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行--(提供自駕車杭州寧波出發路線)

作者: freeann

導讀婺源游記 2005年國慶,我和凱及弟弟正、弟妺梅四人駕車去江西婺源旅行。小住三天,印像頗深,回來後還留戀不已,故此執筆記下。 一、婺源人印像 網上有人說,江西出土匪,婺源隸屬江西,也不例外,歹人多,刁民多。我不知此人從何得來的印像,但一定是“以偏概全”。我以為人與人的相處,信任與友誼一定是相互給予的。要期望別人純樸厚道,自己也就必須寬厚待� ...

婺源游記

2005年國慶,我和凱及弟弟正、弟妺梅四人駕車去江西婺源旅行。小住三天,印像頗深,回來後還留戀不已,故此執筆記下。

一、婺源人印像

網上有人說,江西出土匪,婺源隸屬江西,也不例外,歹人多,刁民多。我不知此人從何得來的印像,但一定是“以偏概全”。我以為人與人的相處,信任與友誼一定是相互給予的。要期望別人純樸厚道,自己也就必須寬厚待人。婺源三天,我們一致認為,這裡民風樸實,待人熱情。就說我們在清華鎮借宿的人家,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帶兩個孩子。早起給我們做好早點,不管多晚,一定是要等我們散步回來,一起吃飯。雖不明說,但熱情的笑容和善意的眼神中,讓我們知道,這是他們的待客之道。臨走時,還特意捧出一堆煮好的板栗讓我們帶上,說是自家的土產,很新鮮。在理坑觀光時,因為路途顛簸險峻,到達後才發現那兒只是個小村莊,實在沒有驚嘆處,不免心中懊悔。所幸遇到一個當地的“奇人”,一路幫我們講解,拍照。他說是興趣愛好,導游只收一包煙的價格(5元錢)。此人頗有攝影師的眼光,幫我們指點村裡街巷的獨特景致。後來一打聽,他還是鳳凰衛視特約的報道員,專門幫助電視台找當地的風景點。他的那些獨門拍攝手法,據說是跟外邊來的攝影家學的。臨走時,他一直送我們到村口,看我們上了車,再三歡迎我們再來。說下次來時,記得找他,他會陪我們去更有趣的古棧道玩,那是旅游公司還沒開發的地方。在上曉起,我們遇到做早點生意的夫婦二人,在他家中吃早點。女主人特意為我們做當地特色菜“糊豆腐”,並且不經意說要放二塊豆腐,好讓我們多吃點。我們邊看女主人做飯,邊喝著他家自產的茶葉,聊著天。後來大家嚷著要吃土雞蛋做的“荷包蛋”,同行的妹妹對吃比較講究,告訴主人家蛋要幾分熟,要放多少糖在湯中。女主人一一聽著,之後我看著她小心翼翼地將雞蛋一只只打入開水鍋中,那一刻我突然有種感動,她是生怕做出的蛋湯讓我們不中意才這麼細心。糊豆腐做了滿滿一大鍋,足夠6、7個人吃,主人一個勁兒勸我們多吃點。面對這樣善良樸實的人,我硬是將這碗辣乎乎的豆腐湯喝了一大半。妹妹也是善解人意,和我一樣,雖然怕辣,可還是高興地說好吃。

不論在清華鎮,理坑,曉起,還是在沿途,那些為我們指路的婺源人,都一樣友好,樸實和熱情(雖然他們對裡程總是估計不准,有時還因為緊張羞澀,將左右方向正好說反);他們提起婺源,說起自己的村莊,都有種由衷的自豪和熱愛,他們會將每棟祖宅,每條街巷的歷史一一道來,他們生動講述先人的傳奇和佳績。雖然他們不避諱說這裡現在很窮,不避諱收取正當的住宿費、早點費或是一包香煙為代價的導游費。

還有兩個有趣的人值得一提:

清晨在清華鎮的鄉間小路上跑步,遇到一個衣著普通的老人。搭話後,我們好奇地問他怎麼在這裡行走(這是條廢棄的路)。他幽默地回答,我也和你們一樣,在鍛煉呀。然後一路結伴行走,直到前方有只狗歡躍地向他跑來,他指著前面荒地中一片菜園和小棚屋,說這是他自己開墾的小“自留地”,然後熱情邀請我們進屋歇歇,喝杯熱茶。老人告訴我們,因為家鄉鬧飢荒,他59年從安徽逃難來到婺源,而後就在當地扎下根,1970年以後,他在當時的鎮中學工作(現在這片菜園旁邊,已經廢棄),給學生燒飯。老人育有三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一個在廈門打工,另二個在當地工作。退休後,他每月的津貼,不夠貼補生活,於是老人就自己找了片荒地,種上果蔬,供自家吃。我們欽佩老人這樣頑強的生命力,感嘆他將這片荒地打理成這樣繁茂的菜園,也驚異他已經79歲高齡,可依然精神矍鑠,幽默健談。從他從容的言談舉止,很難想像他遭受過那麼多磨難。

