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記

作者: 米蘭的小鐵匠

導讀起航星期六的早晨,一縷斜陽透過潔淨的玻璃窗,照在酣睡中的我的臉上,把我輕輕地喚醒.風很柔,陽光也很明媚.窗外,綠樹紅花,小鳥歡啼,似乎是在誘惑著我向廣闊的大自然走去.於是,禁不住著充滿生機的誘惑,我和幾位同宿舍的同學便走上了踏青的旅途.目的地---杭州西湖. 火車開得不快,沿途的景致卻很好,時值油菜花盛開的日子,田野上竟是金澄澄的一片又一片,在輕風中歡快� ...

起航星期六的早晨,一縷斜陽透過潔淨的玻璃窗,照在酣睡中的我的臉上,把我輕輕地喚醒.風很柔,陽光也很明媚.窗外,綠樹紅花,小鳥歡啼,似乎是在誘惑著我向廣闊的大自然走去.於是,禁不住著充滿生機的誘惑,我和幾位同宿舍的同學便走上了踏青的旅途.目的地---杭州西湖.

火車開得不快,沿途的景致卻很好,時值油菜花盛開的日子,田野上竟是金澄澄的一片又一片,在輕風中歡快地搖曳著。這對於長日處於大都市中的我們來說,確實是一份來之不易的享受。火車在飛掠.眼前的景致也在不停地變換著。有農婦勞作於田野之間,有小孩奔跑於田埂之上,更有一群群的中小學生騎著車一路嘻鬧著郊游。炊煙是沒有了,而高樓大廈卻還在遠處傲然地站立著。再往上望去,便是一望無際的藍天與漂浮的白雲了。更兼有江南的小河潺潺,浮萍簇簇,令人有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一切都充滿了生機,一切都顯得親切了。田野裡勞作的人們的每一個動作,都讓你有一種美的享受。也許,這便是勞動的美,也許,這便是樸素的美,也許,這便是清麗的美。

有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心情一舒暢,似乎便真是如此了。

夜西湖

西湖美,平湖有秋月。

到杭州的當晚,我們便決定夜游西湖了。

騎車出去,過植物園,繞曲院風荷,我們直接上了小孤山。島上景致清幽,有“鑒湖女俠”秋瑾的紀念碑,也有林浦的放鶴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總是讓我回味無窮的.西湖原有“山外青山樓外樓”之說,現今的湖上倒也真有“天外天”,“山外山”,“樓外樓”了,只是全成了酒家飯店,讓人不免有一種微微的遺憾。

過了小孤山,便上了白堤。剛剛日落,故而有許多人在流連於其上,天空中有著許許多多的風箏,飄飛在空曠的天空裡,顯得特別的怡然自得。細看那放風箏的人兒,或是戀人相依,或是友人相聚,或是家人相攜,怡然於湖邊,歡笑於堤上,很是和諧,很是寫意。天也不冷,有微風吹過,有楊柳依依。落日可熔金,雖無雨,但我卻覺得有一種“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了。如果,我也能和香兒一同在這兒放風箏,嬉笑打鬧,任憑她的輕柔的小手在我的胸脯上捶打,或是像小鳥一般的依在我懷裡,一起欣賞著這“漁歌唱晚”的景致,看箏兒高飛,那又是何等的美妙啊!

時值春季,恰巧晚上也無月,湖畔則有一亭,是專為飲酒賞月之用,若在此處賞月,月影相隨,把酒問天,自有一種很瀟灑,很飄逸的情趣.向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故有“平湖秋月”之稱。我們也興致勃勃地在此處流連了許久,此時晚風徐徐,春意可人,臨湖小憩,心中之愜意美妙似乎只能用"無法形容"來表達了。

夜漸濃,燈火也漸起。白堤之燈是金黃一片,遠處的蘇堤卻是熒綠片片,遠望去,相當的雅致。三潭有映月,可惜此時無月也無影,故而便未下湖了。

過了白堤,便來到了湖濱,這兒有一處臨湖茶樓,雖是身處鬧市之中,但情調卻完全不同,不時的有陣陣古箏樂聲淙淙流出,超塵脫俗,疑是天際仙樂,竟令我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駐足聆聽了。

然總歸要前行,聆聽許久,最後不得不掉頭而去,心裡猶自戀戀不舍.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柳浪聞鶯”之所,柳樹是眾多,鶯啼卻是沒有了,一片寧靜。不過這也好,我素來喜靜,欣賞清幽飄逸,只是偶爾之下才會鬧鬧.故而反而覺得這兒好極了.

