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夜色

作者: 我是多傑

導讀古城夜色我們是晚上悄悄地進城的,在南城樓的門口看到大理古城的簡介: 大理城,漢稱葉榆,公元764年,唐南詔在此建羊苴咩城,又稱紫城,中和鎮。公元779年,南詔遷都至此。宋代大理國以此為都,歷經唐宋五百多年至元代。明洪武年十五年改建。大理城周長6公裡,城牆8米,厚7米,有四座城門,城上建有御敵樓15座,垛口1560個,外有護城河。城內街道都是南北,東西走 ...

古城夜色我們是晚上悄悄地進城的,在南城樓的門口看到大理古城的簡介:

大理城,漢稱葉榆,公元764年,唐南詔在此建羊苴咩城,又稱紫城,中和鎮。公元779年,南詔遷都至此。宋代大理國以此為都,歷經唐宋五百多年至元代。明洪武年十五年改建。大理城周長6公裡,城牆8米,厚7米,有四座城門,城上建有御敵樓15座,垛口1560個,外有護城河。城內街道都是南北,東西走向,縱橫交錯,是典型的棋盤式布局。

在復興路上我們找到一家小吃店,名曰晶晶小吃店,店面雖小,卻名揚海外,最有名氣的店裡做的“大理沙鍋魚”。老板的名字也很特別,叫張李楊。據說,在大理有四大姓氏:張,楊,李,段。而這位老先生竟占據其三。老板說曾有幾個香港記者在大理的時候,每天都要來這裡吃一頓沙鍋魚,由於“晶”字稍一變形,變成了三個圓圈,頗有些像麻將牌裡的三筒,因此就給此店起了個外號叫“三筒店”。據說,大理沙鍋魚是白族的傳統名菜,沙鍋魚色澤鮮亮,端上桌來,沙鍋裡的湯汁仍然沸騰不止,氣氛濃郁熱烈。沙鍋魚的主料選用1000克左右的洱海裡的鯉魚,另配以帶骨雞塊,水發魷魚,海參,蹄筋,魚肚,豆腐皮,冬菇,玉蘭片,鶴慶圓腿,肚片,白肉片,肝片,腰片等原料,然後把這些原輔料裝入祥雲沙鍋中煮半個小時,再將加工好的洱海鯉魚放入鍋中稍煮,加入蔥,姜,鹽,胡椒,味精,淋以麻油,熱氣騰騰端上桌來,湯沸魚游,魚肉鮮美,配料亦佳,葷素兼備。大理沙鍋魚不僅香飄四海,而且還有美麗的傳說。話說在清朝末年,雲南開關以後,大理古城復興南路有一家店鋪叫“山海酒家”,生意興隆。但店老板阿大富極為小氣,他為了多賺錢,只給雇工極少的報酬。堂倌張小三家裡貧窮,就把有錢人吃剩的菜收集後裝在祥雲沙鍋中,拿回家中燴給老婆孩子吃。有一天,喜州四大家族之一的董家在山海酒家設宴,吃到深夜,張小三就把剩下的什錦菜,肚片,海參,香菌等,全部倒入沙鍋中。回家後,巧遇孩子從洱海捉到一條魚,於是便一起放入沙鍋中煮,全家人吃的格外香鮮可口。後來,阿大富死後,山海酒家垮台,張小三就利用自己的破房子開起一個小飯店,專賣沙鍋魚。經過張小三對沙鍋魚的不斷改進完善,沙鍋魚很快在當地小有名氣,而且連下關的一些大酒樓也開始經營沙鍋魚,因為洱海裡的鯉魚又肥又壯,有的就只能將魚頭裝入沙鍋,但又是一番風味,又稱“下關沙鍋魚頭”。

