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東岸走向西之第十章蘭州的黃河旁--濱河路綠色長廊、白塔山

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導讀第十章蘭州的黃河旁--濱河路綠色長廊、白塔山離開西安,107次特快把我們送到了蘭州,我們此行的第二站,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另一個歷史古城,就好像秦皇島般,她是一個狹長的城市。蘭州,北有白塔山、南有五泉山,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把城市分為南北兩半,靜悄悄地從她身邊流過,此時的黃河還沒有流經黃土高原,卻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黃河了,濁黃的河水養育著一� ...

第十章蘭州的黃河旁--濱河路綠色長廊、白塔山離開西安,107次特快把我們送到了蘭州,我們此行的第二站,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另一個歷史古城,就好像秦皇島般,她是一個狹長的城市。蘭州,北有白塔山、南有五泉山,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把城市分為南北兩半,靜悄悄地從她身邊流過,此時的黃河還沒有流經黃土高原,卻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黃河了,濁黃的河水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從這裡黃河開始向北拐,流向寧夏境內,流向黃土高原,流向壺口瀑布。與壺口瀑布相比,這裡的黃河顯得溫靜了許多,河水還是代表炎黃子孫的橙黃色,只是她還沒有經過黃土高坡,與壺口相比,她反而純淨了許多。

濱河路綠色長廊,就是沿著河旁興建的河畔公園,我們先來到了黃河第一橋--中山橋,這是因為她是黃河上第一座跨河大橋而得名。此橋為鋼鐵構件,別具特色,系1907年由駐華德商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清政府動用庫銀30多萬兩。原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為紀念開國國父孫逸仙改名“中山橋”。我們走過鐵橋,跨過黃河,來到了河的北岸,登上了白塔山,去瞻仰佛教在這裡留下的遺跡。

白塔系為紀念一位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他是前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的路上,經蘭州時因病圓寂的。現存白塔系1450-1456年期間重建的。白塔為密檐式佛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各面除了佛像,還雕有各種法器與佛教標志。由於塔外通塗白漿,遠看猶如白玉砌成一般,故名白塔。拾級登山而上,沿途雖不見鳥語花香,但蘭州市景漸入眼簾,為此行增色不少。

原路而返,再回到黃河的南岸,去瞻仰“黃河母親塑像”,此為現代之作,1986年4月30日雕成。雕像由“母親”懷抱“嬰兒”組成,依我看,她像征著遠古時代神州大地原系母系社會,也同時像征著自孔孟學說大興以來,華夏民族對二千余年以來,一直壓抑女性而表示懺悔,隨著西方文明思想的融入,母親在社會的地位重新抬頭。神態自然祥和的黃河母親雕像,仰臥於黃河的波濤之上,手抱嬰兒,微微而笑,表露出母親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希望。

在黃河母親旁,我憂思許久,從何說起。美英等國有女國務卿、女首相,就連港台也有女司長、女副總統,縱覽中國大陸,肩挑大梁者,女性甚少,真如麟毛鳳角。在閩南沿海的許多地方,女性還依然不能夠上餐桌,我到老家去了幾次,嬸嬸從未與我同桌用餐,小堂妹是我硬邀才能夠上桌的,她說:“平時我們家也是如此”。此話,狠狠地刺痛我心,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尚且如此,內陸省份更不在話下,這是文化的荒涼。華夏大地的母親們,何時能夠與男性平起平坐?就在那天完全降臨華夏大地時,雕塑黃河母親雕像的真正內涵才算得到完全的體現。

懷著如此沉重的心情,我走下階梯,來到了黃河岸旁,蒼茫的河灘上,還是一片荒涼,這一片荒涼是否能隨著現代的步伐而消逝?我想:“應該如此,也理應如此!”

筆於:華大永亮樓501


精選遊記: 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