南屏晚鐘是沒聽到了,大抵也是寒山寺鐘聲之類吧。也不知是否有“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妙處呢?雷鋒夕照是看不到的,記得魯迅先生曾撰文說雷鋒塔已然倒掉,不知現在是否重建了呢?但不管怎樣,時值夜晚,我們終是未曾去看,只是騎車而過罷了。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事也就是在有意無意中擦肩而過,最終留下的,只是個美妙的回憶,可以品味一輩子罷了。但這也好,有些東西,不明了最妙,及至真見著了,恐怕反而要失望了。朦朧,有時確實是美。

一路行來,清風徐徐,不知不覺中便上了蘇堤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的佳句一直被人們評為經典。蘇堤之美,當在於春曉,而現在則是春夜,但也別有一番景致與情趣。一切都籠在了淡淡的黑裡了,一切都籠在了淡淡的飄裡了,山也朦朧,水也朦朧,樹也朦朧,人也朦朧。不時有湖水輕響,魚兒輕蹦,遠處的燈光在輕快地閃耀,把都市的迷離與自然的清幽都融合在淡淡而又虛無縹緲的夜色裡了。

記得夏日裡與小石頭一起來游,蘇堤之美已讓我贊不絕口,今日所游蘇堤之夜,情致當真也是美極。於是便在想著:春曉之蘇堤卻又是何番情趣呢?

然而心中總有一憾,小石頭未曾同游,不然她的輕笑微嗔,調皮兼任性,定會讓人更加愛極了這一切了。

蘇堤春曉

蘇堤春夜是見過了,朦朧而靜美.但心中仍念念不忘春曉之蘇堤.於是,第二日清晨便騎車再上蘇堤了.風是涼的.清晨的萬物似乎都在似醒未醒之中,車輛也少,行人也稀,因而就顯得特別的清爽了.天好,陽光並不刺眼,很柔和,暖融融的正好把你的心柔柔的包住,讓你感受到她的熱度,她的氣息,她的美好,就如戀人相擁時一般。堤上樹木繁多,楊柳飄飄,又有桃樹半紅,青草遍地,堤邊的石凳上不知何時已坐上了好多人,原來有人比我們更加熱切地來享受這春的氣息了.往另一邊望去,卻見一株老柳樹下,停著兩輛別致的自行車,兩個女孩在地上鋪了一層塑料紙,就背靠背地坐下來看書了.專心且致志,竟忘了旁邊還有人在"偷窺"她們.一時心喜,便用相機對准她們,偷拍了一張照片.看來我實非君子也.但那照片確實別有風味,看起來很親切,大概是因為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再難有這種流連於山水之間的雅致了吧。心中便有一種悠悠的懷念了。正所謂"西湖處處皆景".然而人的一舉一動則是這景中的精華,景中的靈魂.無人之景,徒具骨架罷了.照片給了同學,自己倒未留著,因為他們喜歡.對我而言,只是一種心情罷了,既然已經感受過了,便把這份和諧留在心中了。我很想給照片取個名。那就叫"湖畔晨讀"吧,似乎俗了點,但也想不出更好的了.也有老人在堤上散步,做操的,有在向湖裡凝望的,柔美,安祥似乎也不足以形容這種美了.

湖心有三島,在春光裡更顯得俊俏,島上林木蔥郁,有飛檐灰瓦隱露其間.西泠橋連著小孤山,蜿蜒於湖中.更遠處,水天一色,蒙蒙的一片片,模糊了高樓大廈,模糊了亭台樓閣,模糊了喧囂繁雜,也模糊了寶石流霞,一切都在朦朧中漸漸地清晰著,清晰著.

