礙,於是被填平,人口激增,河水污濁,人們不願意在水邊生活;城市改造,高樓林立,河道更難以容身;水鄉逐漸消失了。

道理就這麼簡單,水鄉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於是被淘汰了。我們雖喜歡水鄉,但沒有權利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喜好過著古老的生活。罷了,就讓我們到自願選擇仍然在水邊居住的人們那裡去體驗水鄉了。我們臨時改變了行程,打算到蘇州看看。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