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考察蝌蚪文記實(上)

作者: laral

導讀5·1考察蝌蚪文記實早上4點,床頭手機響起,北京的張書清和劉晶來電告訴我,他們已經到達寧波,現在金龍飯店大堂.於是匆匆起床,背上背包朝飯店趕去.進大堂,找到他們兩人,先聊了起來。也夠累的,機票沒了,火車票也沒了,倆人30號一早北京---上海的大巴趕到上海已經是晚上10點,在登上南下寧波的K835列車,到達寧波已一整天沒有休息。張書清長得三大五粗,是位職業旅行家 ...

5·1考察蝌蚪文記實早上4點,床頭手機響起,北京的張書清和劉晶來電告訴我,他們已經到達寧波,現在金龍飯店大堂.於是匆匆起床,背上背包朝飯店趕去.進大堂,找到他們兩人,先聊了起來。也夠累的,機票沒了,火車票也沒了,倆人30號一早北京---上海的大巴趕到上海已經是晚上10點,在登上南下寧波的K835列車,到達寧波已一整天沒有休息。張書清長得三大五粗,是位職業旅行家,現在國家地理任職,豐富的野外經驗對這次考察應該有極大幫助。女孩劉晶是國家地理編輯,轉程過來收集資料,准備搞蝌蚪文專題。和他們簡單交換了一些意見,天已放亮。對門進來兩女孩,一見我就問:是李戟嗎?原來是無錫的兩位隊員,上次曾同行松蘭山。自游人的隊員也是同一班列車到寧波的,都在車站門口整休,溫歌還帶了一整套攀岩裝備,又一次見到無錫老大CZJ,好不開心。

8點,所有隊員到齊並上車,包括臨時搭上車的TONYS,共計26人,浩浩蕩蕩殺向仙居。一路無語,大家情緒高漲,到達仙居縣城已是中午,各自解散吃過午餐後,NOTE按預先聯系的電話,撥通司機,一輛大巴載上我們向淡竹駛去。臨開車,我的朋友又塞上幾張3月省考察隊考察蝌蚪文的報紙給我,使大家對蝌蚪文又有了初步了解。說實話,淡竹的景色的確很美,車沿著清澈的韋羌河向南駛去,左邊依稀可見天柱峰高聳在天際,四周的群山和農田都在春風吹拂下抹上了一層綠色。我們的目的地是仙居縣淡竹鄉政府所在地尚仁村,距縣城30KM,地形西高東低,風景優美,特別是千古之迷蝌蚪文更為它增添了一道神秘色彩。車行不久,過尚仁大橋,可見到以前的鐵索橋橫跨韋羌河,這使我想起第一次了解蝌蚪文,就是從一張以鐵索橋為前景的天柱峰照片中所得。過橋就到了尚仁村,鄉政府大門出現在眼前。

51節鄉政府休息沒人,只有一門衛老頭,和他聊了幾句,他說黨委書記去自然保護區了,要晚上才來,我告訴他我曾和書記通過電話,不知有沒有按排下來。旁邊坐在單車上的一位中年人問我是不是去蝌蚪文的,我說正是我們。他說前幾天鄉裡說過,這幾天可能有一支考察隊要來,讓他准備一下帶隊,我問他是誰,中年人告訴我他姓陳,本地人,曾於3月份當過省考察隊向導。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我緊緊拉住他的手,怕他跑了似的把我們的隊員一一介紹給他。聽說隊伍中有北京來的客人,老陳讓我們先等一下,跨上車去找另一位老向導----陳老師。於是大伙從車上卸下裝備,進入鄉政府,對面走來一人,是位什麼主任,我又向他說明來意,他爽快的把我們帶到政府大院,並告訴我們可以把營地扎在草地上。又給我們開了兩個值班辦公室放行李,還關照工作人員為我們准備一些晚餐,並告訴我們,如果住帳篷不行,就上二樓房間裡睡,並代表鄉政府歡迎我們的到來。

搭完帳篷建成營地,兩位陳向導也來了。陳老師60多歲,曾是小學教員,退休後一直研究蝌蚪文,很健談,3月份的考察隊兵分兩路上山,他和另一位陳向導各帶一支隊伍上山。和陳老師初步商量了一下,下午上山是不可能的,就地整休,晚上具體商量一下路線,第二天再上山,看著隊員們一路長途跋涉,我覺得這樣作還是比較好的。陳老師看時間尚早,就約我出去轉轉,考察一下四周環境和其它一些有關蝌蚪文的資料。我回頭喊上張書清、劉晶,又拉上游天,扛著攝像機隨陳老師而去。先是看了些照片,都是幾年來陳老師收藏的資料照片,隨後又在他帶領下過橋下到河邊,看一塊傳說是山上掉下來滾到河中的石頭。石頭一半露在水面,其中一面有著眾多不規則的凸起和一條條橫豎參差的線條,看起來的確像是人工的。劉晶采訪陳老師,游天攝影,我和張書清則輪流對著石頭拍照,身後圍著一群當地群眾,這個村子,一般很少有外人來,而且是這麼多的人,對我們的到來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我用GPS定了一下,N28。40。466,E120。34。205,海拔153米,和用衛星遙感所得數據基本一致。

