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古鎮朱家角

作者: P0311

導讀??朱自清和俞平伯二位學者共用一個標題寫出了經典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陳逸飛的《雙橋》使周莊名揚四海,茅盾先生的《林家鋪子》也讓烏鎮裡多了游人的腳步,還有慢慢淡漠了江南名園氣息卻更顯繁華小城鎮的--南潯,以及安於寂寞的—西塘,而同裡還依舊保留著回頭是景與精雕細琢的雅致,今天在角(LU)直也已看不到葉聖陶在《多收了三五鬥》中描述的“萬盛� ...

??朱自清和俞平伯二位學者共用一個標題寫出了經典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陳逸飛的《雙橋》使周莊名揚四海,茅盾先生的《林家鋪子》也讓烏鎮裡多了游人的腳步,還有慢慢淡漠了江南名園氣息卻更顯繁華小城鎮的--南潯,以及安於寂寞的—西塘,而同裡還依舊保留著回頭是景與精雕細琢的雅致,今天在角(LU)直也已看不到葉聖陶在《多收了三五鬥》中描述的“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橫七豎八停泊著鄉村裡出來的敞口船……”

2001年的冬天,我曾經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江南水鄉去游逛,盡管出發前已經詳細設置了路線,但是,上海市青浦縣的朱家角卻被遺忘在網絡裡,成為我再次去上海的借口。

朱家角鎮,與松江鎮、嘉定鎮、南翔鎮齊名,最初興盛於明朝萬歷年間,當時商賈雲集,是上海四大文化名鎮之一。鎮內河港交錯,現有橋梁三十座,並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

在朱家角,一定要看目前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石拱橋---放生橋,放生橋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是一座5孔大型石拱橋,中孔徑最大,徑距13米,左右兩孔徑距8.8米,再西側孔徑距6.2米。全長72米,高7.4米,寬5米。橋頂中央的龍門石上千斤,長1.6米,寬1米,鐫刻有精致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像逼真,栩栩如生。橋頂四角各蹲有迎客石獅,仰頭張嘴,憨態可掬。橋東建有碑亭,可供行人休憩。

新中國首枚橢圓形郵資圖案普通明信片就選的是放生橋的風景,放生橋是我國保存至今最完整的薄墩薄拱橋的代表。

水鄉的橋多,故事多,過橋的規矩多,行軍過橋不能齊步走,而應亂步行,上學的時候講過“共振”的道理就在於此,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率部隊途經朱家角時,過平安橋卻步伐整齊有力,橋絲毫無損,部隊順利通過,看來這座石梁橋造得非常堅固。當地人民為了紀念這支英勇善戰、軍紀嚴明的“戚家軍”,遂稱平安橋為“戚家橋”。

以往的城隍廟裡僅僅供奉著城隍大人,而在朱家角城隍廟裡卻供奉著城隍老爺與夫人的塑像,兩人都慈眉善目,一臉的祥和。座東朝西的城隍廟正門臨河有一垛照牆,兩邊為東西轅門,正前有一對石獅,懷抱繡球,線條柔和。進門左右有兩個側殿,再前有一石柱魚脊,飛檐翹角的戲台,戲台頂部有160只鬥拱組成圓形頂。在香火旺盛的城隍廟大殿的門上掛著一把大算盤,算盤上的數字都是六八九等吉利數字。難道說城隍准備挑這些數字去買彩票?我不得而知。

朱家角鎮最大的莊園是課植園,整個莊園由廳堂區、假山區、園林區三大部分組成。廳堂的屋頂面采用雙層瓦片行板結構,有冬暖夏涼之奇效。假山區內是以各種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回曲折,如入迷霧的格局。在假山區,還建有打唱壇、唱戲樓、觀戲廳等建築,形成頗具特色的消遣娛樂場所。園林區又稱稻香村,裡面植遍桃、李、杏、枇杷等各種果樹,紫薇、香櫞、羅漢松、古松翠柏等古樹名木,常年郁郁蔥蔥,綠樹成蔭。

“伊妹兒”時代哪裡還有捉書代筆寫書信的人?也許只有從朱家角的大清郵局裡那組人物造型中才能讀懂當年郵局中的熱鬧繁忙。朱家角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也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郵局門口有個郵筒,立柱有龍型飾物。這是按北京保留下來的大清郵政遺物拷貝過來的。從這裡買張明信片發給朋友,共同體會水鄉古風。

“長街三裡,店鋪千家”的北大街是歷代商業中心,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北大街上,可謂“腳踏石板橋,一步一店鋪,抬頭一線天,古意撲面來”。兩邊店鋪林立,扎肉和肉粽的香氣讓游人垂涎欲滴,手裡拿袋燒制的鹽毛豆邊走邊吃,也讓你滿口生香。在朱家角看不到糾纏著非要你買東西的生意人,偶爾在放生橋旁,幾個當地婦女圍著讓我買魚放生,但轉瞬又都不見了,原來有個城管隊員從遠處慢慢走了過來

也許就是在這小橋流水與河埠石駁黛瓦粉牆鱗次櫛比中,處處顯示出清靜幽謐的水鄉風情。


精選遊記: 朱家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