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馬(來西亞)縱橫游(三)檳城篇

作者: 南方燕

導讀(三)檳城篇1月27日(D3)一路上睡得不是很踏實,凌晨天色尚暗時巴士停靠在一個車站,有許多人下車。在我旁邊座位的是一男子,路上我曾聽見他打電話時說國語,就用普通話問他這是到了哪裡了?回答說這是北海。北海(Butterworth)位於馬來半島上,與檳城隔海峽,到了北海就意味著離檳城不遠了。巴士繼續前行,經過架設在海上的檳城大橋,很快就到達了終點——在檳� ...

(三)檳城篇1月27日(D3)一路上睡得不是很踏實,凌晨天色尚暗時巴士停靠在一個車站,有許多人下車。在我旁邊座位的是一男子,路上我曾聽見他打電話時說國語,就用普通話問他這是到了哪裡了?回答說這是北海。北海(Butterworth)位於馬來半島上,與檳城隔海峽,到了北海就意味著離檳城不遠了。巴士繼續前行,經過架設在海上的檳城大橋,很快就到達了終點——在檳城郊區的一個長途汽車站,這時是早上7點左右,天色已微明。下車之始,我們毫無頭緒,不知道怎樣才能到達市區。到汽車站二樓在一印度人開的書店裡花10馬元買了一張檳城地圖,知道此地在市區南面約8公裡。出得汽車站,有一個的士站,明碼標價到市區(喬治城,George Town)要25馬元,我們覺得太貴,老板是華人,說這裡是沒有巴士的。我們不甘心,就走到公路上張望,這時有一華人男子主動和我們打招呼,然後告訴我們前面不遠就有一小巴(Mini-Bus)站,可以坐去Komtar(Georgr Town中的一棟高樓,有譯成光大中心的,或空達中心)。生意人為謀取利益,倒也也無可厚非。普通老百姓還是比較樂於助人的,從新山開始,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馬來西亞人民(尤其是華人)的友善。在汽車站等了一會兒,小巴過來了,上去問是否到Komtar,得到肯定的答復後再問要多少錢,司機是馬來族人,英語口音很重,聽得不太明白,這時乘客中有華人的,就用國語告訴我們:“3塊”。我們付過車資,就隨車一路前行。到了一個地方,許多人都下車,我們還不明就裡,又有好心人告訴我們這裡就是Komtar了,我們趕緊下車,下車後一位馬來族婦女主動問我們去哪裡,我們說要去秋麗亞路(Chulia Road),她很熱情地給我們指路。我們順著她指的方向一路走過去,穿過幾條街,還經過了一個熱鬧的菜市場,約走了20分鐘到達Chulia Rd.,這條街是背包客旅館集中的地方。我們看過幾家Guest House,都不太滿意,最後來到東方賓館(Oriental Hotel),大概有2星級的水平,房價是69馬元,但明天是新年假期,就要漲到100多馬元。我們立刻決定住下,交了69馬元,不用任何押金。一個華人服務員將我們的行李送到房間,我付了1馬元小費給他。房間設施雖然比較簡單,但還算整潔舒適,酒店還提供了一瓶大支裝的礦泉水,只收1馬元。但瓶子太大了,帶著出門不方便,所以我們一直到退房也沒有動這瓶水。

在酒店休息了一會兒,洗了澡換了衣服,就准備出來逛。先去一餐廳吃早餐,去的這種餐廳叫茶室,它比較獨特的地方是裡面有幾家攤檔,有賣米粉的,賣飯的,賣飲料的,各賣各的,各收各的錢,但大家都共用一個用餐的地方,食客可買不同的食品,分別付錢。後來我們在馬來西亞到處都有見到了這種茶室,一般都是華人所開。這裡有買Char Koay Teow的,就是潮州話“炒稞條”的意思,“稞條”就是潮汕人說的“貴刁”,也就是河粉。這裡的河粉是和雞蛋、肉、蝦、毛蚶肉、魷魚等一起炒的,味道不錯,只要2.5馬元,女兒很愛吃,另外一大杯凍奶茶只要1.5馬元。我們一共花了8.2馬元吃早餐。

