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行之九

作者: 徐EL

導讀離開婺源的前一天晚上,我和詹老伯----我們婺源之行的房主,聊了很久,直到深夜,許是因為我們要離開了,心裡裝滿了淡淡的憂傷。雖然那幾天我們總是早出晚歸,平時也只是和詹老伯一家打聲招呼問個好,但是,就是這樣平淡普通的問候,卻浸透了他們一家,對待我們如同兒女般的關照和友善,使我對這塊美麗神奇的,充滿文化底蘊的土地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和依戀。久久� ...

離開婺源的前一天晚上,我和詹老伯----我們婺源之行的房主,聊了很久,直到深夜,許是因為我們要離開了,心裡裝滿了淡淡的憂傷。雖然那幾天我們總是早出晚歸,平時也只是和詹老伯一家打聲招呼問個好,但是,就是這樣平淡普通的問候,卻浸透了他們一家,對待我們如同兒女般的關照和友善,使我對這塊美麗神奇的,充滿文化底蘊的土地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和依戀。久久地,我無法入睡,萬千思緒編織成離別的網,仿佛要將美好的回憶一同帶走。

我還記得,那滿眼望去連綿不絕的青山,到處是錯落有致的梯田。那是人類與自然環境抗爭的明證,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歷史不斷延續的記錄。在低矮蔥郁的茶樹林裡,依稀可見頂著烈日,彎腰采茶的村民們,從這些普通人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們從未放棄的對生活的追求和執著。那清澈見底,汩汩湧動的流水,是婺源人祖祖輩輩的生活依靠,是他們連接各個村舍的疏紐,也確實是帶給他們生活力量的源泉。而如今,婺源人在堅定地改變自己的命運,在飛速地學習外來的新事物,他們願意以友好的微笑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來客,傾聽對婺源建設有幫助的想法和主意,願意以他們的不懈努力和實干,呈現給我們一個充滿生機的、進步的、發展的婺源。我們要衷心祈禱他們的期望,會得到上天的庇佑,祝福婺源人的道路越走越寬,生活越來越好。

還記得,彩虹橋邊那巨大的水利裝置,通過轉軸和齒輪的作用,利用水能,來磨面和舂米,並且可同時完成幾項工序。由此可見,明清時代的農業已有許多先進的耕作方式。中國人自古走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能與自然和諧的共存是他們畢生的追求和向往。

我記得,虹關那棵著名的大樟樹,歷時三百年,依然蒼勁有力,風采不凡,主干粗壯挺拔,巨枝舒展向上,枝葉繁茂連天,深深扎根於土地,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仿佛振臂高呼的巨人,守護著村落的和平與安寧。村民們習慣了聚集在大樟樹下,享受蔭涼,習風聊天,也不忘搬出一些所謂的古董字畫和書拓來吸引游人的眼光和興趣。

還有那浙源的龍天塔,有7層之高,每層開有6扇小窗,我和隊長、還有小哈都興致勃勃地登高遠望,拾階而上,每一扇窗子,都為我們呈現一幅精致優美的風景畫,是人為的取景所無法達到的,“秀水環山”、“山霧嵐藹”、“古村青山”、“裊裊炊煙”、“參天古木”、“斜陽稻田”、“野渡橫舟”、“浣紗溪邊”、“群鴨戲水”、“平步水堰”……要不是光線不夠,我真想拍攝下所有的濃縮的圖畫,那將是多麼美麗啊!攝影是需要技巧的一門藝術,但是首先需要從生活中去發現,找不到合適的構圖或者素材,攝影是無法表現它無窮的魅力的。所以,如果我能有幸捕捉到特別的鏡頭,那真的是上帝的眷顧和恩賜,讓它們在特定的時候和地方被我發現了。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事情,婺源人的家墓安放在北山坡上,與自家的坐南朝北的屋舍,遙遙相對而立,是親人對逝者的牽掛和思念吧。墳墓的外觀是仿效婺源村落依山傍水的特點建造的,中間是灰白色的墓碑,有的加以檐角裝飾,遠看外圍還築有環繞的水道,下雨的時候可以有助於排水。因為本人好奇,這是向當地人考問了解的,但畢竟不是專家的意見,僅供各位驢友參考。

在婺源的最後一站是延村,“延”字,像征著延續,延展和延伸,從當年徽商遷居此地時命名至今,希望後代子孫繁衍,財運延達,繁榮昌盛,有著深遠的意義。這裡又有“富而不貴”的傳統,所以門庭並不外顯,但屋內卻有難得一見的珍貴的石雕和木雕,何其精美絕倫,何其細致入微。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在城裡做事,只有老人和小孩子留守在村中。在那裡,我無意中親耳聽到一段長輩對小孩子的訓教:“你以後長大了,上班做事要聽老板的話,因為他給發你工資……”哇,果然是世代經商的教導,和其他的村落不大一樣。居住在破落的白牆灰瓦下,婺源人的意識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落後和守舊。

對了,婺源博物館是一個本人極力推薦的地方。位於紫陽鎮西隅儒學山上,博物館為殿宇式三層建築,有展廳6間。館藏文物甚豐,有陶瓷器、銅鐵器、玉器、漆器、金銀器、牙骨和竹木雕刻、古硯、徽墨、印章、字畫、刺繡等近萬件,以唐宋名硯、兩宋瓷器、明清字畫和古代工藝品見優。不少為國家一、二級珍品,如明代百花金蓮掌燈炬、翡翠鰲魚佩、犀牛角杯;明代董其昌《溪山行旅圖》、及祝枝山、文征明、馮夢龍等名人的書法真跡。每隔三個月,展品就會有部分更換,這次我們看到有一幅《百猴圖》,神態各異,姿態傳神,我還饒有興趣地數了一下,確實有一百只,數到最後,是一只躲在母猴懷裡,探出半個鬼臉的小猴子。參觀婺源博物館,就像是解讀婺源的文化歷史和民俗傳統,加深了解,收益匪淺!

我更感謝我們婺源之行的成員們,朝夕相處的5天裡,相互扶持,相互關心,相互照顧,表現出真正的團隊精神和協作共進。

說不完,道不盡的婺源啊,終於要離開你了。我久久不願睡去,是因為不忍與你揮手告別。但是我終究是要走的,因為本不屬於這裡的我,只是一個對你仰幕已久的游客。盡管對詹老伯說,以後還會再見,但是心裡明白,也許這一生再也不會見到了。想到這裡,我忽然哽咽了,淚水濕潤了我的雙眼,好像從小到大,離開一個短暫停留的地方,還是第一次哭。我好像是一個天真的幸運的孩子,總是得到上帝的恩寵,無論我到哪裡,都會遇到關心我、鼓勵我、指引我、幫助我的人。在此,真誠地感謝大家,無論有沒有重逢的機會,我都為你們祝福和祈禱!

別了,婺源!我深深熱愛和眷戀的土地!

很抱歉,寫了這麼久,婺源行游記到此終於結束了。

下面是James Cooper小說中的詩句,獻給所有熱愛旅游,熱愛攝影,熱愛生活的朋友們:

荒蕪人徑的森林中自有樂趣,

寂寞凄涼的湖畔也令人陶醉,

大海之濱另有一個恬靜的世界,

無人打攪我傾聽海濤的樂聲。

在我和大自然的接觸中,

我忘卻了我的過去和未來,

而與宇宙合而為一,

我的感覺永遠不能表達,

但卻根本無法隱瞞。

於2001年8月5日晚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