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五一超值自由行---泉州篇

作者: jesusxinn

導讀途中篇經過漫長的旅行,熄燈入夜的列車駛入福建省境內,從窗外望去,蜿蜒的盤山公路被偶爾駛過的汽車照亮,山腳下民居的星點燈光緩緩地挪過,想必是在武夷山脈穿梭,冷峻的山脈伴我入眠......第二天一早,張開惺忪的雙眼,隨意地向窗外望去,驀的清醒過來,列車幾十米之下,奔騰的龍江水與鐵路平行著曲折前行,一同平行的還有高聳的綿延山脈,由於河床的落差,� ...

途中篇經過漫長的旅行,熄燈入夜的列車駛入福建省境內,從窗外望去,蜿蜒的盤山公路被偶爾駛過的汽車照亮,山腳下民居的星點燈光緩緩地挪過,想必是在武夷山脈穿梭,冷峻的山脈伴我入眠......第二天一早,張開惺忪的雙眼,隨意地向窗外望去,驀的清醒過來,列車幾十米之下,奔騰的龍江水與鐵路平行著曲折前行,一同平行的還有高聳的綿延山脈,由於河床的落差,江水時不時地形成一屏屏小瀑布,雖然是封閉的列車,但耳邊仿佛想起了嘩嘩的流水聲。列車穿梭於山間的景致在北行的列車早已見過,而與大河相伴的卻是頭回見到,難怪同行的旅人興奮得拿出相機拍個不停,我沒有那個功夫,還是讓自己好好的感受吧。泉州篇正午12:00,行使了27個小時的列車正點停靠廈門車站(硬臥下鋪¥301),照例給上海到廈門的車牌和月台來個特寫,廈門火車站和任何地方的沒有區別,空氣混濁、雜亂不堪,乘上33路來到松柏車站,買了13:40往泉州的車票(高級大巴,帶衛生間,33元/張),本次旅行的第一站,泉州,15:00,呈現在了眼前。泉州的第一印像便是摩托,滿大街的都是載客的摩托車來往穿行,倒也便宜,2-3元起步,10元可以送你到郊區了。當然不會急著讓他載我,因為車站對面就是溫陵南路,那裡遍地都是便宜的旅館。隨便找了一家,一問,20/晚,二問,原來既不帶衛生間也沒有浴室,再問,得知帶衛浴的40/晚,大大低於我的心理價位,於是提出先看房間,房間倒也干淨,設施齊全,於是照單全收。傍晚時分,沿著中山路天後路民政路一路逛到塗門街,泉州的中心城區很獨特,沿街全是整片整片的閩南風格建築---騎樓,其中好些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築,即使是新建,也是完全按照騎樓的樣式建造,使整個城區的建築風格趨於統一,再加上遍布於其中的各教派寺廟:佛教的開元寺,伊斯蘭教清靜寺,媽祖天後宮,道教通淮關岳廟和孔廟府文廟,形成獨有的古城文化。騎樓最為明顯的特征有二,一是紅磚牆,即牆是用紅色的磚頭砌成,形成了閩南特有的“紅磚文化”,二是沿街為柱廊式,樓有二三四層高低落差,樓樓相連,形成長廊,沿街行走,即使廊外艷陽高照或傾盆大雨,廊內都不會受到影響,商人可以繼續開店設攤經商,路人亦可閑情逸致,信步其下。事後了解到騎樓有著多種樣式和淵源的文化,更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入夜,迷人的泉州夜景再次令我感到振奮。位於塗門街的關岳廟(免門票),主要祭祀關羽和岳飛,整個廟宇被各色燈光裝扮,顯得富麗堂皇;紅磚青瓦飛檐翹角,綠色的飛龍架於屋頂,屋檐下精美的木雕,正殿門前關羽岳飛的彩色塑像,將色彩艷麗的閩南傳統古建築完美呈現。夜裡,這裡仍然香火很旺。香爐就置於街旁,一位老者面朝塗門街跪於香爐前,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致。向前不遠即到中國十大寺廟之一的清靜寺,這裡的燈光設置與關岳廟形成極大反差,單色的黃色燈光從內向外丈量這個拱形門樓,顯出清靜寺的肅穆與寧靜,宏偉與大氣。再往前即到網友推薦的好成才牛排館,今天的晚餐就是泉州的特色牛肉羹(3元)和紅燒牛排(7元),牛肉羹就像是一碗泡在油水裡的牛肉,喝羹好像在喝油,但並不太膩,牛肉的味道也恰到好處。牛排,准確說是牛排骨,是一大塊連骨的牛肉,味道都燉進去了,十足;配上另一個特色--泉州鹹飯(1元/碗),真是喝足油水。飯前甜點是天後路上的石化膏(2元/碗),具體是什麼不得而知,但成絲狀,口感像果凍。吃飽喝足來到泉州夜晚最熱鬧的地方--府文廟,廟前廣場真是好不熱鬧,這邊是快樂泉州才藝大比拼的表演舞台,那邊是泉州南音研究社的專場演出,南音是閩南特有的民間鄉土音樂,就像是泉州的地方戲劇,用方言演唱,配以傳統民族樂器,可惜完全聽不懂,帶著好奇心,坐下來細細的欣賞了半小時,我想,我永遠也不會愛上這種藝術。第二天一早,乘19路直奔泉州郊外的洛陽橋,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門票3元)。到了現場,才明顯地看出今天的洛陽橋是政府後來重修的,因此除了建築風貌被完整保留外,已沒有古橋的風韻。洛陽橋確實非常有特色,因為它采用了創造性的橋基---筏型基礎(引用: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著橋梁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其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采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減少江水對橋墩的巨大衝擊)。