吃完早餐後我們順著街往海濱方向走,路邊有許多棟歷史悠久的豪華大宅,有些現在改成旅店,有些應該還是私人居住。走沒多遠路邊有一座外牆是藍色的豪宅,這就是張弼士大屋。在院子門口要買門票,成人10馬元,兒童6馬元。這是我們在檳城購買的最昂貴的門票,因為檳城的大部分古跡都屬政府所有,所以門票都很便宜,但張弼士大屋目前仍是私宅,所以門票可以由主人來定,政府無權過問。在等待主人家安排的導游的時候又來了一些游客,有白人,也有馬來西亞本地人。有一家來自霹靂州府怡寶(Ipoh)市的華人,一對30多歲的夫婦帶著一雙兒女,還有他們的一對長輩。年青的夫婦在吉隆坡工作,春節假期回老家怡保,帶上長輩出來旅游。今年春節正逢馬來族的一個節日,所以馬來西亞全國放假7天,從除夕到初六。身為長輩的老先生對我們連連說:“門票要10元錢,太貴了!太貴了!”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馬來西亞雖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高,但老一輩的華人還是很節儉的;二、馬來西亞一般旅游點的門票都很便宜,10元錢就是非常昂貴的價錢了。後來的經歷告訴我們,馬來西亞的旅游門票確實都很便宜,一般都是馬幣幾元錢,我們3個人在馬來西亞11天的全部門票加起來一共只花了大約400多元人民幣,而我一個人去成都8天的門票即花了600元!這對從怡保來的夫婦說原籍是福建的,但具體是哪裡已經不清楚,因為他們已經是最早來此的祖輩好幾代的後代了。盡管如此,他們從小仍然學習華文,上華文學校,在家裡也是用國語交流的,可見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還是得到了延續和發展的。

閑聊了一陣,導游來了,是位50多歲的婦女,英語流利,介紹時繪聲繪色、手舞足蹈,動作表情誇張。她詳細地介紹了張弼士的生平和這間大屋的由來,特別津津樂道的是張弼士有幾個老婆以及大屋在風水上的種種講究。張弼士是晚清時代的客家人,來馬來西亞後經商致富,後來到山東煙台創立張裕葡萄酒廠。這間大屋完全是中國樣式的,內部的擺設也完全是中國傳統的風格,非常豪華,遺憾的是不允許在裡面拍照。大屋外牆的顏色是藍色的,在傳統的中國民居中比較罕見,房屋內外的彩塑、雕刻、欄杆、門窗等都非常精美。大屋有兩層樓,二樓正對著外面的陽台上用網罩著,據說這樣可以防止鳥飛進來築巢,有利於大屋的保護。大屋現在有些房間已改造成旅館,可接待住宿。大屋的院子裡生長著數株簕杜鵑,奇特的是在同一株枝干上開放著兩種顏色的花:粉紅和紫色。

在張弼士大屋參觀了近兩個小時,我們離開繼續步行游覽。先經過一個小天主教堂,教堂旁邊是St. Xavier學校,建於1852年,從進出學生的模樣看,這應該是一所高中,學生看上去大都是馬來族的。再往前走是檳城博物館,外牆上裝飾了大量愛奧尼特柱,式樣優美,但當天是星期五,是閉館日。從博物館前行是聖·喬治大教堂,建於1819年,哥特式的尖頂,白色的外牆和立柱,顯得莊嚴而高貴。教堂外有一棵大樹,估計也和教堂一樣地古老。從教堂再往前走左轉向海邊,就是殖民時代的市政廳了。市政廳有兩座建築,一是黃白相間的,另一座是純白色的。白色建築雄偉而華麗,雖然不能入內參觀,但在外面觀看都能感覺到一種美的震撼。在市政廳前路邊的小攤上買了兩瓶礦泉水,每瓶1元,這個價格是馬來西亞一般的零售價,旅游點則有要賣到2元的。走過市政廳就是海邊了,陣陣微風吹來,感覺十分愜意。這裡有一座戰爭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14-1918年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檳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而立的。其樣式和以前在香港、新加坡以及後來在吉隆坡所見到的戰爭紀念碑大致相同,碑身上都刻有“Our Glorious Dead”(我們光榮的犧牲者)的字樣,只是尺寸稍小。

