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瑞士游

作者: VIVIANZHONG

導讀2006年1月16日(北京-法蘭克福-蘇黎世) 如果山有故鄉的話那一定是―――瑞士!瑞士六成以上的國土屬於阿爾卑斯山地,那裡的雪山、深谷、湖泊和村屋無不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懷著對瑞士風光的無限期待, 經過半個月的准備,我終於在2006年1月16日上路了。此時我心裡是惴惴不安。第一次在沒有跟團和接待的情況下獨自一人遠赴異國他鄉旅游,三天後才能和其他同伴在日內瓦� ...

2006年1月16日(北京-法蘭克福-蘇黎世)

如果山有故鄉的話那一定是―――瑞士!瑞士六成以上的國土屬於阿爾卑斯山地,那裡的雪山、深谷、湖泊和村屋無不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懷著對瑞士風光的無限期待, 經過半個月的准備,我終於在2006年1月16日上路了。此時我心裡是惴惴不安。第一次在沒有跟團和接待的情況下獨自一人遠赴異國他鄉旅游,三天後才能和其他同伴在日內瓦碰面。轉機、訂酒店、買票、乘車……我將面臨無數的第一次。

在德國的漢莎航空上,我身邊不但有熱情邀請我去法國尼斯旅游的外國老太太,還有在起飛時拼命在胸口畫十字搞得我也很是緊張的外國小伙子。當然還有不少的中國人,相信多數是在法蘭克福機場轉機的。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期間我狂看在國內購買的瑞士旅游手冊),我的LH721終於成功降落。沒有心情參觀機場的免稅商店,我緊崩著弦猛找轉機飛往蘇黎世的LH3732,想不到德國人在機場的標識很清楚,輕松搞定。

再登上飛往蘇黎世的航班,這回全是金發碧眼的洋人了,如果聽不懂,連幫著翻譯的人都沒處找了。我一個勁盯著別人手裡的登機牌,使勁核對,生怕上錯了飛機。

歐洲太小了,起飛後連第二遍飲料都沒給,空姐就匆匆忙忙收走全部東西,准備降落。抵達蘇黎世後,出乎意料的順利。我很輕松地找到火車站(蘇黎世的機場樓下就有火車站),並且簽署開始使用我在國內購買的“SwissPass”(瑞士通票,強烈建議買這個通票,有了這個它在瑞士可以免費不限次數的乘坐火車,公車和輪船,非常方便實惠)。

從機場的火車站,坐不到15分鐘的火車就可以到達蘇黎世的“Zurich HB”中央火車站。一出了中央火車站,我真正感覺到了異國他鄉。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沒有一個是黑頭發黑眼睛的。在車站愣了幾分鐘,我回過神,拿起旅游地圖找了個年輕人問路。那個本來還在焦急等人的年輕人不僅給我指清了方向,還給了我一個十分友善的微笑,讓我心裡暖乎乎的。在指點下,我在夜色降臨的蘇黎世很快找到了在國內預訂的唯一一家瑞士酒店“Krone”。

瑞士酒店比較麻煩的是,一般多在晚上十點或十一點關門,因此自己外出需要將客房鑰匙插在前台的小架子上,換成酒店大門的鑰匙。回來進房間,也要經過這個手續。我的房間十分狹小、簡單。沒辦法,誰讓這是自助游呢!

放下行李後,我決定出門簡單轉轉,順便看看酒店附近較有名氣的尼德爾多夫大街。沒想到酒店旁邊的利馬特河在夜色中竟如此美麗。

利馬特河的旁邊就是聖彼得教堂,它是瑞士最古老的教堂,公園857年的歷史文獻中已經有了它的記載,而真正讓這間教堂名揚四海的還是它於1534年修建的鐘樓,以及裡面懸置的巨鐘。據說教堂前的教堂塔過去還曾用來觀測城市裡火災的方向。不過此時的我最羨慕的還是它前面的豪華酒店。

再遠些就是聖母大教堂,書上介紹它內部的由夏加爾創作的彩色玻璃非常有名。

尼德爾多夫大街上兩旁不時能看到各色的“club”,門口有各色性感美女照片,樓上房間露出粉色的燈光。這裡可能就是個小紅燈區,但遠沒有荷蘭阿姆斯特丹紅燈區開放和喧鬧。我想也可能今天是周一的緣故吧。

2006年1月17日(蘇黎世-采爾馬特-薩斯費)

本以為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我肯定睡得和豬一樣,因此我特地還訂了酒店的morning call,同時自己還在手機上制定了鬧鐘。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在17日早上趕上7:00的火車去采爾馬特。沒想到,我自從0:00點以後,每個小時醒一次,一直到5:30就徹底不困了,自覺的起來收拾東西。這在國內可是百年難遇啊,可能在這種獨自在外的情況下,人的潛能就全都激發出來了吧!

