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蘇州

作者: LEXUS

導讀蘇州,對這座古城曾經很熟悉。初到蘇州,並不覺這城市有多好,因為家鄉小城和蘇州完全是一種風格,蘇州不過多些園林吧了。等到離開蘇州,卻覺蘇州自有無窮的意味。 蘇州予人的印像總是淡雅,她好似總在煙雨中,那些小巷、深宅,那些小橋,流水……,古舊而迷離,蘇州自是一幅淡雅玲瓏的水墨畫。 蘇州的園林是一絕。 我比較喜歡拙政園、留園和網師園。 第一次 ...

蘇州,對這座古城曾經很熟悉。初到蘇州,並不覺這城市有多好,因為家鄉小城和蘇州完全是一種風格,蘇州不過多些園林吧了。等到離開蘇州,卻覺蘇州自有無窮的意味。

蘇州予人的印像總是淡雅,她好似總在煙雨中,那些小巷、深宅,那些小橋,流水……,古舊而迷離,蘇州自是一幅淡雅玲瓏的水墨畫。

蘇州的園林是一絕。

我比較喜歡拙政園、留園和網師園。

第一次去拙政園,是秋季的雨天,那兒正舉行菊展。才進大學不久,一行同學興奮地觀菊看園。淅瀝的雨中,撐著傘,在亭台樓閣間徘徊,一邊拿小本子記那些精靈菊花的稀奇古怪的名字:“大紅袍”“懶梳妝”……我還在那兒摘滴水的楓葉,摘一大把,拿回宿舍放在窗前晾干,等水干時卻都成了淡紅色。

拙政園在蘇州園林中比較開闊,而網師園就小巧多了。網師園離我們學校最近,常有人去那兒看書。那裡的明軒曾作為蘇州園林的標本移往美國,不過那時我看不出明軒有什麼好。

留園最是華美,那裡每一處都像畫一樣。離開蘇州後,如果我偶爾會夢見園林,必定有留園,似乎奇怪。

說起蘇州的美食,又是一絕。有關蘇州的吃,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就可佐證,就是這位陸作家創造了“美食家”一詞。

蘇州的“采芝齋”和“稻香村”有各種糖果,以松子糖為盛,棗泥麻餅也有些名氣。蘇州的糕團以黃天源為有名,糯而有韌勁。蘇州面店不少,面是紅湯的,與別處的味道似乎不同,面有點硬,像沒煮熟,但即使是光面也特有味道。蘇州的餛飩店也挺多,餛飩一定和團子(純肉餡的湯團)一同賣,如果你賣一碗餛飩兩個團子,早先是一兩半的糧票。碗端上來時,看見餛飩皮薄仿佛透明,高湯香味撲鼻,而那兩個白而晶瑩的湯團在碗中漂蕩。蘇州團子的餡很純,也很少放蔥和姜,但會放醬油,那顏色很好看。

蘇州有種醬油叫蝦籽醬油,你從瓶中倒出醬油來,會看到很多蝦籽,就是成熟蝦子的籽,不知蘇州人是怎麼收集蝦籽的,是不是用手工從每個蝦身上剔出蝦籽來也不可知。

蘇州,我最欣賞的藝術是評彈。蘇州評彈真是韻味無窮!離開蘇州後,我幾年間偶爾一次聽到評彈,聽得簡直要淚下!蘇州評彈,一是古,一是雅。古,其實也不知它的歷史,但那種曲調讓你覺得古樸得厲害,古,它又非常通俗,蘇州人都聽得懂。雅,是高雅,吐字雅,曲調雅,婉轉多情。蘇州評彈不比越劇的纖麗,不比昆曲的深奧,不比京劇的熱鬧,它很獨特。蘇州有書場,專門為評彈而准備的演出場所,現在據說還有評彈學校專門培養評彈演員。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