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鳳凰(一)

作者: frank_chan

導讀盡管我曾是一頭喜歡游歷的驢,這個春節的七天大假本沒有打算出去。卻在那天年二十九,ICEY給我打來一個電話,邀我同去鳳凰。鳳凰?二年前我曾經打算去而沒有去成的地方。這個電話將那清澈的沱江、棕黑的吊腳樓、古樸的青石板和苗人土家兒女的誘惑又放到了我面前,我的心無可救藥的激動了,盡管ICEY給我的功略也過於簡單了點。我立刻打電話請假,得到恩准後興高采 ...

盡管我曾是一頭喜歡游歷的驢,這個春節的七天大假本沒有打算出去。卻在那天年二十九,ICEY給我打來一個電話,邀我同去鳳凰。鳳凰?二年前我曾經打算去而沒有去成的地方。這個電話將那清澈的沱江、棕黑的吊腳樓、古樸的青石板和苗人土家兒女的誘惑又放到了我面前,我的心無可救藥的激動了,盡管ICEY給我的功略也過於簡單了點。我立刻打電話請假,得到恩准後興高采烈的給ICEY回電話說OK,這幾天就讓你安排了。

我們是初二夜坐火車走的,二十幾個小時的顛簸到山城懷化,又三個小時的汽車進山。天氣不是很好,陰陰的,在杭州的時候氣像預報甚至有小雪。火車在江西境內時太陽還露了一會兒臉,列車披著陽光奔馳在原野上的感覺很好。但天色終於愈來愈陰沉,而旅途也過於冗長了,大家有點沉悶起來。

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轉了一圈又一圈。邊上那對夫婦抱著的嬰兒可愛得緊,亮晶晶的眼睛始終好奇地探視著我,對著他稚嫩的小臉扮幾個鬼臉很有趣。終於山路一轉,公路邊出現了一條清澈的小河,那男人道這就是沱江了。

經歷了長久的等待我們都來了精神,伸長脖子探究著,確實鳳凰就在眼前了。在山隙和沱江的交界處,沿江二岸齊整地挨著密密的吊腳樓,古色古香的,也許是因為春節還掛著許多紅燈籠。在蕭瑟的冬天,在陰沉的色彩映襯下出現的這些亮色更顯得其珍貴而奪目,車廂裡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汽車穿過南華門的城樓直馳入城內,街道不寬,兩側的建築也大多很有些年紀了。像大多數小城的汽車站那樣,鳳凰的車站也不太干淨,所以當我們下車時有位女士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位陳大姐衣著得體,神情還略有點羞澀,不像其他拉客的人那樣喋喋不休,三言二語的交涉後我們就決定宿到她那兒去。領我們穿過熱鬧的老街,經過虹橋,陳大姐的家庭旅館就在沙灣萬名塔旁,環境很是讓我們滿意,擱下包我們就急忙出去逛古城了。

古城非常熱鬧,四處都有穿著鮮艷民族服飾的苗女擺著攤子,而身著衝鋒衣背著大炮似鏡頭的游人們穿行其中,所謂摩肩接踵在這裡有了最好的解釋。愛美是女生的天性,ICEY看到滿街的銀器店頓時雙眼發光,一不留神就竄沒了影。我卻對一家叫喜馬拉雅的戶外店大有興趣,想不到這裡也會有戶外用品店,就跑進去溜了一圈,出來時卻發現把自己給丟了。雖然滿大街是人,卻不知同伴們跑哪裡去了,只好一個人信步由老街逛去。

最初的感覺是,鳳凰除了多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特征,與其他的古鎮有些雷同。同樣都有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古樸的木樓,高掛的紅燈籠,和那些因游客而存在的店鋪。曾經去過幾個江南古鎮,相比之下鳳凰的改變更多,酒吧、網吧、青年旅舍、甚至戶外用品店,讓這裡增添了一些現代的氣息。

這讓我有些喪氣,因為早已拜讀過沈老的《邊城》,鳳凰在我的腦海中應該是一個清秀古樸的美麗小城,但是想不到千裡迢迢卻來到一個似曾相識的小鎮。出發前我給成打的充電電池充滿電,帶了512M的CF卡,因為我打算好好用鏡頭來記錄那只美麗的鳳凰,然而取景框卻難以找到幾許完整的畫面。幾幢老屋旁邊總是擠站著一兩棟現代建築,完全不同的建材讓二者勢如水火,而虹橋在修葺過後也變成鋼筋混凝土的骨骼。只在虹橋下面那不到100米的江岸一側,喘息般保留著最後一片邊城的舊顏。那裡還有數十棟地地道道的湘西吊腳樓,委委屈屈地提供著曾經古老的最後證據。

網上有一段對鳳凰的評論,“鳳凰大體上是一個以文章出名的地方,不熟悉沈從文文章的人大可不必去,熟悉沈從文的人也大可不必去。”

鳳凰是這樣一個讓人猜想讓人期望而又讓人失望的地方嗎?

小街不長,來回逛了二圈後懈逅了幾個同伴,隨意買幾樣銀器嘗幾粒姜糖,眾人決意去大快餌剁一翻。尋了一家較為氣派的店家,卻見店名為樓外樓, 不知與杭州的樓外樓有何淵源。上得樓來憑窗而坐,木鏤的窗外既是沱江,喚店家來二色當地的特色菜。那紅蕨確是爽口,但熏制的兔肉卻實在是咬不動,辛苦良久終於作罷,決定留兔兔一個全屍。

回到旅館主人卻當我們是遠來的貴客,不但早已准備了火煻讓我們烤火,還端出瓜果伺候,這讓我們這些來自城市習慣了金錢才能享受服務的人們有些受寵如驚。這一晚我們就這樣烤著火聊著天。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