上了河岸,陳老師又帶我們去看了齊家村的齊家伺堂。這是我又一次正面接觸齊朝南這位人物,他是康熙年間的皇太子導師,一位學士。伺堂是光緒年間重建的,受皇上恩准,故修得比較氣派,雖然歷經風雨和文革,但還是能看出其與眾不同。進門的路分三道,正中叫皇道,只有他本人和皇帝能走,兩邊是一般人走的,伺堂原是學校,去年才樓去人空。裡面有兩根石柱,上刻字,應該是對聯,但因為文革的破壞使字跡模糊不清,我搬來桌子,劉晶戴上眼鏡總算看出幾個字。右邊的對子大意:古時此處曾有水,是個古渡口。左邊則破壞的比較嚴重,但還是能分辯出蝌蚪兩字。

從伺堂轉了一圈出來,又回到齊家村,找到一位齊家後人,他那兒有祖傳宗譜,其中有一節是有關蝌蚪文的,拍了幾張照片,了解了一些情況,時間不早,慢悠悠逛了回去。回到尚仁村,又轉到村後考察了古墓,一座墓碑用蝌蚪印輝書寫的怪墓,落款是無名氏,就墓本身來看,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回到營地,死活找不到自游人的兄弟們,咱自家隊員又圍上來問我們去哪了,看到些什麼,我告訴他們對面河裡有塊似蝌蚪的石頭,可去看看。隨後約了陳老師共進晚餐後,得知自游人的兄弟把營地建在南邊,就跑過去看了。他們已經把帳篷搭在村南山坡上,大伙正在洗菜蔬准備開火,聊了一會,和CZJ交換了意見就回營地。我們的晚餐原本在鄉政府食堂解決,可是這幾天公休沒人,工作人員聯系了村裡一小館子來接待我們,出後門,沿著村裡唯一一條街,就到了館子。鄉下的路和店一般都有著極其類似的外形,簡單很樸素,小賣店裡放著煙酒等東西,老人抱著小孩坐在路邊看著我們,整條路上不時有狗竄來竄去,牆上冷不防還刷著文革大字,要不是派出所門口停著110警車,或許使人有種又回到人民公社年代的感覺。

飯館和一般農家無區別,也就多了幾張八仙桌。桌上已經放了四盆菜,農家菜,裡屋灶上還在燒著什麼,主人是倆夫妻,一臉的樸實,見我們來了就一碗碗給我們盛飯,我要了瓶啤酒邊喝邊和陳老師商量第二天的上山工作。吃完飯,兩位向導都來到院子裡,大家圍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明天的工作按排。基本情況是:考慮到蝌蚪岩山路極其難走,加上上次省考察隊在頂部下降無功而返的情況,我們人數又多,分A和B兩組建制,每組一個主要向導,由陳老師和老陳兩人帶領,相隔10分鐘路程先後上山,到山上後再分兩路到山頂,另外有5-6名向導和民工幫助我們,早上7點30出發,預計3-4小時後到達最佳拍攝點。拍攝工作完成後,依體力和裝備而定,再分組上岩頂下降或撤回營地,估計明天需要一整天時間。器材上,每個隊員帶好午餐和個人水量,每組兩台對講機,另外帶上超搞倍望遠鏡攝像機等物.

一些隊員休息了,一些隊員去溪邊和自游人的朋友們搞聯歡了,我躲進屋子再整理了一下今天一天所得的資料和明天要干的事,燒了點夜宵邊吃邊想,屋外傳來汽車馬達聲,原來是鄉長來了。鄉長是個干練的人,年紀不大。他握住我的手,再次表示歡迎我們到來,並告訴我們,如需要解決什麼困難,盡管向他提出,並一一詢問了明天我們的上山路線和具體情況。

等老鼠和NOTE回到營地後,我又在門口逛了一圈,看了看遠處的蝌蚪岩,抽完煙,鑽進帳篷睡了,誰知張書清的鼾聲的確有如晴天霹靂,搞得整晚上沒睡好,直到近天亮時才入眠。我知道,許多隊員也知道,明天有場惡仗等著我們。說實在的,我很為這次上山的安全擔心,4年前走過那條路,雖沒到頂,但知道那兒一般連本地人也不走,全是森林和極陡的山坡,海拔又高,又有蛇出沒,上天保佑此行順利!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