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行走-2

作者: newnewnewnew

導讀九華1, 李白應該很喜歡安徽,他的一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將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 四大佛教名山裡:相傳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曾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曾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所以統稱為“佛教四大名山”,明代開始,有了”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的說法。 老媽的願望,就是走遍� ...

九華1,

李白應該很喜歡安徽,他的一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將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

四大佛教名山裡:相傳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曾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曾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所以統稱為“佛教四大名山”,明代開始,有了”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的說法。

老媽的願望,就是走遍這四大佛教名山,我的願望,是帶她走遍。

地藏王菩薩如果不是菩薩,而是凡人,一定非常具有人格魅力。他曾是朝鮮人,姓金,來到東土,最後成了菩薩。

他始終沒有成佛,也是因為他自己不願。他曾發願:要度盡宇宙間的六道眾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人世間,那麼多不可思議的人與事,他的願望當然很難達成,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在普渡眾生,他依然不是佛。

我想他自己不在乎吧,他在乎的是普渡眾生這件事本身。

2,

在老媽眼中,九華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所以九華,自然要排到前面。

這次的路線,其實有些繞,可是我沒辦法,只能如此安排。老媽暈車太過嚴重,我必須先滿足她的願望,然後把她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等待我從古鎮回來與她彙合。

宣城到九華山的大巴上,老媽還算好,可是下了大巴,坐上上山的車,她終於被盤山道轉暈了,一下車她就開始吐。

我已經習慣了。這麼說不是不關心她,我曾經也很暈車過,很多年前,自己一個人從白山到長春,坐了10小時大巴,一路吐了六次,最後連胃液都吐出來了。那種感覺,其實我一直覺得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常難以抵御。可是那種時候,誰都無法代替誰痛苦,只能等待時間過去。

幸虧在山下就遇到了一個下來拉客的小吳,談了談價錢,說可以上去看一下房間。他幫我老媽背著她那個莫名其妙重的大旅行包,不然我一個人,真的扛不過來了。

他那是一個家庭旅館,不大,只有兩層樓,80元的標間,看起來很干淨舒服,老媽很喜歡,我就決定住下了。然後帶她下去吃當地產的一種石耳,屬菌類,味道很不錯。

九華的飯菜並不算便宜,但是比起喀那斯一帶,我覺得也還算可以接受。那頓飯,兩個菜,花了48元。記得在白哈巴,我們看到菜價高昂,每個人都吐吐舌頭,各要了一碗拉條子,仍不便宜。

我對於路上的花費其實記得比較清楚,因為幾乎每次,我都是記帳的那一個。似乎每次都是沒人愛當這個差,但總要有人做,於是最後落到我頭上。

3,

就在剛才,我的手指在網吧的電腦上飛舞,突然覺得後面很不舒服,一回頭,一個陌生男人,莫名其妙地站在那,看著我碼字。雖然這個字最後會貼出來給人看,但是我還是相當地不喜歡他的行為,居然連個招呼都不打,也太不禮貌了。

我一貫痛恨別人侵占我的空間,長這麼大,我只粘過兩個人,一個是老媽,一個是老公,而且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我經常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誰都不依賴,我至討厭別人離我距離太近,不能因為熟,就自以為有了解對方所有的權利。

所以就要說說小吳。店主小吳個子不高,其貌不揚,但是談話間,能覺得他的知識挺豐富,後來我才知道他兼宣城某報的編輯,他說他寫過很多文字,但是沒發過,主要是關於一些歷史文化的。

小吳是個很熱情的人,熱情到對我的路線、行程、吃完飯後的安排等都羅裡巴嗦地指手劃腳,我於是非常不喜歡,但是想到他替老媽背包也很辛苦,我還是感激的,於是忍住沒說什麼。

老媽其實也有點吃不消,我倆說:是不是太熱情了一點?然後我吐吐舌頭:大概咱倆太難伺候了,距離一近,就覺得不習慣。

你看,其實也不是我們刻薄,我們都只是需要一點空間,人都是好人,只是有些人,要的距離大了一點點。

4,

在九華,住了兩夜。

第一天,小吳帶我們走了半個前山,主要是去肉身佛殿和小天台。

肉身佛殿前有99級台階,對我們年輕人來說並不難走,可老媽畢竟已經62歲了,腿腳又一直不好,她居然仍堅持一台階一磕頭地爬上去。

在藏區,經常能夠看到磕長頭的人,所以一開始,我心理並沒有特別的感覺。但當她快爬上來時,剛好一群廣東游客在嘻哈著拍照,旁邊一個虔誠的老太太在蹣跚地往上爬,我突然心裡很感動,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在我成長中的歲月,雖然她不能和那些磕長頭的藏民比,但我還是覺得我們家老太太挺牛的。

大概我的執拗遺傳自她吧——這個胖胖的小老太太。

我替她拍掉褲子上的灰土,拿過她剛脫下的厚外套,替她系腰上,她帶點幸福地笑,我真心覺得這時的媽媽是個孩子。大概人生都是這樣倒轉過來,前面是她照顧我,努力創造為我實現願望的條件,後面要我照顧她,努力創造為她實現願望的條件。

俗人俗世,實現了一點願望,有時候也並不很難。

4,

第一天的行程並不累,所以晚上,老媽躺在床上,美滋滋地說:看來出來旅行真的不錯,在家的煩惱暫時都想不起來了,我可以不想你爸,也不想你哥。

我笑:你終於知道啦?我出來,就誰都沒想過,只有在回程的時候,開始對注定回來的事實認命,才開始想啊。

老媽之前也不是完全不明白,不然她不會放我一個人東跑西跑。只是她那一代人,節儉慣了,稍微有點勞民傷財,就覺得看不過眼。

她在路上看到有個中年女人坐滑竿,就在後來遇到那個女人時問了一句:你坐滑竿不累嗎?

