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當

作者: mm700

導讀今晨,本打算到雅礱島林卡去的,但出招待所走不幾步,就見那邊橋頭一大群人。原來雅礱文化節的開幕式,就在這裡了。心中暗自慶幸多長了個心眼,沒有走錯路。這幾天來已充分體會了和藏民交流的問題。他們雖然多少都能聽能講漢話,但估計還是不很牢靠。聽力和表達都有點障礙,交給你的回答,就很難說有多大可靠性了。開幕式上警力強大,戒備森嚴,然而想不到,� ...

今晨,本打算到雅礱島林卡去的,但出招待所走不幾步,就見那邊橋頭一大群人。原來雅礱文化節的開幕式,就在這裡了。心中暗自慶幸多長了個心眼,沒有走錯路。這幾天來已充分體會了和藏民交流的問題。他們雖然多少都能聽能講漢話,但估計還是不很牢靠。聽力和表達都有點障礙,交給你的回答,就很難說有多大可靠性了。開幕式上警力強大,戒備森嚴,然而想不到,相機就是通行證。只要是有相機的人,如我,都盡可以到場地中間,像記者一樣大搖大擺(哪怕你只拿個小“傻瓜” ),招搖過市,在表演的隊伍中隨意照相。

當然,表演之前還是領導講話,要命的是還都要用藏語譯一遍。聽得很煩。領導說,雅礱文化節上的民俗文化展示,是對達賴集團的西藏“文化消亡、宗教消亡、民族消亡”謬論的有力反駁。

後來的各地不同風格的民族歌舞表演很精彩,讓我這來獵奇的人過足了癮,也費足了膠卷。但心中還是隱隱覺得有點不足。這次西藏之行,目前所到之處,都已打上了太多的現代和商業的印記,給我的印像,論民風之淳,似乎還不及川北和甘南的藏區。

馬麗華的書中也寫著,多少種民間藝術已經失傳。雖然有群眾文化館在收集整理,有這樣的集中展示,但它畢竟已經不是從前的純粹的民間藝術了。舞蹈很好,也很民族,但也排成了方隊。那火邊的縱情歌舞,會不會真的有消失的一天呢?

但這也許是發展的必然代價吧,和達賴不達賴的也許沒什麼關系。這個社會一向前,有些東西也許就必然要放進博物館了。難道為了所謂民族文化的需要(為了我們這些獵奇者的願望),就永遠的禁止他們發展進步了嗎?

這問題太大了,遠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上次在羅布林卡所看到的──不,聽到的──歌舞,現在已知道了是在勞動,在修理泥屋頂,那歌聲是勞動的號子,那伴奏的敲擊聲是用專門的平整工具打擊泥漿時發出的。

有幸,也算見識過真的自然狀態下的民族歌舞了。

下午包了輛手扶拖拉機去昌珠寺和雍布拉康,才50元。昌珠寺是這裡最古老的寺之一了,雅礱文明的重要遺產。但現在很破敗。我們又找了旁門左道,沒有買票。進門,在一圈游廊和大殿只間還有一個小小的內院,給我一種建築空間上的新鮮感。而游人的稀少又給人一份閑適。但鎮寺之寶,那幅珍貴的珍珠唐卡是不示人的了。幾天來發現在藏廟中,普遍的特點是作為交通聯系的部分,在室內外游走很靈活。廊、梯、台階或屋頂平台,作為交通用組合起來不拘一格,常有意外的空間趣味。(也因此使我們得以免票。)

雍布拉康有著同樣的特點。

山不高,但爬起來還是很累。畢竟是高原嘛。雍布拉康小小的卻很莊嚴地站在那小山頂上。“母鹿後腿上的宮堡”,名字很怪:山是母鹿嗎?這是藏史上的第一座宮殿,曾做文成公主的夏宮,現為格魯派寺廟。但寺中喇嘛不懂漢語,問不到什麼東西。看他們一個個手捧小學語文課本,正在學。

山下一大片麥(青稞?)田,長得甚好,不知是不是就是傳說藏域的第一片耕地所在。

上山途中有臨村小孩跑來兜售水晶石。我們沒買,想自己找找看,但果然沒那麼容易找的。那些晶體看起來很真實。那些孩子唱著一支我們很熟悉的歌:李娜的“青藏高原”。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被傳唱,才真的說明了它的成功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