而今的洛陽江也難見當時“水闊五裡,波濤滾滾”的勝狀,河水幾乎干涸,人們在河底的淤泥上種植了紅樹林,風光倒也獨到。橋的另一頭即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的巨大石雕像,正是他主持修建了洛陽橋。看完東北的洛陽橋,19路轉10路趕往西北郊外的清源山,瞻仰我國道教史上的鼻祖老君造像(門票15),它是一尊刻於宋代的老子坐像石雕,有五米多高,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精神奕奕,神采飛揚。出於對道教的尊重,我並沒有攀上老君的身體,也沒有撫摸,只是瞻仰;事實上,也沒有人這麼干。關於老君岩有太多的誇贊,這也說明了我國道教的興盛。攀山路直上,偶遇崖邊一巨石,攀至其上,泉州風光一覽無余,置於山林之間,懸崖之上,空氣清新,微風習來,醉於泉城景致,自然之中。下午從老君岩乘601路旅游專線來到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開元寺(門票10元,是一張磁卡),寺院確實非常宏大,是我到過的最大的寺院了,也許是對佛教本身就已麻木,因此對於大殿的景仰也僅限於匆匆而過,而其他各殿也只是一瞥了事。院落內的兩座石塔是此行的目的也是最大的收獲,在寺院的東西兩側坐落著兩座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有四五十米高。最絕的就是它是用石頭建造的,而非木制或磚制,令人感到新奇的同時也佩服起古人的建造能力,蹭導游說(即跟著旅游團蹭聽導游的解說),兩塔前後經十年才完工,至於像征、標志、偉大、創造等詞彙更是不絕於耳。寺內還有一個博物館(門票2元),展出了在泉州海灘打撈的宋代木船,巨大的木船標本幾乎占據了整個展廳,可謂壯觀,緩慢的圍著船身品看,腦中居然浮現出加勒比海盜中經常出現的古戰船的英姿。離開開元寺14路公交,到達昨晚來過的清靜寺(門票3元),它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築形式建造的,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來到門前,天公很配合的下起淅瀝小雨,細雨中清靜寺由青、白崗石砌疊而成的穹形尖拱高大門樓,愈加表現出伊斯蘭教的聖潔與清淨。門樓上還刻著阿拉伯文的浮雕石刻,記錄了清淨寺的歷史。奉天壇的四壁上刻滿了阿拉伯文的石刻《古蘭經》,壇中矗立著多個石柱,它支撐的巨大圓頂早已坍塌,於是很有殘敗古跡的味道。往裡走即到小禮拜堂,老實說,自己對於伊斯蘭教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至於禮拜堂更是頭回見到,這裡頗似北京的四合院,禮拜堂是不准隨意進入的,堂內地上鋪著地毯,設施很簡單,一切都顯得嚴肅而潔淨,堂內沒有供奉的神靈偶像,原來伊斯蘭教相信真主無處不在,只要面向聖地麥加的方向祈禱,同樣能獲得安拉的祝福。從清靜寺步行15分鐘,來到福建省內最大的媽祖神廟---天後宮(免門票),媽祖一生與人為善,精通醫藥治病救人,還能引導他人避凶趨吉,雖然是民間信仰,卻引得歷代朝廷重視,元明兩朝奉其天妃,到清代,更是奉為天後,可見媽祖信仰在在我國南部的興盛。雖已是下午四點,但天後宮門前依然排滿了旅游大巴,宮內更是人聲鼎沸,導游多到真是不想聽都不行的地步。確實,媽祖對多數游客來說都是新鮮的,陌生的。媽祖廟與佛教道教寺廟的不同一是在於其進門即是一個方形戲台,還能在廟裡唱戲,沒想到沒想到。二是大殿內供奉的是媽祖神像,左右供奉海神,而非奉佛祖菩薩和羅漢。至於整體的建築風格和雕花雕像,鐘樓鼓樓等則與傳統寺廟極為相似,其中龍柱的雕刻甚為精致細膩,大大吸引了我的眼球。邊走邊看,泉州天後宮內除了保存較完整的大殿、後殿等古建築外,近年來又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鐘鼓樓、東西長廊、梳妝樓等多處建築,非常符合傳統媽祖廟規制,在宮門外再次駐足後,前往幾十米外的李贄故居(門票3元),接著去了承天寺,狀元街,元妙觀(均免門票)---在那裡聽到了道觀的道士誦經,咿咿呀呀哼哼唧唧,不能理解。簡單逛了泉州的商業街,發覺泉州的商業非常發達,整個市中心區的每條馬路仿佛都是商業街,只是小商業經濟,大的百貨商場確很少見。晚餐點當地的特色---酸菜面,面條筋道,酸菜酸味十足,很開胃,配上加料鴨血大腸和貢丸,就上當地名點---綠豆餅,又是一頓不像正餐的正餐。晚上因為過於疲憊,沒有再逛夜市,回到旅館,回味這兩天的泉行經歷,可謂是一次宗教之旅,歷史文化之旅,雖然並非文人騷客,歷史學家,無法完全領略其中奧妙,但卻也讓我長了見識,是一次理性到感性的回歸。

注1:此次7天的旅行泉州吃住游行總開銷¥256,廈門總開銷¥363,加上來回車費¥301+¥25訂票費+¥291=¥617,總計為¥1236,確實非常超值吧?注2:福建旅行照片請訪問http://***/jesusxin/原始大圖照片請訪問http://photo.***/photos/jesusxin/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