在沒人檢查看管的情況下,我自覺將房間鑰匙放到前台,步行到火車站。幸好買的是瑞士通票的“first class”,不用再買票和區分車廂等級,我挑人少的車廂(應當是一等)上。這時,我發現這個車廂裡全部是乘車上班的人們。大家或是看著當天的報紙,或是打開筆記本電腦工作著(列車每個座位下面都有電源插座),整個車廂相當安靜且有秩序(本人也不好意思拿出相機照一張),只是在列車員推著小車來到,人們紛紛買些漢堡、咖啡或其他甜點算是當作早點了。

瑞士的冬天大概在9:00多,天才完全亮起來。我發現列車已經進入到了阿爾卑斯山區的懷抱。鐵路兩旁全部是木制房屋,和蘇黎世相比,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很多木屋上都有年代標記,也許是它們的建造時間吧。如果真是這樣,那隨便一個小火車站都是1890年蓋的,真是歷史悠久!

中途換乘登山的專用火車,我發現每個放物品的台子上都有這一地區的地圖,真是到旅游區了,這不由得讓人感嘆瑞士人服務的細致!

車外已經能看到滑雪者在和鐵路平行的專門路線上飛馳。遠處是塔什小鎮,由於采爾馬特小鎮為保證不受污染,禁止一切機動車進入,因此開車前往的本地人,全部將車子停在這個小鎮上。

經過約4個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了素有“冰川之城”的采爾馬特(Zermatt)。這裡是世界著名的無汽車污染的小城鎮,空氣清新、環境幽雅,可以欣賞到馬特宏峰和冰川景色,而且采爾馬特還擁有在2002年取得了“全球最佳滑雪聖地”大獎的全長245公裡的雪道。

我站在大街中央趕緊照一張。鎮上交通工具都是馬車或電瓶車。在我照相時,馬車夫還挺配合的擺了個POSE!

在火車站的“Information”問清方向後,我開始向馬特宏峰方向進發。途中經過了采爾馬特小鎮的街中噴泉,其中熊的雕塑,可能是小鎮的像征吧。在國內看到的瑞士介紹上,瑞士全國的自來水都是飲用水標准,可以省卻很多買水的費用。因此,我趕緊在這裡補充給養。

采爾馬特的聞名全因那座阿爾卑斯眾多山脈中最著名的馬特宏峰了。它海拔4478米,鑽石般的峰頂直插藍天。凜冽的寒風刮起山頂上的積雪,形成久不散去的雪霧。

然而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天氣不佳,上馬特宏峰的纜車停運了,而且恢復時間可能要等到19日了。我只能在小鎮上遠眺雲霧中的馬特宏峰了。

依然營業的只有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了。在山頂上,馬特宏峰和戈爾內冰河(下面照片中左側的可能是冰河)全都看不清,而其他游客多是為了滑雪而來,不受什麼影響。

景色看不到,我只能步入山頂的餐廳(天氣好的時候,應當在用餐是可以眺望馬特宏峰)。這裡的一種西紅柿和土豆熬成的湯還真不錯,又暖和又好喝。

在詛咒完采爾馬特地區的天氣後,我只能悻悻地下山了。途中我發現當地的孩子只有三、四歲,就全部在老師的帶領下准備去練習滑雪。火車下山的路上,我看到七十余歲的老人蹬著山地車狂騎。瑞士人不分老幼,真是愛運動啊!

