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雪中紀行(下)

作者: 憐花凋謝

導讀(三)八點起床。天氣多雲,雪已經停止,但氣溫仍然很低。昨天雖然勞累,但休息一晚後身體狀況恢復得不錯。到小屋裡,不出所料主人也剛起床,早餐煮了面條,另外還拌了點自制的油辣椒,十分可口。臨走時主人送了我一根手杖,並叮嚀我路上小心,到了山頂要記得到蘑菇石旅館她的哥哥那裡報一下平安。九點出發,周圍的景物一片純白,路上的積雪已有五、六釐米高� ...

(三)八點起床。天氣多雲,雪已經停止,但氣溫仍然很低。昨天雖然勞累,但休息一晚後身體狀況恢復得不錯。到小屋裡,不出所料主人也剛起床,早餐煮了面條,另外還拌了點自制的油辣椒,十分可口。臨走時主人送了我一根手杖,並叮嚀我路上小心,到了山頂要記得到蘑菇石旅館她的哥哥那裡報一下平安。九點出發,周圍的景物一片純白,路上的積雪已有五、六釐米高。前行不遠到達護國寺,參觀了這座2002年重建的名寺,紅磚青瓦在雪的掩映下顯得異常別致。離開護國寺來到梵淨山山門的售票點,售票點的小屋門鎖著空無一人,山門口架起了路障。我翻過路障,躲過了這張30元的淡季門票。到棉絮嶺的八公裡基本都是上坡路,非常辛苦,而且由於雪深,鞋很快就濕透了。一路沿著盤旋的公路急行軍,偶爾在路邊的岩石上坐著歇腳。太陽出來了大概半個小時,看到了雲海和繚繞其中的山峰,峰頂有很多積雪,像是拖著長長的白色衣襟。然而過了一會兒,太陽就被厚厚的雲層遮擋住了。十一點半到達棉絮嶺,在商店裡買了瓶水,然後開始登山。公路就到此為止,接下來的是直往山頂的台階路,到山頂的鎮國寺大約是六點五公裡。但是,應該在剛才的商店裡吃點什麼,以致後來在到達山頂前因為積餓喪失體力,而陷於窘境。在棉絮嶺沒作停留,因我想越早到達山頂越好,盡可能於傍晚前從另一側下山,並不打算在山上住宿。十一點四十分出發,在出發點發現 “謹防毒蛇”的管理局告示牌,不解其意,如果真有毒蛇,還是干脆把道路封閉了事。好在眼下正是蛇的冬眠期,應無大礙。踩著石階上山,立刻進入山腹的森林地帶,路很窄,要不斷閃避茂密的樹叢。所有的樹枝上都掛著細膩優美的冰凌,綻放猶如花朵,令人感到無限的魅力,卻又寒氣逼人。石階上的積雪很厚很完整,有時出現一串小動物的腳印,但沒有人的痕跡。看來今天沒有其他人從印江這一側上山,不,也許昨天也沒有。路上見到好幾棵許願樹,密密麻麻纏著紅繩,紅繩上垂掛之物不知被誰拾去,還是被風吹斷了蕩入山谷。到金頂的路要翻越三、四座山脊,雖然都不是很高,卻要反復地上山、下山,出發前旅館主人送我的手杖在這裡派上了用處。但無論如何,早上從護國寺到棉絮嶺已經走了八公裡上坡路,肚裡也已經空空,我累得筋疲力盡,經常在岩石上一歇就是很久,有一次垂下頭合上眼,幾乎進入夢鄉。下午兩點不到,已接近山頂,在一塊褐黃色幾十米高的岩石腳下行走,抬頭可以見到山頂標志的蘑菇石。又行約半小時,兩點二十分終於到達蘑菇石旅館,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旅館主人就是山下金龍賓館那位袁大姐的哥哥,連忙給我泡上熱茶,又煮了碗面條給我吃下去,方才舒暢很多。休息了一個小時,門外有袁大哥捏的一個雪人,在那裡留了影。臨走時袁大哥叫我千萬不要去爬金頂,金頂太陡峭又因為積雪路滑,恐有危險。離開時手表指向三點二十分。山頂上霧很大,十米外不能視物。前行百多米,見到右邊往金頂的岔路,果然十分險峻,依照目前的能見度和我的體力完全無法攀登。於是折向左,經過鎮國寺招待所的兩排平房,走進鎮國寺裡。鎮國寺實際上是座遺址,因大部分建築已坍塌,僧人和重要佛像已經搬走,留下的是一些殘垣斷壁。寺內有一對老年夫婦看守,我在此捐了香火並許下心願。(四)下山的路是筆直向下的近7000台階,首先經過了6600步的金頂招待所。天色昏暗,覺得已是傍晚,不由加快了腳步。在5800步和4800步分別遇到了兩撥都是從深圳來的自助游客,其中的一撥雇佣了挑夫。我看著挑夫擔負著沉重的轎子,在雪中緩慢吃力地邁過一個個台階,心中不由擔心卻又感到陣陣的辛酸。挑夫踩過的台階上雪化得特別快,很滑,我開始連續摔跤,好在都是臀部著地,並無大礙。在摔了第六次後,我學會沿著台階的邊緣走路,那裡的雪沒被踩到。但是,因為走得過快的慣性使我摔了第七次,緊接著的第八次終於把手杖摔了出去。幸運的是,這是最後的一次了。依次經過4500步的回香坪、3600步的大順山莊、3200步的長阪坡,一直在茫茫森林和未融化的雪地中穿行,半山中霧漸漸散去,耳聽著風聲和雪滾落的簌簌聲,那種努力控制步伐、謹慎邁出每步所付出的艱辛猶難忘記。在2400步的鳳宏美食店托老板娘找了輛面的在山下魚坳等我,看了看表已是十七點三十分。來到1000步的食店,已接近谷底,水聲震耳欲聾。台階上積雪減少,我加快了行軍速度,於十八點三十分到達魚坳,已經是困頓不堪。面的司機足足等了我一個小時,連忙驅車離開魚坳,十五分鐘後到達黑灣河。天已漆黑,一見到黑灣河小鎮的燈光,我的心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回憶起當時在雪中登上梵淨山的景像,我想大概不會再有下一次了吧,的確,那一路上的艱辛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裡。然而,沒有親自踏上高山的人終究是無法理解的,那攀登到山脊眺望雲海的舒暢,行走在森林地帶的優美,和登上山頂俯瞰千峰的壯觀。我攀登過很多山,今後也將會繼續攀登。山是我自身的反映,通過不斷地把自己深深地浸入大自然中,才能看到大自然的微妙心靈,也就是我自身的心靈深處。正所謂:“如同從水底撈取石子那樣看清自己的內心深處。”我感覺到了自己對旅途,對新的出發的渴望。(記於2006年4月3—5日)



(雪道)



(雪道)



(冰凌樹)



(石塔)


精選遊記: 銅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