有小鳥飛過,有小舟蕩漾.時光飛逝,行人多了,車輛多了,一群中學生踏車而來.歡快地開始了他們的郊游餐會了.

這樣的早晨,真好!

曲院風荷

蘇堤的一側是西湖的另一半.這裡有亭台樓榭.再過去,則是遠山蔥郁, 山間有微雲繚繞.那便是北高峰了吧。

有玉帶橋橫跨於湖上,從一邊望去,桃柳之間,平湖之上,橋如飛虹,真似玉帶,飄飄然飛於其上,倒映於水中,在微波裡一蕩一蕩的,這景,當真是絕佳了。或者,我便想把自己永遠地映在著一幅畫中,再不出去,那,也是人生一大美事了。

游廊水榭之間原有荷花,紅花綠葉,玉立於清水之中,微風拂過,草花歡笑,那原本是一種美極了的享受,更有玉帶橋凌然於遠處,就讓人越發地流連了。可惜的是此時夏日未至,荷花不在,竟是無法欣賞。但夏日裡和小石頭曾來此處,卻是見著了曲院風荷,記得那時小石頭拍了一張照,亭亭玉立,真的如同在畫中一般,讓我驚嘆萬分。此次雖未見著,但也無撼了。

湖心小漾

到了西湖,自然想到湖中一游,游泳是不成的,游船尚能勝任吧。

三人劃船,便向“阮墩環碧”劃去,無奈吾等三人皆是旱鴨子,也未曾精研過船之學問,一動起來,船偏偏在湖中“愉快”地轉起圈來了,怎麼也不停使喚。於是,三人便左扭扭,有拽拽,開始在湖裡走起“S”步來了。

湖中蕩漾確實美妙,“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雖然不會劃船,但也興致盎然,忍不住就哼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了”,邊哼邊望。只見四處茫茫,小島還遠著呢。遠處的寶石塔還是那般地聳立著,陽光照射下,有一層淡淡的光暈。斷橋猶在,只是橋已復,雪卻沒有了。橋上不再見傳說之人,取而代之的是歡聲笑語的海內外游人了。白堤長長,蘇堤漫漫,不時地有魚兒從水中蹦出,又“呼”地潛入水裡,再也尋它不著了。槳聲連連,船行仍不快。忽然又艘游船過來,只見船上的船夫只一人一槳,卻將船搖得飛快,一晃,就過去了。令我不由得驚嘆他們的“神技”了。於是又想起夏日裡和小石頭來時曾問過一個船夫:“西湖這麼好,你們住在這兒一定很開心吧。” 他答:“也就那樣,看了幾十年了,早慣了。”也許,美好的事物本就在一瞬間,見得多了,便習以為常了。“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易逝的,總是美好的。因著我們未曾見過,以後也難常見,故而便覺得西湖絕美了。不禁黯然。

過去的便過去了,該來的卻還來著。哼笑聲中,我們使盡了力氣向小島劃去。看著船頭在水中行進,倒真有點乘風破浪的感覺了。而島,也終於漸近了。

然而我們心喜的卻非島,而是島後的三個潭,俗稱“三潭映月”。此時無月也無影,但我們還是高高興興地在湖中拍照留念。讓我笑掉大牙的是同學給我拍照時居然不細看,結果三潭卻只見了半潭,還在一個小角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了。好凄慘哪。觀此景須得中秋月圓之時最妙,目前自然是見不著。但當日與小石頭來游時卻是見得了的,而我們居然沒去,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了。

