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的廣州人在武漢“過早”

作者: z911

導讀“飲茶”的廣州人在武漢“過早”[謝絕轉載 ] [謝絕轉載 ] “飲茶”和“過早”是什麼東西,且聽我略略說來 “飲茶”在廣州人生活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飲茶”在這裡不只是喝茶而已,“飲茶”是三五知己或者親朋好友,在酒家、茶樓內,喝著香茗,品嘗各樣點心. 講究的是“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 話說點心初期款式並� ...

“飲茶”的廣州人在武漢“過早”[謝絕轉載


]

[謝絕轉載

]

“飲茶”和“過早”是什麼東西,且聽我略略說來

“飲茶”在廣州人生活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飲茶”在這裡不只是喝茶而已,“飲茶”是三五知己或者親朋好友,在酒家、茶樓內,喝著香茗,品嘗各樣點心. 講究的是“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

話說點心初期款式並不多,有大包、叉燒包、燒賣、蝦餃、蒸腸粉、盅頭飯等。而時至今日,廣州點心早已吸收中西點心制作之優長,形成自身的特色,點心烹調法已多樣化,蒸、炒、煮、炸,樣樣俱全,色香味更為注重,如雲吞、鳳爪、排骨、鮮蝦餃等等,還有很多極具創意美食,數之不盡,一般酒樓現有的點心已逾四十多款。

至於“飲茶”的影響力,可以不誇張的說,凡是廣東人生活的地方,哪怕是美國的唐人街,或廣西的一個幾千人的小鎮,都必定有茶樓。

“過早”是武漢人用早餐的俗稱。

可能武漢處於一個交通的中心點, 而且武漢三鎮被長江,漢水分割,上班上學距離都比較遠。人們很早就養成了戶外“過早”的飲食習俗,他們還有一個強項就是邊走邊吃,當然這就要吃熱干面這類不累贅的早點。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過早”習俗自然有增強的趨勢。

同時也造成這樣的現像: 武漢的“過早”攤點小店極為發達,大街小巷無處不有,而且生意興隆,食客盈門。而且花樣則是兼具南北風味。既有油條、面窩、燒梅(燒麥)、湯包、也有一些更具特色的豆皮、熱干面,糊湯粉等,

“過早”成為武漢最具特色的民俗風情之一。

此外,兩地的早餐文化也各有發展, 廣州除了早茶還有下午茶和夜茶,武漢也有過中和發達的宵夜。我,一個喜歡廣州“飲茶”的家伙,到了武漢,自然不願放過武漢的“過早”。這一去不要緊,五天裡我足足光顧了四次。至於那吉慶街的宵夜自然要等下次重臨武漢了

我從武漢關上了船,問過別人長江上經常有這樣的霧,好像有首什麼詩就是寫“濃霧鎖龜蛇”。

一路過去,馬上發現一個賣糯米油條的,呵呵,要了半個。

新鮮炸好的油條,分成3段,半個就是把2股再分開了。(廣東的朋友注意了,武漢的油條像北方的,比廣東的大多了)熟的糯米要一顆顆可以分的開,均勻鋪開,粘白糖或鹹菜,再用油條一裹。就成了甜的或者鹹的兩種口味。

估計運用了烹飪中口感對比的方法,好吃

小結

位置:中華路清江飯店對面。

關鍵詞:手推車,女檔主,只有一家,

供應時間:10左右結束

價格:¥0.5半個

對不起,光顧吃了。照片欠奉

右拐之後,大約要走80米,到了自由路再向左拐。一路上,你一定會看見有人端著一個紙碗,確切地說,就像快食碗面的紙杯。手裡的筷子不斷地在杯子裡攪呀攪的,好像就要把裡面的面條或者粉硬生生地拌斷為止。當他經過你身邊的時候,芝麻醬的香味撲鼻而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熱干面/熱干粉了

戶部巷裡面名氣較大的叫石記,排隊的人比較多。

但是我對這個熱干面或者熱干粉沒有太大的興趣,雖然一碗到底,吃了之後覺得較干

但是武漢人不同,他們對熱干面的感情可是非常深厚,基本上熱干面在某一層面上代表了武漢的過早,也代表了武漢。


有位姓易的教授曾經總結為熱干面是“唰啦”的,“唰啦”是湖北方言,按我的理解是說人辦事爽快,干練。他的說法是:就是拔出寶刀,刀鋒出鞘發出的聲音。

絕吧


好了,扯遠了,說到武漢這種跑碼頭特有的“英雄氣質”上了

小結

位置:戶部巷裡面,大約進入到三分之一處

關鍵詞:石記

供應時間:中午12時-1時左右結束

價格:¥3.0 一碗

個人意見不排隊的那幾家也不錯

好,熱干面的聯想到此告一段路,繼續之前的。

終於到巷口,有一個石碑寫著“早餐一條街”。我看著嚴重不爽,為什麼要把大名鼎鼎的過早寫成早餐,

雨中來吃的人還是不少,大約有1/3是外地的游客吧,就我的耳朵聽到的,還有很多是操著純正武漢腔的。年紀倒也不一定都是老者,老中青甚至幼都有捧場的。

上圖,右邊的就是排隊買油餅的人龍

我試過兩家(都在戶部巷)還是覺得這家的比較好,面發得好,香

冷了帶回去,任然好吃。據說還是下酒好菜:expr023:

