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街拍泉州古城(三)

作者: 愛染橋

導讀中心——後城、八卦溝、塗門街 泉州古城的地理中心在西街和東街交彙的鐘樓,而古城的人文中心卻是以泉州府文廟為中心、約1平方公裡左右的區域,這一地區被稱為“中心”。 中心是泉州古城千年文脈的所在地,在泉州這座重商風氣濃厚的城市,依然在城市中心保存著完整的人文脈絡,千年不變,實在是一個奇跡。距離文廟百米之外,有全國最早的清真寺——清淨寺;距� ...

中心——後城、八卦溝、塗門街
泉州古城的地理中心在西街和東街交彙的鐘樓,而古城的人文中心卻是以泉州府文廟為中心、約1平方公裡左右的區域,這一地區被稱為“中心”。

中心是泉州古城千年文脈的所在地,在泉州這座重商風氣濃厚的城市,依然在城市中心保存著完整的人文脈絡,千年不變,實在是一個奇跡。距離文廟百米之外,有全國最早的清真寺——清淨寺;距離清真寺僅幾步之遙,就是香火極旺的關帝廟;而就在清淨寺和關帝廟之間,竟然還藏著一座不起眼的民居,曾是錫蘭王子及其後裔在泉州的居所。如今,錫蘭王子駐留泉州的故事早已遠去,其後裔已經散落在泉州各地,這間大厝也淪為兜售香燭紙錢的地方,只是留傳千年的文脈依稀還在。

在文廟的南面,是一條只有100米左右的街巷,名後城,因在唐羅城城牆後得名。街巷雖短,卻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列入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顯然是擁有其獨特的價值。由於緊靠文廟,後城深得古城千年文脈的浸染,在氣質上與其他古街巷也有所不同。這裡的民居尤為方正、整齊,儒家氣息濃厚,雖已不甚完好,但仍可從現存的格局上窺見一斑。此外,後城還是泉州城裡祠堂最集中的地區。閩南地區由於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普遍重視宗親關系,因此特別喜歡建造祠堂。全閩南祠堂最多的地方在泉州,泉州祠堂最多的地方在後城。

緊靠後城的地方,有一條看起來並不寬闊的溝渠。這條溝渠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最初是唐羅城的護城河,隨著古城向外逐步擴張,宋代以後被圈入城內,成為城內重要的排水渠道——八卦溝,直到今天仍在發揮城市排水的功能。原先在八卦溝的東出口處建有一座塗門水關,卻在上世紀末的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在中國的城市改造中,歷史古跡被破壞的例子屢見不鮮,算得上“中國特色”了。

交通:

1、文廟位於中山路塗門街口,周圍是繁華的商業區。沿塗門街東行100米左右到清淨寺、關帝廟,中間有個賣香燭紙錢的閩南大厝,就是錫蘭王子及其後裔的居所——世家厝。

2、文廟廣場前有一條小巷,就是後城,沿後城、八卦溝一路東行也可到清淨寺、關帝廟。

門票:文廟、清淨寺3元,其他景點免費

城東——新府口、鎮撫巷、承天巷

泉州古城以中山路為界,可以分為城東和城西。城西的街巷數量更多、更密,彎彎曲曲如同迷宮,而城東的街巷則相對比較規整,以東西-南北向為主,街巷裡有不少古民居。在鎮撫巷裡有一座“司馬第”——黃宗漢故居。從外觀上看,至少有3進院落,有相當規模,只是大門緊閉,應該還有人在此居住。黃宗漢故居對面,是一座西洋式的華僑小洋樓。傳統的閩南大厝與西式洋樓就這樣隔街相望,恐怕也只有在泉州古城才能見到這樣的景致吧。

城東是泉州城裡道觀和寺廟相對集中的地方,規模比城南的神廟要大得多。其中,位於新府口的元妙觀是泉州城裡規模最大的道觀。承天巷口的承天寺,有“閩南巨剎”之稱,規模宏大、僧侶眾多,在當地很有名氣。在城東北一帶還有始建於宋代的古剎崇福寺。眾多的道觀、寺廟,為泉州古城增添了濃厚的宗教氣息。

在承天巷口我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崇陽門樓遺址”,原來這裡曾是唐泉州子城的東門,只是如今已無跡可尋,空留一塊石碑。

交通:

1、新府口、鎮撫巷、承天巷均在中山路東面,從鐘樓出發沿中山路依次可到新府口、鎮撫巷和承天巷。

2、承天寺位於南俊路承天巷口,由中山路口穿過承天巷即到。

門票:全部免費

中山路上的泮宮,裡面是文廟



泉州古城千年文脈的中心——文廟



後城的古民居,方正、整齊,儒家氣息濃厚



後城是泉州城裡祠堂最集中的地區



百源川池



歷經千年的排水系統——八卦溝



全國最早的清真寺——清淨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



“閩南巨剎”承天寺



承天巷古民居



承天巷口的“崇陽門樓遺址”碑,曾是唐泉州子城的東門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