回到小鎮,只能抓緊時間參觀阿爾卑斯的山岳博物館和這個小教堂了。

據當地人介紹,他們每個周末都會到這裡做禮拜。

鑒於本人不幸地遇上了瑞士西南部的壞天氣,只能改變路線和攀爬馬特宏峰的初衷。我臨時決定改去體驗一下瑞士的鄉村小鎮,也是考慮到那裡住宿可能便宜的因素。

傍晚時分,我離開了讓我又愛又恨的采爾馬特。

火車站上還留有聖誕節的痕跡,我想聖誕時候的瑞士一定更是美麗。

瑞士的交通真是太准時了!我憑著要來的時刻表,只需對照上面不同時間的不同車次,就順利地完成了火車和郵政大巴的路程,在晚上9:00左右抵達了“阿爾卑斯山的明珠”―――薩斯費。

這裡海拔1798米,在陽光下耀眼而玉潔冰清的冰河自山頂向山腳方向流淌而下,這裡也順理成章地被稱之為“冰河村”。當然,以上都是書上的介紹。

我看到的夜晚的小鎮干淨、古樸而不失現代氣息。

瑞士的每個城市、旅游點甚至小鎮都有各種瑞士制造的手表和其他奢侈品,隨時隨地保持著對各國旅游者的強烈誘惑。

路上,我已經做好心裡准備。在這麼晚的情況下,要麼多貴的酒店我都硬著頭皮住,要麼就在火車站裡的椅子上湊合一夜。出乎意料的是,下車後車站門口就是“Information”,給我提供了價格適中的酒店、旅游地圖、天氣預報等信息。

看地圖上,酒店距離“Information”很長的距離(地圖上從南到北貫穿了整個小鎮),嚇了我一跳。待和工作人員確認後才知道,鎮子太小,走五分鐘即可,一場虛驚!

小鎮的住宿條件反而好過蘇黎世!

酒店的Reception是個操著濃重德語腔英語的老太太,非常和藹!為了照好這張照片,還專門梳妝打扮一番,很是認真!沒想到照片上反而顯得十分嚴肅!

經過了這一天的歷練,我已經完全踏實下來。瑞士只有少部分地區和人不能講英語。而且瑞士的交通系統十分發達,在每個車站附近均有“Information”,可以提供行程安排、住宿、娛樂項目等大多數旅游者需要的信息。

因此我決定白天拿著旅游圖書走到哪兒就玩到哪,晚上就把自己交給“Information”了。想到這,終於可以踏實的睡上一覺了……

2006年1月18日(薩斯費-錫永-Les Diablerets)

因為不知道中午飯何時才能吃上,我使用上以往慣用的伎倆: 在老太太的酒店,我早餐時足吃了四大片面包、兩塊黃油、兩塊Cheese、四片熏肉、三碗草莓醬、兩杯橙汁和兩杯牛奶(裡面麥片若干……)。

這裡和采爾馬特一樣同在瑞士的中南部,因此天氣也是十分陰霾。通往山上觀賞冰河的纜車也停運了。同時,徒步線路、滑雪、冰車、阿爾帕因滑行器等全部停止營業了。因為天氣的原因,瑞士人似乎終止了一切的娛樂活動。我只好去參觀了鎮上歷史悠久的面包博物館,而且這個參觀還是免費的。

面包博物館是在一家酒店的地下室內,酒店照常營業而正在前台忙碌的服務員可以熱情地帶著游客到地下室參觀,這在國內肯定是不可能的啊!

看到薩斯費小鎮上的條幅,在2月份,這裡將要舉行世界單板滑雪技巧大賽,可惜我是沒有福氣等到那時候了!

瑞士美麗的自然風景我這幾天暫時不能欣賞了,最終我決定今天改為參觀人文景觀了。早上動身離開薩斯費來到了可以“在管風琴上尋覓歷史”的錫永城(Sion)。錫永是瑞士瓦萊州的首府,也是瑞士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那架保存在瓦萊教堂(Valere Castle)內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管風琴就是最重要的見證。

在這個瑞士人自己稱之為“big city”的城市裡,我還真有點搞不清方向了。這時候我腕上要是有款能擁有指南針功能的手表,就方便多了。

這張照片是登高眺望錫永古城的全景。

我連找帶問,重於看到了古老的瓦萊城堡。

在城堡上,再次遠瞰錫永城。

錫永除了保存完好的老城區,這裡還是瑞士最大的葡萄酒產地,城市周圍山坡上遍布葡萄園,呈梯田狀延伸向遠方……我想要是在夏秋之交來到這裡,那一定是道非常亮麗的風景線。

進入城堡需要由一個聽不懂英語的老太太開門。沒想到她七八十歲的年紀,居然在不能稱之為路的小徑上健步如飛!背著大登山包的我,要跟上她也著實費了些力氣。在城堡裡,我看到了號稱世界上最古老的管風琴

它雖然古老,但是還能演奏,由此而發起的“管風琴音樂節”,也聞名於全球。

走在錫永的大街上,能看到個別飯館的牆外有這樣的小櫥窗,

可能是在向旅游者推薦錫永美味的葡萄酒吧!

