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藝術的聚會

作者: chenrubin

導讀為了藝術的聚會陳儒斌 一個接著一個的橘黃色大門,橫跨在公園的人行道上,沿著道路蜿蜒而行,高低起伏。從公園最南端的59街,一直延伸到最北端的110街,全長23英裡。 這也許是曼哈頓中央公園建園以來最熱鬧的時光,當“地景藝術家”克裡斯托夫婦的7500個橘黃色的“大門”於2月12日在公園亮相的時候,頭兩天每天吸引大約30萬到40萬觀眾進園參觀。前年夏天,中央公園� ...

為了藝術的聚會陳儒斌

一個接著一個的橘黃色大門,橫跨在公園的人行道上,沿著道路蜿蜒而行,高低起伏。從公園最南端的59街,一直延伸到最北端的110街,全長23英裡。

這也許是曼哈頓中央公園建園以來最熱鬧的時光,當“地景藝術家”克裡斯托夫婦的7500個橘黃色的“大門”於2月12日在公園亮相的時候,頭兩天每天吸引大約30萬到40萬觀眾進園參觀。前年夏天,中央公園慶祝建園150周年,慶典活動本來也比較隆重,公園還特別安排了很多相關的活動,我目睹了那場慶典,也不見得像今次這麼熱鬧。

正是紐約的寒冬時節,中央公園所有的樹木都已經褪盡綠葉,裡面所有的湖面都還結著寒冰,整個公園看不到一點綠色,公園門口外面的露天書店也沒有開張營業。而公園中一個接著一個的橘黃色大門,為公園一片廣闊的土灰色添上了溫暖的色彩。

我去參觀的時候,正是周末,一進入公園的門口,同時走進了克裡斯托夫婦設計的橘黃色的大門。原本在這樣的寒冬季節,中央公園的游客數量會比夏天稀少。可是由於這個展覽,前來的游客簡直就像廣州的年宵花市那樣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從一個又一個橙色的“門”中穿行而過,我一邊走一邊拍照片,看到一路上的觀眾都在不停地拍照片,拍錄像。偶爾發現一個好的取景地點,大家自覺地排著隊,一個接著一個去拍照片。更有不少觀眾原地跳起,用手觸摸那些在風中輕輕飄揚的“門簾”。有些家長讓小孩騎在肩膀上,小孩就用小手拍打著橙黃色的“門簾”,發出陣陣笑聲。不少地方,由於觀眾人數太多,“門”下竟然被堵塞得水泄不通,需要等待一會才能繼續前進。

一個接著一個的橘黃色大門,橫跨在公園的人行道上,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蜿蜒而行,高低起伏。從公園最南端的59街,一直延伸到最北端的110街。作品的總長度達23英裡,即36.8公裡!這是中央公園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作品。

慢慢走進公園的深處,發現這些“門”的隊伍不僅是一條曲線的形狀,而是分布在許多地方,隨處可見。只要你走在公園裡面,隨時可以走進這些顏色鮮艷的“門”之中,你永遠可以在“門”中漫步。所有的門設計為統一的16呎高,寬度卻因為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從6呎到18呎不等。由於中央公園地勢高低不同,植被各異,所以,星羅棋布的橙黃色的大門在公園之中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形成一個場面浩大而又氣氛濃烈的景像。

參觀者操著各種語言,來自各個族裔,歡聲笑語之中,不但有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更夾雜著我熟悉的普通話和廣州話,不管你來自哪個國家,鄉音也是處處可以聽到,這一點,也充分體現出紐約這個號稱“世人的第二故鄉”鮮明的民族大熔爐特色。

夾雜在熙熙攘攘的觀眾中間,是中央公園一年四季總能見到的在公園中鍛煉的跑步者、騎車者、打球者,還有帶著小孩,帶著大狗小狗休閑的居民。

本來這個時候並不是紐約的節日,但是藝術家克裡斯托制造了這樣熱鬧的節日。相信大多數參觀者的記憶之中都留住中央公園這些溫暖的橙黃色大門。

克裡斯托夫婦耗資2100萬元建立了7500個大門,而且,這個方案自從1979年開始構想,頗費周折,1981年曾被紐約市政府拒絕。直到傳媒大亨布隆伯格就任市長,該方案於2003年1月才獲得市政府的通過。

開幕式上,布隆伯格市長親自為作品剪彩,並且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這個展覽將會改變中央公園的視覺形像,熱誠邀請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參觀這個難得得展覽。

中央公園從來都是敞開大門,免費進場。今次雖然有特別展覽,同樣也是免費進場。而且,主辦者還特別聲明今次展覽不接受任何人和機構的捐款。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克裡斯托曾經在用一條巨大的布幔連接科羅拉多的大峽谷,從此揚名藝術界。此後他曾包裹過加州的海島,澳洲的海灘,還包裹過位於柏林的德國議會大廈。每一次活動都准備經年,每一次活動都引起轟動。這次展覽,從准備到完成,也經歷了將近26年。

有人問克裡斯托夫婦,為什麼選擇了中央公園作為這個作品的展覽場地,而展覽的時間又那麼短暫?

克裡斯托夫婦說,六十年代他們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盡管他們的作品從美洲做到歐洲、澳洲,但他們經常居住和工作在紐約。當年兒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幾乎每天都帶著孩子到中央公園游玩,他們的孩子特別喜歡在中央公園的岩石上攀爬,中央公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至於以前的作品沒有保留,今次作品的展覽時間也僅有16天,而不是像博物館那些藝術品那樣可以永恆地存在下去。這是居於他們對於藝術作品的美學選擇,就像生活中的愛,它往往像曇花一現那般短暫,卻教人積極地去體驗,並且長久地珍惜在心中。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