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

作者: 鷗鷗

導讀青海、甘肅,那藍天白雲下一望無際的聖湖,凄涼悲壯的戈壁沙漠,神秘的莫高窟,這夢中向往無數次的目的地,終於成行。西寧 西寧位於省境東部,湟水谷地中部的西寧盆地內,海拔2261米。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設西平亭,東漢建安七十九年(公元214年)改西海郡,宋為西寧州,此為“西寧”名稱之始。作為青海的政治軍事重鎮、交通要道、商貿及文化交流中� ...

青海、甘肅,那藍天白雲下一望無際的聖湖,凄涼悲壯的戈壁沙漠,神秘的莫高窟,這夢中向往無數次的目的地,終於成行。西寧

西寧位於省境東部,湟水谷地中部的西寧盆地內,海拔2261米。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設西平亭,東漢建安七十九年(公元214年)改西海郡,宋為西寧州,此為“西寧”名稱之始。作為青海的政治軍事重鎮、交通要道、商貿及文化交流中心,西寧名勝古跡甚多。北山永興寺始建於漢魏,酈道元《水經注》中即記載有此寺,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東關清真大寺即是青海廣大穆斯林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伊斯蘭經學研究的最高學府。甘肅、青海兩省近千座清真寺的開學阿訇均由該選派或認可,是國內伊斯蘭伊赫瓦尼派的中心寺。可惜由於行程安排原因沒有去,頗為遺憾。

手機響了,朋友在那端說,好久沒有出來聚一聚了,晚上有空嗎?當然沒空了,不過你想聚一聚的話就飛過來吧。你在那裡?就在你出生的地方…… 朋友的父親年輕時從上海支內到青海,在靠近新疆的一個石棉礦工作。他在那兒出生,可能時地理環境的關系,出生後體質不好,母親就帶他回了上海,一直沒有再去過青海,只留下他父親一人直到退休後回到了上海。他很羨慕我能到青海。

晚上,西寧的東道主請客吃飯,青年人在一起總歸是沒有拘束的,大家相互敬酒,歡暢痛快。東道主介紹我鄰座的一位說,他是青海省獨有的少數民族——撒拉族人,撒拉族信奉伊斯蘭教。56個民族中有撒拉族嗎?我孤陋寡聞,問同伴說有,當然就有。一看那位撒拉族兄弟,這才發覺就他沒有酒杯。輪到他敬酒,他找了酒杯,倒上了醋,輪流敬大家。既然56個民族是兄弟,那大家就喝,也別管人家是酒是醋了,要尊重少數民族兄弟嘛!一陣酒下來,我們的幾位兄弟倒下了,嘻嘻!我沒倒……

塔爾寺

塔爾寺是青海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相傳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誕生在這裡。大師出生地是其母剪臍帶滴血之所。從最初建蓮聚塔到現在,已有殿堂25座,僧舍9300余間。藏漢建築藝術結合園林建築群的文物極為豐富,酥油花、堆繡、壁畫、木刻為塔爾寺藝術“四絕”。“四絕”中又以酥油花最為出色。

進入一殿堂,殿內光線昏暗,空氣中彌漫著酥油的味道,這種味道好像我們平時吃的酸奶。十世班禪大師和其他活佛的像片在幾盞酥油燈的照耀下十分醒目。可能是小時候看過《農奴》等影片,聽說過一些解放前西藏剝人皮做鼓面、人頭蓋骨做法器的緣故吧,心中總有一些神秘和恐懼感,所以匆匆看了一下就出去了,也沒有到其它殿堂去參觀。

正要去看酥油花,剛才還萬裡晴空的天氣被整塊烏雲覆蓋,一陣突如其來降臨冰雹的使氣溫一下子下降了許多,同行的一伙人大部分穿著短袖T恤,凍得在風中直打顫。趕緊回車翻出夾克穿上,再找同伴,他們正在一門樓下。正納悶他們為何不進去看看,頭一抬看到幾個大字“私家住地,禁止入內”。奇怪,寺內怎麼有私人住宅?被告知這是現任活佛的住宅。好像佛教僧侶出家後四大皆空,這是怎麼回事?是國家的統戰政策的緣故吧,何必刨根問底,反正看不懂。

