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記----悠游雲桂20日我眼中的喜洲

作者: leekitty5168

導讀雖然整天在蒼山腳下的古城裡游來蕩去,可是對於上蒼山卻沒有那麼急迫,我今天的打算是去喜洲和周城。 昨天晚上和李忠瑞約好,今天一大早去三塔倒影公園去看崇聖寺三塔(三塔門票要52塊,倒影公園的門票只要4塊),然後她去麗江,我去喜洲。倒影公園裡早晨的光線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他們面對三塔,架起三腳架,耐心的等待最佳的光線。我倆在這個小小的公園裡 ...

雖然整天在蒼山腳下的古城裡游來蕩去,可是對於上蒼山卻沒有那麼急迫,我今天的打算是去喜洲和周城。

昨天晚上和李忠瑞約好,今天一大早去三塔倒影公園去看崇聖寺三塔(三塔門票要52塊,倒影公園的門票只要4塊),然後她去麗江,我去喜洲。倒影公園裡早晨的光線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他們面對三塔,架起三腳架,耐心的等待最佳的光線。我倆在這個小小的公園裡轉了一圈,走幾步就驚嘆一聲:哇~~好美呀~~不單單是三塔,整個蒼山都倒映在水中,那水也不知道是來自何方,透澈的藍,像一面鏡子,蒼山連同山頂星星點點的白雪都給它映襯得清清楚楚,非常漂亮。

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的像征,建於南詔國時期,大塔方形,中空,形似西安小雁塔,高約69米,二小塔實心,高約42米。因為省了銀子所以只能遠遠的看去。在樹萌下聽幾個北京口音的攝影師聊天,他們討論的是如何拍梅裡雪山,他們不是游客,只關心在哪裡能夠拍出好照片,我正想去中甸,問了問其中的一位,他剛剛從中甸回來,說那邊冷得很,車子都得加防滑璉才能夠前行,而且都是雪,實在沒什麼可看的,我作為一個北方人,對於看雪的興致實在是不大,中甸吸引我的是碩都湖和碧塔海,如果這個季節它們都無甚可觀,中甸還值得一去麼?我有點疑惑。。。。。

離開三塔公園,順路同小李去買了那幅木刻畫,我直接坐車去喜洲,她收拾行李趕赴麗江,我們在大理街頭分手,笑說再會,輕輕地擁抱,如果按佛教的說法,我們可能得修行百年才有這般的緣份吧。

從大理古城到喜洲,坐車只要30分鐘左右,一路上還是金黃色的油菜花在綠色的農田裡歡笑,不過中巴開得太快,根本來不及看風景就到了喜洲村口,三輪車直接送我到了嚴家大院,買了門票進去,游客很少,直接穿過一進一進的堂屋,先到了後花園裡的西洋樓,這是仿西式風格的建築,據大院門旁的注解說,嚴老太爺很喜歡西洋風格的建築,所以他的兒孫們就在後花園裡建造了這個小小的西洋樓,主體是白色,有點法式建築的風格,年深日久,外表已經略顯陳舊,剛好遇到一伙游客從裡面走出來,我問:上面有什麼可看的麼?那人笑笑:既然來了,就上去看看嘛。

想想也是,就拾級而上,看來這嚴家大院並沒有精心修葺,有的房間還堆有雜物,這小樓的所有房間都很小,我一直很納悶,古代國人造房子對采光一貫不作太大要求,從故宮的房間就可以看出來,皇帝的房間光線都暗沉沉的,江南那些古鎮的老房子更是陰暗潮濕,在同裡古鎮溜達的時候我就想,這地方只能夠走走看看,要我長住於此那肯定是種折磨。既然嚴老爺子喜歡西洋建築,為什麼不學西式建築的優點:很大的落地窗,灑一室的陽光,這所房子的窗子都是中式的尺寸,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的。樓梯都是木質的,踩上去咯吱咯吱響,現下這小樓裡只我一個人,有點怕怕。一直上到頂樓,推開一扇窗子,居然就到了一個室外的小陽台,陽台上是暖洋洋的陽光,可以看到樓下對面房子的人家院子,再放眼遠望,視野裡是整個喜洲民居的屋頂,如果我個子夠高,應當可以看得到洱海。因為一進門的景點簡介上說,這西洋樓頂是可以俯瞰喜州,遠觀洱海的。