我在錫永火車站上等候,准備前往下一個城市的時候,居然發現這個城市的上空,不斷有先進的戰鬥機飛過,不會讓我找到了瑞士的空軍基地了吧!!!

既然想體驗瑞士農村的民風,我晚上選擇了Les Diablerets小鎮(這個名字是小惡魔的意思,據說是冰川周圍散落的奇岩怪石就仿佛是一群小魔怪在這裡嬉戲後留下的痕跡)。當然,我心裡還存著一絲僥幸,希望可以能看到這個小鎮上著名的的冰河風景,能乘坐冰上公共汽車欣賞風景。

瑞士的鄉村小鎮多數散落在各個山坳中,為群山包圍。這也是我一直沒經歷大風感受寒冷的原因。我有幸在晚上乘坐有軌電車穿行在群山之間。看著華燈初上的鄉村小鎮和包圍著它們的雪山,就像有人不經意間在白色絲毯上撒上了一把金光閃閃的珠子,十分好看。只可惜我沒能帶上相機的三角架,拍下這樣的夜景。

下車後在我正尋找“Information”的時候,突然我旁邊出現了一個滿臉通紅滿嘴酒氣的老頭,他問我在做什麼。當知道我在准備安排住處時,他一個勁搖頭表示這裡的“Information”稍遠,在一個教堂的後面,而且居然要帶我去。猶豫半晌後,出於對瑞士人民的信任和熱愛,我還是跟著他走了。一路上看著在雪地上搖搖晃晃的他,我時刻保持著警惕。沒想到,不出幾分鐘真的在一個小教堂的後面看到了問詢處,沒等我表示感謝,那老頭就又趔趔趄趄著走了。這真讓我心裡暖乎乎的!

經過介紹,我找到了家“family hotel”。這家人真是放心,讓我一個人坐在樓下歇息,全家上樓給我打掃客房去了.

房東的孩子好像沒有家庭作業,整晚在玩。我也十分疲倦,只是和他們的大狼狗玩了會,就准備睡覺了。

演員都說怕和兒童或動物一起演戲,還真是這樣。本人經過兩天的奔波,十分疲倦,當時的風采已經全被這只德國牧羊犬掩蓋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摸著自己已經陷下去的兩頰,終於意識到自虐游還確實是比較艱苦的。

2006年1月19日(Les Diablerets-日內瓦-蒙特勒)

我的僥幸沒有成功,這裡也由於天氣原因沒法游覽冰河。這幾天我獲得的最大的經驗就是在瑞士山區游玩,一定要考慮到天氣的情況。

我只能按照原定的時間表,准備前往日內瓦和組織彙合了。

早上一出門,我才發現這裡的雪已經能深過膝蓋了。每家房前屋後都有塊空地(應當是綠地)被白雪所覆蓋。人們只在雪地中踏出一條小路用於行走。

我跟主人的孩子同時出門,又要踏上旅途了。別了Les Diablerets,有機會再到瑞士我還要來這裡,當然一定要好天氣!

去日內瓦,要在一個叫“Aigle”的小鎮上換車。這時,太陽好像要出來了,又想到能看到老婆等人了,我不由得一陣興奮!

在日內瓦火車站,我順利地和組織聚齊。感謝他們的到來,帶來了久違的陽光,我的心情也隨之明媚起來。將行李存放在火車站後,我們開始感受起日內瓦的城市氣息。“如果山有故鄉,那一定在瑞士”,瑞士的每個城市裡抬頭眺望,似乎都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英姿,日內瓦也不例外。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在日內瓦可以抬頭看到歐洲最高峰勃朗峰的皚皚白頂。

日內瓦湖又叫萊芒湖,是蓄積阿爾卑斯山融雪而成,正是它蘊育了這世界上最有祥和氣氛的“和平之都”。湖畔居然有人穿短褲釣魚,還收獲頗豐。在日內瓦湖畔有不少公園,這裡是最能體驗歐洲悠閑生活方式的地方。