在汪口,不經意闖入一戶人家。因為這家門前擺著介紹婺源的書在賣,從買書開始,我們漸漸和主人搭上話,進到他家堂屋,只見幾幅半新的和大量古舊的門楣木雕掛在牆上,很引人注目。果然主人家有些來頭,是個徽雕藝術的愛好者和收藏者。因為喜歡徽雕藝術,除了收藏當地木雕,他在幾年前還自學木雕手藝,辦了作坊不說,還在紫陽鎮開了家徽雕藝術陳列館,名字也上了報紙和當地旅游圖上。見我們對木雕如此有興趣,主人來了興致,先是向我們介紹堂屋一側擺放的一張清代的婚床,細說床楣,門幅雕刻的圖案和代表的寓意。我們好奇地打聽價格,主人說這都是他的收藏品,有些也無法估價。因為有心要為當地積點文化寶藏,這些收藏概不出售。見我們好奇驚嘆的樣子,他干脆將最得意的鎮山之寶從後屋拿了出來,這是一幅9層透雕的門幅,明清年代的,雖然歷史悠遠,可是圖案形態保存完好。整幅木雕講的是“皇帝打獵”的故事,在一張約1米長,50公分寬的木頭上,雕有各種人物上百個,各種動物,植物幾十種,還有亭台樓閣,水榭花徑。層次有9層之多,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主人說,按他的估計,除了樓台工藝太復雜,是事後粘上的,其它的人物、花草、鳥獸都是在原來的木頭上掏空雕刻的。最有趣的是,樓台的門窗還能打開,裡邊居然還有像指甲蓋大小的人物,有對坐飲酒的,有母子相擁的,有下棋聊天的。還有些必須隔著窗欞,用放大鏡觀看。從這家人家出來,我對婺源又有了一層認識,這裡何止是山清水秀,更是人傑地靈,積澱了多少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婺源山水印像

有人說婺源處處是山水,此話不假。這裡山勢開闊,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金秋時節,處處是金黃的稻田,青翠的竹林,高大的古木。但是婺源最吸引人的,可能還是徽派風格的鄉土民居,青瓦粉牆,廊檐高飛,精工細雕,點綴在山水中,透著靈氣。婺源的美,其實在秋日微雨後,更令人傾倒,那時的鄉村籠罩在一層薄霧中,山水和房屋都可入畫,且是一副淡淡的水粉畫。這景色,讓我印像最深的,是清晨的上曉起。站在青石板鋪就的羊腸小路上,抬眼望去,青山如黛,山頭雲霧繚繞。遠處,老村的入口處,流水環繞,古木參天,青瓦灰檐,何方人家升起炊煙裊裊。周身是青青茶園和油油菜地,早起的農婦,已經埋頭彎腰在田間做活。突然心頭觸動,想起BEYOND的老歌――《農民》,唱的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再細看腳下的青石板,那可是明代留下的古老驛道。獨輪車輾過的地方,在窄窄的石板上,留下深深的印跡。此情此景,讓人有感於胸,而無以言表。

此行我們特地去了大嶂山臥龍谷。本以為江南多靈山秀水,特別是浙江就有“浙東,浙西”兩個大峽谷。生活在此,已經不鮮見什麼山谷。況且我行走的名山大川也已經很多,一個小地方的山水,怎能入眼?去之前,心裡想著峽谷的種種不是,兼有古人曾婉惜: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然而令人驚喜的是,大嶂山的臥龍谷全然沒有這些瑕疵。這裡如此令人稱絕,自以為可以將峨嵋,雁蕩和天目比下。出清華鎮大約20分鐘車程可到臥龍谷。沿途景致優美,遠處蒼山橫臥,近前田莊農戶,小橋流水。經人指點,我們從清華鎮出來不久,可在路邊看到遠處的“彩虹橋”,用高倍攝像頭能看得分明。這座宋代的廊橋保存十分完好,有游人在橋上漫步。可惜門票收得太高,讓人望而卻步。車停在臥龍谷景區外,安步當車,進入山門。山門一側溪水縱流,對岸半山坡,有新建的一片竹樓,精巧玲瓏,錯落有致,膽大的游人可從溪水上踏石而過,到竹樓休憩飲茶。秋季微雨後,谷中涼爽宜人,腳下蒼苔鋪道,耳邊瀑聲如雷,遠望雲蒸霧繞。我們都慶幸在這種天氣進山,全然不被酷暑天峽谷中的悶熱和多蚊煩擾。臥龍谷令人回味最深的,一是潭水,不僅多,而且水質澄澈,淺處清澈見底,有魚兒悠悠游過,深處不可測,似潛龍在淵。二是瀑布,有水潭處,必有瀑布,大小不依;三是開發線路的設計者精致的構思,讓每處風景絕佳處,有亭可供遠眺,有橋可供涉足,有大塊卵石鋪在溪中,讓游人戲水。我們幾個膽子很大,登上一座懸在谷中岩石上的亭子,亭下是一汪深潭,耳邊急流轟鳴,放眼天高雲淡,讓人好不愜意!更好的是,游人無須走回頭路,上山是蜿蜒的卵石路,下山是平坦柏油路,游覽車送下山。與浙江的峽谷比較,這裡的地勢開闊,地形多變,有險灘,有急流,有深潭,有飛瀑,有竹林,有古木,有懸橋,有棧道,一路游來,妙趣橫生。