休息了一陣沿著海邊繼續走,則到了康沃利斯(Cornwallis)城堡,門票成人3元,兒童2元。城堡建於19世紀初,它的平面圖比較獨特,城牆基本呈長方形,但在四個角上各有一個菱形的平台伸出來,上面可以安置大炮,或者可以射擊進攻到城堡牆下的敵人,所以整個城堡的平面形狀像一個展翅的蝴蝶。進入城堡大門,迎面是一尊全身塑像,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佛朗西斯·萊特(Francis Light),Light是英國海軍上尉,1786年來到檳城,為檳城成為英國殖民地立下汗馬功勞,從而成為檳城的開拓者而永垂青史,Cornwallis城堡就是在Light的主持下建設的。看到這一切,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在中國大陸,殖民者向來都被看成是帝國主義分子、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恨不得打入十八層地獄而後快;但在亞洲其它地區,殖民者卻往往作為開拓者而永久紀念,如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都是如此。這個現像值得深思,但進一步的探討則牽涉到太多歷史、文化、政治問題,這就不是我這一篇小小游記可以完成的了。城堡內有陳列館,介紹城堡的歷史,還有彈藥室、囚室等,但總體而言,存留的東西已經不多。面向大海有一尊大炮,幾百年來它就是這樣地靜靜地迎對著海上來犯的敵人,但戰事並不頻繁,它也就只能這樣年復一年地默默注視著海面上的舟來輯往。城堡內搭了一個台子,下面的空地上搭設了一些帳蓬,還擺放許多桌椅,原來這裡是將要舉辦的春節慶祝會的場地。城堡外側還有一個燈塔和高聳的信號杆,可以懸掛天氣警告信號標志,為海上來往的船只服務。在城堡內部我們還看見了一株檳榔樹,結了紅綠兩種顏色的果實,是以前從未見過的。

從Cornwallis城堡出來,不遠處是鐘樓。樓的樣式是英國式的,但頂尖上卻是具有伊斯蘭特征的馬來風格。此樓是為紀念英國Victoria女王而建,但建成時女王已不在王位。在鐘樓旁的街道上有游客咨詢中心,有許多免費的旅游資料,進去看了一會兒,拿了一份檳城的徒步旅游線路介紹離去。從鐘樓沿街而行,經過去藍卡威的輪船碼頭,一路多為殖民地風格的商業建築。這時已近下午2點,感覺有些餓了,准備找個地方午飯。這時昨天在新山換的370馬元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但一路上幾個兌換點都大門緊閉,心裡不免有些發慌。到了一家銀行詢問,一位華人女職員告訴我們,原來開兌換店的大都是馬來族人,他們基本上都是伊斯蘭教徒,周五下午是他們的禱告時間,晚些時間會再開門的。我們只好繼續逛,來到觀音廟,又稱廣福宮,香火旺盛,LP進去燒了幾柱香,花了2.5馬元。此廟的大殿屋頂上有大型的彩塑,表現人物、建築和植物花卉等,是在國內的古建築上所從未見過的樣式,是否是馬來西亞的中國式建築所獨有則不敢確定。逛了一陣,回到剛才到過的兌換點,果然開門了,趕緊用100美元換了372馬元,比新山的彙率稍高。飢腸漉漉的我們來到一家茶室,要了幾個飯和果汁,共花了18.3馬元。附近街頭春節氣氛濃郁,到處都懸掛著紅燈籠,張貼著慶祝春節的招帖,使人深刻感覺到這裡的中國文化的根深蒂固,無怪乎有人說“馬來西亞比中國更中國”,確實有些道理。

