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寂寞的江南小吃

作者: zhengyijie

導讀其實這不能算是一篇游記,寫的只是寧波的一種小吃,可是因為時代的進步,很多真正的寧波人可能都已經忘了它,我執起筆,來盡情描述這難得的江南淳樸。說是要寫家鄉的小吃,我想來想去還是選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江南特產(青團),一開始我還不知道它是江南特產,是在《旅游》雜志上看到的,說的是周莊的特產,一看說的是和我的家鄉的一樣的東西,所以就想到了我� ...

其實這不能算是一篇游記,寫的只是寧波的一種小吃,可是因為時代的進步,很多真正的寧波人可能都已經忘了它,我執起筆,來盡情描述這難得的江南淳樸。說是要寫家鄉的小吃,我想來想去還是選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江南特產(青團),一開始我還不知道它是江南特產,是在《旅游》雜志上看到的,說的是周莊的特產,一看說的是和我的家鄉的一樣的東西,所以就想到了我小時候吃過的東西,現在是很難吃到了。

其實寧波的小吃很多了,除了小吃,還有很多家居的菜,例如臭冬瓜,腌芋艿梗,還有霉干菜。不過這裡要講的是十分有江南特色的點心。一般都是春末的時候做的,那時滿山遍野的青翠,漫山遍野的濕霧,漫山遍野的鳥聲,還有裊裊的炊煙,構成了美好的山村畫面,在我離家多年的今天,我還是能清楚地記起那種讓人砰然心動的美。快到立夏了,立夏節這裡的風俗是很多的,小孩最高興的當然是拿著媽媽准備的蛋去和小伙伴們比賽誰的最硬。那時我們學校每到這一天都會發給每個同學兩個茶葉蛋,於是早自習被一場充滿樂趣的碰蛋比賽給代替了。到現在我還感謝我的母校,會這樣慷慨地對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中還能感受如此傳統的有趣的生活。除了這個,立夏節還有更好玩的,還有一些好吃的,當然在城市裡是不多見了,即使很多吃的東西(例如青團)擺在城市街頭的食品攤上,也是少了那份在青山綠水中獨有的氣息。

外婆終於宣布明天要做青團了,我今天就已經興奮地跑去外婆家,因為生怕明天大人們“開工”太早,而把我忽略了。今天外婆去田間地頭采來了那些做青團必須的原料- -艾草,那是用來增加香氣的,也是用來調顏色的,那種碧綠。准備好了面粉(粳米占六份,糯米占四份),還有芝麻餡,還有嫩黃色的松花粉。原料全了,還得准備工具,主要是用來和面的老古董- -圓石臼和一個刻著福祿等吉祥字眼的、高兩三公分、剖面是圓形的木印模,一切停當,就等明天的到來了。我高興得整晚都夢見那香噴噴的青團出現在我的面前。

第二天醒來又是一個安靜的雨天,屋檐的滴水斷斷續續的濺到門前的石凳上,開出好看的雨花。灶裡的火老早就燒旺了,我們先得把那些艾草在鍋裡煮,然後取它的汁,用這些水來和面,外婆一早起來就開始工作了。我呢,在很早之前就搶好了自己的活,於是搬來一把小杌子,坐在那個不知從哪借來的石臼前面,拿著那個石圓錘子一下一下地敲那團外婆剛剛和好的面,直到它變得十分完美。外婆把那團面分成一個個小團,一個小團以後就是一個青團了,每個小團裡嵌上芝麻餡,然後開始在鍋裡蒸,等熟了之後,就在上面撒上松花粉,這樣就不粘了,而且也粘上了松花的香味。最後一道工序是印模子,把還是球形的青團放在模子裡,輕輕地用手壓它,使它形成模子的形狀。這樣,一個青團就完成了,雖然現在它還是叫青團,但實際顏色已不是青的了,但它裡面是青色的,而且也有人不喜歡松花的味道,就可以不粘松花,而展其原來面目。

忙乎了一上午,總算可以吃了,不過第一個我是吃不到的,外婆是佛教信徒,所以第一鍋出來的青團是要供奉的,當然外婆會把菩薩“吃”過的青團給我留著,讓我也粘點菩薩的靈氣。我喜歡青團的香味,喜歡咬下去時那種軟軟的,又有點筋道的感覺,喜歡裡面甜的芝麻餡。剛出鍋的青團好吃,若是吃不完的話,也不要著急,因為對於那些剩下的,你可以用油煎著吃,也可以用炭火烤著吃,都是有別樣風味的哦。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