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川西游程簡記之玉龍雪山

作者: 王在田

導讀6月20日:麗江——東巴神園——玉龍雪山——犛牛坪——白水河——麗江八點出發,我們首先去的地方是東巴神園。 東巴神園是配合旅游業起的名字,事實上就是納西族的神壇,納西人在此舉行祭祀儀式以祈求天神保佑。神園背靠聖潔的玉龍雪山,俯瞰遠處的“麗江壩子”,的確是風水極佳。古代的東巴們實在有眼光,選中這塊好地方作為人間與天堂的連接點,想必納西先民 ...

6月20日:麗江——東巴神園——玉龍雪山——犛牛坪——白水河——麗江八點出發,我們首先去的地方是東巴神園。

東巴神園是配合旅游業起的名字,事實上就是納西族的神壇,納西人在此舉行祭祀儀式以祈求天神保佑。神園背靠聖潔的玉龍雪山,俯瞰遠處的“麗江壩子”,的確是風水極佳。古代的東巴們實在有眼光,選中這塊好地方作為人間與天堂的連接點,想必納西先民往這裡一跪,就一定會折服於雪山聖神的偉大,看透人間俗世的渺小,而徹底地虔誠皈依於東巴教吧。

東巴神園的建築其實相當簡單:左右兩條木制甬道,長約一百五十米,通向遠處的東巴教主神木雕;甬道中間是一幅長長的畫卷描述天堂、人間、地獄的生活,甬道兩邊則散布著許多木雕,左邊的是妖魔,右邊的是神仙。

甬道入口處豎著幾根木樁,木樁上有雕刻花紋,並通過頂部的雕刻展現生殖崇拜,可以看出有雌雄之分,上甬道是左上右下,一邊走一邊欣賞旁邊的畫卷。長卷分成天堂、人間、地獄三個部分,首先經過的是地獄,最後走過天堂就可以走完甬道看到主神了。每當交界之處,甬道上都會出現一道架得很低的梁,必須低頭方能穿過,可能是表示無論投胎轉世還是羽化升仙都不那麼容易吧。

宗教畫卷在我看來永遠大同小異:地獄部分渲染因果報應,既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時又免不了嚇唬老百姓千萬不要犯上作亂,破壞固有秩序,否則哪怕生前得逞,死後也得不了好結果,天神和領主、僧侶本就是一條道上的;人間部分強調人人各司其職,等級森嚴,永不逾越;天堂部分則突出上帝如何威嚴有力,神仙(當然裡面一小撮是靠在人間安守本分、多做善事才被“提拔”上來的)如何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由於古代生活水平很低,“幸福快樂”的生活實在不可能有很多花樣,而統治者以國家暴力壓迫被統治者倒是家常便飯,花樣百出,所以表現在宗教圖卷中,往往是天堂部分最單調,一大堆差不多白白胖胖面帶微笑的人排的整整齊齊作幸福愉悅或內心恬靜狀;人間部分最乏味,各人做各人的事,沒有一點交流互動;而地獄部分最好看,繪畫者極有創意地給各種不良行為安排死後的各種懲罰,令人大開眼界,感嘆古人之別具匠心,如泉巧思。

東巴神園的畫卷也是屬於這種類型,在此就不再贅述了。大家如果要去看的話,就請記住我的建議:盯著地獄部分看,請導游給你講解每一種刑罰分別對應什麼錯誤行為,一定很有趣。

神園前還坐著個氣宇軒昂、一表人材的中年大漢,面前插著一把鐵劍,顯示出納西族是個尚武的民族。據說這是個東巴,有興趣的可以跟他合影。

出了東巴神園,我們便開始策劃如何逃票上玉龍雪山。

出了麗江城,開車大約二十分鐘就會來到一個三岔路口,一條通麗江,一條上玉龍雪山,一條去東巴神園。玉龍雪山的收費處就設在這個三岔路口上,每人40元。這種地形其實非常便於我們繞開收費站:我們從東巴神園回來,在即將到達三岔路口處下車,穿過一大片草甸走到那條上雪山的公路上,劉師傅則開著空車過了收費站後再把我們接上車即可。12個人省下了接近500塊錢呢!

