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行吟

作者: 愛若干

導讀元昊兄/我來了//日/繞陵一匝//夜/繞陵一匝//元昊兄/我去也//2003/7/20(愛若干《西夏王陵》)要開始了/誦經之後的馬隊沾滿鮮血/我站著,手裡的青磚落下局部的黑暗/是的,我們不應該去歌頌這種孤獨(阿爾《西夏王陵》)一“非典”之後的第一次遠行便是到“塞外江南”——寧夏。適逢《銀川晚報》十五周年社慶,應其邀約,我與芒克、黑大春、祁國、蘇非舒等詩人相繼趕往� ...

元昊兄/我來了//日/繞陵一匝//夜/繞陵一匝//元昊兄/我去也//2003/7/20(愛若干《西夏王陵》)要開始了/誦經之後的馬隊沾滿鮮血/我站著,手裡的青磚落下局部的黑暗/是的,我們不應該去歌頌這種孤獨(阿爾《西夏王陵》)一“非典”之後的第一次遠行便是到“塞外江南”——寧夏。適逢《銀川晚報》十五周年社慶,應其邀約,我與芒克、黑大春、祁國、蘇非舒等詩人相繼趕往銀川。177次列車上,寧夏農林科學院的孫尚賢老先生跟我說,銀川舊城很小,以前僅兩條大街,俗語說:一個公園兩只猴,一個警察看兩頭。孫老先生還說,別看銀川經濟不算發達,但銀川人穿著時尚,故銀川還有“小上海”之稱。聽說銀川舊城獨具伊斯蘭風韻,但我只逛了銀川新城緊鄰鼓樓的步行街,果然應有盡有。好友張濤領著我們吃了一碗寧夏吳忠正宗的羊雜碎,辣得很,裡面還摻有面類的東東,和北京白奎老號淡淡的味道大不同,我有點不習慣。二一路滿懷憧憬,沿著寬廣的六車道馬路,我們奔赴西夏王陵,行至銀川市以西約30公裡處,遠遠地,我望見了賀蘭山下那一堆堆“頭枕青山,腳依黃河”的墳塋。當我和黑大春走近3號陵——泰陵時,陵內那種氤氳之氣油然而生。大春乃有神論者,他常提及墨子的“兼愛、非攻”、“鬼神之有”論,是故每到聖地,必敬神事鬼,至此尤是。但見他獨自繞陵一圈,若有所思,若有所念。我也繞陵一匝,心存敬畏。想像著900多年前王陵是一座何等堂皇壯觀的陵塔,而今卻也是黃土一堆。當年那個“性雄毅,多大略”、慷慨悲壯、桀驁不馴、另類、禿發的李元昊真就長眠於此嗎?當年那個“性凶鷙,多猜忌”、廢妻奪媳,被兒子削鼻而亡若哈密蚩的李元昊就長眠於此嗎?當年那個英武善戰,於好水川大敗宋軍,讓在邊塞督戰的範仲淹遭貶的李元昊就長眠於此嗎?王陵外形酷似佛塔,陵園的建築物與陵台的表面都裝飾有赭紅色,令人遙想其當年的恢宏氣勢。陵區出土的男、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女像碑座雙乳豐腴作跪狀,形像逼真、手法一絕、意境深沉、千古罕有。有人說是石座,有人說是祭床,不一而足。我還買了一塊用賀蘭山石雕刻的女像石座以為紀念。 是夜,十數詩者旋聚陵下,或祭或禱,或吟或誦,或歌或舞,或狂或嘯。陵墓森森,明月浩浩。當塤聲起時,鴉雀無言。蘇武牧羊,家國難尋;陽關三疊,不見故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三風雨西夏,黨項悲歌。公元1038年,黨項族拓撥氏李元昊(李姓為唐朝所賜,宋朝曾賜其趙姓。李元昊自己命姓為“嵬名氏”)在其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兩代夯實起來的基礎上建立夏王朝,史稱西夏。統治著今寧夏、甘肅、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廣大地區,形成了與宋 、遼三足鼎立的局面,號稱宋代三國。1102年,宋徽宗趙佶起用蔡京為相,蔡京便與大宦官童貫等結為死黨,內壓舊臣,外武邀功。1105年,宋出兵圍攻西夏銀州,韓世忠大敗夏軍於米脂,銀州淪陷。後宋廢銀州為銀川城,同意與夏議和。夏崇宗乾順時,由於依附大金,得以不斷拓展疆域達到其建國以來所未有。夏襄宗安全篡位後,改變長期與金盟好的政策,轉附日漸強盛的蒙古,夏對金進行了長達十余年的戰爭。此時,蒙古迅速崛起,更加緊南下侵擾,導致了西夏的衰落與滅亡。自1205年起,蒙古數征西夏,1227年5月,成吉思汗在征夏途中避暑於六盤山,6月,夏末主走投無路,只得遣使向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7月,大汗在甘肅得重病,立下遺囑:死後秘不發喪,待夏主投降時,實行屠城。就這樣,建國189年的西夏國及其文化便在一夜之間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西夏王陵、承天寺塔等為數不多的遺址,等待後人的揭秘。由於西夏亡國時慘遭蒙古軍的塗炭,文獻散佚。雖有耶律楚材收取部分檔案文籍,但元代脫脫纂修宋遼金三史,而西夏史卻付之闕如,西夏歷史逐漸湮沒。晚清民國初雖有《西夏紀事本末》、《西夏書事》、《西夏事略》及《西夏紀》等著作問世,但大多抄輯舊籍,鮮有新獲;所以,要想窺見西夏史,考古資料尤顯重要。