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骨鐵硬寧波話

作者: wyw12

導讀寧波話詞彙跟普通話甚至跟其他吳語都有較大差別。但跟陝腔有相同之處,陝地秦腔以吼稱奇,性格則稱陝西愣娃,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寧波話向來以“石骨鐵硬”著稱,一方以千年故都之子民自居,說話自有氣吞海內並吞八荒之傲,此地則攜搏海擊浪,信步天下的錚錚豪情,傲乃過去的家底厚實之故,豪因100年前首開五口通商得以放眼看到世界之大。初來此地,除了飲食的� ...

寧波話詞彙跟普通話甚至跟其他吳語都有較大差別。但跟陝腔有相同之處,陝地秦腔以吼稱奇,性格則稱陝西愣娃,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寧波話向來以“石骨鐵硬”著稱,一方以千年故都之子民自居,說話自有氣吞海內並吞八荒之傲,此地則攜搏海擊浪,信步天下的錚錚豪情,傲乃過去的家底厚實之故,豪因100年前首開五口通商得以放眼看到世界之大。初來此地,除了飲食的適應之外,語言實乃比飲食更難消化,寧波方言屬於吳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寧波方言既有吳語的共性,有一句俗語叫“寧可聽蘇州人吵相罵,勿可與寧波人講閑話”,意思是說,雖然同是吳語,蘇州話“糯”,即使吵架也好聽;寧波話“硬”,即使說話也像吵架。“石骨鐵硬”正是寧波話語音方面的特點。寧波話的獨特

與普通話相比,發音異也,如錢=纏=奇,剪=展=幾,線=扇=細;聯合=離合,尖刻=飢渴,煙廠=衣廠,面飯=米飯。寧波以“隘”為地名的很多,如邱隘、鄔隘、王隘路、姚隘路,舊有“東鄉十八隘”之說,此字普通話讀ài,寧波話讀尬。寧波話有些復音詞的語素順序與普通話剛好相反,如人客、氣力、牢監、螄螺、歡喜、鬧熱等。而有些關乎身體的話要道出其實質功用,如管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因為它們本質上都是“皮”;手叫手骨,腿叫腳骨,脊柱叫背脊(音吉)骨,因為它們主要是“骨”;鼻子叫鼻(音白)頭管,因為是管狀的,鼻涕叫鼻(音白)頭,因為它是從鼻頭管流出來的;睫毛叫眼眨(音霎)毛,因為跟眨眼有關,眉毛叫眼眉(音迷)毛,因為長在眼睛上面;胡子叫牙須(音蘇),因為長胡子的地方裡面就是牙齒;腦門叫腦磕頭,膝蓋叫腳磕頭,兩者都是舊時臣民磕頭時所用的部位,很有些封建余孽的味道;腋窩叫肋胳肢下,因為它位於肋骨與胳膊相交處底下;手肘叫手掙支頭,用它可以支撐頭;手指叫指末頭,腳趾叫腳末頭,因為它們既是四肢之末,又可視作四肢之頭;腿肚子叫腳娘肚,因其像孕婦的肚子,大腿叫大(音舵)腳胖,因其又大又胖;腳叫腳泥螺,因其形酷如泥螺;腳心叫腳底心,因為腳心總朝底,手心叫手天心,因為手心可朝天;脖子叫頭頸,因為它連著頭;胃叫飯包,因為它像裝飯食的包;腰叫腰縛(音婆),因它是系腰帶、褲帶的地方;腸子叫肚腸,因為它在肚子裡邊;肚臍叫肚臍眼,屁股叫屁眼,針空叫針屁眼,因為都有洞孔如眼,那些患有弱視的孩子往往就被醫生教誨回家裡拿線穿針屁眼,北方的人初聽此言甚覺粗陋,可看對話者並無異樣,也就聽之任之了;右手叫順手,因其做事靈活而順,左手叫借手,因其做事不利索,手如借來的一般;等等。但我們不得不驚嘆寧波人對母語的解讀能力和再創造能力有些單音節動詞或形容詞加上詞尾“動”,表示一種生動的情態,有“……的感覺”、“……的樣子”等意思。如暈暈動、旺旺動、投投動、心戚戚動、牙齒拐拐動。我在門診遇到的病人說的最多的就是“眼睛咯咯動”,邊說邊用手搬開眼皮讓你看,那神態非親見其人不能體會。再就是“尬”,如賊尬老、锃尬亮,很像老陝常掛在嘴邊的“美地很”的感覺。