我發覺這陽台是個可以放懶發呆的好地方,高處,沒人,安靜,有大把大把的陽光可供享用,就把包包放在身旁,拿出水果袋子裡的桔子,剝了兩個吃,好甜。索性坐在陽台上,晃蕩著兩腿四處亂看,花園裡都是高大的樹,也看不出來是什麼樹,四下裡好半天都沒個人影,趴在陽台上向下看,好高哦,心裡暗想,如果我從這裡掉下去,怕是半天才會有人發現。拿起相機拍了幾張,遠遠近近的,這才看清楚原來洱海像一條線一樣,在視野的盡頭,那一抹藍色在蒼山腳下蜿蜒,此刻的心情真是自在悠然,得意得很,感覺我像個大富翁,美得了不得,打電話給幾個朋友,都關機,只一個通了,還沒接聽,我的手機沒電了,唉,想跟人分享一下快樂都不成,看來老天爺都有點妒嫉我此時此地的幸福啊。

在樓上吃了幾只桔子,補充了點水份,懶洋洋地曬太陽,磨蹭了半個小時才戀戀不舍的下來,在大院的堂屋裡出出進進亂看,門票上說,這院子有轉角樓,不明白是啥意思,上樓才發覺,原來就是整個幾進院子的二樓都通過轉角相通,你可以從其中的二樓,過到另外一個院子的二樓,很有趣,我裡裡外外轉了幾圈,在二樓的房間裡留連了一會兒,發現一個好東西:房間的屋頂有一些古畫,這應當是這老屋保存完好的東西了,它的裝修方式是整個屋頂是一大幅畫,好像是八角形,然後四面牆壁的上方連接屋頂處有若干小幅,都是木頭作框,裝裱的也很精細,以灰藍作為底色,有樹木、樓閣、也有古代人物,畫與畫之間以古詩作注解,我用上閃光燈,拍了兩幅:

詩雲:一渠春水碧潺潺

雜樹危岩掩映間

看處便須終日住

算來必得此身閑

(看來古人和現代人對於風景都有同感,如果想終日住下去,自己必是有空閑而自由的)

還有古句:主人不相識

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

囊中自有錢

可以想像這嚴家大院初建時期,各個房間裝修布置必是頗用了些心思,現下古畫上依稀可見曾經糊過的報紙的碎屑,我想可能是文革時期留下的吧,沒有毀掉真是萬幸了。

可能是因為門票太過便宜?總之這大院的維護修整都不大規範,一樓一個大廳堂被用作什麼古樂的演奏場所,布置得像個老道的道場,很是俗氣。

在門口看了嚴家大院的人物簡介,這嚴家在全盛時期資產價值居然高達30億銀元,涉及茶葉、織造、銀號等等行業,票號遍及雲、貴、川、桂、及至緬甸,是雲南首富,只造了這麼一棟房子,實在是夠樸素的了。

出了嚴家大院,又開始我的無目的游蕩,穿街過巷,走走停停,路邊許多賣喜洲破酥粑粑的(很出名的哦),上去看了一眼,感覺油膩膩的,不想吃。拐了個彎,眼球被一個照壁吸引了:白底黑字 大理縣喜洲公社第二十三大隊基本工分公布表這倒沒啥稀奇,主要是下面標注的時間,居然是一九六四年,已經有四十年歷史了,這照壁上的墨字如何能夠保存下來呢?我真是納悶極了,正文是詳細的戶主姓名、勞動力姓名、成份、全年基本工分,等等,羅列了一大排的姓名。。。。我二話沒說拍了下來,這東東沒准兒哪天拆了,在我這兒留個紀念吧,再向前走了兩步,發現後面還有一個大表格,赫然是 XXXXXX拾糞工分公布表,這也要公示麼?四十年前人家喜洲就有村務公開了,哈哈,書寫年代和表中各項倒是和前表相同,看得我笑逐顏開,嘻笑不已。

白族人就是喜歡在照壁上寫東西,現在看來比漢族人在黑板上寫要強很多啊,能夠保留若干年,真是厲害。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