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藏族節日

作者: trekkerhome

導讀節日,大都淵源於古老的宗教活動。人們在宗教活動中,把自己的向往和追求、理想和期望,向神靈和天國傾訴,用祭祀和頌歌來博得神靈和天國的同情。所以,人們往往不惜一切代價,用自己創造的美去侍奉神靈和天國,以求得到同等的報償,人們也在心靈的慰藉中,與神靈共享自己創造的美。正如人們是用自己的面貌創造了神一樣,人們也認為自以為美的,神靈也必認為� ...

節日,大都淵源於古老的宗教活動。人們在宗教活動中,把自己的向往和追求、理想和期望,向神靈和天國傾訴,用祭祀和頌歌來博得神靈和天國的同情。所以,人們往往不惜一切代價,用自己創造的美去侍奉神靈和天國,以求得到同等的報償,人們也在心靈的慰藉中,與神靈共享自己創造的美。正如人們是用自己的面貌創造了神一樣,人們也認為自以為美的,神靈也必認為美,自己所愛的,也必定是神靈所愛。因此,一個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傾向往往在節日中得到充分表現。藏族有許多節日,這些節日是藏族人民生活的情流,這些節日,有的是原始祭祀活動的遺風,相沿成習;有的是產生於苯教巫術和祭祀活動,傳至後世;而更有許多節日,則是直接起源於佛教傳入西藏的過程中的儀式、祭祀的慶典。藏傳佛教形成以後,也使原有的節日改弦易轍,統統注入了藏傳佛教的教義思想,成為宗教活動的一部分。

春節春節是德欽藏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與內地相同,即農歷正月初一,一般過十五天。大年三十前要給住房清掃除污,屋神,接新水。春節期間晚輩向長輩拜年,朋友之間、平輩之間互道吉祥。要舉行傳統歌舞比賽、酒會。

藏歷新年藏歷新年,藏語稱“博洛薩”。現行藏歷的正式使用,始於公元1027年,正是佛教在藏區興盛之時。一年之始,神佛便佑的人們,要在佛龕前點酥油燈、供聖水,擺上“五谷鬥”(藏語啊竹素切瑪)、長了一二寸的青苗和事先用酬謝油炸成的白面果子(藏語稱“卡賽”),供奉給佛爺享用。雞叫頭遍時,先要焚香敬神,然後祭水神、接新水。吃過早茶後,親戚鄰裡間要相互拜年,互祝吉祥如意。藏歷新年是民間藝術博覽,人們把美的創造 ,作為供物和祭品,和為農牧業獲得豐收的像征,最初是獻給春神,後來佛祖至上,也就成了對佛祖的敬意和祈願了。

傳召大法會藏歷新年是裡各大寺院舉行傳召大法會,又叫祈禱大法會,藏語稱“默朗姆欽波”。每年藏歷正月初八日至十五日,是藏傳佛教一年一度佛教徒的大集會。

酥油花燈節酥油花燈節,又稱擺花節、花燈節,藏語稱“堅俄曲巴”,在藏歷元月十五日,正值傳召大法會期間。白天,人們雲集寺院朝佛、轉經;夜晚,人們則集聚於寺前廣場,搭起各種花架,有的高達一二十米,猶如峰巒疊嶂,上面擺滿五彩酥油捏塑的花卉、圖案和人物、鳥獸,尤以佛、菩薩、供養天女和高僧形像多為,有的成屏連片,表現各種佛本故事、經變故事和神話、傳說故事。花燈占燃,宛若群量閃爍,一片輝煌。人們在花燈之下,狂歡起舞,徹夜不眠。酥油捏塑藝術的起源,相傳是文成公主進藏時從長安帶去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佛教徒為了表示對佛像的尊崇和愛戴,就在佛像前獻上一束用酥油制作的花朵,從此,藏族酥油茶制作藝術便發展起來了。千余年來,酥油捏塑藝術日臻完善,已成為藏族雕塑藝術中的一支奇葩。酥油捏塑造型油潤細膩,色彩渾暈自然,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

跳神跳神藏語稱“羌姆”。“羌姆”是在苯教的“搖鼓作聲”的巫舞的基礎上吸收了民間舞蹈彙發展起來的,傳說是在公元8世紀時為佛教密宗大師蓮花生首創,內容主要是表現降魔伏妖,弘揚佛法。“羌姆”有許多相對獨立的舞蹈片斷,諸如凶神舞、骷髏舞、牛神舞、金剛力士舞、護法神舞等。舞蹈者均戴面具。演出時用鼓、鈸、號等樂器伴奏。跳神開始,首先舉行獻祭儀式,群“神”聚集,緩緩起舞,繞場一周。然後,相繼演出舞蹈片斷。最後,惡魔妖怪一齊跪在地上,表示均被降伏而皈依佛法。跳神舞反映了佛教與苯教鬥爭的歷程,是對佛教勝利的贊歌。後期的跳神已滲進了許多世俗的內容,如增加了壽星舞,並穿插摔跤、角鬥等嬉戲場面,以娛樂群眾。德欽縣各大寺院跳神的具體日期有所不同,東竹林寺在藏歷8月 28~29日舉行,紅坡寺則在9月中旬舉行。另有永主頂寺、禹功寺也舉行跳神法會。

香格裡拉德欽弦子節在德欽,但凡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不論男女老少,個個能歌善舞,民間文藝豐富多彩,特別是德欽弦子遐邇聞名,素有“歌舞之鄉”的美譽。為了繼承和弘揚民族民間文藝,促進香格裡拉旅游文化的建設,德欽縣確定了“香格裡拉德欽弦子節”的法定節日,即在每年農歷十月三日至六日在縣城升平鎮舉行。香格裡拉德欽弦子節以一地傳統民間歌舞彙演為主,同時邀請毗鄰地區著名歌手、文藝團體同台競技交流。期間還舉行騾馬物資交流,招商引資活動。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