酥油花是用酥油制成的有關佛像、佛教故事等的雕塑作品,造型就像我們平時在寺院中看到的類似羅漢、金剛、海島觀音的塑像,是僧侶們在重大節日作為供品用的。以前,由於條件制約,天氣一熱,酥油花就融化了。近年來有了冷藏條件,這些從歷年來各次活動中挑選出最優秀的酥油花作品被保存下來,供游人參觀。以前只在畫冊和電視中看過,沒想到這麼精美絕倫的作品,人物神情栩栩如生,神態各異,色彩斑斕,與漢傳佛教雕塑相比在對色彩的運用上毫不遜色。但用酥油竟然能制作出這樣的雕塑,僧侶們的技藝令人嘆服。

看完酥油花出寺門,天氣又轉晴了,冰雹過後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空氣有股清香,使人神清氣爽,忍不住做起了深呼吸。

日月山口

清晨起來,知道西寧氣溫在6—23攝氏度之間,穿上長袖T恤和夾克,坐上大巴向青海湖方向出發。相傳當年文成公主進藏,來到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界處的日月山口,回望長安方向黯然淚下,她知道此生再也不可能回到長安去了。為了漢藏民族的團結,為了表達對故鄉的留戀,她將隨身攜帶的一面寶鏡摔為二瓣,寶鏡化為了日山和月山。至今山上還留存有文成公主進藏的一些痕跡,後人還在山上造了一座亭子用以紀念。停車稍作休息,車門一開,一股寒氣逼來。不好,冷,加衣!穿上一件短袖T恤和兩件長袖T恤,看看包內再也沒有其它衣服了,套上夾克打著寒顫下車。有兩位老兄要拍合影,讓他倆站好,拍完想關掉相機逃回車,手已經麻木不聽使喚了,趕緊上車(後回到上海衝印出照片,那兩位合影的老兄當時凍得面部表情僵硬,身體蜷縮著,仿佛是要被槍斃前一剎那的留影,我想平生再也拍不出這種照片了,好玩極了)。

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境內最大的鹹水湖,是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燦的明珠。高原雪山上不斷融化的雪水注入這裡,形成了湖泊。湖邊終年不化的雪山,陽光下山頂的白雪閃閃發光,微微刺眼。雪山下青藏公路一直延伸向天邊。一輪明月掛在西半空,與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相互輝映。日月同輝下平靜的湖水清澈見底,極目望向遠方,藍天白雲下純淨湛藍的湖水在地平線上消失的地方已分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天,使人心中更添了一份神秘感。青海湖是藏族人心中的聖湖,每年有很多人騎馬或徒步轉湖,以虔誠的心情祈求上天的賜福。聽藏民說有些人在轉湖途中不幸死亡,對他們來說這種死亡的方式也是一種上天賜於莫大的恩惠,而對我來說不可思議。

青海湖中盛產魚類,每年吸引了大批侯鳥途經這裡,停留一段時間,補充後去向遠方的目的地。這次因季節不對看不到侯鳥,也就沒有去鳥島。

由於全球氣候不斷變暖導致雪山雪線上移蓄水量減少以及農牧業用水量不斷上升使得人們在注入青海湖的河流上游攔水築壩等原因,現在青海湖湖水每年以幾釐米至十幾釐米速度消退,湖水消退後僅留下了沙石灘,上面零星長了一些野草,在視覺上總有些說不出的感覺,但願上天保佑,讓這顆明珠永遠發光。

向一位藏族老兄敬上一支煙,聊了起來。幾個MM好奇地指著雪山下草甸的一大群犛牛問:“這些是犛牛嗎?”回答“是”。又問:“這些犛牛都是你的嗎?” 回答又是“是”。原來這位老兄家中養了200多頭犛牛,還有幾百頭牛和幾千頭羊。MM掐指一算,一頭犛牛可賣多少錢、一頭牛可賣多少錢……哇!這位老兄是大大的富翁啊。藏族老兄平靜地說,還有比我養的更多的。我暈!