寧波話的古舊

寧波唐時才正式建城,雖無西安之悠久歷史年輪,但寧波方言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言,蘊涵著許多古漢語成分。 可最先研究寧波方言的卻是老外,《寧波方言字語彙解》是西洋傳教士睦裡遜花了16年的時間早在1876年整理出版的。1901年和1910年,莫棱道夫又先後出版了《寧波方言音節》和《寧波方言手冊》。寧波方言保存了許多古音。就像鄉村保留承載的傳統文化民俗更多一樣,寧波也許是因為過去地偏一隅的原因,其方言保存了許多古詞古義。例如: 下飯-----菜肴。下飯嘸告飯吃飽。《西游記》第75回:“快送你唐僧來,與我做頓下飯。”拿、取的意思寧波話說“駝”,如衣裳駝來;手裡駝勒一只包。這個詞至遲在明代吳語裡就流行了。明陸人龍《型世言》第二十七回:“駝茶來,先生但說何妨。”字又作“馱”,明金木散人《鼓掌絕塵》第三十七回:“你就馱請貼我看。”又作“拕”,清陸士諤《新上海》第三十九回:“後來阿拉弟媳婦,果然是外國人拕出洋錢來抬的。”若要溯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佗,負何(荷)也。”徒河切。佗即駝、馱、拕等字的源頭。

病情減輕、好轉寧波話說“差”,如病差眼了;剛剛肚皮交關痛,該晌差了。“差”也是古語。西漢揚雄《方言》卷三:“差,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後漢書·方術傳·華佗》:“(曹)操積苦頭風眩,(華)佗針,隨手而差。”差字後作“瘥”,普通話音chài,寧波話音車。“差”當病愈講,當由差別義引申而來。與原先相比,病情有了差異,不外乎兩種情況,要麼減輕了,要麼厲害了。而漢語裡規定,凡是病情減輕叫做“差”。寧波話另有“各樣”一詞,意為不一樣、有差別,如味道各樣;顏色各樣。引申之,也有病愈的意思,如上日發寒熱,今末各樣了。“差”與“各樣”詞義引申的軌跡頗為相似,可以互相印證。

寧波話俗語

寧波話中稱人短語多姿多彩。如:爛好人(老好人)、樣有份(什麼事兒都沾邊或都要插一手的人)、老油條(處事經驗多而油滑的人,屢教不改的人,北方也如此稱呼)、黃豆湯(傲慢自大的人)、鞋荸薺(低能兒,痴傻的人)、賊笨佬(笨蛋)、萬三句(好說大話的人。原意是一萬句話中只有三句是真的)、直頭牛(一意孤行、不知轉彎變通的人)、書獨頭(書呆子)、輕骨頭(輕浮不自重的人,多指女性)、出窠娘(服侍坐月子的產婦及嬰兒的婦女)、財百萬(富翁)、強討飯(強行索討的乞丐,強行索取的人)、漆糊塗(對漆匠的貶稱。因為漆匠用工用料都是糊裡糊塗的)、好好先生(老好人,做人圓滑、不開罪於人的人)、順屁和尚(沒有主見、人雲亦雲的人)、死藤南瓜(遇事沒有明確態度、沒有主見的人)、橋頭老三(農村中善於侃大山的人)、鹹核青果(核音活,只會說不會做的人)、灶跟無賴(只會在家裡耍賴,一到外面就老師無用的小孩)、兩頭火管(挑撥離間的人)、擂倒牌子(自暴自棄的人)、翻白泥螺(會裝神弄傻,不顧臉面的人)、小鳥碼子(花錢不大方的人,小氣鬼)、大襟布衫(只拿進不拿出的人。大襟諧音駝進)、鐵絲揢籮(吝嗇不肯花錢的人)、要鈿嘸郎(只想得好處的人)、脫底茶籮(吃光用光、沒有財產的人)饞癆丫麼(饞鬼),等等。芸芸眾生,品相不一。寧波人對不同品性的人賦予不同的稱謂,除了戲謔詼諧的因素之外,自然也寄托了好惡、褒貶之情。

寧波話注音外來語

“來貪、恩未老潑”是letterenvolope(信封),“配不”原來是pa-per(紙)、“司苦而”是學堂(school)、“矮夫脫儂”則是下午(afternoon)。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說:“中國的文化保存在語言中。”寧波方言既是寧波人交際工具,同時又是地方文化的載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百年來,寧波人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的獨特感悟,寧波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寧波人的鄉情鄉俗、經驗教訓、喜怒哀樂等等,都沉澱在方言裡,構成一份厚重的文化遺產,其中絕大部分至今仍鮮活如故。寧波方言中最具文化內涵的當推短語和諺語。這些短語和諺語往往形像生動、細膩准確、幽默活潑,充滿哲理、智慧和情趣。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