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假日旅館向你們推薦楠溪風味小吃

作者: 何必

導讀楠溪麥餅 楠溪風味小吃名氣最大的,當首推楠溪麥餅。楠溪麥餅做工細膩,配料講究。麥餅的餡應為切得勻細的三層肉,再拌以農家自制的鹹菜或鹹菜干。制作時裹餡工藝要求高,要裹進空氣,餡裹得飽滿,厚度適中,但絕不破皮。烙麥餅也是楠溪麥餅一絕,手藝好的農婦烙出的麥餅表面白淨,餅體飽滿,不焦不黃,咬一口松松脆脆,香繞口齒。沙崗粉干 沙崗粉干早在南� ...

楠溪麥餅 楠溪風味小吃名氣最大的,當首推楠溪麥餅。楠溪麥餅做工細膩,配料講究。麥餅的餡應為切得勻細的三層肉,再拌以農家自制的鹹菜或鹹菜干。制作時裹餡工藝要求高,要裹進空氣,餡裹得飽滿,厚度適中,但絕不破皮。烙麥餅也是楠溪麥餅一絕,手藝好的農婦烙出的麥餅表面白淨,餅體飽滿,不焦不黃,咬一口松松脆脆,香繞口齒。沙崗粉干 沙崗粉干早在南宋時已出名。由於沙崗粉干細如紗線,潔白軟韌,快熟耐煮,湯清不渾,很受百姓歡迎。楠溪人把沙崗粉干視為食中上品,傳統習慣上擺酒請客,總是先端上一盆炒粉干,然後敬酒。到外地探親訪友,也攜帶沙崗粉干作為禮品。如今在楠溪江一帶的餐館,一般每家都有這種沙崗粉干的。

楠溪米豆腐 米豆腐是楠溪江一帶用大米制作的一種風味食品,亦叫“千層糕”。米豆腐主要原料為大米,加適量的紅豆、綠豆,因而大致色彩為米黃色。米豆腐好吃,可制作工藝較為復雜,先將大米浸泡後,水磨成米糊;將黃豆稈燒成灰,用開水淋泡澄清後取灰湯倒入米糊內,再加入食鹽、韭菜、生姜粉拌勻;取水半鍋燒開,竹屜置鍋上,屜內平攤一層紗布,將米糊薄薄地澆一層在紗布上,待熟後,再澆一層,制成幾十層厚的米豆腐。然後再用刀將大團的米豆腐切成小菱塊,拿在手裡一層層揭著吃,吃起來香軟滑口。米豆腐是炊蒸熟食,比豆腐稍韌。作零食可直接入口,作為美食點心,則要再加工。大塊切成小方塊,加鹹菜豆芽或炊蝦、肉絲、雞蛋、沸湯加入鍋燒成“湯面”,滑嫩爽口,就成了當地一大風味小吃。

楠溪田魚 田魚是鯉魚的一個養殖品種,習慣於稻田中生活,故稱“田魚”。田魚五顏六色,有紅田魚、烏田魚、白田魚和花田魚等。楠溪田魚,人們稱之為“體系鯉魚,味賽鰣魚,色如金魚。”田魚可紅燒,也可以清燉。紅燒的,肉嫩不膩,湯香味濃;清燉的,油浮湯面,鮮香肥嫩。田魚還可以燒焙成香氣濃郁的田魚干。田魚干的吃法多種,可把田魚干再放油鍋裡炸成焦松,佐以姜酒吃起來香酥爽口。

岩頭豆腐鯗 岩頭豆腐鯗是楠溪江一帶農家的傳統風味小菜。豆腐鯗並非是在豆腐中加魚鯗,而是將豆腐切成四方塊,放在油鍋以文火炸至兩面發黃,色如魚鯗,故俗稱為“豆腐鯗”。豆腐鯗的風味獨特,既別於鮮豆腐,又不同於豆腐干。其特點在於韌性,口感比較“實在”,有“嚼頭”。加工豆腐鯗的主要佐料是老酒和肉汁,其次要掌握火候,兩面焙之黃而不焦後,再用文火燉,越燉越韌,豆腐中間會產生蜂窩狀氣孔,把老酒、肉汁吸進去,吃起來滋味無窮。

苦櫧豆腐 楠溪江兩岸的一些古村落的風水古樹大都有苦櫧樹。入冬以後,人們采摘其成熟的苦櫧果實,將其曬干,破除外殼,去掉果仁上的表皮,用清水浸泡三天左右,漂去其澀味,再磨成漿,然後加少許食用堿或澄清過濾後的石灰水,放入鍋中煮熟並攪成糊狀,倒入用紗布墊底的豆腐箱格中抹平,待其冷卻後劃成豆腐塊,黃黑色的苦櫧豆腐即成。炒食時要做到鍋熱油老,慢慢煎炸,切忌亂翻,否則易碎。待豆腐煎炸至黃而不焦時,再加入精鹽、生姜、香蔥、麻油和酸辣椒,略微拌炒幾下就可食用。苦櫧豆腐吃起來細、軟、糯、滑,清香爽口,是一種具有純天然風味而尚未污染的山野珍肴。如今當地的飯館、山莊都有苦櫧豆腐干,用以招待游客。

此外,嶺南豆腐棗、番薯粉面、楠溪江溪魚、香魚、溪心羊肉、楠溪芋餃等也都是名響一地的風味小吃。


精選遊記: 楠溪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