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東岸走向西之第十七章昔日高昌今日古城

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導讀第十七章昔日高昌今日古城“高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曾經是吐魯番的名字,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當中原統治權落在西漢政權手中的時候。當時,西漢的統治者為了控制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曾大肆向西開疆拓土,並向吐魯番派屯田之兵,因其“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在絲綢之路上,這樣的故城是一座接一座,交河、樓蘭、龜茲、於闐、舒勒,可偏偏 ...

第十七章昔日高昌今日古城“高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曾經是吐魯番的名字,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當中原統治權落在西漢政權手中的時候。當時,西漢的統治者為了控制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曾大肆向西開疆拓土,並向吐魯番派屯田之兵,因其“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在絲綢之路上,這樣的故城是一座接一座,交河、樓蘭、龜茲、於闐、舒勒,可偏偏高昌處於交通要道之上,古絲路在敦煌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分為南北兩路,而北路在這裡又被天山山脈分為南北兩路,南路經現在的庫爾勒、庫車、喀什通往西方;北路經伊寧、伊黎最後去到裡海。

從西安向西走來,一路上看見了太多太多“現代人”造的歷史古跡,西安的明城牆,鐘鼓樓、蘭州的白塔山、嘉峪關城樓,感覺總不是滋味。人為地造作,“歷史古跡”變成了只有現代軀殼,失去了靈魂的依附,夜間璀璨的燈火,把它們腐蝕得更加糜爛。這就是我們非去看一看高昌故城的最主要原因。

據說,麴文泰時期是高昌王國最鼎盛、最輝煌的時期,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中就有他路過高昌國時,被高昌國王麴文泰挽留在此一個月的記述。當時的高昌國全城信奉佛教,高昌王挽留玄奘大師意在為其子民講經說法。然而不久以後,玄奘大師曾經講經說法的這個高昌王國被唐太宗所滅,並吞並入唐朝的版圖,唐朝在這裡設立了“高昌郡”。從此信奉佛教的高昌王國不復存在,直到9世紀中葉,中原的王朝經過了接二連三的改朝換代以後,回鶻人來到這裡,建立了回鶻高昌王國,並改名為“火州”。火焰山從此有了維吾爾文的名字--“克孜爾塔格山”,其意即紅山也!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東約40多公裡處,沿火焰山向東約1小時的路程就可以到了,路的北邊是火焰山,南邊是茫茫的戈壁,兩旁可見大大小小的窟窿,就是聞名遐爾的沙漠灌溉系統--坎兒井。欲看免費的坎兒井,到這兒來就可以了,可是我們的心不在這裡,仰慕已久的高昌故城,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到了,看見了用黃土夯成的城牆,圍上了一群衣著大紅大紫的維吾爾族小孩,手中搖著一串串鈴鐺,動作有點像巫師正在招魂一樣,用我們聽不懂的華語不知在向我們嘰哩呱啦什麼!導游哄散了他們,嘴裡邊嚷嚷:“出來再賣,出來再賣。”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在向我們兜售駝鈴呀!

騎上驢車,到高昌故城外城的佛寺遺址去看看,那裡有玄奘大師當年在此說法的講經台。路上毛驢邊拉車,邊噶呱噶呱地叫著,我平生第一次聽到毛驢的叫聲,聲音很像哮喘病患者在苦苦呻吟一樣。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首兒歌《小毛驢》,一時兒歌勾起了我兒時的快意。偏偏此時,駕著驢車的維族兄弟,卻哼起了維族小調,我的心瞬間又回到了高昌故城。晃動的驢車,駕車的維族小伙配小調,我來到了新疆,來到了多年夢想出游的土地上。

沿途古城的建築物雖然已經不成原形,但模樣依稀可辨,烽火台、可汗堡、城牆,都是以夯土的方法造成的,是吐魯番盆地干旱少雨的氣候保護著這些建築。高昌故城有200萬平方米,是目前西域留存最大的故城遺址,我們所游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玄奘大師當年講經的地方到了,導游引我們去看看華爾納取走佛像後留下來的佛龕,然後大罵一番。自從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再無立足之地,穆斯林成為這裡的主人,穆斯林不但不崇拜佛像,而且還反對偶像崇拜,並且還破壞這裡的塑像和古跡,華爾納來到這裡時,塑像已經殘破不堪,以他考古學家的銳利眼光,自然會取走這些被當地人破壞的遺跡。在玄奘大師講經台處,還就可以見到維文的牆刻,是那種完全沒有藝術性的牆刻。我看不懂維文,但多數是諸如“到此一游”或者是“阿拉真偉大”之類的話語。今天的人們如此,100年前的更不用說了。

從細微的角度看,高昌故城裡有當地人破壞的遺憾,但是如果把視野拉到整個高昌城,則另有一番風趣。遠處的火焰山,與故城相映成趣,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隱藏著逝去的輝煌,然而最珍貴的還是它的原汁原味,沒有濃妝艷抹、沒有矯揉造作,坦坦蕩蕩地聳立在絲路古道之上。

筆於:烏魯木齊食品大廈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