靈隱。飛來峰

第一次聽說靈隱寺,是在濟公的故事裡。

第一次聽說飛來峰,還是在濟公的故事裡。

騎車過九裡松徑,便來到了靈隱寺。這天恰巧是觀音娘娘的生日,便見無數的善男信女拿著香,背著袋,虔誠地來敬佛禮佛了。中國的寺廟文化大體上也大同小異,寺廟布局也差不多。靈隱寺裡也是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為主體框架。天王殿裡列的是四大金剛,專為守護神佛。大雄寶殿裡是釋迦牟尼,像高十幾米,莊嚴肅穆,像後則是觀音及五百羅漢,精雕細刻,流光溢彩,其雄偉,精妙,莊嚴,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絕。因著其氣勢,善男信女們便拜得更是虔誠了。由此方才明了為何寺廟殿堂都造得那般宏偉,氣派,為何會有那麼一種神秘,莊嚴。一切,只不過是因著人們的心理而行罷了,讓你有一種敬畏,有一種自我感覺上的渺小,從而便自然而然地在精神上有一種依附的念頭,最終便“昄依我佛”,把自己交給了虛無,交給了上天,交給了無所不能的佛了。人,是否真的是如此的脆弱呢?

想找一找濟公的一些事兒,卻是怎麼也找不著了,故事終歸是故事,傳說終歸是傳說,一切都沒了影了。

靈隱寺外便是飛來峰。據說有日濟公聽鳥兒們說有座山峰正向這邊飛來,落下之處是一座村莊,為了救村民,濟公搶了一戶人家的新娘便跑,結果村民全部出來追他,從而幸免於難。從此,這座山峰便叫做飛來峰了。故事很簡單,卻讓人覺得很親切,有種懷舊的味道。又想這世上若是多了些像濟公這樣的人,那便好多了。“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心中之佛方為真佛,至於寺廟金身,只是人們強自加給自己的精神枷鎖罷了。以心御佛,便城真佛,心拘於佛,便失卻了佛的真意了。何謂佛,佛又何在呢?濟世救人,便是濟顛之佛了。

飛來峰不高,山路也不崎嶇,有許多古藤纏繞於樹上,甚為新鮮。峰回路轉間,不時有石雕刻於岩壁之上,頗有古樸之趣。但若要說登山之樂,反倒不如莆田一小山了。

在靈隱寺之外,有一中年婦女自告奮勇要當向導,只收二十元小費,然而我們實在是囊中羞澀,便謝絕了她的好意。不過,她的純樸,她那種勇於面對陌生人,自我推薦的勇氣卻讓我深深折服。若換了是我,是否會站在路旁,攔住一個人說:“我給你當向導吧。”也許,她為了生活,也許,她為了別的原因,但我真的敬佩她,正如我敬佩辛勞於田間的婦女一般,她們都是最平凡但也最偉大的一群人。

虎跑夢泉

“西湖雙絕,龍井虎跑”,以虎跑泉水泡龍井綠茶,是謂茶中聖品.

慕名之下,我去了虎跑。也想聽泉,觀泉,品泉,夢泉,聊附風雅一番。

泉在山間,小徑逶迤。一路上有泉水淙淙,叮咚作響,在空曠的山林間尤為清脆悅耳。再配上編鐘古樂於泉畔,則更有一種典雅古樸之趣。山路不長,樹木卻高,青翠蔥蘢,把這兒同喧囂的鬧市分隔開來,給世人以一片清幽之所。

一路聽泉而上,無蟲鳴鳥叫,倒有人做鳥哨一支,吹奏出陣陣鳥鳴,一時心喜,便買下一支,於萬籟俱靜之中聽一聲鳥叫,竟是有一種欣喜之感。原來人與自然本就有著這麼一種深切的感情,無論人類社會怎麼發展,人們的感情根源還是在悠悠自然間。人從自然走來,終歸是要回自然去,過慣了喧囂,便又返璞歸真了。

至虎跑泉處,卻看不到泉眼了。大抵是沒了吧。只見有一石虎立於岩壁,上書“虎跑泉”,壁間有水滴下,頗有寒意。山間有殿堂,有鐘鼓樓,有游人憩所。聽泉,觀泉是有了,但品泉,夢泉卻無從說起了。先人雅士所營造的一種高雅氛圍就這般被一些後人破壞了,心中不免嘆息。“談笑又鴻儒,往來無白丁“,人無高低貴賤,但鴻儒與白丁終究有所不同,不懂風雅之人去附庸風雅,委實是長嘆在心中。也許,中國對旅游資源,旅游文化的開發與管理要有更多的探索才行。