而且說實話:這條穿過草甸的小路走起來挺舒服的,一派中國鄉村的田園風光:鄉間蜿蜒的小路、樹林掩映中的小村莊、農戶後院滿園怒放的鮮花、迎面不時悠閑踱步而來的耕牛、隨隨便便栓在地裡忙著調情的滇馬,當然還有雲貴一帶常見的小黑豬時不時出現在路邊的草叢裡賣力地吃著東西。。。。。。唯一的缺憾就是沒看見什麼農田,不過我倒是挺高興的:有些地方該種地,有些地方就該長草。

為了防止被人發現,我們三三兩兩分散而行。瀟瀟灑灑地走了半小時,覺得收費站的人怎麼都不可能看見我們了,這才走上公路重新上車,直殺犛牛坪。

玉龍雪山的主要山景有大冰川、雲杉坪和犛牛坪。我們由於今後要去梅裡雪山看明永冰川,這次就不看玉龍雪山的冰川了;雲杉坪據說很一般,商業化氣息又濃,我們也懶得去。所以直接去最偏遠、最後開發的犛牛坪。

車開到犛牛坪腳下已經中午11點了,天開始下起小雨,讓人覺得頗為陰冷。許多當地人勸說我們租他們的羽絨服保暖,一件租金要20元。我們覺得好不容易省下了40元的門票,不忍心一下子花掉20,就扣緊衣服上山。

上山有兩種方式:坐纜車或者騎馬,價錢一樣,都是來回60元。當然,如果天氣晴朗,體力又好的話可以步行上山,這樣玩一趟犛牛坪不用花一分錢,而且也不會太累,因為犛牛坪不見得比明永冰川更高,明永冰川我們就是走上去的,也沒覺得很疲勞。

但今天因為下雨,道路泥濘,我們既不敢走上山又不敢騎馬,於是就一起坐索道。這是我們的游程中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坐索道。

到了山頂,眼前是一大片高山草甸,藏民在這裡放牧。旅游局沿著犛牛坪鋪了木制的棧道,游人可以繞坪一周欣賞嫩綠的草甸、遼闊的牧場、蔚藍的湖泊、茂密的森林以及迷人的藏族村落,還可以遠眺玉龍雪山巍峨的主峰——以上這些都是索道站牆上的介紹裡說的,我們在持續的綿綿細雨中能夠看到的只是迷迷蒙蒙的草場,能夠做的只是到處找藏族人家躲雨,然後一邊烤干衣服一邊贊嘆那些被我們稱為“蠢如牛馬”的牲畜們在這樣的鬼天氣下居然安之若素,氣定神閑地吃著它們的草,這種涵養功夫真是讓人高山仰止,敬佩不已。

看見我們要避雨,賣烤犛牛肉串的藏族主婦趕緊把我們讓進主屋,圍著火塘烤火取暖。我環顧了一下四周,這戶藏族人家顯然不太富裕,房子是木頭蓋的,屋頂沒有瓦片,用木板蓋著——這倒是藏族特色,也許是因為沒有燒制瓦片的工藝吧——為了防止木板被風吹走,木板上密密麻麻壓著許多石塊,這又帶來了新的麻煩:一旦某一塊石頭偶然滾下來,藏人就得請來喇嘛,根據石頭墜落的方位占蔔這預示著什麼兆頭;屋內隔成主屋與臥房兩間,主屋很寬敞,或者換句話說家徒四壁,沒什麼家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火塘,上面架著口鍋,想必熬著湯。據說藏人的火塘永遠不滅,火塘的火勢顯示家族的興旺程度;臥房則簡直是個雜物倉庫,到處都堆著塞得滿滿的編織袋,中間架著一張木床,上面厚厚地墊著褥被,這裡海拔將近四千米,晚上一定非常寒冷。電器方面,我能看到的僅有一台收音機。

主婦給我們端上了酥油茶和烤犛牛肉、烤犛牛干巴,我們又冷又餓,趕緊狼吞虎咽起來。藏區高峻苦寒,體力消耗很大,因此藏族食物的特點是富有營養,能夠多快好省地補充體力。

酥油茶是將從犛牛鮮奶中提取出來的固態動物脂肪——“酥油”加上核桃、芝麻等打碎,同藏式磚茶一起泡制而成的奶茶,是藏人的日常飲品。藏人出遠門時往往帶上一口袋酥油和磚茶,用餐時自己做酥油茶喝,非常方便。酥油茶熱量很高,適合補充體能,又抗高山反應,喝完後抹一點在嘴唇上還可以防止干燥裂皮,實在是行走高原的好東西。酥油茶味鹹,漢人喝的話可以放點糖,會比較適應些。

犛牛生長於高原,肉質結實,營養價值高。犛牛肉烤得好的話很嫩很好吃。犛牛干巴則是犛牛肉腌制後的產品,有點像火腿,但取材並不限於腿肉,犛牛干巴適合長期保存,常被用作干糧,可以空口吃,無需調味品。

食物下肚,有了精神,就同這家的藏族夫婦倆攀談起來。他們一家四口,夫婦倆帶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以前以畜牧為生,平時吃犛牛肉和自己種的土豆,偶爾下山去向經過的馬幫換些生活用品回來,一年下來僅夠糊口,沒有任何盈余;如果碰到大風雪,牲畜凍死生活無著的話,政府會發放救濟幫助渡過難關。這兩年搞起旅游來,他們向游人出售些烤犛牛肉、酥油茶,收入增加了不少。雖然一碗酥油茶折合新幣只有一毛錢,一串犛牛肉只賣兩毛錢,但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額外的高收入了。要知道他們本來是沒有任何收入,完全靠以物易物的。

