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十日談(1)

作者: timberlands

導讀行程1D 去,河內 2D 下龍灣 3D 河內 4D 順化 5D 會安 6D 美森 7D 芽莊 8D 胡志明 9D 湄公河 10D 回,廣州 越南是一個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去年聖誕的時候,覺得機票出奇的貴,於是改道去柬普寨。今年聖誕的時候,機票還是一樣的貴,但不想再等待,橫下一條心。 窮學生是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以省錢的途徑的。靈光一現,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從廣州出發,因為那屬於 ...

行程1D 去,河內

2D 下龍灣

3D 河內

4D 順化

5D 會安

6D 美森

7D 芽莊

8D 胡志明

9D 湄公河

10D 回,廣州

越南是一個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去年聖誕的時候,覺得機票出奇的貴,於是改道去柬普寨。今年聖誕的時候,機票還是一樣的貴,但不想再等待,橫下一條心。

窮學生是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以省錢的途徑的。靈光一現,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從廣州出發,因為那屬於越南航空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聯合開通的航線,所以會比直接購買越航的機票便宜。問到機票價格,含稅共3000元,可以省2000元,所以很心滿意足。

不過萬事萬物都存在自然平衡規律,省錢的代價是花時間。我不得不一早從深圳搭火車去廣州。幸好現在的旅游網站幾乎可以提供一切你想知道的信息,還是很順利地抵達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

對這個新機場印像不怎麼好,因為它的候機廳裡面標識牌做的不夠人性化,饒來饒去好一陣,才找到國際出發廳。來這裡的頭天晚上,不小心著了涼,有點發燒,在這麼個敏感的時刻,很擔心被機場安檢攔下,可是結果卻沒有,顯然這裡的紅外線探測器也同人一樣,良莠不齊。

廣州飛河內的空中時間是2個小時,由於有1個小時的時差,所以惹的機上的某些同胞誤以為1小時就可以到達。在填寫入境用的黃白兩聯單時,坐在後排的一個福建籍男士站起來,理直氣壯的對我說,他不懂英文,要我幫他填,並一口咬定我是廈門某某廠的,搞的我啼笑皆非。

出來之前,向朋友借了本LP,盡管是盜版,可是圖還算是清晰。對LP,聽說過無數次,但用到它,這還是第一次,果然很全,什麼信息都有,覺得最方便的是那些比較詳細的地圖。

河內機場很小,工作人員的制服是草綠色,襯紅色肩章,個人覺得不太好看。排在前面的一個在鄭州工作的澳洲MM被請到一邊的小房間裡去,我擔心她會被暗示或者直接明示行賄,她望了我一眼,無奈的撇撇嘴。幸好我沒有受到這種特殊待遇。只是過去取行李時,被人叫住,心裡一驚,還好他們只是翻了翻我的護照,就還給我,我慌忙連蹦帶跳的走開了。

出了機場,門口就有出租車站和小巴站。一些穿著制服,看上去貌似機場工作人員的樣子正忙著把乘客引導到一邊的出租車上去。我自然直奔小巴處,從機場去舊城區2刀,其實如果多人合拼一部出租車,也是挺劃的來,而且後來在路上看到他們其他的車輛,感覺得出租車車況還算是中上水平的,比較新和干淨。

小巴司機看上去是個老實人,也不招徠生意,就這麼站在自己的車邊,車上一個人也沒有。問他什麼時候可以發車,回答是人坐滿才走,嚇一跳,這要等到什麼時候。正猶豫要不要上車時,一回頭發現飛機上的福建籍男士正指著我,用中文大聲問著小巴司機,她去哪裡。怕他再有些理直氣壯的要求,我慌忙鑽進車裡。

幸好來了個有幾大件行李的本地人,還有一對外國老夫婦,車很快就開了。我選了個副駕駛的座位,可以無遮攔的觀賞市容。司機告訴我機場距離老城區45公裡,1小時左右。

天是灰蒙蒙的,由於公路上風塵很大,所以幾乎每個摩托車手都是蒙面大俠。車過橫道線的時候,看見一個人一手騎摩托,一手牽一頭牛,真是工業與農業的結合。當地的建築物以黃色居多。去舊區路上經過一家麥德龍。由於在早晨服用過感冒藥的緣故,坐在車上竟有些昏昏欲睡。此時天空飄起了小雨。

正在與磕睡做堅決的鬥爭的時候,司機問我想去哪裡,我之前查看過小巴車站應該就在舊城區外面的一條街上,距離我看中的旅店不是很遠,我以為他是在同我聊天,於是告訴他我想去買Sinh Café的汽車票。過了一會兒他打了個電話,我開始也沒在意,因為全聽不懂,可是後來我卻聽到了Sinh Café的名字,心裡不禁有點開始弧疑。

早就有耳聞,自從LP推薦Sinh Café後,越南開始有無數家的旅行社打著他們的旗號,顧客買票的時候會得到一切承諾,可是事後卻發現自己被多家旅行社賣來賣去,服務質量也大相徑庭。

果然,小巴並沒有停在LP介紹的車站上,而是駛進舊區,在一家小旅館門前停下。一個男青年非常熱情的打開車門,邀請我下車,並指著他們旅店的門牌說Sinh Café到了。見我不信,又掏出自己的名片,指著給我看。我仍坐在車上,只是向司機堅持說,請他帶我去小巴的終點站就可以了。男青年見狀,開始惡聲惡氣的用越南話指責司機。我不忍,於是告訴男青年,我只是想去真正的Sinh Café。他見還有一絲希望,於是又指著地圖,開始信誓旦旦地對我說,他們的就是真的。我一看地圖,他指的旅店位置距離我想去的那家不遠,於是就告訴他,我已經預定了一家。聽到這裡,他才止住吹牛,鳴金收兵。