但雖如此,還是頗有興趣,一路聽泉的意境足以讓人回味了。“天下第三泉”本就是一種文化的美的延續,泉在心中,品位泉之清幽高潔,夢泉之優雅素甜,便足以滌去心中污垢了。

“龍井問茶”是不曾去的。一則無泉,二則不精茶道,去了倒真是附庸風雅了。有空品品福建烏龍茶聖品鐵觀音實在也是不錯的。茶之一道是不懂的,也不敢去懂,怕小石頭對我翻白眼,說我什麼都會了,那要她干什麼呢?我就靜等享受好了。

六和塔

傳說唐末五代時,在海塘邊修建堤壩,屢修屢塌,吳越王發覺是江中有海潮神作怪,便於潮神生日之時,設法用箭射死了潮神,最終風調雨順,以後,這海塘便改名叫錢塘江了。這個典故就叫“錢王射潮“。

六和塔在錢塘江邊,是人們為了紀念六和童子而建。也是一個傳說罷了。倒是六和塔巍然立於山丘之上,高聳入雲,氣勢磅礡,蔚為壯觀。塔上飛檐走壁,朱漆灰欄,頗為美妙。但我們卻不曾登塔。蓋因塔之一物,在中國實多,登塔而上,無非是想登高遠望,一覽天地之寬罷了。在福州西禪寺時,便和香兒同登塔頂,景色奇好。在上海也登過東方明珠,確實不錯。這兒就不多麻煩了。因為塔後有山,登山遠望,景物之美,不下於塔,且於自然之間,更多了一些輕靈歡快,不似塔中暗淡沉悶(還少花一些小錢呢)

六和塔的妙處還不在於六和塔本身。後山有塔林一片,薈萃了中國近百座古塔的縮微模型,南來北往,東神西韻,應有盡有,一路游下來,不由得令人驚嘆中國古塔文化之美妙,羨於中國古代巨匠們的巧奪天工的造化。更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文化的交融。這些塔風格迥異,造型萬千,古樸有之,典雅有之,粗獷有之,雄渾有之,輕靈有之,小巧亦有之,中西文化在這裡交彙,閃耀出一種特有的光輝。我並非塔文化專家,但一番游覽,確實讓我對塔有了一種很深的眷戀,原來山水之間,果真可以寄情。也明白為什麼許多人那般熱衷於流連山水了。

魯智深是在這兒圓寂的,武松也是在這兒出家。我比較喜歡水滸裡的這些狂放不羈的人物,至於宋江之流,委實令我難受。看水滸傳看到最後,實在是不忍再看下去了。唉,前世風雲,何用再評說,借用三國裡的一句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潮來潮去,風雲也逝。對於我輩,除了追憶一些先朝往事,聊作憑吊之外,所要做的,便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快樂了。

快樂的生活本就是要我們自己去創造的,誰也無法給你。

後記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州是去過了。宛若隱於閨閣中的秀女。

杭州也來過了,卻像凌然於水上的仙子。

若說蘇杭之美,各有千秋,而我似乎更喜杭州。

在湖濱游覽之時,曾見人群一簇簇,走近細看,卻是或打牌,或下棋,有人彈唱,有人舞劍,娛者自娛,觀者也樂,不時有掌聲響起。吳音儂語,絲竹琴樂,當真是令人陶醉萬分。想來文化氛圍濃郁之處,便讓人有一種置身於和諧的桃源之中的感覺了。

然心中的感受卻難以盡述,有許多東西想來是美極了的,卻又不懂如何說出,只能自己在心中美美地回味。記得香兒曾說:“凡事但憑自感,自覺罷了。“,如今想來,真是如此了。

不過她怪我出去玩也不帶上她,輕笑微嗔的,讓我著實“害怕”之極。因而便打算明日去打造一座巧克力小屋送去,只求她“佳人一笑“便可了。

(轉載時請保留此條信息:文章由lantian zqyou@263.net所寫,《書房齋》發表1999.6.24)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