前面看火候,炸的是個女的。

後面揉面的才是真正的師傅

價格忘了

特寫我打包帶走的

油餅對面就是排長隊買豆皮的

人太多只好等會再回來

往前走幾步,就是小文煎包

主要好吃沾著是鮮甜的豆瓣辣醬

1塊錢6個

一般買到12點到一點

好了好了

出鍋了

恩,應該找找面窩了

我第一天摸去的時候,也不知道那家好吃。

就羊群心理吧,哪裡人多就去哪家,

排隊最厲害的還要數這個謝家面窩,據說是報紙寫過就火了

看看排隊的樣子,只有這麼一點小的位置,排隊的不得不拐個彎以免影響別人出入


這家只做糍粑面窩,大約早上9點半到10點就賣完了

價格 ¥0.6/個


引用chibang泡菜的話

引用:

--------------------------------------------------------------------------------

面窩--要內“枯”外“柔、脬”。講究“婆婆吃外圈,爹爹啃芯子”。3個/¥1元。

--------------------------------------------------------------------------------

武漢人最喜歡講這樣的俏皮話。“婆婆吃外圈,爹爹啃芯子”特別的形像

就是說外面要松脬(音“拋”)像油餅一樣

裡面的地方要炸透,廣州話就是“窿”

謝家面窩的中間就不如這個。


至於買面窩的位置,靠近“謝家面窩”前後共有三家。“謝家面窩”在最後面。

中間那家最好,而且沒有人排隊,她除了糍粑的,還有豌豆的,還有淨面窩

最前面那家是個老婆婆炸的,樣子挺精神(武漢話叫“靈性婆婆”。有時也要排隊等。味道也不錯,就是火候過了一點點。


小結

面窩--要內“枯”外“柔、脬”。講究“婆婆吃外圈,爹爹啃芯子”。

中間那家我覺得最好,價錢一樣

關於面窩的位置,地點,時間都說了,

但是不能忘了下面這個東西



不懂的人就會問了,這白白的東西也是面窩?

懂一點的就會問了,這不是粑粑嗎?又不是面窩

真正懂行的就笑了,呵呵,這個廣州人還懂這個?


粑粑夾面窩嘛


對,就是用這個東西夾著面窩吃

武漢的過早很喜歡,也很注重不同的東西進行搭配。

按鬼子的說法就是the right combination

按廣東人的說法就是“襯到絕”

類似的還有

糊米線加油條 [強烈推薦]

糯米夾油條

......

粑粑是米做的,又經過一點發酵,吃起來是松軟的,基本沒有什麼味道,回味又有微微的香甜和酸。

面窩有油炸的香味,質地硬一點,味道有點點鹹味

二者合在一起,

大家吃了就知道了

ps.照了這張相,老板娘說,還不夠好,把它都翻過來,全是金黃的多好看

我堅持我的拍法,不過我覺得這是老板娘笑得很好看,很充足的樣子

====================================

好了,煎到一面金黃就出鍋了,

小結

半個¥0.5

位置:回到巷口方向,就在小文煎包前幾步,沒有位置給你吃,只能拿走

記得要夾個面窩來嘗嘗

[img]http://image.xitek.com/images/smilies/hahaha.gif[/img]

好了,回來吃豆皮吧

還是人滿為患,

還要等等



放上熟的豆腐干、肉.....

反正好吃,

還要注意底下不要糊了

要不停地轉

出鍋來不及拍,後面排隊就嚷起來了

大家看看成品吧

=============================================

文化映射生活,

就在這麼一個大約100米的窄巷子裡

竟然反映出多少楚文化的影子

那種看似粗糙的“唰啦”爽朗——熱干面

那些南北薈萃,融會東西的能力——(例如據說來自西湖的糊米線 + 到處都有的炸油條)看似平平無奇,來自南北的東西,武漢能很好的融合它,賦予它特色

還有那些人們相互之間幽默諧趣的俏皮話

還有一些說不清的東西:

比如:大家都能排長隊去等著過早,可是一邊等一邊總有些人按耐不住,對店家指手畫腳要指導這些專家們如何做快一點


這一切的一切,恐怕要大家去武漢親自過早才能知道

.......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