吃飽喝足,我們按照旅游路線的指引繼續步行游覽。首先經過的是馬裡亞曼印度廟(Sri Mariamman),大門上雕塑著鮮艷的彩塑,表現印度教故事中的諸多人物,這種彩塑是典型的印度廟的風格,但大門緊閉,不得入內一觀。再往前面不遠是甲必丹武吉清真寺(Masjid Kapitan Keling),清真寺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優美,內外整潔而莊嚴。游客可以入內參觀,但必須脫鞋,女性還必須戴頭巾,穿長袍,男子如果穿短褲也必須穿長袍。清真寺在大門入口處准備有給游客換的衣服,LP和女兒換上後樣子相當滑稽。寺的內部鋪設著光潔照人的大理石地板,十數條寬約1米的長條地毯平行排列著,是供信徒們跪坐禱告之用。大堂的空間由被許多華麗的柱子支撐,四周雪白的牆壁上雋刻著精美的圖案和文字,令人大開眼界。大堂一側還有一水池,詢問寺內的工作人員,說是供信徒們在祈禱之前洗手、洗臉、洗腳的。出門前,看見一個年青的白人女孩正在和字寺內工作的馬來族男青年熱烈討論問題,只聽見那女孩說“所有的宗教都是好的……”雲雲,問之說她來自加拿大,還讓我給他們拍了張合影。清真寺大殿外還有一塔樓,樣式也非常漂亮,這種塔在所有的清真寺中都有見到,只是形式風格不同,其作用應該至少有兩個方面:一、像征著真主和伊斯蘭教義的至高無上;二、在祈禱的時間到來時可以讓人在上面呼喊通知信徒們。不過現在通知祈禱時間都改用擴音器了,我們在馬來西亞期間就曾多次聽到這種召喚的聲音,但時間似乎不固定,有時在清晨睡夢之中,有時在下午,有時卻在傍晚。

從清真寺繼續前行,到慈濟宮,旁邊是葉氏宗祠,是來自廣東葉姓客家人的會館。慈濟宮的特點是屋脊上的彩塑、大門口柱子和牆壁上的石雕以及市內的鎏金木雕,相當美觀。從慈濟宮再向前,左轉有一巷口,進去有一個小廣場,一座美倫美煥的宮殿出現在眼前,這就是丘公祠了。入內參觀需購票,成人5馬元,兒童1馬元,一共11馬元。丘公祠前廣場對面是一華麗的戲台,祠堂正殿上掛著《龍山堂》的匾額。先到大殿基座下的陳列館,介紹檳城丘氏的來歷和丘公祠的建造歷史,這丘姓是來自廣東龍山縣的客家人,這也就是“龍山堂”的來由。丘公祠可以說是集中國建築藝術之大成,包括各種木雕、石刻、磚雕、灰雕、壁畫等,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屋檐下的鎏金木雕,給人以金碧輝煌的感覺。龍山堂還有幾處特別的地方,一是台階之上有一個錫克兵的雕像做守護之狀,另一是台階兩邊的欄杆柱子上左右各有一尊佛像,模樣卻是一哭一笑,比較有趣。

游完丘公祠,George Town裡的主要旅游點就差不多游遍了。昨晚一晚上沒睡好,今天又逛了一天,真是有點累了。回到酒店,大家一起倒頭便睡,一覺睡醒,天色已黑,便出來吃晚飯。在酒店附近有一中餐館——梅園餐廳,進去一看,哇!真不少人啊!快過年了,不少當地的華人拖家帶口地來此聚餐,熱鬧非凡。好不容易安排了一個桌子給我們,連著幾天沒正經吃飯了,於是點了幾個菜,好好吃了一頓,買單花了82馬元,在馬來西亞吃正式的中餐還是比較貴的。

1月28日(D4)早晨起床,趁著LP和女兒還在梳洗打扮,就一個人出來去昨天沒有參觀成的檳城博物館。經過昨天吃早餐的那間茶室,不料卻關門了,原來今天是大年夜,華人開的商店餐館許多都開始放假,放假時間一般3-7天不等。檳城博物館門票免費,展覽內容主要介紹檳城的歷史和多元文化。序廳首先介紹居住在檳城的各個民族,包括:蘇門答腊人、爪哇人、暹羅人、中國人、巴巴尼亞人(土生華人,中國人和馬來族人通婚的後代)、日本人、歐洲人、亞美尼亞人等,博物館的其它部分則用圖片和實物展示的檳城各民族的文化和城市的歷史。

參觀完博物館,回到酒店,收拾行李下樓退房,將行李寄存在酒店,我們步行去Komtar大廈。大廈樓下有一個巴士車站,我們上了一輛去阿依淡(Air Item)的車,但上車詢問時,因我不知道Air Item的正確馬來語發音,所以司機聽不明白。好在有好幾個華人乘客幫我解了圍,去Air Item的車費是每人1元馬元,坐定後幾個華人還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如何去極樂寺和升旗山纜車站。Air Item是檳城郊外的一個小鎮,現在是居民聚居區,各種公寓和私宅遍布,路邊有許多房地產廣告。馬來西亞人的居住方式已經和西方發達國家相似,市區上班,郊區居住,所以小汽車非常普及,據稱平均每個家庭有2輛車。普通馬來西亞人一般都買一種國產汽車,車徽是和馬來西亞國旗上的圖案相近(一輪新月和一顆星星),據說是6萬馬元一輛。一路上我們看見了許多人舉家開車外出。