臨夏

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甘肅省南部,再往南一天的車程就是四川九寨溝了。大巴在半路上被當地公路稽查攔下,司機被叫去檢查,大伙閑著無事下車散步。抬頭仰望,繁星點點,一條星河掛在空中,那是銀河,美得那麼璀燦耀眼,那麼的神奇。記得小時候看到的天空也是這樣的,但銀河卻從沒這麼清晰過、美麗過,注視中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召喚我,召喚我溶入她的懷抱……

晚上9時許,到達州府所在地臨夏市,只見市內大街上燈光一片,夜市十分熱鬧。吃完晚飯,正要出門逛,被告知最好不要出去,這是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回族漢子很彪悍,如果與他們由於生活習慣差異而發生一些誤會就麻煩了。聞知一吐舌,還是睡覺去吧。

桑科草原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縣府所在地是一個藏、漢、回等多民族共聚的地方,這裡的旅游景點有桑科草原和拉不楞寺等。大夏河從青海省發源經桑科草原,從拉不楞寺和縣城前流過,最終歸入黃河。桑科草原與其說是草原,到不如說是高山草甸,但由於這裡海拔相對較低,風景與青海湖大相徑庭。漫步前行,山頂雲霧裊繞,大夏河從大山深處流出,河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競相開放,此情此景,頗有一番情趣。

一支煙與藏族老人聊開話題。老人說他原來在國營企業工作,是國家的職工,退休工資有800多,退休後閑在家沒事,牽出家裡的馬來到草原上出租給游客騎。老人一指旁邊的山上,那是西夏長城,元朝滅亡西夏後這裡就廢棄了。順老人指的方向望去,山上延綿的城牆遺址映入眼簾。沒有想到西夏的疆域有這麼大,南部一直到甘南,看來下次出來旅行前一定要惡補目的地的歷史、人文地理知識了。

拉不楞寺

拉不楞寺位於夏河縣城西,其實就在縣城旁,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寺院)之一,拉不楞寺規模宏大,金瓦紅牆依山而立。主要屋宇90多間,建築為藏式與古代漢朝宮殿式相混合的格調。這裡除宗教活動外,還是培養藏傳佛教高級人才的學府,國內許多喇嘛寺的主持都在這裡進行過進修。寺對面巍峨的龍山,仿佛一條青龍橫臥。龍山下巨大的曬佛石壁使人能立即聯想到曬佛期間藏族同胞歡暢的場面。寺內珍藏文物數萬件,藏文經典、書籍6萬余冊。許多藏民在幾百米長的轉輪長廊內轉動著六字箴言,祈求上天賜福。每到農歷正月十五酥油花燈會,藏民們將精心制作的人物、宮殿、山水、花卉作品獻上,盛況空前。寺後大鳳山,宛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金鳳。每年有許多喇嘛在半山腰一間間5—6平方米的白色小屋內進行面壁靜坐,為期一年不出門,可見他們的意志力有多強。早就知道天葬的神秘和吸引力,聽說山後有天葬台,但在來的路上導游說她看到過整個天葬過程錄像帶,將有些細節告訴了我們,並說看後幾天覺得惡心、吃不下飯,我們這些人也就沒有膽量去了。

剛進入一間大殿參觀,同行的一位MM暈了過去,我趕緊背上她到了外面,然後和另幾位MM回到了車上照顧她。等來幾個人,他們說這裡好看,比塔爾寺精彩。一位老兄奔上車,神情好像看到外星人似的,張大眼睛呼道:哇!兄弟們,兄弟們,這裡的廁所好大,足足能容下幾百人,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呼拉一聲,我們一幫男生都方便去了。

河西走廊

清晨醒來,向車窗外看去,火車在河西走廊的綠洲上行駛,兩邊都是莊稼。車在張掖站稍停,趕緊在站名前留了影,就算到過了。午飯時過嘉峪關,從車廂內望去,遠處這座天下著名的雄關在遠處崇山峻嶺的襯托下,氣勢軒昂,非同凡響。

