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蜈蚣橋”尋夢

作者: 泥巴和天空

導讀泰順,“蜈蚣橋”尋夢發表時間:2004-10-19 23:27: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南方日報 文/圖 許志偉 有一個相同的夢 公元7世紀,泰順的第一座“蜈蚣橋”完工。 公元1996年,遠在大洋彼岸的一部與“蜈蚣橋”毫不相干的美國影片《廊橋遺夢》,讓這些深藏在浙南山城幾乎快被世人所遺忘的古老建築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2004年5月的黃金周,泰順的“蜈蚣橋”又迎來了眾多素不 ...

泰順,“蜈蚣橋”尋夢發表時間:2004-10-19 23:27: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南方日報 文/圖 許志偉

有一個相同的夢

公元7世紀,泰順的第一座“蜈蚣橋”完工。

公元1996年,遠在大洋彼岸的一部與“蜈蚣橋”毫不相干的美國影片《廊橋遺夢》,讓這些深藏在浙南山城幾乎快被世人所遺忘的古老建築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2004年5月的黃金周,泰順的“蜈蚣橋”又迎來了眾多素不相識的人群。

這個結果多少有些戲劇性,但一撥撥的游客仍不辭勞苦地坐著各種交通工具,來到這座原來寂靜的、位於浙閩邊界的小縣城,來尋找他們夢想中的廊橋,樂此不疲。

憨厚的泰順老百姓犯糊塗了,與他們世代為生的“蜈蚣橋”怎麼就成了“廊橋”?平日裡跟自家的碗筷一樣熟悉的木橋竟然成了重點保護文物。

在中國橋梁史上,這些偏遠山城裡的老橋,堪與著名的河北趙縣安濟橋(即趙州橋)、泉州萬安橋、潮州海陽縣廣濟橋比肩,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事實上,目前作為文物的廊橋更大程度上依然只是游客眼中的風景,除了留下二氧化碳和噪音,大量的客人並沒有使廊橋的現狀得以改觀,除了幾座比較著名的廊橋獲得了些許維修費用之外,更多的那些散落在鄉間的廊橋依舊在默默地老去。它們選擇了沉默,而我們能做的,當然不應該僅僅是留下影像……

既為實用也為“風水”

“常憶五月,與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吟吟水邊立。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泰順縣年代最久遠的廊橋——三條橋上的宋人筆跡,足以讓所到之客浮想聯翩。或許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真的應該慶幸泰順的偏遠,地理概念上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也阻隔了現代經濟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很多歷史建築或文化孑遺依然保存著原來的那份純粹與孤寂,使這些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的虹橋極其相似的古老建築,得以較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浙南邊城泰順屬於溫州市管轄,地處浙江南陲山區,是個典型的山城小縣,歷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泰順建立縣制是在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當時的景泰帝以“國泰民安,人心歸順”之意賜縣名“泰順”。作為一種地域性很強的建築,廊橋的老祖宗三條橋的橋形其實來源於北方,是南宋時期虹橋的變形。廊橋最主要的作用當然是方便交通。浙南多雨多山,山澗、溪流密布,廊橋既連接了交通,又為在山間跋涉的人們提供了躲風避雨的歇腳點,有些廊橋甚至設有狹小的房間,以供行人短暫休息。除此之外,廊橋更多的是作為祈福橋或風水橋而被當地人所使用,幾乎每座廊橋上都會設有神龕,祭祀的對像主要有觀音菩薩、關帝爺,像征文運和財運的文昌帝、趙公明,還有當地人所崇敬的陳十四夫人、忠烈王、馬仙姑等等。即便是規模再小的廊橋都會供奉神像以供村民們祭祀。考究一些的,會在廊橋上專門建造一層閣樓來供神,這樣的廊橋不但規模宏大,而且色彩華麗,雕梁畫棟,鬥拱立柱無一不精雕細刻,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千年廊橋毀於洪水

在游客如雲的風光表像之下,泰順廊橋的生存環境卻有著從未有過的尷尬。貧困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庇護了古廊橋的生存,一方面卻因為缺乏必要的資金保護,絕大多數廊橋在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面前顯得那麼無助和脆弱。