清末,俄人科茲洛夫在黑水城遺址盜掘大批西夏經卷、文書、繪畫、服飾;民初,在甘肅武威又發現了西夏文、漢文合璧的《重修涼州護國寺感應塔碑》,西夏文化漸為世人所識。若要更清晰地了解西夏的歷史文化,西夏王陵無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假設夏襄宗執行先輩的政策,和金擾宋抗蒙的話,那麼西夏史會不會仍將延續?如果夏末主再負隅抵抗蒙古大軍數月,那麼西夏會不會就幸免滅頂之災?然而,一切似乎是天意,天意如此,大勢所趨,蒙古人的時代不可抗拒地到來了。四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9座西夏帝王陵園和260多座王公貴戚的陪葬墓一覽無余。這片博大雄渾的陵園建築遺跡被日本游客稱為“東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衝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便是這座殘高23米的泰陵,這座夯土堆狀如窩頭。陵塔八角七層,上有殘瓦堆砌。有學者考證,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七層的實心密檐塔。 但塔式建築緣何立於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清楚。大凡帝王陵墓均建築在其陵園的中軸線上,以示正統,至於泰陵為何建在偏離陵園中軸線的西北位置,更是爭議頗多,難道真如所說李元昊是因為獨具謙遜美德而退避一隅?也有人說元昊為尊西夏敬神風俗,故把中心線的位置讓給了神,偏西是為了更接近佛教說雲之西方極樂世界。五參觀鎮北堡西北影視城後,又去賀蘭山看岩畫。那日傍晚,我與大春踱步於賀蘭山谷,看山巔岩羊探首,聽山腳溪水潺潺。我突然想起詩人多多的《阿姆斯特丹的河流》,我對大春說:“哪天我們去荷蘭找多多吧,去看看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大春欣然。賀蘭山位於寧夏北部,山勢如駿馬,是寧夏北部的天然屏障,它不僅減緩西伯利亞寒流南侵,還阻斷了騰格裡沙漠東移。南部的六盤山脈跨越陝、甘、寧三省區,亦為南北走向,是涇河與渭河的分水嶺,因山路曲折,古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稱六盤山。岳飛一曲《滿江紅》讓賀蘭山名傳後世,毛澤東一首《清平樂 六盤山》使六盤山聲名鵲起。我在賀蘭山下踱步,想那岳鵬舉並未到過西夏,卻信誓旦旦要“踏破賀蘭山缺”。更想那毛澤東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長城竟是在那六盤山上。賀蘭山岩畫是曾經活動在賀蘭山地區的古代游牧民族遺留下來的一種岩刻藝術,時間跨越上千年。這些岩畫真實生動地描繪了大量的動物造型以及人類勞動、交媾等場面,再現了賀蘭山地區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賀蘭山岩畫的代表作為《太陽神》。1997年,賀蘭山岩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畫委員會列為非正式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在“賀蘭山岩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賀蘭山岩畫優勢明顯,但保護工作還要加強,同時學術研究方面設計還沒有達到一定深度和廣度,在國際上還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六驅車進入寧夏靈武縣境。抬眼望去,長城猶如一條匍匐在沙丘上的巨龍,透迤西下,消失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之中。這裡接近鄂爾多斯台地的南部邊緣。在長城西南、與長城並行的水洞溝北面的一處斷崖,就是舉世聞名的寧夏古人類文化發祥地——水洞溝遺址。水洞溝遺址是我國三個最著名的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之一,是黃河上游唯一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距今達三、四萬年,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現存主要資源是水洞溝舊石器文化遺址、明長城、明代古堡紅山堡等。水洞溝遺址,是遠古人類生活繁衍,同自然界搏鬥的歷史見證。它以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考古資料,向人們展示了距今3萬年前“寧夏人”是怎樣生存的一幅生動的畫卷。