火車進入戈壁灘,悲涼的心情油然而生,祁連山下千裡戈壁亂石嶙峋,天上沒有飛鳥、地上沒有一滴水,幾個小時偶爾只見到一兩個人,真不知在這種地方他們是如何生存的。回想起多年前做導游時洛陽銅加工廠一位客人說的話,生在蘇杭、葬在北邙,葬在北邙固然好,但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而生活在江南,生活在魚米之鄉,那多好啊!生活在中原腹地的人感嘆如此,我想如果這裡的人到了江南,不知該有何感想,會不會驚呼地獄與天堂。此時此刻,我終於體會到那些支援西北邊疆的前輩們,千方百計想讓子女回到故鄉時的心情了。

從柳園車站下車換乘大巴,在渺無人煙的戈壁上行駛了一個半小時,即將靠近敦煌綠洲時停車稍作休息。黃昏的景色凄美無比,注目凝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望無際的戈壁上,碩大的夕陽緩緩地從地平線上空落下,最後的光芒照得天空通紅通紅;沉寂的大地上仿佛躺臥著千百年來無數西征勇士們的身軀,他們在倒下的剎那,鮮血噴湧染紅了天際,多麼凄涼、多麼壯麗……

敦煌市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彙點。“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因戰敗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前111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了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建立了敦煌郡,為敦煌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使之發展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這裡歷來是古代各民族政權爭奪的兵家必爭之地。絲綢之路和統治者的交替,留下了無數寶貴的財富,使敦煌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文化藝術中心。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敦煌市由於每年要吸引大量的國內外游客,如今已是一座現代化旅游城市了。

入住的敦煌山莊是一家外資經營的星級賓館,位於市南郊,靠近月牙泉,平時以接待外賓居多。從大門外看外形如城樓狀,進入大堂,裡面布局雖和普通賓館大同小異,但在選用的物件上,體現出了中國古代和西域相結合的風格,特別是一幅用整張牛皮制作的敦煌市地圖別有一番情趣。標准客房面積是普通賓館的兩倍,其地面鋪設和衛生間頗有特色。地面用一塊塊50釐米見方青磚鋪就,未蓋地毯;衛生間內的浴缸竟然是一個大木桶,這種大木桶以前只在古裝戲中見過,到也挺好玩的。問導游小姐,這裡不錯,每晚多少錢?800。啊,我們沒有那麼多錢!導游一笑,我帶你們來只要200。趕緊向導游要名片,下次來一定還住這裡。

晚飯罷,敦煌市區還是要感受一下的,沒想到夜市這麼繁榮。商場是不用逛了,信步來到仿古商業一條街。說是一條街,其實是一個商鋪和亭棚相結合的市場。除了前幾十米賣小吃外,後面全是旅游紀念品。看了幾處夜光杯,了解了一些行情,最後以25元一對的價格買了3對。看看沒有其它想要的東西,正要回頭,一位獨行的老兄走了過來,滿臉笑容,打開手中的盒子:“怎麼樣,前面旅游品商店買的,不錯吧,200元一對。”我們強憋住笑:“好,好,做工精致,合算。”等老兄走遠,大家幸災樂禍地大笑,剛才看到的夜光杯和我們手中的一模一樣,連包裝都相同(其實,如果是在上海,我們肯定會為他打抱不平,但這裡畢竟人生地不熟,我們也無能為力了)。至今,每當我們一起出游的人聚在一起,只要那位老兄不在,這件事一直被我們作為笑料談論。

鳴沙山

鳴沙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敦煌城南,山體由直徑0.5毫米大小的流沙堆積而成。它東起莫高窟,西至黨河水庫,綿延40多公裡;南北寬度20多公裡,最高海拔1715米。遠遠望去,峰巒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在朝陽下呈現出奇麗的金黃色,蔚為壯觀。

想要登上山可不容易,綿綿細沙,腳踩上去一步,陷滑下去半步。由於氣候十分干燥,前進幾十米,已經喉干舌燥了。登上山頂,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波浪,氣勢磅礡,洶湧澎湃。聽說滑沙感覺不錯,租上滑板順坡而下,雖沒有滑雪刺激精彩,但也頗為有趣。