格朗日公園旁的花鐘是由6300多盆鮮花隨季節更替而變換著各種色彩和圖案,並且永遠保持著鮮艷和芳香。瑞士很多的城市公園裡都有這種花鐘,但是只有日內瓦的這個才是真正的鼻祖。

在路邊的咖啡座小憩,十分愜意!不時,還有時尚的瑞士姑娘走過。

還是集體的力量大,大家集思廣益找到公共汽車,毫不費力地抵達聯合國總部-萬國宮。萬國宮旁邊的應當就是國際紅十字辦事機構。

日內瓦街道上隨處可見報箱,行人全憑自覺,取走報紙後將錢幣自動放置在箱子裡,在國內人們不知道何時才能有這種覺悟啊?

下午逛完日內瓦後,我們傍晚來到了瑞士最古老的“貴族鄉”-蒙特勒。瑞士成為國際性旅游國家,蒙特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期間,英國貴族非常流行到瑞士旅行。因為較之陰冷多雨的英倫,陽光普照、湖光山色的瑞士非常吸引他們。貴族們通常先到日內瓦,然後乘馬車花上一天時間來到這個日內瓦湖畔氣候和景色最好的地方。

如今,許多名人曾經來到或者就生活在蒙特勒這個療養聖地,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法國時尚代表夏奈爾創始人Coco Chanel等。

冬天屬於旅游度假的淡季,部分酒店不開到是給我們添了些許麻煩。

漫步湖邊長約15公裡的小路,看著遠處夕陽下的阿爾卑斯,細細體驗著名人們的生活方式,身心無比的放松。

有錢人聚居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腐敗的地方-CASINO。

2006年1月20日(蒙特勒-因特拉肯-翁根)

早晨醒來,第一件事自然還是到湖邊漫步。

沿著湖邊,一直可以走到舉世聞名的西墉城堡(Chillon)。公園9世紀時,西墉是為了向經由意大利過來的東方商人們征收稅務而建造的一個關卡。後來,因為日內瓦的宗教改革者弗蘭索瓦茲.波尼瓦爾曾經被囚禁在這裡,而他就是拜倫《西墉的囚犯》詩中的人物。

古堡建在水中,用吊橋和湖岸相連。裡面有迷宮般的房間、洞穴、寬長的宴會廳和庭院。大廳內的牆壁上還裝飾著歷代城堡擁有者的家族徽章。

當走到城堡的另一側,我發現有遠處阿爾卑斯雪山的映襯,西墉城堡更顯得格外神秘、凝重。記得在北京瑞士使館簽證處裡牆上的瑞士風光圖片,就是這一個畫面。只不過其他季節時的照片,顏色會更豐富一些。

在蒙特勒的清晨,我們登上了專門的觀光列車“GOLDEN PASS”,准備向因特拉肯的少女峰進發。在國內購買的一等艙還是物有所值的,我們坐的是豪華的全景天窗車廂,而且因為淡季人少,好像是我們的包廂一樣,太爽了!

整個車廂位於列車的尾部,還專門留有正面窗戶,供游人觀景。

黃金旅游路線沿途有小城、郊外、山地、湖泊和橋梁等各種風光實在讓人目不暇接。

但是於13:05到了因特拉肯後,我們遇到了十分棘手的問題。登上少女峰的專線最晚一班是13:20開,於15:45抵達少女峰頂,而最後一班從峰頂返回的火車就在15:57。也就是只能在山頂停留十來分鐘,而天氣預報顯示20日的天氣可能也不好。到瑞士不會一次雪山都讓我看不到吧,這可把我的汗都急出來了!

最終,大家決定“既來之,則安之”。當日上山,在山上過夜,第二天再登頂。事實最終證明,我們大家後來因禍得福。我們抓緊最後的幾分鐘,買好車票(登山的齒輪火車需要購票,但憑著瑞士通票則可以打折),進站上車。

在列車上,我們一通猛翻旅游手冊尋找山上的便宜酒店。通過其他人在和當地人閑聊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山上的翁根小鎮不錯,而且酒店價格相對便宜,於是終於在顛簸了幾個小時後抵達了當日的落腳地點-翁根。

我們一如既往地通過“Information”找到了合適的酒店“HIRSCHEN”

酒店的樓下就是從山上一直下來的滑雪道,不時有滑雪者飛速滑過。我興奮之余,抓起一把積雪,攢成雪球開始“襲擊”路過的滑雪者。居然一對外國青年在遭遇攻擊後放下雪具也向我一通對扔,雙方都友好地哈哈大笑。

