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一日游

作者: jiujiu3

導讀到河南旅游,安排了一天游開封。坐1658次車早晨七點二十分到達開封,一出站卻頗為失望—怎麼七朝古都的輝煌一點都沒有留下,這兒真的就是清明上河圖所畫的城市嗎?後來才知道火車站現已算是開封的市郊了,怪不得有些城鄉結合部的感覺。時間排得較緊,馬上去把行李寄了,然後買好去鄭州的車票(N375,17:55發車)。 出了售票處,叫上輛三輪直奔禹王台公園(3元)� ...

到河南旅游,安排了一天游開封。坐1658次車早晨七點二十分到達開封,一出站卻頗為失望—怎麼七朝古都的輝煌一點都沒有留下,這兒真的就是清明上河圖所畫的城市嗎?後來才知道火車站現已算是開封的市郊了,怪不得有些城鄉結合部的感覺。時間排得較緊,馬上去把行李寄了,然後買好去鄭州的車票(N375,17:55發車)。

出了售票處,叫上輛三輪直奔禹王台公園(3元)。清晨的公園裡多是鍛煉的老人,他們似乎可以免費入園,不過看門的阿姨一下就把我和他們區分開了,收了10元門票。一進門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大片頗有點年頭的柏林,郁郁蔥蔥的,一直走過樹林看到了一個頂上有小亭子的大土墩,古吹台?當地人馬上糾正了我的誤解,並為我指了條明路,原來我走錯了方向。於是一路找去,卻意外地遠遠望見了造型奇特的繁塔。轉了幾個彎找到了古吹台,這是個大得多的土墩,前面有座寫著“古吹台”的牌坊,懷著崇敬的心情步上台階。傳說春秋時期晉國的音樂家師曠曾在此演奏過“陽春白雪”,不由感慨起開封人民的藝術傳統。很快來到了山坡上,發現卻是禹王廟,只是在邊上有一尊師曠的像。原來,開封歷史上屢被水淹,建立此廟一方面是為了祭拜這為治水的老前輩求他保佑開封,另一方面也紀念了些治水有功人員(裡面有個水德祠)。看來對藝術的追求最終還是讓位於殘酷的現實了,饒梁的仙音已聽不見,只聞到了若有若無的香火味。

走出禹王台,在一位好心的大媽的帶領下,穿梭於一片民宅之中,終於來到了躲在深閨中的繁塔。這是座外形奇特的塔,由下面三層大塔加上面的六層小塔組成,有點不太協調,這之中還有段小故事呢。據說繁塔始建於北宋,後在明朝時京城的皇帝怕這兒的龍氣勝過京城,居然讓人把繁塔的上面幾層給拆了!後來在清朝是當地人又按原樣做了六層小塔放在了上面。不過我走到門口卻是另一種感覺,因為上面的六層看不見了,就覺得是面對著一座矮胖的建築物,居然還收10元門票。不過既然來了,而且這又是開封最古老的地上建築,我還是進去了。走到近前才覺得值得進來一次,就目力所及之處,整座塔的外牆均由一塊塊刻著佛像的磚砌成,佛像各不相同,據說當時繁塔是完全由民間集資建造的,那麼每塊磚應該都代表了一份虔誠的心意。看塔的大叔問我是否要上去,當然!於是他就陪著我登塔。為什麼要陪著?因為樓梯實在暗,暗得沒有一絲光線,我們一路摸索上去(有點探險的感覺,嘻),突然到了一個平台—這就是大塔的最高層了。如果要上上面的小塔就得從塔的外面走,由於比較危險,現在把通往外牆的門鎖了不讓走。但是站在門口向塔外望,由於周圍幾乎都是低矮的平房所以可以看得很遠,而且我還看到有人跳傘呢—附近就有一個軍用機場,塔頂時不時有小飛機呼嘯而過。我曾問大叔為什麼不裝燈,回答是太浪費電了,天哪,十塊錢就為我開幾分鐘燈都不行嗎?裝了燈也並不代表就要24小時開著,可以在沒游客的時候省電嗎。強烈建議想去登繁塔的人帶好手電。

出了繁塔,坐上15路到相國寺。相國寺在市中心,門口吵吵鬧鬧的(寺內僧人可真的是入世修行呀),建築似乎也是新建的,門票30元。寺裡的和尚門正在做法事,鬧轟轟的,我不太懂,也就一直往裡走,忽然看到了八角琉璃殿,它是那麼特別,綠瓦,很宏偉的建築,我從未在其他寺廟裡見過類似的大殿—從外面看到的其實是大殿的回廊,中間的尖頂是殿中殿,其中供奉著鎮寺之寶千手觀音(由銀杏樹雕刻而成,但因外面全部貼金,顯得富麗堂皇)。

相國寺就在鼓樓小吃街附近,可惜被告知小吃街中午沒有,但在這兒解決一頓午飯還是不成問題的。然後坐三輪從相國寺到延慶觀(門票15元),我去見識了一下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的羽化之所。這曾經是開封最大的道觀,現在看來卻小得可憐,進門後簡直是一目了然。最搶眼的是正中央的玉皇閣,元代的建築,造型像個蒙古包,頂層供著玉皇大帝。閣底已在地面以下三米處了,這也是開封屢被水淹的見證,目前市政府正打算將玉皇閣整體抬升到地面上。