老鄉說這裡的沙叫五色沙,是鳴沙“三寶”之一。此時鞋內已灌滿細沙,倒在手中細看,才見沙粒有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五彩繽紛、晶瑩閃亮。傳說古時鳴沙山綠樹成蔭、水清草茂,一位將軍西征歸來,在此安營扎寨,由於不備遭襲全軍覆沒。正當敵兵獲勝得意忘形之際,黑雲肆起,將軍部隊的五色旌旗和五色鎧甲變成了沙粒,鋪天蓋地,將敵軍和屍體全部掩埋,形成了沙山。以後沙山每當刮風時就轟轟鳴響,好似金鼓齊鳴,鳴沙山由此得名。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鳴沙在東漢的《辛氏三秦記》、《後漢書。郡國志》、唐《元和郡縣志》等都有記述,敦煌遺書中的記載更為詳細,但真正的謎底,至今還未有定論。

月牙泉

沙漠與清泉共存,的確是一道奇景。月牙泉東西長300余米,寬50余米,猶如一彎新月,落在荒沙中中靜靜地躺了幾千年,從沒有被沙淹沒過。盡管經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泉水依然清涼澄明,碧波蕩漾。泉內游魚成群,岸邊綠草如茵。傳說魚稱鐵背魚,能醫治疑難雜症;草名七星草,有催生壯陽作用。魚和草一起吃了可長生不老,故月牙泉又被稱為藥泉。月牙泉邊垂柳絲絲,蘆葦搖曳,沙棗花香襲人。泉南岸台地上原建有娘娘殿、龍王宮等一大片古建築群,後由於戰亂被毀,改革開放後重建了南岸的月泉閣、聽雷軒等,使之風景如畫,供游人賞景休憩。

關於月牙泉的成因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但其真正的成因,地質學家經實地勘察後,基本同意以下兩種觀點:一是斷層蝕湖。認為這裡由於風力吹蝕作用,形成了丘間低地,通過月牙泉附近的斷流層的上盤抬高了山中地下含水層,潛流由此湧出,彙集於窪地,形成了月牙泉。二是古河道殘留湖。認為月牙泉本是古黨河的一段河道。後黨河改道,這一線河道漸被淹沒,而月牙泉被保留下來。由於地下潛流在此湧出,形成眾多泉眼,因此聚成了泉水。月牙泉北的沙山叫前山,泉南的叫後山。兩山在泉西連接為一體,在山勢最低處形成為缺口;東北面有一寬闊的大缺口,拐彎至泉東直通泉水。由於本地常刮西北風和東風,東西兩缺口成了進風口,大風進了風口後,在特殊地形地貌的作用下,分別成為三股不同方向的風流,沿著月牙泉周圍的山坡作離心上旋運動,把挾帶的流沙和月牙泉周圍山坡上滑下的沙刮到山頂和山峰的另一側,形成了刮大風時人們見到的風吹流沙上山坡的現像,這也是月牙泉“綿延古今,沙不填之”的原因。

近年來,由於農業灌溉等需要,在黨河上游修建了水庫,如今的黨河中下游基本已干枯,流入月牙泉的水越來越少。當地政府在月牙泉東北口地勢較高處開挖了一座人工湖與泉水相通,從外部抽水進人工湖再流入月牙泉以保持泉水水量。令人感觸到青海湖,經濟發展如何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存,是一個沉重而又難以解答的問題。

騎駱駝來月牙泉時,路上被當地人搶拍了一張照片,聽說還駱駝時照片已衝印出來了,如果需要就付20元,不要就由他們處理了。當看到照片時,身邊的人說不錯,幾位MM也說我戴了墨鏡,嘴上叼著煙,樣子像土匪,蠻酷的。虛榮心作怪,哪就付錢吧!