看到如此美景,之前的些許遺憾一掃而空。我抓起相機對著屋外的景色和我的老婆一通狂拍。

大家興奮之余,趕緊放下行李,到小鎮上逛逛。

路邊有制作草莓面包的小販,將面包往錐狀注射器上一插,再一按,馬上就在面包內填充上了甜美的草莓漿,十分新鮮好吃且便宜,現在還讓我回味。

看到當地人一個個矯健的身手,從山上滑下來,我們十分手癢,但望著高聳的阿爾卑斯山和看似十分專業的雪道,我們選擇了當地人專門制作的冰車。

經過簡單的培訓,我們學會兩腳控制方向,手拉黑帶子可以減速(但好像不特別管用),大家登上上山的火車出發了。火車上就連七十來歲的老太太也是拿著普通的雪橇和頭盔,而我們四個青壯年居然各自抱著冰車,想想都覺得滑稽。

這裡,冰車的雪道和一般滑雪者的路線是分開的,實際上冰車雪道也就是這裡徒步旅行的線路。相較那些單板、雙板的滑行路線,這條路線安全了許多,但看著外國年輕人各個瀟灑地急速滑向山下,我也開始有些渴望學習單板的衝動了。

在山上,我們在一個有些神神叨叨的外國青年帶領下,開始衝下山坡。

這裡的雪質松軟且厚實干淨,讓人感覺十分舒服。 但是可能管理者把所有滑雪愛好者都當作滑雪的高手了,沒有任何的護欄。有時衝向彎道的時候,看著旁邊高高的斜坡還真有點緊張!

路線設計開始較為平緩,而後越來越難。不僅坡度增加還伴隨著彎道,而且路上時常有些小坑和坡,讓我有時顛著像騎馬,而有時干脆直接飛到空中,想不到冰車也能玩的如此刺激。我們從山上一直滑到翁根小鎮我們酒店樓下,也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

人說看一個國家是否發達,人民是否幸福,要看平日裡人們的表情是否輕松愉悅。而在這個小鎮上,我看到旅游者、居民和服務人員幾乎人人都面帶微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在接觸時,均輕松友好還不時開著玩笑。這種由衷的表現真讓人羨慕和向往。

我們的酒店被當地人稱為“Good Kitchen”,因此我們選擇在具有當地特色的酒店飯館裡吃了頓自助的火鍋,還開了瓶瑞士紅酒,真是解饞,終於可以將這幾天來所虧的油水補回來了…..

2006年1月21日(少女峰-因特拉肯-盧塞恩-蘇黎世)

清晨,我們一邊祈禱著天氣,一邊登上向少女峰頂進發的雲霄列車。這裡的美充滿著活力和變幻。從山下到山頂,一會是依然保持綠色的蒼松翠柏,一會又到了一眼望不盡的飛雪連天。

列車上用八種語言介紹著少女峰的風光以及這條著名齒軌鐵路的修建歷史,其中,我們聽到了十分熟悉的漢語,頓覺提氣。這條鐵路全長只有幾十公裡,但路途十分險峻。它是古耶德勒先生設計建造,經過16年的修建,於1912年全部建成通車的。觀看修建的記錄片,就能感覺到在那個年代修建這條鐵路的艱難和瑞士人對設計建造者的無比敬重。

在中轉車站(簡稱KS),我們看到大批的滑雪者在拾掇自己的裝備。這麼冷還短袖,火力夠壯的!本人決定回國後也試試單板。(現已證明,真是痛苦的嘗試)

列車上的胖檢票員居然會說幾句漢語“幾個”很可愛,也真讓人意外!可見中國的游客逐漸增多了!在列車上,日本旅行團包了一小截車廂,而我們還碰巧遇到了台灣東森電視台的攝制組。這時,胖檢票員告訴我們他區分中日旅游者的方法就是,頻頻舉著小相機猛拍的人一定是小日本。我看了看,還真有些道理!