3萬年以前的水洞溝,並不是今天所看到的荒漠,干涸的河床,礫石沙丘遍布的不毛之地。那時的自然景觀近似現在的熱帶地區,有寬闊的湖泊,綠色的湖水蕩漾著粼粼的波光。岸邊有一簇簇低矮的灌木,豐茂的水草叢中巨大的犀牛、野馬、原始牛和活潑的羚羊正悠閑自得地啃食嫩葉。遠處的沙漠上,成群的駝鳥嬉戲於沙丘之間。這裡氣候溫暖濕潤,為古人類生存提供了優良的環境。災難突然降臨了,連綿的暴雨使湖水驟然上漲,湖水和河流淤積的泥沙把這裡的一切深深地掩埋下來。又不知經歷了多少年,洪水所帶來的沉積物越積越厚,以至填塞了整個湖泊。然而,在它上游的一條小河卻不願停息,終年流淌。每當洪水泛濫時,巨大的能量將這淹沒的湖泊衝刷出一條深溝。今天看到的水洞溝遺址,正是在一條小河北側高約8米的斷崖上。1923年,法國神父、古生物學家德日進來到水洞溝開始發掘,並首先在國外公布了這一發現。新中國建立後,許多學者、科學家來此進行考察。著名的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斐文中、賈蘭坡先生,曾三次到水洞溝考察發掘。在水洞溝遺址工作的李文忠帶領下,我們一路參觀,在斷崖的下部,還能發現一些石器、石片、骨骼和灰燼。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已被列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常有科學工作者和國內外慕名前來的旅游者考察參觀。令人擔憂的是,這裡行之有效的文物保護措施與合理的旅游開發規劃尚未健全起來。李文忠等數位工作人員在此艱守,非常辛苦,常常與破壞文物的人作鬥爭。我以為,如果水洞溝遺址旅游條件不成熟,就不應對外開放。比如北京最近出台新政策《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凡沒有定為旅游景點的“野長城”不能再隨便爬了。該辦法中涉及的長城,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長城主體和與長城主體有關的城堡、關隘、烽火台、敵樓等附屬建築及其他相關文物。管理辦法規定,禁止攀登以及組織游覽未批准為參觀游覽場所的長城。另外,還將嚴控利用長城拍攝電影、電視和舉辦大型活動。要舉行大型活動需向北京市公安局大型活動管理處審批,拍電影電視劇需向市文物部門審批。距水洞溝舊石器文化遺址4公裡之遙便是紅山堡。據史載,紅山堡,因土色發紅,冠其名。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修築,土城為正方形,土築城垣,有甕城,門自南開。牆高8米,頂寬4米,底寬7米。歷經300余年,遂成遺跡。1960年,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曾進行過考察,並於1961年7月18日在《光明日報》發表《紅山堡》一文。 在紅山堡內,我和鄉土詩人張聯還發現了一些明代的清花瓷殘片,以及一些古陶殘片、鐵器,李文忠還撿拾到一塊雕刻有異族風情的石塊。偌大的堡內,依然可見當年屯兵時的遺跡。不可想像,數百年前邊塞疆場是何等的恢宏與慘烈。七就要走了,我和大春向站台上的平原、水塵、蘇勇、紅梅道別。揮一揮手,卻揮不去西夏的一片雲彩;再揮一揮手,竟帶走了寧夏那一片片欲燃的小沙漠。小貼士寧夏風味小吃 燴羊雜碎 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制作,以吳忠市的制作獨特、歷史悠久而素負盛名,故又稱吳忠風味羊雜碎。1994年5月曾被評為“全國清真名牌風味食品”。 爆炒羊羔肉 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制作,尤以平羅的制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 手抓羊肉 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制作,尤以吳忠市制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制作歷史,故又稱吳忠手抓羊肉。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歷。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也可作為大菜上桌。 另外還有蒸羊羔肉、粉湯水餃、燕面揉揉、燴小吃、八寶飯、炒糊餑、粉湯彩餃、釀皮、黃酒、鍋盔、臊子面、紅燒牛肉。



(西夏王陵)


精選遊記: 銀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