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東岸走向西之第十八章訪火州吃葡萄

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導讀第十八章訪火州吃葡萄吐魯番盆地,是中國氣溫最高的地方,尤其是夏季,氣溫達到攝氏47度,地面氣溫往往超過攝氏70度,所謂的“四大火爐”與她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除了靠邊站以外,別無選擇。因此,吐魯番自古又有“火州”之稱。 來到吐魯番,人們就自然地想到火焰山,就是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記》中記述的,孫大聖踢倒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時,從八卦� ...

第十八章訪火州吃葡萄吐魯番盆地,是中國氣溫最高的地方,尤其是夏季,氣溫達到攝氏47度,地面氣溫往往超過攝氏70度,所謂的“四大火爐”與她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除了靠邊站以外,別無選擇。因此,吐魯番自古又有“火州”之稱。

來到吐魯番,人們就自然地想到火焰山,就是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記》中記述的,孫大聖踢倒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時,從八卦爐裡掉下來的一塊火磚,孫大聖保護唐三藏往西天取經時,三次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就是為了撲滅自己種下的禍根。吳承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之一,與現代的科幻小說相比,他的乘雲駕霧可媲美當今的宇宙飛船。盡管吳承恩對火焰山的描述有些誇張,但我們沒必要去追究到底是《西游記》點亮了火焰山,還是棕紅色的土壤點燃了火焰山。今天到吐魯番的人們,都不會不去看看火焰山,尤其在烈日當空的響午,去體驗一下被熊熊烈火邊熏烤的滋地面味。

火焰山,全長100多公裡,寬10余公裡,土壤呈現棕紅色,在烈日的照射下,土壤裡的蒸汽向空中蒸發,形成浮動的氣流。尤其當烈日當空之時,會令人感覺猶如置身於熱氣騰騰的火爐旁。然而當我們來到火焰山旁時,蒼天竟然降起綿綿細雨,真是太巧了!吐魯番的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據說即使降雨也不會見到被雨水淋濕的地面,可是我們見到了,雨水淋濕了吐魯番的地面,不管是泥地還是停車場上的柏油地,一片潮濕的景像,導游說:“這可是10年來的少見!”我們看到的火焰山就如剛被芭蕉扇煽過一般,狼狽的游人遮頭蓋面地望車上跑,別有一番風趣。

或者可以說,我們來得不是時候。恐怖的7月24日,人們曾經三次在這裡天錄得47.6℃的全中國最高溫度。明天就是了,但是傍晚我們將離開吐魯番,到烏魯木齊去了,錯過了體驗被烤的滋味,真是遺憾!

火焰山中,有無數的山溝,豐富的高山積雪和地下的隱流滋潤著山溝裡的農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葡萄溝。葡萄,是在沙漠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植物之一,在吐魯番這些外來移民一住就是幾十個世紀,不但在這裡扎根,還滋養著這裡的一切生命。

雖然他們早期移民自歐洲,但吐魯番還是被譽為葡萄的故鄉,只有邁進葡萄溝,才知道為什麼吐魯番會有這樣的美譽。索索葡萄、買提葡萄、這個葡萄、那個葡萄,深棕色的、淺綠色的、淡黃色的,有籽的、沒籽的,至少也有十幾種。有生葡萄,也有葡萄干,無籽的生葡萄一公斤1元人民幣,簡直是超級便宜。泉州、漳州是產荔枝、龍眼等水果的地方,但是荔枝龍眼在當地也無法買到如此便宜的價格,龍眼至少也要5元一市斤(500克),荔枝就更貴了。是葡萄太賤價?還是這裡的人們太樸實?

至於葡萄干的價錢,就差別甚大了,有15元一公斤的,也有200元一公斤的。索索葡萄據說對治療心髒病有一定的療效,從240被我們降到160,結果一人只購買了半公斤,只是為了嘗嘗鮮,太貴了! 買不起。

八月份是葡萄成熟的季節,但是七月份來到葡萄溝,葡萄架上已經碩果累累,盡管葡萄架上掛有用中文和維文書寫的“請勿采摘葡萄”,然而,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的我們,還是對架子上的葡萄愛不釋手,有人偷偷摘了一顆,放進嘴裡:“呃!是酸的。”葡萄還沒有成熟,當然是酸的。大伙笑成一團。

葡萄架外,是泱泱流暢的溪水,很是冰涼,看似山峰上溶化來的雪水。除了高山的雪水,吐魯番的地底灌溉系統也是比較著名的,當地人稱為“坎兒井”。吐魯番的地勢低於海平面,他的海拔“低”度僅次於約旦的死海,在世界上名列第二,故雖地處塔克拉馬干大沙漠北端,年雨量又低於200毫米,但是由於地勢低,較靠近地下水源,當地人依靠地下水流的流向,開鑿了一個又一個用於灌溉和飲用的地下水系--坎兒井。。

來到坎兒井,先安排去觀賞民族表演,激情的舞蹈、高昂的歌聲,帶著穆斯林氣息的表演,為我們掀開新疆之行的序幕,對這樣的表演感覺即熟悉又陌生,但我們仿佛有回到馬來西亞的感覺。樣子與二胡、板胡、柳琴等華樂相似的樂器,但是卻有著不一樣的名字,都塔爾、熱瓦甫、達蔔、彈布爾、艾介克、胡西塔爾,冬不拉、沙帕依等等,到底什麼是什麼,那個是那個,腦海裡雖還記得這些樂器的名字,但是它們樣子已經模糊得無法再回想了。

我們所見到的坎兒井,是吐魯番盆地中較短的也是離地面近的一條,是250年前一位名叫米依木的哈芝(也稱阿吉,是對曾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的尊稱)率領當地人開鑿的,全長3公裡,離地面的高度有9米左右,現每日可灌溉60畝的土地,水質達到天然礦泉水的標准。據介紹,在吐魯番,這樣的地下水系有一千二百多條,吐魯番那瓜果之鄉的美譽,就是被這些長長短短的坎兒井一塊一塊地灌溉出來的。

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坎兒井,我們的旅途中最精彩、最具異族風情的一段就要結束了。吐魯番盆地,中國最炙熱的土地,卻滋養了數不盡的瓜果,而且這些瓜果竟是幾個世紀以前,胡商從西方運來的,葡萄、胡桃、沙棗、杏仁等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樂土,而我們也要繼續我們的旅程,去尋找我們的天堂。

筆於:烏魯木齊食品大廈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