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堂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作者: yeah1994

導讀中山陵中山陵在紫金山上。孫中山先生曾與黃興在此打獵,鳥瞰南京,對黃興說,我死後願向國民乞一抔土葬於此。先生鞠躬盡瘁後遺體從北京運回南京。全國征集陵墓建築方案,呂彥直得首獎。 陵墓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圓形廣場是軸線的起點,廣場前是牌坊。據說造此牌坊時錯用了一塊短一截的石料,所以四根柱子中第三根並非一完石,柱頭用另外石料接駁。牌坊只有白 ...

中山陵中山陵在紫金山上。孫中山先生曾與黃興在此打獵,鳥瞰南京,對黃興說,我死後願向國民乞一抔土葬於此。先生鞠躬盡瘁後遺體從北京運回南京。全國征集陵墓建築方案,呂彥直得首獎。

陵墓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圓形廣場是軸線的起點,廣場前是牌坊。據說造此牌坊時錯用了一塊短一截的石料,所以四根柱子中第三根並非一完石,柱頭用另外石料接駁。牌坊只有白色和藍色。石是白色,瓦是藍色,像征青天白日。後面幾個建築也只有這兩種顏色。過了牌坊,展開了正式登陵的序幕。前方是一條很長的向上坡道。人走坡道,要向前傾,低頭看地,這就相當於鞠躬致哀。

走完坡道就進入了主體建築。首先見到的是有三個拱門的門樓。門樓只有一層瓦檐,檐下石刻金字“天下為公”。門樓之後有幾段較陡的台階,然後是有一個拱門兩層瓦檐的碑樓。裡面豎著石碑,書“中國國民堂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穿過碑樓,到達登陵的高潮:眼前是八段引向天際的台階,台階兩旁挺直的蒼松翠柏,就像守陵衛士莊嚴地站列在兩邊。台階上面是墓室,墓室後依稀可見的峰巒疊嶂,懷抱著安息長眠的先生。站在八段台階下望向墓室,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不是嗎?隨著游人越登越高,身影越小,最後到達墓室前已變作螞蟻般大小。於是先生崇高偉岸的形像油然而生。這八段台階是呂彥直精心設計的傑作。從下向上看,看不到台階之間的平台;從上向下看,看不到平台之間的台階。因此游人登陵時覺得台階漫漫無際,下陵時只覺平坦大道。這要求設計每段台階的長度和斜率須作精心考慮,甚至還要考察中國人的平均視高範圍,以便讓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能看到這奇特的景觀。

墓室比前兩個建築物要高大宏偉許多,以防在台階下看上來因透視關系而不夠大氣。最頂的坡屋頂斜率很大,不僅增加建築的偉岸感,又讓人能在正常視點下看到其全貌。下層瓦檐在轉角處並沒有飛出,而是被左右兩個大方墩包著,而上層飛檐又不能遮蓋,所以大方墩被雨淋,以致室內一度滲水。後來重修克服了滲水現像。瓦檐下面是三個拱門,進去是孫中山大理石坐像,游人在此要鞠躬致禮。再進去是墓室,上面穹頂,先生睡像在穹頂正下方的下沉平台上,游人低頭凝視先生睡像,慢慢環繞一圈。墓室後面是半圓圍廊,再後面是半圓樹林,此兩圓在平面上如鐘的吊環,八段台階向下漸開闊,如鐘形。暗示著總理遺言如警鐘在國民耳邊時時響起。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