到了Air Item,遠處山上的極樂寺歷歷在目。我們先去吃飯,到了一家也是華人開的茶室,LP點了一個中餐,我和女兒一人點了一個西餐,LP和女兒各要了一個椰子,我則要的是甘蔗水,總共花了16.6馬元。吃完飯我們步行去極樂寺,從後面一條幽靜的山路上去,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就來到寺院的門口。極樂寺規模宏大,LP燒了一些香,還捐了一些公德錢,寺中還有乞討者(看上去像印度人)也施舍了一些,總共花了10馬元多,女兒又在商店裡買了些小禮品,說是要回去送給小朋友。寺大殿後面有一千佛塔,入內參觀需付成人2馬元,兒童1馬元,塔據說是融合了中國、泰國、緬甸的佛教風格而建的,塔的下面有三尊玉佛,登塔可俯瞰整個Air Item小鎮和遠眺檳城全景,檳城的高層建築並不多,只見Komtar中心如鶴立雞群,十分奪目。

從極樂寺出來,回到Air Item鎮上,准備去升旗山。我們在街頭打了一輛華人開的的士,要10元馬幣。到了纜車站才知道,其實距離沒多遠,這個司機宰了我們一道,真是“老鄉見老鄉,宰你沒商量”。這升旗山又稱檳榔山,海拔821米,是整個檳榔島的最高點,從山腳有纜車直通山頂,單程需45分鐘,費用來回程成人4馬元,兒童2馬元。這個纜車和香港太平山的如出一轍,紅色的車廂是通過鋼索拉動在鐵軌上運行的,但價錢就比香港便宜了許多,香港來回要30港幣一人。這個纜車還有一不同處,就是分成兩段,到了半山要換另一部車,還有上下纜車在途中會交彙,鐵軌在交彙處前會分岔,到了前面再合並,感覺這個纜車系統要比香港復雜。

纜車經過綠樹繁茂、鮮花盛開的一路,還穿過一個隧道,終於來到山頂。山頂的感覺涼爽了許多,在這裡整個檳城、檳榔島和馬來半島之間的海峽、以及跨海的檳榔大橋盡收眼底。山上有噴泉和花壇,環境優美。看到有一舊日曾使用過的退役纜車,是木制的,旁邊還有文字介紹,說明該纜車是於1923年由英國工程師設計建造而成的。在山頂還有一所警察局(馬來西亞的警察局都是藍白色的建築,式樣也比較美觀)、一個正在建造中的清真寺和一座印度廟,印度廟應該是新近建造的,雕塑的色彩極其鮮艷,造型繁復而生動,給人以深刻印像。在山頂游覽一通後,LP說有點餓了,來到一個賣小商品和餐飲的地方,要了一個西瓜汁,LP要了一個炒米粉,女兒要了一個冰淇淋,一共花了9馬元。吃飯後我們乘纜車原路返回,來到山腳的纜車站。走出纜車站,我們沿著馬路一直往前走,還經過了一處“檳榔嶼華僑抗戰殉職機工罹難同胞紀念碑”,想坐巴士回George Town,但找了很久也不得要領,這時又是一位華人主動問我們,然後指給我們車站的方向,我們在車站等了一會兒,回Komtat的巴士來了,我們又花了3馬元回到了Komtar大廈。

從Komtar我們步行回東方酒店,在大堂取回寄存的行李,問酒店的職員如何可以去碼頭,答復說酒店有車,可以送我們去,車費10馬元。我們乘車到了碼頭,從這裡乘渡輪去北海,檳城到北海的渡輪是單向收費的,從北海過來每人1.2馬元,從檳城到北海則是免費的。渡輪分上下兩層,下層運載汽車和摩托車,我們則到了上層,有椅子可休息。憑欄北望,遠處就是印度洋了。約20多分鐘到達北海碼頭,走出碼頭有許多拉客的人在吆喝:“Kuala Lumpur! Kuala Lumpur! (吉隆坡)”我們上了其中的一輛巴士,車費每人27馬元,17:30左右發車,前往我們的下一站——吉隆坡。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