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比薩斜塔——延慶寺塔

作者: 樓明賢

導讀“只恐雲霄有路通,層層登處接星宮。洗花寒滴翠檐雨,驚夢夜搖金鐸風。僧老不離青嶂裡,樵聲多在白雲中。相逢盡說從天降,七寶休誇是鬼工。”宋代詩人朱琳的一首《延慶寺塔》白描出古塔巍偉壯麗的雄姿。 假日裡,我來到塔院漫步。兩排翠柏尖聳挺立,青翠欲滴,猶如兩排威武雄壯的戰士森然守衛在古塔前面。用小石子和地磚鋪成的路直達塔底。門左邊有一條小河,� ...

“只恐雲霄有路通,層層登處接星宮。洗花寒滴翠檐雨,驚夢夜搖金鐸風。僧老不離青嶂裡,樵聲多在白雲中。相逢盡說從天降,七寶休誇是鬼工。”宋代詩人朱琳的一首《延慶寺塔》白描出古塔巍偉壯麗的雄姿。 假日裡,我來到塔院漫步。兩排翠柏尖聳挺立,青翠欲滴,猶如兩排威武雄壯的戰士森然守衛在古塔前面。用小石子和地磚鋪成的路直達塔底。門左邊有一條小河,權且稱它作“護塔河”吧。茶花、迎春花綻放朵朵,煞是好看。站在塔樓上憑欄遠眺,蜿延似白練飄帶的松陽人民母親河——松陰溪映入眼簾。群山懷抱,山青水秀,鳥語花香,靜謐的大山與流動的溪水,構成了一幅動靜相宜的山水“立體電影”。塔院古樹環繞、回廊曲徑、水榭泥牆、房舍錯落有致。在這樣一個優雅秀麗的院西邊,有一處新辟的景點,即新修一處碑廊。碑廊圍牆上鑲嵌著石碑塊塊,紅柱長廊,廊邊臨水。漫步其間,猶如倘徉在燦爛迷人的藝術殿堂,名人書法作品,鐫刻在石碑上,字字遒勁有力,滿室生香。由於石碑年代久遠,風雨侵蝕,碑文大多已斑斑駁駁,給游人欣賞帶來不便,是為撼事。

據《松陽縣地名志》記載,延慶寺塔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三年後竣工,因塔址在松陽縣城西2千米處雲龍山下延慶寺前面而得名,據說塔底藏有舍利子若干。因塔身已傾斜,故延慶寺塔又被稱為“東方的比薩斜塔”。延慶寺塔在1982年由國家文物局撥巨款修葺並建塔院。上下七層,仿樓閣式磚木結構,塔高38.32米,每層有平座回廊,六角上均掛著風鈴,風一吹,鈴聲清脆悅耳,傳至遠方。鬥拱五鋪作雙卷頭,鐵質塔剎相輪為卷草圖案。悟性高者,看到風鈴,聽到了警鐘長鳴;反之,有人充耳不聞,熟視無睹,直至“翻船”。

延慶寺塔常年對外開放,且游人如織。它系我松邑兩大景觀之一,即一塔(延慶寺塔)一娘(鸚鵡塚)。延慶寺塔是古人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寶貴財富。

風鈴,又名風鐸,風吹時搖動發出聲音,能嚇跑生物諸如鳥雀蛇鼠,以防它們對塔的侵害。春風拂面馬蹄疾。我又來到久違了的延慶寺塔樓,只身爬上寶塔,在塔廊上久久凝視檐下懸掛的風鈴,思緒萬千……

你看,那形狀獨特的風鈴,是寶塔上一件不可多得的裝飾品,猶如女人們在耳垂上懸掛的首飾,煞是好看。風鈴也有實用價值。巍峨的寶塔,矗立在山坳中,經狂風暴雨洗禮,又遭生物侵蝕,保存不易,靠什麼來保護塔身呢?古人不乏能工巧匠,設計出小巧玲瓏、經久耐用的銅質風鈴。風一吹,風鈴響起,生物逃逸,古塔得以保存。但是,大自然並不是很有規律性,有時候,無風的日子也有,這個漏洞還是給鳥獸鑽進去了。古塔歷經千年的風風雨雨,塔身已經斑班點點。風乍起,吹響一組風鈴,鈴聲仍舊清脆悅耳。

由此我聯想到食人間煙火的人們,面對逼面而來的富貴,如何正對?確實難以把握。《菜根潭》曰:“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無欲,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又雲:“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益你反深。”今人應該多學學古人的獨善其身,心中常常掛著一只風鈴。遇到功名利祿,自覺地敲響警鐘,且警鐘長鳴,它詔示著你:是陷阱,別跳下去。佛言財色如刀頭之蜜,甜蜜是短暫的,然而,卻有割舌之危,何苦呢?一個人在花花綠綠的社會大染缸裡混,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觸“雷”,想想延慶寺塔上的風鈴,時間久了,跑去塔上看看,心裡有個風鈴印像,時時在你耳邊敲響警鐘,才不至於在狂風巨浪中翻“船”。

願延慶寺塔上的風鈴歷久彌新,願人們在方方面面得到風鈴金聲永振。


精選遊記: 麗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