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敦煌城東南25公裡處的大泉河谷裡,開鑿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南北長1600米,窟前棧道蜿蜒曲折,樓閣巍峨兀立,氣勢宏偉壯觀。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從絲綢之路要道上的敦煌西出就是茫茫大漠,古代客商在去西域路上總要九死一生、歷盡艱辛,為此在這裡漸漸形成了每次西去前燒香理佛的習慣。公元366年,樂僔和尚開建造莫高窟之先河,從此開鑿洞窟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到元朝為止,共開窟千余,故又稱千佛洞。莫高窟開鑿後歷經戰亂等的破壞,特別是王道士偶然發覺藏經洞導致後來對文物進行的掠奪及十月革命後一批流亡到國內的沙俄軍人被關押於此,對莫高窟的破壞可說是毀滅性的。建國後,國家進行了全面的保護,如今莫高窟保存有洞窟492個,珍存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成為了世界現存最大的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以前從一些電視、雜志等媒體上看到過莫高窟外有一些綠化,但到了實地才知竟然是這樣紅柳叢生,綠草如茵,樹木參天。心想在這種氣候條件下,不知是怎樣維持這些綠化。看見草地上鋪著長長的橡膠管,水從管孔中滴到草坪上,原來這裡采用了滴灌技術,看樣子是中國西部已經注重環保的問題了。一些當地人在用木棒打樹,樹上果實紛紛落下,上前一問原來他們在采棗,到也增長了一些知識。

穿過濃蔭蔽日的楊樹林,走過松柏夾道的小路,透過疏密相間的綠葉青枝就是開鑿在懸崖峭壁上藝術寶庫——莫高窟。石窟寺是佛教的產物,是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為排除世俗生活的干擾,石窟寺往往借助壯觀的自然景色,選在山勢險峻、流水潺潺、景色秀麗的地方。莫高窟修建在大泉河谷斷崖上的原因也在於此,是古人科學地選擇了地理環境位置的結果。可惜由於千百年來環境的變化,如今大泉河已干枯斷流了。

莫高窟現在對外開放的基本是十來個具有典型時代特色的洞窟,一般游人只參觀十個,如遇游人多時就開放另外幾個備用的。為保護洞內壁畫,一般是一至兩批游客在洞內,其它游客就暫時不入內,或到備用洞參觀,而且洞內不能用強光照明,只能用手電筒。窟內雕塑和壁畫作品最為精美的是唐、五代及宋朝的作品,人物表情略帶誇張,刻畫極為細膩精致。九色鹿的壁畫由於原件在角落裡,不能看到全部,所以公園管理方特復制了一副放在洞口處供人參觀,看後使人回想起小時侯看到過的美術片。敦煌壁畫中最精美的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志。敦煌早期的飛天從造型上可看出其藝術特點,頭有圓光,臉型橢圓,身體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纏長裙,鼻梁和眼珠上點染白粉以示高光,飛行姿勢僵拙,有典型的西域飛天特點。從北魏起,飛天的畫法開始出現演變,到了唐代時的飛天以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過程,完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飛天人物造型帶有中國古代女性特征,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宵;有的橫空飄游,迎風散花。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西方繪畫天使需要靠一對白色翅膀才能飛翔,而飛天僅靠穿著的衣袖裙帶,就能表現出人物輕盈飄舞於空中的姿態,中國古代匠人的藝術造詣絕對令人嘆為觀止。

參觀莫高窟,如果是團體,一般只能在公園導游的帶領下參觀十個洞窟。不過,我在參觀時找到了一個小竅門,首先跟隨自己的團隊參觀,在參觀完一個洞窟後立即出來,跟隨其他團隊進另外洞窟參觀,雖然只是匆匆看一眼後再立即回自己團隊,但這樣一來還是能夠多參觀一些洞窟。聽公園導游說她在這裡工作了兩年多,也只看過十幾個洞窟,我共參觀了十二個洞窟,自覺得十分合算。如果運氣好遇到有國外團隊出高價參觀一些平時不開放的洞窟,混在他們中間收獲就大了。

為保護莫高窟,最近文物保護部門正在莫高窟南的斷崖上復制十個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洞窟,等完工後莫高窟各洞窟就不再對外開放,下次如再來就看不到真品了,但想一想是為了保護這些藝術精粹,也就不覺得有些遺憾了。

海市蜃樓

車在戈壁中行使,望窗外隱約總能見到遠處天際有一湖,湖邊還零星有幾棵樹。但不管車怎樣開,湖還是在遠處天際,永遠到不了。我們看到了海市蜃樓,司機說其實海市蜃樓經常能看到,不過要看到像一座城市或電影中那樣的美女,那要看運氣了。不管怎樣,我們看到了海市蜃樓,也可以了。

