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來四萬八千歲,終與秦塞通人煙--有感西安至漢中高速公路的貫通

作者: lining_ctrip

導讀詩人李白在千古名篇《蜀道難》中,竭盡誇張和浪漫之能事,描繪了一個“難於上青天”的古蜀道。“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古秦、蜀兩地雖然比鄰,卻因為山高水深,溝壑縱橫,千百年來人民無法自由通絡,只能通過“天梯石棧”相互鉤連。“捫參歷井仰肋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和“井”在古時分別是對應“蜀”和“秦”的星宿,詩人只能仰望夜空� ...

詩人李白在千古名篇《蜀道難》中,竭盡誇張和浪漫之能事,描繪了一個“難於上青天”的古蜀道。“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古秦、蜀兩地雖然比鄰,卻因為山高水深,溝壑縱橫,千百年來人民無法自由通絡,只能通過“天梯石棧”相互鉤連。“捫參歷井仰肋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和“井”在古時分別是對應“蜀”和“秦”的星宿,詩人只能仰望夜空,幻想著熠熠星光下遠方的大地會是怎樣的情形。

時至今日,“蜀道難”的稱謂仍不為過。尤其是從陝西入川,秦嶺山脈的崇山峻嶺是一道天然屏障,阻撓著人們的通行。雖然已有鐵路和國道貫穿於西安和成都之間,但作為國家交通體系中至關重要的高速公路,卻一直未能得以貫通。一旦遭遇天災人禍,脆弱的國道便成為嚴重影響出入蜀地的瓶頸。

前幾天我在研究地圖時,無意中在網上發現一條隱秘的“爆炸性”新聞:2005年5月,“西安至漢中高速公路穿越大秦嶺的特大隧道提前貫通”。西安-漢中高速公路工程雖然只有短短的250多公裡,卻因為需要穿越秦嶺山脈,而要求嚴格的技術保障和密集的資金支持,這段路途中的路基,高架橋和隧道就占到了三分之一。這次貫通的特長隧道群由三個長6公裡左右的特長隧道和連接橋梁組成,在我國築路史上也是裡程碑式的作品。想必日後川西的“二郎山”隧道就無法再擁有“我國最長公路隧道”的桂冠了。

“西安-漢中-成都”是我國“五縱七橫”國道干線網中一段關鍵性的控制工程--- 有了它,縱貫神州南北的040國道便突破了天塹,從石家莊起,高速公路一路南下,經西安,穿秦嶺,越漢中,過綿陽,直達蜀地重鎮成都。如果繼續往南,高速路網可以通達雅安,峨眉山,昆明,重慶,貴陽… 從此,身居京城的你我可以開著普通轎車,沿著我們的“新蜀道”— 高等級的高速公路直至中國西南的橫斷山區, 大香格裡拉的美景離我們將不再遙遠!想像一下在那亙古不變的幽靜山谷中,飛馳穿梭在高架橋上的感覺,那將是何等的豪邁!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在《蜀道難》中提到的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海拔3700多米, 位於西安市西部。在李白的想像中,秦地的太白山和蜀地的峨眉山之間,只可有鳥飛的通道,斷然無人行的路徑。而今天的我們,已經可以駕車自由來往於秦蜀名山之間。昔日的蜀道是“畏途”,今天的蜀道是“通途”。 “爾來四萬八千歲,終與秦塞通人煙!”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想必也會對此景此情唏噓感慨吧!

唐朝的另一位愛國詩人杜甫,當年在蜀地的劍門關外聽到朝廷收復國家失地,喜極而泣,揮毫寫下名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在此我鬥膽借用詩聖的篇章,表達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和旅游愛好者,對西漢高速成功貫通的喜悅和感激之情:

劍外忽傳通西漢,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游子愁何在,漫卷路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秦嶺穿西嶺,便下綿陽向貴陽!

後注:據新華網報道,我國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有望在2007年底前全部建成。那時,將是熱愛駕車旅行的游子們盛大的節日。

ln_lining@hotmail.com



(詩中提及的地名)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