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風水篇

作者: 郭sir

導讀風水: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套用《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一期單之薔的文章標題,也是此次古徽州之旅的一點感悟。春節去了一趟古徽州,回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自己不停地告戒自己該交作業了,可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不寫,又害怕丟失緩存在大腦中的記憶。寫成“流水”,還是寫成別的?還是隨便來吧,愛是什麼就是什麼……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理想的居住模式(� ...

風水: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套用《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一期單之薔的文章標題,也是此次古徽州之旅的一點感悟。春節去了一趟古徽州,回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自己不停地告戒自己該交作業了,可是又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不寫,又害怕丟失緩存在大腦中的記憶。寫成“流水”,還是寫成別的?還是隨便來吧,愛是什麼就是什麼……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最好的風水)是什麼呢?北大的俞孔堅教授給出的答案是:依山面水,附臨平原,左右護山環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中國人這種理想的居住景觀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將家用山圍護起來。此行無論是八卦村—呈坎、婺源的李坑,還是中國畫裡的鄉村-世界遺產宏村,它們都具備了上述的特點。呈坎位於萬山之中,四面皆山。古村落依山面河而建,座西朝東,面對靈金山,背靠葛山。河東河西分別有上結山與下結山,龍山與龍盤南北相對。以河為界,尤如兩把太師椅相扣,古村正好處在藏風聚氣的最佳位置--靈穴之中。明代中葉,羅氏先人還對古村和眾川河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治理,使古村完全處在“枕山、環水、面屏”的理想空間模式環境中,村落結構亦更趨合理完善。所以呈坎村的風水特別好,是個得天獨厚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秋口鎮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裡。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古建、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內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處處都將滯留你的腳步。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黃山余脈,雲蒸霞蔚,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宏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具有獨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村子始建於宋代,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氣度恢宏、古樸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南湖書院;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蕩漾的南湖,雷崗上參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與探過牆頭的青藤石木,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著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彙合蓄成一口鬥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創造了一種“浣汲何妨汐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後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衝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築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當我們感受徽文化的魅力,驚嘆古徽州村落分布所呈現出的美,其實這種美的形成跟中國人講究風水密切相關。盡管風水主觀不是為了美,但是客觀上風水成了中國人建築規劃的美的標准。贊同單之薔的觀點,巫魅的自然,人是不自由的,因此科學來去魅,徹底去魅的自然,是虛無的,這兩者都是人不願接受的。似乎應該找到一條中間道路,自然要適度的巫魅,科學要適度的科學。

給自然復魅,還自然之魅,往大裡說是為了地球和生態,往小裡說是為了讓人生有意義。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