遠望有著天文台般穹頂的斯芬克斯觀景台,我們此時的心情無比期待。

終於到站了,我們步行幾分鐘就走到了斯芬克斯觀景台上。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白什麼是“美得讓人窒息”了!少女峰就出現在大伙的面前,如此的純潔、靜謐讓人完全忘卻了世俗雜念。

本人拿出相機一通狂拍。因為拍得太多了,這裡放不下,所以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我的照片集。

走出觀景台,來到了被稱為“雪原”的戶外。看著如此潔白、純淨的萬年冰雪,我真有種擁抱大山的渴望。坐在地上,隨手抓起一把萬年白雪嘗了嘗,從嘴一直冰涼到胃裡,爽死了!

本人的舉動感染了大家,紛紛效仿!

阿萊奇冰川如凝固的大河,從少女峰南坡延伸下來,讓人置身於阿爾卑斯冰雪覆蓋的童話世界。這條冰河長達23.6公裡,面積115平方公裡,是阿爾卑斯山脈最大的冰河。在這裡如果季節合適,可以租到安全帶、繩套和鐵鎖等裝備,沿著一條安全的路線在冰河上行走。(需要預約)

在這裡有個被稱為“冰原”的地方,正好在少女峰旁邊,可能是風口。那兒的氣溫零下15度,風力46公裡/小時,讓大家完全沒有了在剛才“雪原”上的風采,一個個瑟瑟發抖。在這裡,我才體驗到登山隊員的艱難!就連相機都因為過於寒冷而顯示電力不夠。看看照片,是不是有點像在南極的感覺!

在“冰原”上實在無法多待,轉而進入了超級冰宮。1934年,兩位來自格林德沃爾德和翁根的登山向導,利用阿萊奇冰川的整塊萬年寒冰切割這個面積達千於平方米的冰宮。這裡的修建和修飾到現在也沒有停止,因為在長廊拱形內頂和巨廳內頂內,由滴水而形成的冰柱在緩慢生長。一位來自因特拉肯的冰雕藝術家每年都在更新冰雕。

在觀景台上流連了半天,我們才依依不舍地乘坐上了下山的火車。本人靈感忽現,准備在上午的SK車站下車,帶著老婆要體驗一下山上徒步的感覺。這時碧空萬裡,我才發現SK小站的景色競也十分獨特!

滑雪者紛紛在這個小鎮上小憩片刻,再開始滑向山下。

徒步開始,我和老婆走的是滑雪路線。雪質松軟厚實,走在上面發出咯吱吱的聲音,感覺很是舒服。這麼好的滑雪道,要是國內也有,那我肯定也去學滑雪了!

徒步期間,我為了改道冰車的路線,想偷懶抄近路,沒想道一腳踏出去,雪就到大腿根了,我吐吐舌頭還是規規矩矩走大道吧……

在山地裡走的時間長了,我們發現自己慢慢分不清路面的坡度了,眼前一片都是白色(我還一直帶著墨鏡)。這可能就是輕微的雪盲症吧!

返回翁根小鎮,看到放學的孩子拖著冰車,上面放著書包,這肯能就是他們上下學的交通工具吧。就連一兩歲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坐騎,真是全民皆“冰”啊!

在小鎮,可以眺望到山腳下的村莊。

回到酒店,我就在滑單板的憧憬中入睡了!

2006年1月22日(因特拉肯-盧塞恩-蘇黎世)

因特拉肯意思是兩湖之間,被少女峰、艾格峰和僧侶峰環保,是通往三大峰的門戶。這兒湖光山色非常秀眉,而且兩個湖的湖水顏色完全不同,給人憑添幾分神秘色彩。就算只在鎮裡散散步,也是種享受。距離火車東站很近的綠地-“荷黑馬特”,在這裡可以眺望少女峰。而舉行重大慶典時,這裡會燃起絢麗的焰火。

等到了盧塞恩,天又陰了下來。我是明白了,瑞士的景色和陽光有很大關系,好在,少女峰讓我圓了爬雪山的夢想。

大仲馬說過“盧塞恩是世界最美的蚌殼中的珍珠”。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就來到了這“值得迷路的城市”。這個城市有時也被譯為“琉森”,是盧塞恩州的首府。它旁邊依偎的就是盧塞恩湖。瑞士最初的三個州-烏裡州、施維茨州、翁特瓦爾登州在盧塞恩湖區,曾經於1291年聯合起來脫離巴奔堡家族的統治,在1332年,盧塞恩城作為第一個城市州,又加入了原來的三州聯盟,因此盧塞恩湖又被稱為四森林州湖。