作為藏族,根據國家政策,不需要繳納任何賦稅——不過我一直在想:不需要繳稅都沒有收入,1949年解放以前他們還得向領主繳納一部分收成,那時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他們的兩個孩子,女孩只有四五歲,非常可愛;男孩不在家,去山下虎跳峽那邊的小學念書去了。

藏人本來沒有學校,小孩受教育的方式是進寺廟當喇嘛,父母必須給他在寺廟旁邊蓋個房子住,並供給一切花銷,顯然這不是一般的窮人所能負擔得起的。解放後,政府在青藏各地設立了現代意義上的中小學校以及西藏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根據民族政策,中小學教育是完全免費的,政府負責學校建設、教師薪水以及學生的書本、伙食供應(在內地省份,絕大多數學校是由地方集資建造的;對於所有漢族學生,書本和食物都不是免費的),這樣一來廣大藏人兒童才有機會不分貧富、等級,坐在一起學習。中共政府還在內地設立了許多專門招收藏人的中學,利用內地相對豐富的資源培養藏族人才,並在內地上大學,今後回藏工作。這種背景的藏族學生多半是親中央政府的,中共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來鞏固中央政府對青藏地區的控制,同時有效制衡以印度為基地的西藏分離主義分子的活動。

就我在訪問的第一戶藏族人家的所見所聞來看,中共政府顯然沒有像CBS或者CNN說的那樣在殘酷地剝削和壓榨藏人——中共不向藏人征稅,沒有從青藏得到任何財政收入,相反,投入了大量的建設資金,這一點至少在教育上可以體現。藏人在中共統治下過著至少比在奴隸主統治下好得多的生活,當然,究竟藏人願意以奴隸的身份被同族人統治還是願意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異族人執政的國家並實現民主自治,我還不得而知。雖然對我來說這個答案幾乎是顯而易見的,但我畢竟不是藏人,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想。我還得繼續走近他們,和他們交談。。。

雨停了,我們付清了食物的錢,坐纜車下山,結束了犛牛坪之行。

我們在雲杉坪腳下吃了午飯,順路看了一下白水河。白水河的源頭是玉龍雪山融化的雪水,其作為旅游資源的最大賣點是它的河道上有一處類似九鄉神田的碳酸鹽台華地帶,游人可以在這裡穿上彝族的民族服裝,騎著犛牛趟過白水河並拍照留念。我們一行的許多女孩子都嘗試了一下,看來不管什麼民族的服飾,美女們穿在身上都是般配的。

在結束今天的游程之前,劉師傅跟我商量,能不能去他們旅游運輸公司搞的一個紀念品商店看一下,不用買什麼東西,主要是讓他對公司好有個交待,知道他帶客人來照顧過生意了。我想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也就爽快的答應了。

商店裡主要是賣玉器、水晶制品和金銀首飾,價錢還算適中。這裡出售許多金沙江裡淘出的沙金制品,相當便宜。水晶制品款式不如新加坡,但價格優勢很明顯。

玉器櫃台當然都說自己賣的是如假包換的正宗緬玉。所謂緬玉,是中緬邊境出產的一種名貴玉石。中緬勘定邊界時把一座小山劃給了緬方,沒想到後來這座山大量產玉,也就是緬玉。由於緬甸的加工能力很低,所以緬玉事實上都是在毛胚階段就賣給中國,在中國加工生產的。據說緬玉硬度極高,檢驗方法之一是狠狠往牆上砸,砸得碎的一定是假的。當然,緬玉更重要的特點據說是“可以養”,緬玉帶久了之後內部會生出綠色花紋,並越長越大越茂盛,所以造假緬玉的人往往在普通玉裡注入綠色物質冒充。反正我自認不會鑒別,是不敢在任何店裡買緬玉的。我曾經在昆明去石林的路上看過一家玉器店的緬玉防偽知識,一整個櫃台上放著上百塊看起來差不多的玉,售貨員告訴我裡面只有一塊是真正的緬玉!

回到車上同劉師傅閑談,才知道帶客人逛商店這樣一件小事,裡面還是很有些名堂的。一般司機以休息、加油、上洗手間為名把游客停在旅游商店,不管游客是否購物,商店老板都會按人數付給司機酬勞,雲南一帶的價錢是每個游客五元。這樣的話假設劉師傅每天拉我們十二個人去兩次商店,十天下來就有一千二的額外收入。當然,劉師傅知道我們都是學生,喜歡趕時間多玩些地方,沒錢也沒興趣逛商店,所以極少帶我們去這種商店,這樣一來他可少掙了好多錢哦!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