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掠影-五、鬼魅布呂赫

作者: lilif

導讀從荷蘭趕回比利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FRANK堅持要帶我去看看布呂赫的夜景。布呂赫在佛藍芒語中意思為“橋”,同時被當地人們稱為“北方威尼斯”。夜幕漸漸地深了,FRANK告訴我遠處燈光閃爍的就是布呂赫。我不知道白天的布呂赫是怎樣的景致,而我從車裡望出去卻覺得夜的布呂赫有點“鬼魅”。 FRANK駕輕就熟地把車開進了布呂赫市中心。時間已是晚上9點了,路人稀少,� ...

從荷蘭趕回比利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FRANK堅持要帶我去看看布呂赫的夜景。布呂赫在佛藍芒語中意思為“橋”,同時被當地人們稱為“北方威尼斯”。夜幕漸漸地深了,FRANK告訴我遠處燈光閃爍的就是布呂赫。我不知道白天的布呂赫是怎樣的景致,而我從車裡望出去卻覺得夜的布呂赫有點“鬼魅”。

FRANK駕輕就熟地把車開進了布呂赫市中心。時間已是晚上9點了,路人稀少,唯有隱約的燈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把我和FRANK的影子拉的老長老長,就在這麼個時候FRANK還不忘記嚇唬我一下,以調節彼此忐忑不安的心情。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了鐘聲,此起彼伏,裊裊不絕,把我帶回到中世紀。

布呂赫在中世紀是歐洲非常繁榮的港口城市、貿易口岸和商埠。後來港口被淤泥堵塞逐漸失去海港的作用而衰敗下來。如今的布呂赫是歐洲著名的旅游城市。老城區不大卻保存了中世紀城市的整體風貌。城中少有現代建築,很多道路還是用石子鋪成,教堂、民居、狹窄的街巷、護城河、城牆等建築使人仿佛置身於中世紀。

完全是受到18世紀比利時作家羅登巴克在《死寂的布魯日》這部小說的影響我才那麼仰慕布呂赫。至今依稀記得那些句子:“:“寂靜中,傳來了鐘聲。眾鐘齊鳴……布魯日這不絕於耳的鐘樂,一如祭禮的聖詩在空中悠悠飄揚。”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名中世紀修道院的聖徒游走在布呂赫的大街小巷。

黑夜讓我不能感受真實的布呂赫,我只能憑著我的想像和視覺去捕捉我所能感受的點點滴滴。古老的建築在昏暗的路燈下泛著它們歷史的顏色。沿著石子路我路過了一家家住戶,窗戶上布呂赫特產—梭結花邊窗簾被燭光影印地分外奪目,窗簾後人影閃爍,時不時傳出隱約的鋼琴聲。這是怎樣的人家啊?!FRANK繼續和我介紹著布呂赫的歷史,我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似乎能排解些黑暗給我們帶來的壓力。

不知不覺地來到一處,FRANK告訴我這是從15世紀保留至今的一個海鮮制品交流集市。而我站著的地方是賣海鮮品的。借著昏暗的光亮我發現在我面前是一個水泥砌成的長長的工作台。每個工作台有間隔的區域並且在台面上還依稀可見漏水槽和地漏。從這個海鮮制品交流集市的規模就能感到出當時布呂赫是一個多麼的繁榮的商埠。

在布呂赫縱橫交錯的運河上,架著大大小小的50多座橋。布呂赫由北海的河口發展而來,作為佛蘭德特產-毛織物中心,13世紀時就已經加入了漢薩同盟,從而成為歐洲最為繁榮的貿易港口之一。在這種繁榮的背景下,15世紀時,布呂赫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15世紀時的重要港口是布呂赫,16世紀時是安特衛普,17世紀是阿姆斯特丹。進入15世紀之後,連接布呂赫和北海的水路因淤泥而變淺,商船逐漸無法出入於此。於是,水路閉塞的布呂赫,失去了作為都市的本能。但也由此使布呂赫極好地保存了中世紀的景觀,並直至今天。布呂赫珍藏著那種安靜恬淡的氣氛,為我們了解中世紀的城市打開一扇門。

當我第二次踏上布呂赫時已是夕陽西下的黃昏。冬日的陽光無力罩在那片古老的建築群上,也給許多街巷、鐘樓、城堡投下了陰影。我又一次感受到布呂赫的鬼魅。當我路過建於公元12世紀的聖約翰教會醫院時忽然想到大師魯本斯曾為該醫院創作大量作品。外觀像城堡一樣黑漆漆的教會醫院老遠就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壓力;當我佇足天鵝湖公園欣賞著黑天鵝在夕陽中自由地仰天高歌,背景中的修道院卻閃現出白帽黑衣的修女們身影,一種孤獨和蒼涼油然而生。保存在聖血教堂中的基督受難聖血的水晶瓶是在12世紀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從聖地帶回的,這又使我對宗教產生幾分好奇。

歷史上的中世紀是為公元450-1450年。而這段時期恰恰是教會控制整個歐洲最黑暗時期。音樂、繪畫等藝術都為教會所統治和服務;平民百姓的生活和精神也被教會牢牢控制。回首布呂赫城的建立還是依傍貴族領主所居住的城堡、教堂、修道院所建。那裡是人們政治或宗教中心,往來人流很多。領主和主教們居住在城堡外而小販、手藝人等居住在城堡內以供應伯爵等在辦理事物時的需要。於是人們就把這個居住區稱為“橋”。這個居住區逐漸發展,幾百年後就形成一個大城市,這就是布呂赫的今天!

我想我腦子裡“鬼魅”的布呂赫是應該屬於中世紀的!

(未完待續)(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與筆者聯系)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