我們還吃了一種來自蒼山的叫“青蛙皮”的野山菜。此菜綠色的葉子上有很多白色的斑點,長的就像青蛙皮一般,吃起來,又香又脆。三筒店老板還特意向我們推薦風味小吃“鄧川乳扇,鄧川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鄧川壩子,歷來就是著名的乳牛基地。明代初期,洱海周圍的白族人就已有飼養乳牛和制作乳扇的習慣,到了清朝嘉慶年間,乳扇廣泛傳播與雲南各地。鄧川乳扇的做法奇特,先將擠出的鮮牛奶煮沸,加入一定的食用酸,用筷子輕輕地攪蕩,使牛奶液中的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漸漸凝固,再用筷子輕輕將乳汁攤成薄片,像扇面那樣薄,然後掛在竹架上晾干,色澤黃中帶白油潤光亮,清香甜美,富於營養,便於攜帶。乳扇的食用方法主要有煎炸,生吃,衝甜茶吃三種吃法。煎炸是最常見的一種,先把乳扇用干淨的潮毛巾回潮,放入三成熟的油中炸至金黃色,即可撈出食用。鄧川乳扇,色,香,味,形具佳,吃起來,外脆裡嫩,滿口奶香。吃過洱海的鯉魚,蒼山的野菜,還有鄧川的乳扇,我感覺我也成了一個大理人了。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沿復興路北行,這裡的建築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鵝卵石壘切牆壁,顯得十分的古樸,別致。白族喜愛養花植樹,戶戶有花園,名貴的大理山茶花,杜鵑花,素馨蘭爭奇鬥艷,各種紅花綠草伸出牆頭,連成一條條花巷,蒼山雪泉穿城過街,走家穿巷,清冽甘甜,叮叮咚咚地流過你的身邊,向東緩緩彙入洱海。整座古城清新濕潤,一塵不染。站在五華樓上,向西可遠瞻蒼山雄姿,玉帶雲,望夫雲穿過山腰,崇聖寺三塔在山腳巋然屹立,三月街上仿佛還是鑼鼓之聲不絕於耳。向東可眺望秀麗迷人的洱海風光,向北可欣賞喜州白族民居,向南可傾耳細聽下關的風聲。

塑路北上,我們來到了著名的護國路,這條路並不是很長,但是老外雲集,酒吧,茶館,店鋪鱗次櫛比,此街因此別號“洋人街”。在街邊的CAMAEL BAR,我們遇到了幾個同來大理的朋友,他們招呼我們四個入座。桌子上有一個公杯和一個色子盒。大家輪流擲色子,如果是“七”,那麼就將公杯斟滿,如果是“八”,那麼就將公杯裡的酒倒入自己的杯中,並喝掉其中的一半,如果是“九”,那麼就要將杯中酒全部喝掉了。這種喝酒的方式我還是頭一次遇到,覺得很有趣,如果你覺得好玩,不妨下次去酒吧的時候也試試。

同來的丁丁五年前曾來過大理,為了找尋他五年前的白馬王子-一酒吧中留辮子的酒保。聽她介紹,此酒保,長得風流倜儻,一條油光光的辮子特有魅力,而且還有一手高超的調酒技術。只是她忘記了酒吧的名字,根據她的回憶,我們對沿街酒吧一家一家地尋訪。尋覓她所說的古老的吊燈,悠閑的藤椅,典雅的陳設,還有夢中的王子。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找到了這家酒吧,名叫YAK。門面是原木的門窗,牆上隨意地掛著幾個米黃色的舊書包,店內正是古老的吊燈,悠閑的藤椅,典雅的陳設,中央的木柱子上粘滿了遠方客人的照片和MESSAGE,但是酒保的辮子卻已不知飄落何方,當年的小伙子如今已為人夫,這變化讓丁丁感到有些失望。但事情不是每天都在變化嗎?酒保聽了丁丁的講述,不斷的感慨“五年前!真是想不到呀!”他向店裡的同事和朋友介紹我們,指著柱子上的照片,向我們講述五年來的變化。臨走的時候和我們一一握手,戀戀不舍的話別。雖然丁丁有些失望,我們卻感謝她給我們帶來這次不凡而有趣的經歷。夜色已深,我們回頭望了最後一眼身後的酒吧,乘著月高星稀又悄悄地離開了古城。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