隨後在三輪車夫的一再鼓動下,我在去鐵塔的路上先去了山陝甘會館。一樣15元的門票,我覺得會館比延慶觀值多了。會館有三絕:木雕,石雕和磚雕,不過我心裡只同意第一絕。除了大殿上那全國僅有的七重木雕外(大家千萬要去看看其中一側雙龍口含的珠子,仿佛都快掉下來了),兩旁側殿上的木雕(細看下原來是述說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同樣出眾、精致。會館中六個腳的牌樓也是一個特例,據說好像是根據雞爪子的啟發而建的。側殿裡面還有一個根據清明上河圖制作的模型,讓參觀者更直觀的了解開封昔日的繁華,可現在繁華是否一去不復返了呢?

出了會館,坐三輪(5元)到鐵塔公園。門票20元,車夫去買的票,他們只需要10元但向我收20元,因為公園售票處寫著門票20元,據車夫說這就是他們很樂意拉我們去各景點的原因。進公園後有免費的講解,千萬別再聽車夫所說的給他5元幫你找個免費導游。公園裡主要是看鐵塔,然後還有接引佛殿和靈感寺。鐵塔確實色如鏽鐵,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婷婷玉立,塔很高有13層呢,看上去好像一柄指天的寶劍。13層是最高級別的塔了,因為地宮裡保存著佛祖的頭骨舍利(目前只是傳說,怕破壞了塔的結構所以沒有打開地宮),但是據說此地非常有靈氣—塔頂常會有佛光產生(這在如此地緯度地區是很少發生的),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塔。鐵塔有如其名異常堅固,在當年日軍的炮火下居然仍舊巍然屹立,今天鐵塔上還留有一個直徑一米的被補過的洞,那是被日軍的大炮轟的。怪不得毛主席當年也說鐵塔已成為中國人民打不垮的標志。塔原來是建在開封城內最高的山坡上,但是隨著黃河的一次次泛濫,小山變成了平地,據介紹現在黃河已差不多和鐵塔的頂層一樣高了!聽了如此多“光榮歷史”,我馬上產生了登塔的願望。為實現這一願望我不得不又支付了10元,不過還算值得的。幽暗狹窄的樓梯是否和塔一樣老呢,每層只開一扇窗供人稍做停留或避讓迎面而來者。一路撫摸著幾百年的佛像拾級而上,偶爾看看小窗外的風景,無法知道現在是第幾層,只是向上走,突然有人告訴我到頂了。是麼?多虧有人提醒,不然我就撞到牆了。原來不能走到塔外看風景,路就在眼前被堵住了,面對著是一尊佛像,似乎告訴你這就是最高境界了—其實我們登塔的目的真的只是要出去遠望一下嗎?如果是這個目的,那每層的窗戶已能實現了。在樓梯的盡頭靜靜地坐了一會兒,想像著古代匠們建塔時的艱辛和虔誠,忽然思路被後來的游客又拉回了現實。下去吧。一路上不斷有人問上面還有幾層,我一律回答:不急,慢慢走。

隨後去了不遠處的接引佛殿,裡面供奉這從鐵塔附近挖出來的銅佛。不少人都試圖把硬幣拋進佛平展的手中,以為這樣佛就可以把人的煩惱帶走了。佛殿邊上還有個靈感寺,有意思的是那個“感”字的寫法,暗含著心口如一寓意。這曾經是個皇家寺院,裡面可以燒特制的高香,一人多高的香燒起來還挺壯觀的。又聽說該寺的觀音簽極其靈驗,有興趣的可以一試。

從鐵塔公園坐1路就可到龍亭。到了這兒才讓人領略到了北方水城的風采。如此開闊的水面,和江南的蜿蜒小河相比有著不同凡響的大氣。早就聽說龍廳的楊湖和潘湖一清一濁,可真讓我判斷還是犯了難,問題是哪個湖清哪個灼啊?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有人劃船游泳的就是楊湖了。這裡還有兩個沙盤顯示出現在的開封和當年宋都開封的對比—怪不得老覺得開封很小,原來現在的市區僅相當於宋代內城(也就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所住的地方)的範圍,而原來的外城(平民百姓的住地)已差不多是開封的市郊了。龍亭沒有給我太深的印像,可能是因為我已經去過了北京的故宮。看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表演就出來了。

門口就對著有名的宋都御街,逛了逛解決好晚餐,然後趕往火車站去我的下一站鄭州了。

由於我對古代的人文景觀比較趕興趣,故所去之處基本上是歷史老建築一類的。對於新建的如清明上河園之類一例不在計劃之內。由於景點分布不很分散,在開封一天內游遍還不算趕。而且開封市內的三輪摩托提供了很大的交通便捷,一般不太遠的地方都是2-3元,最多也就5元,都能送到景點的門口,省時省力。唯一有些遺憾的是由於晚上要去鄭州住宿,沒能趕上鼓樓的小吃,不過是不是這樣就有了再次來開封的理由了呢?回來後吃了開封買的花生糕,味道真不錯,讓我又向往起鼓樓的小吃了。


精選遊記: 開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