安西

在安西縣吃完午飯,出城時看到當地為了擴路,將路邊許多柳樹砍倒。聽說這些柳樹是當年左宗棠號召種植的左公柳時,深覺可惜但又無能為力,西部本來綠化就不多,發展經濟是需要的,但不能以犧牲為代價,更何況那是左公柳啊,真不知當地干部是怎麼想的。

半路上車胎癟了,在一處有許多風力發電機的路邊拋錨換胎,司機由於腰病發作,於是車上幾位弟兄幫忙拆卸。看到那幾位弟兄笨拙的動作,我把他們拉開,三下五除二拆下了輪胎。有幾位女生在旁輕語說我人長得個子不大,但這幾天表現蠻有男子漢氣概的,聽後不僅暗自飄飄然。

嘉峪關

嘉峪關市是建國以後國家為建設酒泉鋼鐵公司而成立的類似上海金山石化城那樣為大型工業企業配套的生活區,據說這裡的每一戶家庭和酒泉鋼鐵公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由於嘉峪關名聲在外,所以城市名稱沿用了嘉峪關。

嘉峪關城始建於1372年(洪武5年),1495年修建了嘉峪關樓,高17尺,三層三檐、雕梁畫棟,雄偉壯麗。1506年修建了光華、柔遠二樓,後又在城內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關於嘉峪關的工程,民間有許多傳說,如“冰道運磚”、“山羊馱磚”等,說明了工程的艱巨。最有趣的傳說是“一磚之差”,說建造城關的工匠首領和官員打賭,建城用磚精確到以塊計,最後所用磚僅余下一塊。至今這塊磚還被安放在城牆上,這說明了工匠們精密計算的藝巧。

嘉峪關城樓建在一塊高地上,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脈,西門外和北面是凄茫的戈壁亂石灘,從遠處看城樓十分壯觀、險要。1809年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看到戈壁關城的景像,嘆道“此乃天下雄關也!”,至今“天下雄關”石碑立於西門外幾百米遠的碑亭中。西門城樓上“天下第一雄關”的大匾為趙樸初老先生所書。

現今城樓內建築僅剩下一座官廳,風格介於於古代的衙門和北京的四合院之間。城邊還有一座戲樓,估計是古代用來慰問戍邊將士用的吧,到也有點意思。

蘭州

蘭州市建城於皋嵐兩山之間,黃河從城中流過,市內有許多從工業發達地區遷過去的大型工業企業,是一座工業城市。如今的蘭州城市建設發展很快,已是一座現代化城市了。由於要作客蘭州團市委,下午還要飛回上海,所以早晨下火車後就匆匆看了一下中山橋、黃河之母雕像及黃河大水車。黃河大水車雖然早就想好好看看,但總覺得不像想像中寧夏的黃河大水車那樣雄偉。

到了蘭州,才知道拉面很好吃,拉面分為兩種,一種猶如發絲一樣細,另一種稍粗,吃拉面時另外還有配套的牛肉、香菜等,可以和在面中一起吃,也可以像我們平時吃飯時吃菜一樣吃。這種面吃在嘴裡口感絕對好,回上海後我就再也沒有去吃過那些所謂的蘭州拉面了。中午蘭州主人請客吃正宗的回族菜,由於我吃不慣,所以肚子一直餓著直到機場。

在蘭州市內沒有空買些特產,到機場後馬上去買,沒有想到這裡的東西和市內商店價錢一樣,不像其它城市機場買東西價錢高得離譜,正是大喜過望。只是蘭州機場剛建設完,東西不很多,櫃台中的“三泡台”不夠我一個人買,還被幾個MM磨去了一部分。

回上海

坐上“空中客車”,由於在後部,沒想到飛機在飛時有點抖動,從蘭州一直抖到上海,在虹橋機場上空盤旋時感覺從來沒有這樣害怕過。其實飛行員技術很高,落地時基本上沒感覺,可總覺得後怕。還有沒想到第二天發生了“9.11”。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