她居然是真心覺得那個女人坐滑竿時仰著的姿勢並不舒服,可是在對方聽來,不是諷刺才怪。我趕緊拉過老媽,接著往前走了。

老媽比我年長34.5歲,可是,她的心思更單純如小孩。

6,

第二天我們一早就起床了,吃了碗面條,就坐大巴去鳳凰嶺,從那買了兩張纜車單程票,然後排隊坐纜車。

後面是一對年輕夫妻,他們在臨上纜車的時候,搶到了我們前頭。真是糟糕,居然是我們四個人在同一個纜車裡。

坐過纜車的人都知道,纜車是在行進中讓客人進去的,他們先進去了,剩下的時間就很倉促,我家那個腿腳不好的小老太太就一踉蹌,才第三個進了該纜車。

我有點生氣,以前在大理蒼山和杭州靈隱寺,都是遇到了類似的人,我就與之衝突。但今天是在媽媽向往許久的九華山,她又懷著一顆那麼虔誠的心來禮佛,我就忍住沒說什麼。而且,自從去年在夏河的桑科草原與人吵架之後,我一直是那麼謙虛客氣,我終於是沒有說話,但是整個纜車行進中裡,我沒跟他們說任何話,也沒正眼看他們,我是以那麼鄙視的態度來對待這兩個人。

那個女的在空中時說:哎呀,這麼高啊,如果跌下去……

老媽說:別別,在這樣的地方別亂說。

我輕輕拍一下老媽肩膀,示意別理她。

後來下纜車的時候,我看他們一點沒有禮讓老人的意思,我就讓老媽換到門邊,搶先扶著她下來了。

7,

禮佛後,老媽放棄了去天台,她站在那,看到那麼高遠的天台,心懷恐懼,跟我說:我們走下山吧。我們就開始往回走。

路很陡峭,周圍也沒防護欄,但靠人力,把九華山修成這樣,已經真的很了不起。

路上遇到一些爬山上來的人,老媽就說:早知道我們也爬好了。

我老實不客氣地回答:如果你爬山上來,那麼你一定要坐纜車下去。

她仔細想想,覺得我說的沒錯,就沒吭聲。

遇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撐著拐杖,也往下走,當然,也有人攙扶,扶著他的,是一位中年女性。

還有一位磕長頭的喇嘛,在內地,看到這樣的景像是很難得的,我覺得有點驚詫,我告訴老媽,在藏區,那些朝拜的人們就是這樣。

路上有個小小的山洞,叫“千年古洞”。一位二僧坐在門口,她一臉憔悴,老媽遞了點錢給她。我和老媽一致覺得她是病了,似乎在強忍疼痛。

遇到最多的,是那些挑擔的人,挑著很重的食品或者建寺用的材料,以前在華山,就到的就是這樣的背夫,只是在華山看的人年齡更大,很多都是白發蒼蒼,而挑上去一次東西,也不過是十幾元錢。每當這種時刻,就想起書上看到的那句:不知道誰的命運會超過另一個人的命運,誰比誰活得更長。

後面,人就開始少了,不曉得是我們走的太慢,還是大部分人都是乘纜車上山下山。老媽也覺得有些累,但她說:如果都坐纜車,就看不到那麼多廟了。

她心裡很快樂,畢竟我們的願望,並不是都可以達成。

8,

黃昏,我都是一個人,在九華山老街溜達。有幾個殿都在修建,裡面有很高的佛像。有位僧人讓我請一本佛經,我也不大懂,就請了回去,帶給老媽,她非常喜歡,說以前的都是分開的版本,第一次看到了合本。

但那的夜的確有點涼,一到這樣的時候,我的手腳也都很涼,倒是我老媽比我行,她的手腳都很暖,時不時出汗,我是難得在冷天出汗的。

事實上,今天我陪她爬翡翠谷,也依然沒有出一點汗,她卻熱到脫了毛衣。記憶裡最汗水淋漓的一次,是在梅裡雪山徒步,不過這次的行走,我也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好。雖然沒有汗水和興奮,但還是有快樂寧靜,大概也夠了吧。

九華山開始下雨,不大,像一般的南方春雨,淅淅瀝瀝,我從未喜歡過。討厭下雨,不過對農民伯伯來說,該是好事。

9,

第三天,還是先坐纜車上山,然後走下來。

老媽走路很慢,在北京家裡,下個樓,也總是我兩倍的時間,所以我一點都不敢賭她可以上下山都徒步。

百歲宮、五百羅漢堂、鐘樓。老媽在五百羅漢堂停留時間最長,五百羅漢堂的二層是五百尊塗了金粉的羅漢,每個都標了數字和名稱,像是近期作品,不太精致,可是五百座,各各特點分明,讓人覺得很壯觀。

下山的最後一座經堂是閔公堂,就是他,當年地藏王菩薩對他說:我只要一袈裟的地。他欣然同意,沒想到地藏王菩薩一袈裟撒下去,就占了99座山峰,從此,就有了今天的九華山。閔公的兒子是地藏王菩薩的徒弟,而閔公又是閔公兒子的徒弟。

10,

老媽說:累的是身體,可是輕松的是精神。

我說正是如此,那就是我總向往走在路上的理由。

九華之行,說是我陪老媽,其實也是老媽陪我。

11,

到處都有信仰的痕跡: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但真正的信仰和堅持,總是虔誠和不滅的吧。

20060321 湯口


精選遊記: 九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