它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滿眼湖光山色令人著迷。不過由於天氣的原因,讓我對盧塞恩的印像打了些許折扣。

一下火車,站前就是美麗清澈的盧塞恩湖。

回頭看看,火車站競也似一件藝術品般,佇立在湖邊。沒走幾步,歐洲最古老的木橋-卡佩爾橋就出現在大伙的面前,它上面展現了17世紀的名家繪畫。橋中間的八角形水塔是從前的哨所,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訴說著盧塞恩的歷史。

因為是周末,街道上只能看到中國人開的小店還在營業,並且亮出漢字宣傳,想多掙些中國游客的錢。看來,中國人在哪兒都屬於是勤勞的。

在距離豪夫教堂不遠的地方,我們看到了瑞士最痛的歷史-盧塞恩獅子紀念碑,它是為了紀念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路易十六而戰死的瑞士士兵們而修建的。

盧塞恩的豪夫教堂,是瑞士最重要的古典風格教會建築,即使在教堂如林的這個國家,也占有著獨特的地位。它門口的雕塑好似中國的工筆畫一樣,對細節把握的十分准確。

我們游走到古城深處,看到了長達900米的穆塞格城牆。

這座城牆原本是包圍著整座城市的。

看著這裡對於古代建築的保護以及和現代都市完美的結合,不由得讓我想起北京城市的鋼筋水泥。為什麼我們國家就不能呢?

城市裡的鐘表商店,極盡櫥窗之能事,陳列著瑞士制造的一個個手表品牌。

我看上了一款江詩丹頓,價值18200CHF,和人民幣十幾萬,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實力購買啊???

夜晚,我們抵達了此行的最後一座城市-蘇黎世(也是我的第一站)。在酒店Check in後,我們在尼德爾多夫大街上找起當地有名的Cheese火鍋店。當問到一位中年婦女時,她不知道地址,干脆帶著我們上到一個酒店裡去詢問,直到問清為止。這幾天我們經常是在路邊或車站拿著地圖研究的時候,就有老外上來主動幫忙,實在是熱心,我發誓以後在國內看到外國人問路,我也要上去幫幫忙!

找到Cheese火鍋店後,進去大飽口福。幸虧來得早些,晚到的老外,只能在門口等著,和北京的沸騰魚鄉等類似啊。

2006年1月23日(蘇黎世-北京)

我終於可以有時間白天品味一下蘇黎世了。有人說蘇黎世好像一杯雞尾酒,完美地混合了紐約的新潮和活力,倫敦的古典,柏林的凝重以及巴黎的浪漫,卻又絕對不缺瑞士的本色。這個說法完全正確。

雖然是大城市,蘇黎世還兼具小城市的獨特魅力,街頭還是十分清潔干淨,路邊既有銷售貴重商品的名店,又有很多出售各種紀念品的小店。

這裡是著名的班霍夫大街,據說一般人一輩子也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在這條街上全都可以找到。

本人只看了一會,就發現這和我的階層不太相符,漸漸沒了興趣。到是我的同伴在名店裡買了塊ROLEX手表,讓我跟著也享受了回尊貴的服務。瞧,這不他都樂開花了嗎!

在蘇黎世悠閑地逛了一個上午後,我們終於踏上了回國的班機,該回家了。

別了,瑞士!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我一定要再次回來,那會是在夏天……

今後如果有人讓我形容瑞士,我想到了:

友好的國度,瑞士通過自己十分完善的服務體系向旅游者敞開大門,而在瑞士也隨處可以見到瑞士人友善的微笑;

阿爾卑斯山的國家,那讓人心曠神怡的雪山、深谷已深深留在我的記憶中;

童話的世界,雪山下的村莊讓人置身安徒生的童話之中;

健康的生活,在這裡你會發現世界上最熱愛戶外運動的就是瑞士人;

多語言的和平之國,在一個以四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度裡,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穿梭時空的樂趣;

鐘表的王國,這裡不僅制造著舉世聞名的鐘表,並且將分秒不差、井然有序的鐘表文化已經融會貫通在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富足的國度,不僅僅看到世界知名的銀行,稍稍留意那些老得有些褪色的樓宇,波瀾不興得湖泊,每個人都可以體會到瑞士那並不張揚的富足。

僅在此特別感謝為本次旅游提供支持的北京英帆科貿有限責任公司,

以及提供奧林巴斯C8080數碼相機的穆爽同志!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