下了小巴,走上5分鐘,就找到那家旅店。坐在櫃台裡的是一個中年的女服務生,看上去很精明,不過英語很好,的確像LP說的那樣。我對住一向吝嗇,要了最便宜的宿舍床位,4人間,3刀一晚,又換了些越南盾,彙率是15500。問了櫃台關於Sinh Café的聯票,被告知20刀一套。因為想去找真正的Sinh Café,所以決定去他們的辦事處買票。

擱下行李就出了門,先去買Sinh Café的汽車票,順便看一下明天去下龍灣的一日游,然後就去看水上木偶戲。

舊城區的街道譯成中文名就是36行街,因為每一條小街都是以一種行業來命名。街道很窄,也很舊,兩邊全是小店鋪。街上車水馬龍,摩托大軍浩浩蕩蕩,惹得老外紛紛舉起相機。不過這樣的街景對我來說並不十分陌生,摩托車換成自行車和助動車就是上海的街景了,只是在這裡路口看不見交通燈,大家如何走全憑自己心情,不過好在越南人民的摩托車技術還是不錯的,我感覺每回過十字路口,自己仿佛像“汪洋中的一條船”,但最後總能平安到達彼岸。

查了LP,在地圖上Sinh Café位於二條街的中間,52號,就摸著走過去。一路上,無數家的招牌寫有大大的Sinh Café,不過自然下面還有些小字,很考你的眼力。看見一家旅行社的招牌上除了Sinh Café,沒有其他的字,感覺就好像是它了,可拐進去,發現很簡陋,也沒什麼人,覺得有點不對勁,請主人給我介紹行程的時候,發現他們的網址不對,於是找了個借口逃出來,繼續沿著小街向前走。

再往前走,終於看到52號,牆上是大大的Sinh Café的標志,下面摘錄著LP上介紹他們的話,看來這是他們很引以為豪的,就連工作人員的桌上都放著本LP,好像打算隨時翻給你看LP對他們的評價。於是很放心的在那裡買了一張從河內到胡志明的汽車聯票,20刀。奇怪,之前記得網友介紹的是26刀。可能路線有點不同吧。問了下龍灣一日游的價格,20刀,太貴了,於是決定還是回旅店訂。

出了門,就去找還劍湖。

它位於河內的市中心。相傳當年越南皇帝黎太祖游湖時,看見湖中出現一只巨龜,眾人射箭均不中,於是黎太祖將手中的佩劍擲向巨龜,巨龜身中寶劍就潛入湖底。黎太祖認為這是神靈現身,要取回助他奪江山的信物,於是將此湖命名為還劍湖。現在湖中建有一座龜亭,以紀念那只巨龜。

湖中的小島上有一座祠堂,因為要收門票,所以就沒進去。祠堂門口的對聯和橫批全是中文字。此時已是華燈初上,從湖邊通向祠堂的小木橋上和堤岸邊的石凳上,全是成雙成對的年青人,小攤販們也陸續開始張羅他們的家當,有賣水果,面包的,捏泥人的,還有賣其他小玩意的,很熱鬧。

看見有烤玉米,就興衝衝走過去,賣玉米的女孩子不懂英語,掏出一張越幣示意我價格,覺得倒是個不錯的方法,省去了一同雞同鴨講。後來發現越南大部分小商販都很有經驗,這是他們對外國游客通用的手法。拿了根玉米,正想轉身離開,女孩從邊上抽出一個塑料小板凳,示意我坐下,於是就學著當地人的樣子,坐下,邊吃玉米邊看街景。

升龍水上木偶劇院就在湖邊。據說河內原名叫升龍,直到1831年才改名為河內,可見這個劇院的歷史十分悠久。劇院門口聚集著許多游客,所以非常好找。每天的演出有幾場,分別是下午4點,5點15,8點和9點15,每場歷時半個小時,票價分20,000和40,000盾二種,隨票附送一把折扇和一張光盤。入座之前,可以在門口拿張越,英,法三語對照的節目表。

劇院的觀眾席在樓上,不是很大,容納百來號人,舞台中央是一個小水池,後面搭著布景,是越南民間建築,並有竹簾垂下。左廂是身穿民族服裝的樂隊,做現成配音。

按著節目表,發現每個小場景多是敘述一些越南的歷史,典故和民俗,並在中間適時的加了些噱頭。自然有關於還劍湖的傳說,只是描述成黎太祖主動向神龜奉上寶劍,有美化之意。由於是水上木偶,所以有許多小孩戲水的節目,看到那些小木偶作出各種游泳姿勢,還是挺逗的。

這些木偶的外形雖很傳統,但制作工藝不怎麼精細。有一出戲,上來兩只禽鳥,以為是錦雞之類的,看了節目單才知道那是鳳凰,描述一出類似中國鳳求凰的故事,好笑的是結尾處竟在水面上浮出一只蛋來,這麼快就有了愛情的結晶,比中國人可直接多了。

劇終後,竹簾後的藝人們出來謝幕。看見他們,嚇一跳,原來大半個身子全泡在水裡。看慣了那些小木偶,一下看見這麼多大活人站在水池裡,還真有點好笑。出得門來,見許多老外擠在櫃台前買小木偶。

聽說越南的法式面包出名,買了個面包夾煎雞蛋,5000盾,權做晚餐。又去附近的水果攤上買了些水果,在超市買水的時候,撿了種最便宜的,1.5升,5500盾。

回到旅店,向櫃台預定了明天去下龍灣的一日游,14刀。

雖然時間還不算太晚,可是出來前一晚整理行囊,到凌晨才睡的覺,今天又有些感冒,很累了,於是上樓,衝涼,睡覺。

附圖,水上木偶戲


精選遊記: 河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