三、婺源美食

說來網上已經描述很多了,荷包紅鯉魚,粉蒸肉等等。不過,我們吃了幾天,印像最深的,卻是“苦櫧豆腐”,吃來像是北方的炒涼粉,非常爽口。只是店主人說是這種“豆腐”是用橡子面做的,不知是否准確。後來我們在清華鎮財政所大院內,親眼見到了一株1000多年的苦櫧樹,看上去很像樟樹。不知我們吃的苦櫧豆腐,究竟是這樹的果實還是橡子粉,最終沒問清楚。土雞也吃了不少,最好吃的,是在下曉起,現殺的土雞,主人家用蒸鍋隔水蒸了足足2小時,只放生姜,料酒和鹽,做法很像汽鍋雞,吃起來鮮美無比,肉質酥爛,又不失嚼勁,湯肥美卻不油膩。

四、雜記

這次旅行中,也不免有另外一些感受。這是在對婺源漸漸產生感情以後,突然生出的慚愧。因為當我們在獵奇當地山水,啜飲雞湯時,並未體察到當地鄉民的生活還非常貧困。直到在汪口,當我吃驚地見到有村民穿著帶補丁的舊褲子,而那些陳舊陰暗的老屋裡,仍然密密麻麻住著許多人家時,才有所感觸。我不禁想到:當我們這些城市人跑到鄉下尋找“世外桃源”,贊美這裡的的古樸如同百年前一樣時,可曾想過那是因為它的交通非常不便?當我們驚嘆那些保存完好的老屋時,可曾想過那是因為人們蓋不起新居,必須還要使用它?對於當地居民,他們的希望,顯然是與我們相反的。特別是訪問理坑後,我的心裡很難受,這裡沒有多少新起的住宅。游客去參觀的,都是幾百年前留下的“豪宅”,至今已是滿目瘡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當地人所能津津樂道的,也是老祖宗的榮耀,整個村子非常貧窮。從理坑出來,我和陪同游覽的當地人余詒鵬先生聊起來,滿以為能聽到他說,旅游可以帶來這裡的繁榮。想不到他看得很清楚也很理智,他說這裡實在太偏僻,景點也少,旅游很難帶來整體繁榮。村裡大部分勞動力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剩下的都是老老小小。他希望這裡以後能得到整體開發和保護,讓村民住上新居,將老房子騰出來,保存好,專門用以參觀和研究。這也正是我想到的,我想婺源的開發宣傳,不應該只是滿足游客的獵奇。如果能讓當地人生活得更好,讓他們最終能遷出舊居,住上敞亮的新房,而讓這些老屋,只是作為歷史見證和文化遺跡留給後人參觀,這樣該有多好!

旅游TIPS:

1、自駕車線路及裡程:

去程:從寧波出發至婺源,約500多公裡,行程6-7個小時。走:杭甬高速至杭州出口,轉杭金衢高速到常山下:約370公裡左右;常山出口往婺源/開化方向,約100多公裡到婺源的紫陽鎮。中間我們在常山出口以外不遠處停車吃中飯,酒家叫“農村大酒店”,推薦菜:剁椒魚頭,料足,貨真價實,夠辣!炒野菜也不錯(叫不上名字)

回程:婺源出發向黃山方向,約100多公裡,全程是盤山道,景色絕佳,路況好,但山路彎道很急,較險。進入黃山後走徽杭高速(新開辟的路,車較少),270公裡。但這條高速路沒有完全修通,到浙江界內近余杭附近暫時終斷;其後到杭州的一段,大約是以前的省道,路窄,車較多。回程過路費比去程大約便宜60元左右,沿途風景非常美。

2、婺源旅行線路:

推薦:可以按北線和東線兩條路線。北線有:思溪、延村、大嶂山;

個人推薦:清華鎮上的慕雲巷,那兒是閑人的好去處,最好是清晨薄霧未散時就去。是條山間小路,路旁是菜園,可以一路認識許多蔬菜;近旁是清溪,可以看見村女早起浣衣;小路蜿蜒伸進小山頭,盡頭是座古庵:慕雲庵。

有時間可以去理坑,如果是去為買張20元的進村票,為當地經濟做點貢獻還值得。但要從體驗民居,觀賞景致出發,本人不推薦。特別是網上有人說想住個十天半個月的“小姐樓”,我覺得還是先來看過,再發感慨。那種黑乎乎,陰暗暗,窄促促的小樓,估計網上的老兄十有八九要望而怯步。

3、婺源住宿

推薦清華鎮上:清華東源大道(從紫陽鎮過來的鎮口)侶網客棧隔壁:主人叫呂進良,電話:0793-7242900。這家是年青夫婦倆,帶兩個小孩,為人很樸實,住在那兒,感覺像是走親戚,沒有太多拘束。

要去理坑玩,可以找余詒鵬,電話:7247560,13576324745。他會點攝影,人特別有趣,很熱情。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