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印像之二

作者: yeren411

導讀說回洛陽,從小我對洛陽就懷著莫名的好感,因為最愛的一句詩這樣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而且因為姑姥姥家在洛陽,所以對那兒一直有種向往.97年從西安到洛陽,完全是走馬觀花,印像裡只有微微含笑的盧舍那大佛和白馬,而這一次是真的很想仔細看看洛陽.洛陽的氣候相當熱,而且實在有點干燥,牡丹在四月便已凋謝,還真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呢, 城裡大都是現代建築,無甚出� ...

說回洛陽,從小我對洛陽就懷著莫名的好感,因為最愛的一句詩這樣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而且因為姑姥姥家在洛陽,所以對那兒一直有種向往.97年從西安到洛陽,完全是走馬觀花,印像裡只有微微含笑的盧舍那大佛和白馬,而這一次是真的很想仔細看看洛陽.洛陽的氣候相當熱,而且實在有點干燥,牡丹在四月便已凋謝,還真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呢, 城裡大都是現代建築,無甚出奇之處,許是過節的緣故吧,感覺這裡的生活節奏不快,路上行人都漫步而行,意態悠然.

不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選定都城的標准是什麼,不過我想但凡能做都城的,一定有其獨到之處,洛陽的輝煌似乎早已成為了過去,大約在宋朝以後,它就日漸沒落了. 這個城市有厚重的歷史,不過生活在此間的人們似乎都毫不在意,假如沒有龍門石窟默默見證著歷史,那麼洛陽就和所有的中等城市一樣平凡無奇.

如今在街上信步而行,幾乎完全感覺不到昔日十三朝古都的霸氣,同樣都是都城,它沒有西安那樣雄渾壯美的城牆,也沒有北京那樣的城中皇城,只在城中的便道上鋪著一種暗紅色的磚,那磚上有牡丹圖案,好像默默提醒著人們這裡是牡丹之國.

倒是不經意中看到繁華的街面上有座紅頂小房,樣子典雅古舊,像是舊物,再看屋外面有塊石碑,碑是03年立的,上頭寫著吳佩孚點兵處,原來這家伙也在洛陽呆過.想來洛陽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遙想當年軍閥逐鹿中原,老吳在這裡點兵的場面,如今都成歷史了.

往舅舅家走的路上有段河渠,據說下面就是古城的城牆,有次挖溝挖出來一些很厚實的城磚呢,當時聽得我真想就地置辦個產業,哇賽,這地方遍地都是寶貝啊,挖出一塊兒我就發財了,哈哈..

我喜歡洛陽,沒那麼喧囂,也沒那麼浮躁, 空氣中似乎有股閑適的味道,在我心裡,一個城市有河,是最理想不過的,因為有了那一彎水流,平白的就添了幾分靈氣,再度重游洛陽,愛的還是龍門石窟邊上那條河,雖然河水一點也不清澈,可看水波悠然流動,再回頭看看慈祥仁愛的眾佛,那感覺真的很特別.老實說,龍門石窟保存得不如大同的雲崗石窟完好,許多佛像不是缺頭,就是缺胳膊斷腿,但是就因為有了這水,石佛也沒那麼寂寞,感覺彷佛多了幾分江南的靈秀之氣.

去龍門石窟那天,人極多,不過平地之上,人卻不多,大家都爬上台階,去看那些依山而鑿的佛.因為來過一次,我懶得在半山裡的人形長蛇陣裡緩慢前行,於是就坐在路邊看平地的佛.

有一個佛洞,好像是李淵的一個妃子為其子祈福所建的,一對大佛旁邊圍繞著許多小佛,上下分為數層,似乎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欄杆擋著,再加上洞裡黑漆漆的,也看不大清.據說李淵的皇後,也就是李世民她娘親當年醋勁很大,想必李淵那寵妃在宮裡也沒少受氣,既便一個母親再怎麼苦,她的願望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好,所以就有了今天這個佛洞.

還有一個小佛,頭上籠罩著好幾層,除了有光環,還有一種類似火焰的物事,最外層似乎是幾個飛天,衣袂飄飄,令人望而欲飛.那佛神情莊嚴,右手平放在膝蓋上,左手被人砍去了,不過幸而手腕還在,看那手腕的姿勢,應該是做拈花的姿勢,一下子想起拈花,這人起什麼名字不好,非要叫與佛有關的名字?

四處亂瞧,看到有個十來歲的小孩在學那佛的手勢,不過她比劃的正好相反,不禁心頭暗笑.

看佛的時候,忽聞鐘聲,清悠悅耳,轉頭尋那聲音的出處,是河對岸半山的一座建築,舅媽說那是香山寺,以前蔣介石也曾經來過,還修了極豪華的別墅,看那廟宇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樣子,倒有幾分和佛香閣相似.

最後到了最著名的盧舍那大佛,我還是坐在路邊歇腳,說來也奇,從我坐的位置,剛好可以看到大佛的臉,准確的說是武則天的臉,據說這佛是當年武則天捐了兩萬兩銀子,讓工匠照著自己的樣貌雕鑿而成的.如果傳說屬實,我就要嚴重懷疑李治的審美觀點了,因為這佛的樣子實在夠不上美,方臉,不過眼睛卻很邪門,好像目光是向下的,我總覺得她的眼波流動,且一直在盯著我看,盯的我好不自在,於是站起身來,這時節鐘聲裊裊,不絕於耳,不知是不是也和白馬寺一樣,十塊錢敲三下呢?

順著河上的大橋走到對岸,有個觀景台,正對著盧舍那大佛,而且能看到整個石窟的全景,我心裡的感覺只剩下兩個字:敬畏.盧舍那是佛教中光明普照的意思,隔著河看,她依然那麼淡淡的笑著,目光竟然直射而來,不過因為距離的關系,感覺她的目光溫柔了許多.日光照在佛像上頭,好像為其籠上了一層光環.

這石窟歷經各朝各代的開鑿,從北魏開始到明朝有500年,當初大家都掙扎著想留下點什麼,不過誰都無法抗拒時間的存在,如今工匠不在了,捐銀子的也不在了,只有這些佛,一如既往的在河邊靜默著,或許再過千年之後,他們還在,只是河邊拍照贊嘆的我們也早不在.

走到香山寺,沒進去,因為要爬山, 前面的白園(也就是白居易的墓穴所在地)雖然近在咫尺,也沒去,有點遺憾,不過想想白居易以前就在這條路上散步,他詩裡不是說: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嘛,能和他看同樣的風景,走同一條路,也就知足了.

總要留些念想,也好下次再來.

回想這次去洛陽,也還是匆匆而過,不過洛陽在我心目中卻是詩一般的美好.希望以後還能故地重游,看牡丹盛放的情景,也看許多被我忽略了的風景.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