1990年,泰順南浦潘洋村的福慶橋被洪水衝毀,這座建於清光緒元年,擁有15間廊屋和3層重檐樓閣的百年廊橋,竟然真的成了“遺夢”。1999年6月23日晚22時,世界上最長的廊橋——武義熟溪橋,在暴雨中轟然倒塌,800多年歷史的古廊橋在洶湧的江水中化為照片中的記憶。實事求是地講,對於廊橋的認識,我們依然是懵懂和膚淺的,或者僅僅停留在“美”的表面,這些深藏在山坳裡的寶貝需要的不單是游客的贊美,我們需要一些有力的舉措來使它們的處境被大家所關注。

更令人不愉快的消息是,就在去年上半年,有人要在著名的三條橋上游攔水築壩,建一座1200多千瓦的水電站。三條橋附近13個村子的村民們不樂意了,他們極力反對的意見很簡單:“橋離不開水,沒有了水,廊橋還是廊橋嗎?”而且如果山洪爆發,三條橋極易被衝毀,盡管大壩的防洪設計標准為30年一遇,但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呢?

上千年歷史的一座古廊橋能保存至今實在不易,卻能在舉手之間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造電站能帶來每年13萬元的財政收入,村民們不屑。“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橋是祖宗留下來的,不能就這樣毀了啊!”雖然有村民的聯名反對,文保專家也提出了異議,但電站還是上馬了,只是按照省文保單位提出的意見施工。很難想像的是,浙江這個文化大省目前依然是個世界文化遺產的沙漠,同時作為經濟大省,居然在區區13萬元與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面前選擇了前者。更難以理解的是,有消息說,水電站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工,而縣裡已決定為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誰來延續泰順廊橋夢

泰順縣嶺北鄉村尾村的董直機老人一直有些焦慮,今年已經80歲的他是泰順至今健在的惟一一位能建造木拱廊橋的民間匠人。老人14歲時通過偷學別人造橋加上自己的悟性,學到了這門手藝。他17歲時正式拜師學藝,並帶出了兩個徒弟。“可惜他們後來都改行嘍!”老人無不遺憾地說。董直機在他30歲那年,親手建起了一座石拱木廊橋——坑口橋。這是老人一生至今建造的第一座廊橋,也是惟一一座。老師傅覺得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守望著自己造的廊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再用上最後一把力氣,給村裡造一座新的廊橋。而他最大的遺憾,就是至今沒能收到一個徒弟,沒有了傳承,何來文明?

歲月催老了“蜈蚣橋”,更催老了造橋人。我們沒有理由對正在消逝的文化遺產無動於衷,泰順廊橋寂寞而艱難地屹立了數個世紀,但願它的重新被人們“發現”是個好的征兆。我們能做的事很多,但不要試圖去改變些什麼,也許最好的保護就是尊重,就是對文化遺產保有一份真正的虔誠。

■廊橋地理

廊橋主要分布在浙南和閩北的山區,以浙江省的泰順、慶元、景寧和福建的壽寧四縣最為集中,其中慶元縣有登記在冊的廊橋52座,而慶元如龍橋是廊橋中惟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整個浙江省有廊橋近200座,但除了幾座比較知名的以外,大部分廊橋因交通價值的削弱或地理位置偏僻而處於無人問津甚至廢棄的狀態。

■鏈接泰順有33座廊橋

泰順目前共有廊橋33座,大部分集中於縣南的各個鄉鎮。在建築結構上,主要分木拱廊橋、伸臂梁廊橋和仙洞虹橋三種。位於泰順泗溪鎮的溪東橋是典型的“八字橋”,即木拱廊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整橋全長43米,寬6米,淨跨31米,如飛虹貫日。作為世界橋梁史上占重要地位的6座木拱廊橋之一(6座橋分別是:泗溪鎮北澗橋、溪東橋、三魁鎮薛宅橋、仙居橋、筱村鎮文興橋、三條橋),溪東橋有泰順“最美的廊橋”之稱。戰州永慶橋則是泰順廊橋中的一個異類。事實上,它是為數不多的伸臂梁式廊橋的代表作之一。一走進下溪坪村,就遠遠可見這座橫跨於溪流之上,如軍艦般雄偉的廊橋。結實的橋墩穩穩地托著木結構的橋身,而這一托就是兩個多世紀。

三魁鎮劉宅村的劉宅橋,又叫仙洞虹橋,始建於明代永樂三年(1405年)。為屋式木平橋,二層重檐,劉宅橋是泰順年代最久遠的木平橋。在公路沒有開通之前,該橋還是泰順來往鄰縣福建福鼎的必由之路。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