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和你“交流”的植物——記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作者: wawanini

導讀如果你有機會到澳洲墨爾本旅游,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植物園建於1846年,對澳洲來說,是元老級歷史遺產了。整個植物園占地38公頃,大約是北京植物園的七分之一,園內有超過1萬種的植物,花個大半天時間邊走邊看,賞花賞草,體會澳洲人的休閑生活,會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植物園離墨爾本的CBD很近,從Flinder Street Station往南走,踱過Yarra Rive ...

如果你有機會到澳洲墨爾本旅游,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植物園建於1846年,對澳洲來說,是元老級歷史遺產了。整個植物園占地38公頃,大約是北京植物園的七分之一,園內有超過1萬種的植物,花個大半天時間邊走邊看,賞花賞草,體會澳洲人的休閑生活,會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植物園離墨爾本的CBD很近,從Flinder Street Station往南走,踱過Yarra River上的橋,到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過馬路,往那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走去,很快就進入植物園的地界,不需要門票的哦。在墨爾本學習這段不算太長的日子裡,我去過植物園五次。從淺入深地觀察,我被那些植物和景點的介紹性文字深深地打動。相對國內植物園公式化,學術化的介紹,譬如某種植物,就是屬於哪門哪綱哪屬哪種,在世界上哪個範圍分布,現存多少等等,文字往往失之於面目呆板,讀之無味,而這裡的介紹擯棄了這種“老套”的方式,文字有趣動人,用講故事,提問題等方式激發游客的閱讀興趣。這些生動的文字令植物“活”了起來,就像他們會說話一樣,而我也不再是單方面接受信息的受眾,體味到“交流”的快樂。下面就讓我把這些體會和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長短適中,邏輯性強。就像寫新聞一樣,一則介紹不能太長,讀者在短時間內消化不了那麼多信息。園裡的小木牌基本上不超過50個字,大木牌不超過200個字。還是像寫新聞一樣,最重要最吸引眼球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甚至做成標題,依次類推。嚴肅的知識“老爺爺”搖身變做活潑的“小姑娘”。介紹“假山毛櫸”這種沒多少人認識的植物時,文字不是直接說這種植物生長在120萬年前,而是說“它們在地球上已經很長時間了,也許還曾是恐龍的食物”。其實,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去講解科學知識,只不過為省功夫作者通常都選擇最直接最方便那種,然而往往效果強差人意,我們是否可以多動腦筋選擇一種受眾最為樂於接受的方式呢?

不會不懂裝懂。在介紹南太平洋島嶼新喀裡多尼亞時,提出了一個迄今為止植物學家還在思考的問題:在這個熱帶的島嶼上為什麼有一片荒蕪的土地?問題吸引我們一起去思考。既然科學就是不斷發現的過程,即使是權威,也不是全能的,那就大大方方承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樣做,更能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

鼓勵游客調動所有的感知器官去感受自然世界。介紹精靈鷦鷯這種小鳥時,文字是這樣寫的:看到它們滑過林中的身姿了嗎?聽到它們擦過枯葉的聲音了嗎?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節水是澳洲的一項重要國策,為數不少的介紹中都會因勢利導給出tips, 引導人們如何讓花園節約用水,甚至不惜多次重復相同信息,只為加深受眾印像。打懷舊“牌”。介紹有歷史價值的景點時,總是不忘配上一張當年的老照片,讓游客有很直觀的比較和認識。我還細心分析和比較了好幾類植物的介紹性文字,按照我個人的意見,給它們設了個排行榜。我心目中的冠軍是“玫瑰園”(Rose Garden)。玫瑰是西方人的寵兒,關於玫瑰的介紹不下五個木牌,除了常識性介紹外,相當一部分是關於玫瑰的神話和寓言,反映著古代東西方的哲學思想。有一塊牌子的題目是:生命的像征。在古代波斯的蘇菲教派中,玫瑰像征著生命的旅程。它的美麗代表我們完善生命的目標。它的尖刺代表著我們面臨的挑戰。它的生生不息代表著我們只要堅持,就會成功的信念。我相信這些文字的作者是懷著熱愛去描述玫瑰的,他們把他們的感情也傳遞給了每一位駐足觀看的游客。相比之下,在國內植物園,我的記憶是總是面對一些冷冰冰的文字。


(玫瑰——生命的像征)

亞軍是Arid Garden(不知道如何翻譯)。Arid有貧瘠無趣的意思,但這裡的介紹絕對不會沉悶。我一眼就能感受到文字裡的力量。因為每個題目它都會用一些很alert的字眼,譬如“生存”,“死刑”等等。在介紹非洲多汁植物時,副標題是這樣寫的:當沙漠的日間氣溫到達65攝氏度,意味著大部分植物被判死刑。這句話輕而易舉地勾起你對這種植物為什麼能存活下來的好奇心。所以,如果說我在讀玫瑰的介紹,心裡是甜蜜而芬芳的,這裡則嘗到一股酷勁和辣味。

季軍,我給草本園(Herb Garden)。我通常選擇在黃昏的時候來這個花園小坐片刻,安寧而又平靜。這裡的文字就像小草一樣,溫和,簡單,有點像薄荷的味道。我想如果用第一人稱描述這些草本植物的話,效果可能更佳。竹園的介紹也不錯,還引用了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強調竹子在東方文化中的重要性。文字還介紹了竹子開花,但沒有提及因此而導致的竹樹死亡以及對大熊貓生存的威脅,有點可惜,在我看來,這應該是吸引眼球的信息。南中國園,這裡的植物都是來自橫斷山脈,但這裡的文字介紹就遜色了,一般來說,普通西方人又怎麼會去關心一個遙遠地區的植物呢?如果能添加上這句西方人熟悉的名言:“如果沒有喜馬拉雅(指橫斷山脈),就沒有現在的歐洲花園”,作為副標題,那麼和西方人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吸引力自然也就“跳”出來了。游覽過墨爾本皇家植物園,我才體會到通常為人忽略的介紹性文字可以蘊藏的潛力,通過那些真正能反映出植物精神的文字,我似乎在和植物進行有趣的“對話”,自然而然地增進了對它們的認識。


(天鵝湖)



(園中小景)



(園中小景)


精選遊記: 墨爾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